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漆雾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8-19  94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雾过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漆雾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内,喷漆作业是尤为重要的环节。目前,整个喷漆作业在喷漆室中进行,一般是有送风室1,喷涂室2,喷涂室底部的格栅支架3(为喷涂作业人员提供工作平台)下方形成有排风腔4,还设置有将与排风腔4的排风口与漆雾过滤装置6连接的进风口组件5,漆雾过滤装置6,二次过滤装置7(如布袋过滤器或是板式过滤器),二次过滤装置7与排风管8,经腔体排风结构9,将过滤后的风排到排风箱10处理后排出。请参阅图1所示,漆雾过滤装置6中装有干式纸盒过滤器,二次过滤装置7中斜面铺设板式过滤器,可以通过相应增加过滤面积的技术,提高过滤效率。

为了保证了生产过程中漆雾的不泄露,防止外泄污染车间或环境,进风口组件5与连接漆雾过滤装置6与二次过滤装置7之间需要形成密封结构。

由于漆雾过滤装置6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干式漆雾过滤装置,需要更换内部的过滤材料,此时,需要将过滤装置的壳体或箱体自安装位置移出更换内部的过滤材料,如纸盒等。因此,每次更换时,要保证方便拆卸,且要保证更换完成后,漆雾过滤装置的进风口与排风腔以及出风口与二次过滤装置之间的形成密封结构。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密封结构以解决此问题,但结构复杂,成本高。另外,在现有技术中,漆雾过滤装置更换时移动普遍使用小车进行,结构复杂,成本高。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密封结构良好,方便更换使用的漆雾过滤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漆雾过滤系统,包括设在喷涂室的底部的排风腔的出风口处,并通过进风口与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形成可拆卸的漆雾过滤装置,与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出风口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的二次过滤装置,所述二次过滤装置布置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一侧,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进风口与其出风口呈l形状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处安装的第一密封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其上端固定在排风腔的排风口处,包括用于与排风腔的出风口连接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内侧设置有进风罩组件,所述进风罩组件中形成滑动轨道,用于与漆雾过滤装置进风口对接密封的密封口在驱动装置的直线驱动下垂直移动,以实现将漆雾过滤装置进风口密封或打开,所述密封口的上端与下端分别安装有上密封圈及下密封圈,所述上密封圈与密封口的上端固定后安装在所述滑动轨道中,并与密封口同步运动。

优选的,所述密封口的主体为矩形筒体,所述矩形筒体的下端形成扩口结构,所述扩口结构的内侧通过形成密封圈安装槽安装有下密封圈,以在所述的密封口的下部与漆雾过滤装置进风口对接后利用下紧所述下密封圈实现密封。

优选的,所述连接框架的外侧设置有两个驱动装置,相对布置在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与所述密封口的外侧固定。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与所述密封口的外侧通过l形连接板固定,所述l形连接板的垂直部与所述密封口的外侧固定,所述l形连接板的水平部与所述驱动杆固定。

优选的,所述连接框架与所述进风罩组件焊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所述连接框架包括槽钢以及角钢,由所述槽钢与角钢焊接成矩形状结构,所述槽钢的槽壁上的形成多个螺栓孔,通过所述螺栓孔用螺栓与排风腔的排风口固定。

作为更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二次过滤装置的入风口安装的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支撑框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架与漆雾过滤装置出风口之间的密封框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与二次过滤装置的入风口之间的广口框架,所述密封框架的内侧沿轴向方向形成与广口框架内侧设置的密封圈配合的密封框,所述密封框架通过连接螺栓与支撑框架连接,所述连接螺栓上安装有弹簧,在轴向压缩所述密封框架时,所述弹簧受挤压由预压缩状态变为压缩状态,所述密封框架内侧的密封框压缩密封圈,使达到密封状态。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为龙门形架,通过两个侧立架与底座相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广口框架与二次过滤装置的入风口法兰连接,在与二次过滤装置的入风口法兰连接的位置的内侧形成密封圈安装槽以安装所述的密封圈。

作为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漆雾过滤装置一侧设有万向球轨道,用于更换所述漆雾过滤装置使用,所述万向球轨道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的若干间隔布置的万向球,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调平地脚,所述底座上至少一个侧面布置有限位挡板,以防止漆雾过滤装置滑出轨道,所述限位挡板与底座的底表面或上表面相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底座为由矩形管焊接形成的田字形状结构,所述矩形管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多个所述万向球,或者所述底座为由一个矩形管形成的一字形状结构,多个所述一字形状结构的底座平行间隔布置组合形成一组,作为一个整体运输轨道使用。

本实用新型漆雾过滤系统,通过设置有相应的密封组件,实现漆雾过滤装置进出风口与对应的装置之间实现可拆卸式密封,方便更换漆雾过滤装置,且安装后不影响进出对接口之间的密封性能,保证了密封的良好性,保证了在生产过程中漆雾不会泄露,不会影响大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漆雾过滤系统的主视图;

