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8-16  65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



背景技术:

透镜组件产品经常应用在激光通讯器件、光模块内,属于核心部件,其工作原理为:激光器激发出来的激光,通过该光学透镜组件进行准直聚焦,在收端采用两根或者多根光纤,对聚焦的激光进行收集传输。现有的透镜组件中,因插接位置的活动余量较大,导致透镜组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不佳,同时,采用pps材料的mt连接器产品与pei材质的物性不符,可靠性过程中容易失效,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关系紧密可靠、稳定性好、可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其包括有透镜本体和光纤托架,所述光纤托架上开设有多个用于穿过光纤的插孔,所述透镜本体的端部形成有光学截止面,所述光学截止面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夹块,两个夹块的内侧分别开设有插槽,且两个插槽相对设置,所述光学截止面上形成有定位柱,所述光纤托架的端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对齐设置,所述透镜本体包括有多个导光部,所述光纤托架的端部插设于两个夹块之间,且所述光纤托架的两侧分别卡设于两个插槽内,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导光部与所述插孔一一对齐。

优选地,所述光学截止面上形成有两个定位柱,所述光纤托架的端部开设有两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光纤托架包括有插接部和主体部,所述插接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主体部的宽度,所述插孔和所述定位孔均位于所述插接部上,所述插接部的两侧分别卡设于两个插槽内,且所述插接部两侧的主体部分别与两个夹块的端面紧密抵接。

优选地,所述插槽的侧壁与所述光学截止面之间形成有弧状过渡壁。

优选地,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槽之间的间隙为0.005mm~0.03mm。

优选地,所述光学截止面上开设有凹陷部,多个导光部均位于所述凹陷部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中,在所述透镜本体的光学截止面两侧分别设置了夹块,利用夹块上的插槽可以对所述光纤托架的端部起到夹持和限位作用,使得所述光纤托架能够与透镜本体良好结合,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光纤托架的端部开设有定位孔,在所述光学截止面上设置有定位柱,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相互配合,对所述光纤托架和所述透镜本体起到进一步定位作用,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中光纤托架与透镜本体的连接关系更加紧密可靠,使得透镜组件的整体稳定性更强,从而更好地应用于400g光模块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透镜组件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透镜组件拆分后的立体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透镜组件拆分后的立体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透镜组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透镜组件组装后的端面结构图;

图6为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结合图1至图6所示,其包括有透镜本体1和光纤托架2,所述光纤托架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穿过光纤的插孔20,所述透镜本体1的端部形成有光学截止面10,所述光学截止面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夹块11,两个夹块11的内侧分别开设有插槽12,且两个插槽12相对设置,所述光学截止面10上形成有定位柱13,所述光纤托架2的端部开设有定位孔21,所述定位孔21与所述定位柱13对齐设置,所述透镜本体1包括有多个导光部14,所述光纤托架2的端部插设于两个夹块11之间,且所述光纤托架2的两侧分别卡设于两个插槽12内,所述定位柱13插设于所述定位孔21内,所述导光部14与所述插孔20一一对齐。

上述结构中,在所述透镜本体1的光学截止面10两侧分别设置了夹块11,利用夹块11上的插槽12可以对所述光纤托架2的端部起到夹持和限位作用,使得所述光纤托架2能够与透镜本体1良好结合,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光纤托架2的端部开设有定位孔21,在所述光学截止面10上设置有定位柱13,通过定位柱13与定位孔21的相互配合,对所述光纤托架2和所述透镜本体1起到进一步定位作用,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中光纤托架2与透镜本体1的连接关系更加紧密可靠,使得透镜组件的整体稳定性更强,从而更好地应用于400g光模块中。

作为进一步实现可靠定位,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截止面10上形成有两个定位柱13,所述光纤托架2的端部开设有两个定位孔21,所述定位柱13与所述定位孔21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所述定位柱13与所述定位孔21之间还可以用uv胶水进行固化,从而确保光信号精准耦合。

