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废水收集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水厂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有高效澄清池排泥水、翻板滤池反冲洗水和活性炭罐反冲洗水三部分组成,约占水厂产水量的3%。在水厂的水处理系统中,高效澄清池设计排泥周期为6小时,每日排泥4次,每次排泥量约为236m3/h,每日排泥水量约为944m3;翻板滤池设计反冲洗周期为24h,每天排水6次,每次排水量约264m3,每天排水量约为1584m3;活性炭罐设计反冲洗周期为24h,每天排水7次,每次排水量约为73m3,每日排水量约为511m3。故该厂每日排放的废水总量约为3000m3。如果将这部分的水量充分利用起来,不仅可以提高水厂运营管理能力,还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现有技术中不存在对水厂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废水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能充分利用水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收集回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废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点是,该系统包括废水调节池、污泥浓缩池和回收池,回收池上装有与浇灌管网或原水管线相连的回用水管,回用水管与装在回收池内的潜水泵相接;
废水调节池上设有收集水厂产生废水的废水总管,废水调节池内安装有用于池内泥水搅拌、防止污泥沉淀固化的潜水搅拌机,废水调节池与污泥浓缩池之间设有提升泵,水厂产生的生产废水经废水总管进入废水调节池,废水调节池内的废水通过提升泵提升至污泥浓缩池;
污泥浓缩池内装有中心传动刮泥机,污泥浓缩池上设有与回收池连通的溢流堰,污泥浓缩池内的上清液通过溢流堰流入回收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废水调节池为地下暗池,池底设有集水坑,所述提升泵装在集水坑内。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回收池底部为凹面,池底中心位置设有积泥坑,回收池上装有用于排泥和清洗水池的排污泵。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所述污泥浓缩池为敞口池,池底设有积泥坑。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污泥浓缩池上清液水质情况的水质监测装置,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包括自吸采样泵和水质监测仪表间,自吸采样泵通过桥架装在污泥浓缩池上,自吸采样泵通过管道与水质监测仪表间连接,水质监测仪表间内装有浊度仪、耗氧量、ph计和氨氮在线监测仪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所述回用水管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个管口通过管道与原水管线连接,三通管另一个管口通过管道与浇灌管网连接,与浇灌管网或原水管线相接的三通管管口上装有电动阀,电动阀与水质监测仪表间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所述回收池上装有与人工湖相连的溢流管路,溢流管路由溢流管道和溢流泵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系统还包括污泥储池和与污泥储池相连通的污泥脱水间,污泥储池通过污泥管路与污泥浓缩池连接,污泥脱水间通过污水管路与废水调节池的废水总管或市政污水管网相连。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所述废水调节池上设有与市政污水管网相连的管网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废水调节池、污泥浓缩池和回收池,将水厂产生的废水浓缩沉淀后,获得上清液,主要用于厂内绿化浇灌及人工湖补水用,剩余水经管道汇入原水管线处理回用。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系统充分利用了水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仅可以提高水厂运营管理能力,还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废水收集回用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参照图1,一种废水收集回用系统,该系统包括废水调节池、污泥浓缩池和回收池,回收池上装有与浇灌管网或原水管线相连的回用水管,回用水管与装在回收池内的潜水泵相接;
废水调节池上设有收集水厂产生的废水的废水总管,废水调节池内安装有用于池内泥水搅拌、防止污泥沉淀固化的潜水搅拌机,废水调节池与污泥浓缩池之间设有提升泵,水厂产生的生产废水经废水总管进入废水调节池,废水调节池内的废水通过提升泵提升至污泥浓缩池;
污泥浓缩池内装有中心传动刮泥机,污泥浓缩池上设有与回收池连通的溢流堰,污泥浓缩池内的上清液通过溢流堰流入回收池。
所述废水调节池废水调节池为混凝土结构长20米,宽10米,深4.5米的地下暗池,池内安装有3台2.2kw的潜水搅拌机,用于池内泥水搅拌,防止污泥沉淀固化,同时,在池底设有集水坑,集水坑内安装了2台7.5kw、扬程10米、流量150m3/h的提升泵,两台泵采用一用一备的工作方式,用于将废水调节池内的废水提升至污泥浓缩池。
所述回收池底部为凹面,池底中心位置设有积泥坑,回收池上装有用于排泥和清洗水池的排污泵。
所述污泥浓缩池为直径20米,深4米的混凝土结构敞口池,内设一台1.5kw直径20米的中心传动刮泥机,废水调节池内废水通过提升泵提升至浓缩池,池底设有积泥坑,在中心传动刮泥机的帮助下,将沉淀下来的污泥汇聚积泥坑,沉淀后的上清液通过溢流堰流入下水道。
该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污泥浓缩池上清液水质情况的水质监测装置,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包括自吸采样泵和水质监测仪表间,自吸采样泵通过桥架装在污泥浓缩池上,自吸采样泵通过管道与水质监测仪表间连接,水质监测仪表间内装有浊度仪、耗氧量、ph计和氨氮在线监测仪表。