图2为漆雾过滤系统的主过滤部分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漆雾过滤装置进风处第一密封组件的轴测图;

图4为第一密封组件的主视图;

图5为图4的沿b-b面的剖面图;

图6为图5中a1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a2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第一密封组件的侧视图;

图9为图8的沿a-a面的剖面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漆雾过滤装置与二次过滤装置通过第二密封组件,以及第一密封组件,运输轨道的组合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12是一种实施例的漆雾过滤装置运输轨道的主视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实施例的运输轨道的俯视示意图;

图14是图12的实施例的运输轨道的侧视示意图;

图15是另一种实施例的漆雾过滤装置运输轨道的俯视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实施例的运输轨道的主视示意图;

图17是漆雾过滤装置与二次过滤装置通过第二密封组件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18是漆雾过滤装置出风口第二密封组件的轴测图;

图19是漆雾过滤装置出风口第二密封组件的后视图;

图20是漆雾过滤装置第二密封组件的侧视图;

图21是图20的a-a结的剖面视图;

图22是图21中上端部分的放大图;

图23是图21中下端部分的放大图;

图24是带夹钳锁紧机构的漆雾过滤装置的出风口密封结构的安装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漆雾过滤系统,包括设在喷涂室2的底部的排风腔4的出风口处,并通过进风口与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形成可拆卸的漆雾过滤装置6,与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出风口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的二次过滤装置7,所述二次过滤装置布置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一侧,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进风口与其出风口呈l形状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处安装的第一密封组件5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其上端固定在排风腔4的排风口处,包括用于与排风腔的出风口连接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内侧设置有进风罩组件5-4,所述进风罩组件中形成滑动轨道5-10,用于与漆雾过滤装置6进风口对接密封的密封口5-3在驱动装置5-6的直线驱动下垂直移动,以实现将漆雾过滤装置6进风口密封或打开,所述密封口的上端与下端分别安装有上密封圈5-5及下密封圈5-11,所述上密封圈与密封口的上端固定后安装在所述滑动轨道5-10中,并与密封口5-3同步运动。

其中,所述的滑动轨道5-10是形成所述进风罩组件5-4的内罩体的外侧壁上,通过在其外侧壁的外侧设置一个外罩体后,在外罩体与进风罩组件的内罩体之间形成所述的滑动轨道,外罩体与内罩体的上端焊接密封,内罩体的下端呈l形状内折形成限位部,以对上密封圈移动下限位。

优选的,所述密封口的主体为矩形筒体,所述矩形筒体的下端形成扩口结构,所述扩口结构的内侧通过形成密封圈安装槽安装有下密封圈5-11,以在所述的密封口的下部与漆雾过滤装置进风口对接后利用下紧所述下密封圈实现密封。其中,具体的,所述扩口结构从横截面上看,包括下宽上窄的梯形部形成的扩口结构,以及扩口结构上端的矩形部,下密封圈安装在所述矩形部形成的倒u形槽体中,通过在密封口内侧设置有一个内下筒体5-12而形成,该内下筒体的底端形成扩口结构的对应的斜面部,内下筒体5-12与密封口5-3的外筒体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框架的外侧设置有两个驱动装置5-6,相对布置在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与所述密封口的外侧固定。

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气缸或类似装置实现。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与所述密封口的外侧通过l形连接板5-7固定,所述l形连接板的垂直部与所述密封口的外侧固定,所述l形连接板的水平部与所述驱动杆固定。

其中,所述的l形连接板5-7与所述密封口的外侧通过螺栓5-9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连接框架包括槽钢5-2以及位于槽钢下方的角钢5-1,由所述槽钢与角钢通过螺栓5-8成矩形状结构,所述槽钢的槽壁上的形成多个螺栓孔,通过所述螺栓孔用螺栓与排风腔的排风口固定。

优选的,所述连接框架与所述进风罩组件5-4焊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结构。具体的,所述进风罩组件的外罩体的外壁与连接框架的角钢焊接为一个整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5-6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在角钢5-2的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密封口5-3,利用其特殊的广口结构可调节与漆雾过滤装置6进风口对接时的误差,保证密封效果。

作为更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密封组件,具体的是,包括支撑框架7-2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架与漆雾过滤装置出风口之间的密封框架7-1,设置在支撑框架与二次过滤装置的入风口之间的广口框架7-6,所述密封框架的内侧沿轴向方向形成与广口框架内侧设置的密封圈7-3(防止漏风)配合的密封框,所述密封框架通过螺栓7-5与支撑框架7-2连接,所述螺栓7-5上安装有弹簧7-4,在轴向压缩所述密封框架时,所述弹簧受挤压由预压缩状态变为压缩状态,所述密封框架内侧的密封框压缩密封圈,使达到密封状态。

