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磁共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磁共振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mri是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研究物质微观和宏观结构以及相互作用的一种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它对当代科学和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被广泛应用于科研、教育、生产、卫生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核磁共振系统包括了磁体部分、谱仪部分和计算机部分。磁体部分是核磁共振产生的硬件基础,需要磁体设计、匀场、梯度线圈和射频线圈等多项关键技术的支持。
产生核磁共振现象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求有一个均匀的主磁场,主磁场的均匀度直接关系到信号的质量,匀场线圈常位于主磁体的中心,梯度线圈的外层,对稳定磁场、构建均匀的主磁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现有技术中,常规匀场线圈直接在环状的支撑结构上绕制,其结构稳定性较低,且安装复杂、不易操作;而且,出线位置结构不稳,容易线圈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核磁共振线圈装置,以解决目前,用于匀场线圈的常规承载结构不便于绕制和安装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核磁共振线圈装置,包括环体,凹槽,挡环,定位柱,定位凸片,出线口,固定板,线槽架,槽体,基座,绕组,单股线,其中,在环体的外壁上具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凹槽,在环体的外壁两侧分别具有挡环,在挡环的外端面上具有若干定位柱,在挡环的边缘处具有若干定位凸片,在其中一个挡环上开设有出线口,在出线口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在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线槽架,在线槽架上具有槽体;在基座上具有与定位柱相配合的槽,在基座上具有与定位凸片相配合的槽,其中一个挡环固定在基座上,定位柱插入到基座上的与之相配合的槽中,定位凸片插入到基座上的与之相配合的槽中;在凹槽上绕接有绕组,绕组位于两个挡环之间,绕组的末端为单股线,单股线经由出线口伸出,单股线的至少一部分卡入至槽体中。
作为优选,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固定在基座上,所述罩体笼罩在环体外周。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截面呈半圆形状,在相邻凹槽之间的脊状结构顶端具有过渡圆弧。
作为优选,固定板同时与环体以及其中一个挡环固定连接,固定板不完全覆盖出线口。
作为优选,环体与两个挡环,三者的轴线相互重合。
作为优选,还包括梯度线圈,所述梯度线圈位于环体内部,所述梯度线圈不与环体接触。
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环体用于直接承载绕组,从而作为线圈的承载结构;凹槽用于供绕组的、位于内层的线嵌入,其中从而避免其横向滑动,以便于绕制;挡环用于阻挡在绕组两侧,确保其稳定;挡环上的定位柱与基座上的对应的槽相配合,当将挡环固定在基座上时,利用二者的配合可对挡环起到快速定位作用;挡环上的定位凸片与基座上的对应的槽相配合,当将挡环固定在基座上时,利用二者的配合可防止挡环发生偏转;出线口用于供绕组末端的单股线穿出;固定板用于承载线槽架;线槽架用于设置槽体;槽体用于供单股线的至少一部分卡入其中,从而对单股线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基座为mri设备机体的一部分,用于供一侧挡环固定于其上;绕组即为线圈,绕组的结构及其绕制模式依照本领域的一般技术常识实施;单股线为绕组的末端部分,用于同外部线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核磁共振线圈装置。该技术方案对线圈的承载结构及其安装结构进行了创新性改进。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利用两侧带有挡环的环体承载线圈,在环体外壁,采用凹槽结构供内层线路嵌入其中,在加之挡环的阻挡作用,可确保线圈承载结构充分稳定。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在挡环上分别增设了定位柱和定位凸片,与基座上对应的槽相配合,从而在安装环节起到快速定位和防偏转的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在一侧挡环上开设出线口,在出线口处利用线槽架对绕组末端的单股线予以固定,从而缓解了单股线外接位置结构松散的问题。应用本实用新型,可充分改善匀场线圈的稳定性,而且更加便于安装,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凹槽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当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基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环体2、凹槽3、挡环4、定位柱
5、定位凸片6、出线口7、固定板8、线槽架
9、槽体10、基座11、绕组12、单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实施例1
