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7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风扇有手持式,对于手持式小风扇,在行走过程中需要使用者一直握持,长时间握持容易导致手部劳累,因此出现了另一种具有两组小风扇的挂脖风扇,现有的挂脖风扇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两端的卡接件、连接卡接件和风扇的金属软管,但是现有的挂脖风扇的主体两端设置两个卡接件,在使用的时候两个卡接件容易出现松动,风扇在工作时会产生震动,从而导致松动的卡接件发出异响,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脖风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使用的时候两个卡接件容易出现松动,风扇在工作时会产生震动,从而导致松动的卡接件发出异响,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挂脖风扇,包括上壳、下壳、控制组件、两金属软管和两风扇;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盖合并围设形成安装腔,所述下壳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两所述金属软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连接部中,两所述金属软管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风扇,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并与两所述风扇电连接,所述下壳与两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点胶孔,所述点胶孔的两侧均设置有溢胶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安装腔方向延伸有两块彼此平行的挡板。

可选地,各所述第一连接部内设置有限位块,各所述金属软管的外侧部均设置有与各所述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风扇包括第一面壳、第二面壳和风机;所述第一面壳和第二面壳彼此卡接,所述第一面壳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面壳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风机的安装部,所述第一面壳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导线槽,所述第二面壳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避空缺口。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的侧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避空缺口设置有用于卡入所述卡接槽的凸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面壳设置有若干个卡槽,所述第二面壳设置有与各卡槽相匹配的卡块,各所述卡块的侧面均设置有加强筋。

可选地,所述风扇还包括有弹性扣件,所述第一面壳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背向所述安装部,所述弹性扣件安装于所述凹槽上。

可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按键、可充电电池、控制电路板和电路导线;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导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各所述金属软管与各所述风扇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的侧壁设置有彼此对应的缺口,各所述缺口共同围设成充电口,所述下壳还设置有用于避空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按键的避空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将两金属软管的一端伸入第一连接部中,然后将各风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而后将上壳和下壳盖合,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风扇工作,由于第一连接部与下壳为一体成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连接件与下壳之间不会出松动的情况,从而在风扇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产生异响的情况,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中上壳和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中下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中风扇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第一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上壳20—下壳21—第一连接部

22—点胶孔23—溢胶槽24—挡板

25—限位块26—避空孔30—金属软管

40—风扇41—第一面壳411—第二连接部

412—安装部413—导线槽414—卡槽

415—卡接槽416—凹槽42—第二面壳

421—避空缺口422—卡块423—加强筋

424—凸块43—弹性扣件50—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1~7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挂脖风扇40,包括上壳10、下壳20、控制组件(图中未显示)、两金属软管30和两风扇40;所述上壳10与所述下壳20盖合并围设形成安装腔,所述下壳20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两所述金属软管30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中,两所述金属软管30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风扇40,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并与两所述风扇40电连接,所述下壳20与两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为一体成型结构。