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光纤托架2包括有插接部22和主体部23,所述插接部22的宽度小于所述主体部23的宽度,所述插孔20和所述定位孔21均位于所述插接部22上,所述插接部22的两侧分别卡设于两个插槽12内,且所述插接部22两侧的主体部23分别与两个夹块11的端面紧密抵接。这种抵接方式可使得二者的连接关系更加可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12的端部开口处可以设置导向斜面,基于该导向斜面,易于将插接部22插入所述插槽12之内。

为了更加紧密地与所述插接部22相互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槽12的侧壁与所述光学截止面10之间形成有弧状过渡壁15。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插接部22与所述插槽12之间的间隙为0.005mm~0.0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截止面10上开设有凹陷部16,多个导光部14均位于所述凹陷部16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中,透镜与托架采用定位柱定位对接,再用uv胶水将之固化,以确保组合体精准的耦合状态。通过该光学产品的非球面透镜,能大幅度提高光纤对激光的聚焦效率;产品特殊的结构使得性能非常稳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返工、不良率高的问题;该透镜产品与光纤连接器采用滑槽式结构。在装配时,托架从透镜的前方滑入,透镜产品上的fiber端焦距位置设置光学截止面,托架插到底到截止面为止。焦距尺寸采用光学设计模拟控制。此外,透镜与托架产品采用间隙配合,利用两个定位柱进行精准定位;透镜滑槽的四个边对光纤连接器实施辅助定位,以增加其配合稳定性和强度。托架与透镜在成品配合中,托架与滑槽之间间隙较小,一般设置0.005mm-0.03mm以内,滑槽可以确保光纤连接器在透镜中的稳定性,防止它出现上下左右的偏摆。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透镜本体(1)和光纤托架(2),所述光纤托架(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穿过光纤的插孔(20),所述透镜本体(1)的端部形成有光学截止面(10),所述光学截止面(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夹块(11),两个夹块(11)的内侧分别开设有插槽(12),且两个插槽(12)相对设置,所述光学截止面(10)上形成有定位柱(13),所述光纤托架(2)的端部开设有定位孔(21),所述定位孔(21)与所述定位柱(13)对齐设置,所述透镜本体(1)包括有多个导光部(14),所述光纤托架(2)的端部插设于两个夹块(11)之间,且所述光纤托架(2)的两侧分别卡设于两个插槽(12)内,所述定位柱(13)插设于所述定位孔(21)内,所述导光部(14)与所述插孔(20)一一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截止面(10)上形成有两个定位柱(13),所述光纤托架(2)的端部开设有两个定位孔(21),所述定位柱(13)与所述定位孔(21)一一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托架(2)包括有插接部(22)和主体部(23),所述插接部(22)的宽度小于所述主体部(23)的宽度,所述插孔(20)和所述定位孔(21)均位于所述插接部(22)上,所述插接部(22)的两侧分别卡设于两个插槽(12)内,且所述插接部(22)两侧的主体部(23)分别与两个夹块(11)的端面紧密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12)的侧壁与所述光学截止面(10)之间形成有弧状过渡壁(1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22)与所述插槽(12)之间的间隙为0.005mm~0.03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截止面(10)上开设有凹陷部(16),多个导光部(14)均位于所述凹陷部(16)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400G光模块的透镜组件,其包括有透镜本体和光纤托架,光纤托架上开设有多个用于穿过光纤的插孔,透镜本体的端部形成有光学截止面,光学截止面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夹块,两个夹块的内侧分别开设有插槽,且两个插槽相对设置,光学截止面上形成有定位柱,光纤托架的端部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定位柱对齐设置,透镜本体包括有多个导光部,光纤托架的端部插设于两个夹块之间,且光纤托架的两侧分别卡设于两个插槽内,定位柱插设于定位孔内,导光部与插孔一一对齐。本实用新型中光纤托架与透镜本体的连接关系更加紧密可靠,使得透镜组件的整体稳定性更强,从而更好地应用于400G光模块中。

技术研发人员:蔡新德;兰建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蓝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