核磁共振线圈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环体1,凹槽2,挡环3,定位柱4,定位凸片5,出线口6,固定板7,线槽架8,槽体9,基座10,绕组11,单股线12,其中,在环体1的外壁上具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凹槽2,在环体1的外壁两侧分别具有挡环3,在挡环3的外端面上具有若干定位柱4,在挡环3的边缘处具有若干定位凸片5,在其中一个挡环3上开设有出线口6,在出线口6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在固定板7上固定连接有线槽架8,在线槽架8上具有槽体9;在基座10上具有与定位柱4相配合的槽,在基座10上具有与定位凸片5相配合的槽,其中一个挡环3固定在基座10上,定位柱4插入到基座10上的与之相配合的槽中,定位凸片5插入到基座10上的与之相配合的槽中;在凹槽2上绕接有绕组11,绕组11位于两个挡环3之间,绕组11的末端为单股线12,单股线12经由出线口6伸出,单股线12的至少一部分卡入至槽体9中。
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环体1用于直接承载绕组11,从而作为线圈的承载结构;凹槽2用于供绕组11的、位于内层的线嵌入,其中从而避免其横向滑动,以便于绕制;挡环3用于阻挡在绕组11两侧,确保其稳定;挡环3上的定位柱4与基座10上的对应的槽相配合,当将挡环3固定在基座10上时,利用二者的配合可对挡环3起到快速定位作用;挡环3上的定位凸片5与基座10上的对应的槽相配合,当将挡环3固定在基座10上时,利用二者的配合可防止挡环3发生偏转;出线口6用于供绕组11末端的单股线12穿出;固定板7用于承载线槽架8;线槽架8用于设置槽体9;槽体9用于供单股线12的至少一部分卡入其中,从而对单股线12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基座10为mri设备机体的一部分,用于供一侧挡环3固定于其上;绕组11即为线圈,绕组11的结构及其绕制模式依照本领域的一般技术常识实施;单股线12为绕组11的末端部分,用于同外部线路相连接。
实施例2
核磁共振线圈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环体1,凹槽2,挡环3,定位柱4,定位凸片5,出线口6,固定板7,线槽架8,槽体9,基座10,绕组11,单股线12,其中,在环体1的外壁上具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凹槽2,在环体1的外壁两侧分别具有挡环3,在挡环3的外端面上具有若干定位柱4,在挡环3的边缘处具有若干定位凸片5,在其中一个挡环3上开设有出线口6,在出线口6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在固定板7上固定连接有线槽架8,在线槽架8上具有槽体9;在基座10上具有与定位柱4相配合的槽,在基座10上具有与定位凸片5相配合的槽,其中一个挡环3固定在基座10上,定位柱4插入到基座10上的与之相配合的槽中,定位凸片5插入到基座10上的与之相配合的槽中;在凹槽2上绕接有绕组11,绕组11位于两个挡环3之间,绕组11的末端为单股线12,单股线12经由出线口6伸出,单股线12的至少一部分卡入至槽体9中。
同时,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固定在基座10上,所述罩体笼罩在环体1外周。所述凹槽2的截面呈半圆形状,在相邻凹槽2之间的脊状结构顶端具有过渡圆弧。固定板7同时与环体1以及其中一个挡环3固定连接,固定板7不完全覆盖出线口6。环体1与两个挡环3,三者的轴线相互重合。还包括梯度线圈,所述梯度线圈位于环体1内部,所述梯度线圈不与环体1接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核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体(1),凹槽(2),挡环(3),定位柱(4),定位凸片(5),出线口(6),固定板(7),线槽架(8),槽体(9),基座(10),绕组(11),单股线(12),其中,在环体(1)的外壁上具有若干相互平行的凹槽(2),在环体(1)的外壁两侧分别具有挡环(3),在挡环(3)的外端面上具有若干定位柱(4),在挡环(3)的边缘处具有若干定位凸片(5),在其中一个挡环(3)上开设有出线口(6),在出线口(6)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在固定板(7)上固定连接有线槽架(8),在线槽架(8)上具有槽体(9);在基座(10)上具有与定位柱(4)相配合的槽,在基座(10)上具有与定位凸片(5)相配合的槽,其中一个挡环(3)固定在基座(10)上,定位柱(4)插入到基座(10)上的与之相配合的槽中,定位凸片(5)插入到基座(10)上的与之相配合的槽中;在凹槽(2)上绕接有绕组(11),绕组(11)位于两个挡环(3)之间,绕组(11)的末端为单股线(12),单股线(12)经由出线口(6)伸出,单股线(12)的至少一部分卡入至槽体(9)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固定在基座(10)上,所述罩体笼罩在环体(1)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截面呈半圆形状,在相邻凹槽(2)之间的脊状结构顶端具有过渡圆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7)同时与环体(1)以及其中一个挡环(3)固定连接,固定板(7)不完全覆盖出线口(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环体(1)与两个挡环(3),三者的轴线相互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梯度线圈,所述梯度线圈位于环体(1)内部,所述梯度线圈不与环体(1)接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