具体地,将两金属软管30的一端伸入第一连接部21中,然后将各风扇40与控制组件电连接,而后将上壳10和下壳20盖合,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风扇40工作,由于第一连接部21与下壳20为一体成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连接件与下壳20之间不会出松动的情况,从而在风扇40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产生异响的情况,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21上设置有点胶孔22,所述点胶孔22的两侧均设置有溢胶槽23。具体地,将金属软管30插入第一第一连接部21后,然后通过注胶孔往第一连接部21内注入胶水,从而将金属软管30固定于第一连接部21中,多余的胶水溢流到溢胶槽23内,从而避免多余的胶水流出至下壳20的外侧面,同时可以避免影响上壳10和下壳20之间的卡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软管30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之间为过盈配合。具体地,由于金属软管30的外表面设置有软胶层,在金属软管30与第一连接部21过盈配合时,软胶层与第一连接部21贴合连接,不会划伤第一连接部21,并且安装比较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21朝向所述安装腔方向延伸有两块彼此平行的挡板24。具体地,金属软管30插入第一连接部21的时候,金属软管30的金属条伸入两挡板24之间,两挡板24可以起到导向该金属条的作用,并且在转动金属软管30的时候,金属条的一端始终保持在两挡板24之间转动,不会划伤安装在安装腔内的控制组件,提高使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各所述第一连接部21内设置有限位块25,各所述金属软管30的外侧部均设置有与各所述限位块25相匹配的限位槽。具体地,将金属软管30插入第一连接部21内时,限位块25插入限位槽中,金属软管30通过胶水与第一连接部21固定连接,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25的配合,能够限位金属软管30的软胶层固定在第一连接部21中,从而避免软胶层的一端相对第一连接部21转动,导致胶水脱落的情况,提高挂脖风扇40的使用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按键、可充电电池、控制电路板和电路导线;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导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各所述金属软管30与各所述风扇40电连接。具体地,通过按键控制电路板,从而控制风扇40的风速,提高使用者的操作便捷性,并且通过可充电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无需更换电池,提高环保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上壳10和所述下壳20的侧壁设置有彼此对应的缺口,各所述缺口共同围设成充电口50,所述下壳20还设置有用于避空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按键的避空孔26。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按键的端面与下壳20的侧面齐平。这样子,使用者在佩戴该挂脖风扇40的时候,按键不会抵住使用者的脖子,进而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有发光件,所述发光件安装于所述风扇40中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这样子,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调节发光件发出不同的光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7所示,所述风扇40包括第一面壳41、第二面壳42和风机(图中未显示);所述第一面壳41和第二面壳42彼此卡接并围成容纳腔,所述第一面壳41设置有第二连接部411,所述第一面壳41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风机的安装部412,所述第一面壳41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部41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411的导线槽413,所述第二面壳42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二连接部411的避空缺口421。具体地,电路导线穿过金属软管30、第二连接部411和导线槽413后与风扇40连接,使得电路导线的一端能够伸入到容纳腔中,这样,便于对电路导线进行点胶处理,并且由于第二面壳42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二连接部411的避空缺口421,点胶处理后的电路导线与第二连接部41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进而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所述第一面壳41设置有若干个卡槽414,所述第二面壳42设置有与各卡槽414相匹配的卡块422,各所述卡块422的侧面均设置有加强筋423。这样子,提高了各卡块422的强度,在该挂脖风扇40不慎跌下,卡块422也不容易出现折断的情况,提高了该挂脖风扇40的耐摔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7所示,所述安装部412的侧部设置有卡接槽415,所述避空缺口421设置有用于卡入所述卡接槽415的凸块424。具体地,卡接槽415和凸块424之间的配合提高了第一面壳41和第二面壳42之间的连接密封性,并且提高第一面壳41和第二面壳4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风扇40还包括有弹性扣件43,所述第一面壳41设置有凹槽416,所述凹槽416背向所述安装部412,所述弹性扣件43安装于所述凹槽416上。具体地,该凹槽416中可以安装香片,风扇40工作时,将香片发出的香味吹向使用者,提高使用者的使用高手,并且该弹性扣减与第一面壳4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更滑香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10和所述下壳20的外侧面均为平滑面,这样子,使用者在佩戴的时候更加舒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下壳、控制组件、两金属软管和两风扇;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盖合并围设形成安装腔,所述下壳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两所述金属软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连接部中,两所述金属软管的另一端均连接所述风扇,所述控制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并与两所述风扇电连接,所述下壳与两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点胶孔,所述点胶孔的两侧均设置有溢胶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朝向所述安装腔方向延伸有两块彼此平行的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连接部内设置有限位块,各所述金属软管的外侧部均设置有与各所述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第一面壳、第二面壳和风机;所述第一面壳和第二面壳彼此卡接,所述第一面壳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面壳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风机的安装部,所述第一面壳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导线槽,所述第二面壳设置有避让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避空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侧部设置有卡接槽,所述避空缺口设置有用于卡入所述卡接槽的凸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壳设置有若干个卡槽,所述第二面壳设置有与各卡槽相匹配的卡块,各所述卡块的侧面均设置有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有弹性扣件,所述第一面壳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背向所述安装部,所述弹性扣件安装于所述凹槽上。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按键、可充电电池、控制电路板和电路导线;所述按键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所述可充电电池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导线的另一端分别穿过各所述金属软管与各所述风扇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的侧壁设置有彼此对应的缺口,各所述缺口共同围设成充电口,所述下壳还设置有用于避空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按键的避空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挂脖风扇,包括上壳、下壳、控制组件、两金属软管和两风扇;上壳与下壳盖合并围设形成安装腔,下壳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两金属软管的一端伸入第一连接部中,两金属软管的另一端均连接风扇,控制组件安装于安装腔中并与两风扇电连接,下壳与两第一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将两金属软管的一端伸入第一连接部中,然后将各风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而后将上壳和下壳盖合,通过控制组件控制风扇工作,由于第一连接部与下壳为一体成型结构,在使用过程中,连接件与下壳之间不会出松动的情况,从而在风扇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产生异响的情况,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申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梵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