具体的,所述螺栓7-5为四个,布置四个角的位置,所述密封框架以及广口框架均为矩形状的框架,中间形成风的通道,密封框架7-1一边通过螺栓7-5与支撑框架7-2相连,另外一侧插入广口框架7-6中,与广口框架7-6中设置有的密封圈7-3配合,通过挤压形成密封状态,防止漏风。

具体的,运动状态:自然状态下,弹簧处于预压状态,既不完全压缩状态,保证支撑框架7-2与密封框架7-1相互分离,此时密封框架7-1与支撑框架7-6未密封;当密封框架7-1受到挤压时,弹簧受到挤压由预压缩的状态变为压缩的状态,密封框架7-1压缩密封圈7-3,此时可以达到密封效果。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7-2为龙门形架,通过两个侧立架与底座7-7相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广口框架7-6与二次过滤装置的入风口法兰连接,在与二次过滤装置的入风口法兰连接的位置的内侧形成密封圈安装槽,以安装所述的密封圈7-3。

参见图8所示,在实施时,具体的,可以是在所述漆雾过滤装置6的底座6-1上安装有夹钳支撑架6-5,对称设置,用于安装夹钳6-3,将漆雾过滤装置6的箱体6-2推上底座6-1就位后,操作第一密封组件的驱动装置(气缸)开关,使气缸对漆雾过滤装置6的箱体6-2进行竖直方向的压紧工作,在水平方向上,利用夹钳6-3进行水平方向的压紧工作;当拆除更换过滤装置时,打开气缸以及夹钳6-3,释放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压力,使漆雾过滤装置6的箱体6-2恢复水平方向上的可卸载状态,利用运输机械,如轨道或是运输小车,运出需要更换的漆雾过滤装置,再利用运输机械运回新的漆雾过滤装置,进行压紧操作既可使用。

通过以上第二密封组件的技术方案,使得在更换漆雾过滤装置后,通过漆雾过滤装置受外力驱动向二次过滤装置的入风口侧移动,挤压密封框架,使弹簧由预压缩的状态变为压缩的状态,密封框架移动使内侧密封部挤压密封圈,从而实现挤压安装密封的结构,保证了密封性能良好,不漏风;节省人力,更换便捷,处理方便,且全程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防止了二次污染。

作为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漆雾过滤装置一侧设有万向球轨道,用于更换所述漆雾过滤装置使用,所述万向球轨道包括底座11-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的若干间隔布置的万向球11-4,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调平地脚11-3,用于调节,以使轨道安装时能保证水平,所述底座上一个侧面上布置有限位挡板11-2,以防止漆雾过滤装置6滑出轨道,其中,所述底座为由矩形管焊接形成的田字形状结构,所述矩形管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多个所述万向球。其中,所述限位挡板为一个立式布置的平面板,通过与其呈l形状连接的固定连接部与底座的上表面通过螺栓相连接固定。

其中,所述漆雾过滤装置6可以通过漆雾过滤装置运输轨道11进行更换,使用时,直接将漆雾过滤装置6装在漆雾过滤装置运输轨道上,通过外力移动即可,由于有万向球的设置,能减少摩擦,通过限位挡板,防止漆雾过滤装置滑出轨道外,保证了漆雾过滤装置能在轨道内的位移,到达相应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膨胀螺栓11-5的固定座,通过固定座上安装膨胀螺栓11-5,形成固定安装结构,以方便将底座固定在支撑面上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座设置在田字形状结构的轨道的矩形管连接形成的直角位置处,如图所示,可以是四个,或是三个,或者是更多个,具体数量不限。

该田字形状的轨道可以满足漆雾过滤装置多个方向的运输,如只需要单个方向运输时,可采用更加简单的轨道形式,如图所示,可以将所述底座设置为由一个矩形管形成的一字形状结构。其中,多个所述一字形状结构的底座平行间隔布置组合形成一组,作为一个整体运输轨道使用。其中,所述挡板为l形状,通过水平部与底座的下表面连接固定。

该一字形状结构的轨道为模块式,可根据轨道长度的不同布置不同数量的模块,制作方便,安装简单,高度统一,便于漆雾过滤装置的运输。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时,是在漆雾过滤装置6端头位置安装,方便装置两个方向的运输;在通过漆雾过滤装置底部的导轨61,拉出漆雾过滤装置到轨道上以后,只需要设置单方向轨道运输该装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可以是上述的田字形状结构的轨道,或是一字形状的轨道单独使用,或是它们各自组合使用,或是相互组合使用,方便对接,组合。