在所述回用水管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个管口通过管道与原水管线连接,三通管另一个管口通过管道与浇灌管网连接,与浇灌管网或原水管线相接的三通管管口上装有电动阀,电动阀通过控制系统与水质监测仪表间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采用现有技术公知的任一种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结构。
在所述回收池上装有与人工湖相连的溢流管路,溢流管路由溢流管道和溢流泵组成,当回收池内的水质不能满足生产回用和绿化浇灌用水时,需一定时间沉淀或自净时,可将上清液通过溢流管路输送至厂区人工湖,用于厂区人工湖补水。
该系统还包括污泥储池和与污泥储池相连通的污泥脱水间,污泥储池通过污泥管路与污泥浓缩池连接,污泥脱水间通过污水管路与废水调节池的废水总管或市政污水管网相连,污泥管路由污泥管道和装在污泥管道上的污泥泵组成,污泥泵可以设在污泥储池底的积泥坑内,污水管路可以由污水管道和装在污水管道上的污水泵组成。
工作时,水厂通过取水泵站将原水输送至水厂,采用高效澄清池+翻板滤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以及传统氯气消毒,得到成品水,成品水通过送水泵送至用水管网,而废水则通过废水总管流入废水调节池,在废水调节池中调蓄水量后,经提升泵提升进入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连续进水连续出水,泥水经浓缩沉淀后,上清液溢流排入下水道;污泥经污泥储池和污泥脱水机房处理,脱水后外运处理,废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本实用新型所述废水收集回用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1)在污泥浓缩池外围空地处制作混凝土结构的回收池,回收池直径3米,池深2.2米,有效容积约15立方米,主要用于污泥浓缩池上清液的收集。回收池底部为凹面且在中心位置设有积泥坑,并装设排污泵,用于排泥和清洗排水用。
(2)将高效澄清池每日的排泥水、翻板滤池的反冲洗废水以及活性炭过滤器的反冲洗水输入至废水调节池后,再通过提升泵输送至污泥浓缩池,当污泥浓缩池达到溢流液位(此时液面距浓缩池顶65cm)时停止进水。静置10-20分钟后,将废水调节池处的提升泵降至低频率小流量进水,避免扰动污泥浓缩池上清液,随着水位上升,上清液溢流至回收池;回收池内安装两台潜水泵,水泵流量45m3/h,扬程16米,采用一用一备的运行方式,用于输送上清液至所需点位。
(3)污泥浓缩池中心桥架上安装有自吸采样泵,上清液水样通过dn20mmppr管路输送至水质监测仪表间。仪表间内装有浊度仪、耗氧量、ph计和氨氮等在线监测仪表,适时监测污泥浓缩池上清液水质情况,根据不同的水质情况和用水需求调整回用水的用途。污泥浓缩池上清液用于绿化浇灌时,水质主要指标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25499-2010)。
(4)在回用水dn150mmpe管上设置三通管,根据不同水质和不同的用途,铺设dn150mmpe至回用点位。一路回用水通过管路输送至原水管线,一路回用水输送至浇灌管网。并且在三通管的两侧即不同的输送方向的头部分别装设电动阀,用于随时根据需求切换两路管线。也就是说,根据污泥浓缩池水质情况,实现生产回用和绿化浇灌。一方面可保证优质的水回收利用,避免对高清池水质的影响,一方面解决厂区绿化浇灌取水难题,降低用水成本。
(5)在回用时,应确保浓缩池补水时间小于回收泵运行时间。回用泵停泵液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避免底泥扰动。另外回收水量是否会对原水混凝沉淀效果产生影响需要现场调节观察。
(6)定期采取污泥浓缩池上清液检测水质情况,检测频次和检测项目与每日原水检测相同,上清液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方可回流至高效澄清池回用。
(7)污泥浓缩池上清液水质在通过一段时间的监测,发现此时间段不能满足生产回用和绿化浇灌用水时,需一定时间沉淀或自净时,可将上清液通过溢流管路输送至厂区人工湖,用于厂区人工湖补水。无需补水时,利用在人工湖的停留时间和湖中水生植物净水作用净化上清液,之后溢流至备用水源储存。
1.一种废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废水调节池、污泥浓缩池和回收池,回收池上装有与浇灌管网或原水管线相连的回用水管,回用水管与装在回收池内的潜水泵相接;
废水调节池上设有收集水厂产生的废水的废水总管,废水调节池内安装有用于搅拌池内泥水、防止污泥沉淀固化的潜水搅拌机,废水调节池与污泥浓缩池之间设有提升泵,水厂产生的废水经废水总管进入废水调节池,废水调节池内的废水通过提升泵提升至污泥浓缩池;
污泥浓缩池内装有中心传动刮泥机,污泥浓缩池上设有与回收池连通的溢流堰,污泥浓缩池内的上清液通过溢流堰流入回收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调节池为地下暗池,池底设有集水坑,所述提升泵装在集水坑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池底部为凹面,池底中心位置设有积泥坑,回收池上装有用于排泥和清洗水池的排污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浓缩池为敞口池,池底设有积泥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污泥浓缩池内上清液水质情况的水质监测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包括自吸采样泵和水质监测仪表间,自吸采样泵通过桥架装在污泥浓缩池上,自吸采样泵通过管道与水质监测仪表间连接,水质监测仪表间装有浊度仪、耗氧量、ph计和氨氮在线监测仪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用水管上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个管口通过管道与原水管线连接,三通管另一个管口通过管道与浇灌管网连接,与浇灌管网或原水管线相接的三通管管口上装有电动阀,电动阀与水质监测仪表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收池上装有与人工湖相连的溢流管路,溢流管路由溢流管道和溢流泵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污泥储池和与污泥储池相连通的污泥脱水间,污泥储池通过污泥管路与污泥浓缩池连接,污泥脱水间通过污水管路与废水调节池的废水总管或市政污水管网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收集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废水调节池上设有与市政污水管网相连的管网接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