使用时,工艺风通过送风室1送到喷涂室2中,在喷涂室2中进行喷涂作业,经过喷涂作业的风由排风腔4聚集并由漆雾过滤装置6和二次过滤装置7处理后通过排风管8排走,废气汇聚于排风箱10,再经集中处理后方可直排。如图1,干式喷房漆雾处理整个结构在封闭空间内,一侧设置有卷帘门12,人员通过卷帘门进入该腔体进行漆雾过滤装置6的更换,防止漆雾的外溢污染外部环境。

特别是,其中的漆雾过滤装置6是可以整体更换的,通过第一密封组件5与排风腔4进行密闭锁紧,并与二次过滤装置7锁紧连接,排风腔4、漆雾过滤装置6、二次过滤装置7和排风管8形成紧密的密闭结构,从而实现排风并过滤漆雾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漆雾过滤系统,通过设置有相应的密封组件,实现漆雾过滤装置进出风口与对应的装置之间实现可拆卸式密封,方便更换漆雾过滤装置,且安装后不影响进出对接口之间的密封性能,保证了密封的良好性,保证了在生产过程中漆雾不会泄露,不会影响大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漆雾过滤系统,包括设在喷涂室的底部的排风腔的出风口处,并通过进风口与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形成可拆卸的漆雾过滤装置,与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出风口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的二次过滤装置,所述二次过滤装置布置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一侧,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进风口与其出风口呈l形状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处安装的第一密封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其上端固定在排风腔的排风口处,包括用于与排风腔的出风口连接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内侧设置有进风罩组件,所述进风罩组件中形成滑动轨道,用于与漆雾过滤装置进风口对接密封的密封口在驱动装置的直线驱动下垂直移动,以实现将漆雾过滤装置进风口密封或打开,所述密封口的上端与下端分别安装有上密封圈及下密封圈,所述上密封圈与密封口的上端固定后安装在所述滑动轨道中,并与密封口同步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漆雾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口的主体为矩形筒体,所述矩形筒体的下端形成扩口结构,所述扩口结构的内侧通过形成密封圈安装槽安装有下密封圈,以在所述的密封口的下部与漆雾过滤装置进风口对接后利用下紧所述下密封圈实现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漆雾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架的外侧设置有两个驱动装置,相对布置在所述连接框架的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与所述密封口的外侧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漆雾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杆与所述密封口的外侧通过l形连接板固定,所述l形连接板的垂直部与所述密封口的外侧固定,所述l形连接板的水平部与所述驱动杆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漆雾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框架与所述进风罩组件焊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所述连接框架包括槽钢以及角钢,由所述槽钢与角钢焊接成矩形状结构,所述槽钢的槽壁上的形成多个螺栓孔,通过所述螺栓孔用螺栓与排风腔的排风口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漆雾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漆雾过滤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二次过滤装置的入风口安装的第二密封组件;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支撑框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框架与漆雾过滤装置出风口之间的密封框架,设置在支撑框架与二次过滤装置的入风口之间的广口框架,所述密封框架的内侧沿轴向方向形成与广口框架内侧设置的密封圈配合的密封框,所述密封框架通过连接螺栓与支撑框架连接,所述连接螺栓上安装有弹簧,在轴向压缩所述密封框架时,所述弹簧受挤压由预压缩状态变为压缩状态,所述密封框架内侧的密封框压缩密封圈,使达到密封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漆雾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为龙门形架,通过两个侧立架与底座相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漆雾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口框架与二次过滤装置的入风口法兰连接,在与二次过滤装置的入风口法兰连接的位置的内侧形成密封圈安装槽以安装所述的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漆雾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漆雾过滤装置一侧设有万向球轨道,用于更换所述漆雾过滤装置使用,所述万向球轨道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的若干间隔布置的万向球,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调平地脚,所述底座上至少一个侧面布置有限位挡板,以防止漆雾过滤装置滑出轨道,所述限位挡板与底座的底表面或上表面相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漆雾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由矩形管焊接形成的田字形状结构,所述矩形管的上表面上安装有多个所述万向球,或者所述底座为由一个矩形管形成的一字形状结构,多个所述一字形状结构的底座平行间隔布置组合形成一组,作为一个整体运输轨道使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漆雾过滤系统,其漆雾过滤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处安装的第一密封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其上端固定在排风腔的排风口处,包括用于与排风腔的出风口连接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内侧设置有进风罩组件,所述进风罩组件中形成滑动轨道,用于与漆雾过滤装置进风口对接密封的密封口在驱动装置的直线驱动下垂直移动,以实现将漆雾过滤装置进风口密封或打开,所述密封口的上端与下端分别安装有上密封圈及下密封圈,所述上密封圈与密封口的上端固定后安装在所述滑动轨道中,并与密封口同步运动。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密封的良好性,保证了在生产过程中漆雾不会泄露,不会影响大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马郡;代继东;马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