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8-27  99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机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紧张,及环保要求的日益严苛。使用新型能源代替传统排放污染较大的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给传统的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源的车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及机遇。为了满足环境保护对碳排放要求的日益苛刻,同时摆脱对传统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纯电动及混动汽车逐渐成为了人们眼中未来的主流。随之驱动电机也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汽车行业,驱动电机的生产过程中,电机下线检测是必备的检测工艺,但现有电机测试的自动化率很低,大部分为手工上下料,效率低下,且由于驱动电机过重,吊装时也存在安全隐患。更为重要的是电机中存在三相线及低压信号线,且均为软性材料,给自动上下料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产品的三相测试线为软性的材料,位置度不确定,自动上下料时对插存在很大的困难。

现有的方案一般为人工将电机吊装到测试台架上,然后将如图1所示的测试接插件11手动插接到测试设备上,从而实现测试时三相测试线及低压信号线与测试设备的连接。但是测试接插件11为手动接插件,重量较重且多采用卡扣卡紧,插拔时都十分困难且很难安装到位。同时电机的重量也较重,只能采用吊装上料的方式,人员操作时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检测工装,减少电机检测时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减少了整个检测工序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检测工装,用于机器人抓夹电机实现所述电机与测试设备的电性连接,包括:

电机抓夹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机器人抓夹电机;

接线工装抓夹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机器人抓夹接线工装;

接线工装,所述接线工装具有电连接的接线端和接插头端,所述接线端用于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接插头端用于与所述测试设备电性连接;

其中,在检测时所述机器人抓夹所述电机和所述接线工装移动使所述接线工装的所述接插头端与所述测试设备对插实现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工装位于所述接插头端的一侧上设置有定位模块,以使所述接线工装的所述接插头端与所述测试设备精确对插。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模块包括粗导向销和精定位套。

进一步的,还包括:升降调整装置,所述升降调整装置与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固定连接并驱动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调整装置包括升降气缸。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轴安装孔,所述轴安装孔用于固定所述机器人的第6轴。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升降调整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可围绕所述电机抓夹装置旋转。

进一步的,检测时,所述电机抓夹装置被固定在所述机器人的本体上,所述安装板被固定在所述机器人的第6轴上。

进一步的,电机抓夹装置上设置有标准快换盘,所述电机抓夹装置通过所述标准快换盘与所述机器人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抓夹所述接线工装可与所述电机抓夹装置抓夹所述电机同时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施例的电机检测工装可同时抓夹电机及接线工装,从而实现了电机下线检测的自动上下料及接插头自动对接,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性,减少了整个检测工序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机检测三相线手动连接对应的测试接插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检测工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工装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工装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板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1-测试接插件;20-电机抓夹装置;21-标准快换盘;30-接线工装抓夹装置;40-升降调整装置;50-安装板;60-接线工装;61-粗导向销;62-精定位套;63-接插头端;70-接线端;70a-第一端;70b-第二端;80-轴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上述研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检测工装。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检测工装,用于机器人抓夹电机实现电机与测试设备的电性连接,包括:

电机抓夹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机器人抓夹电机;

接线工装抓夹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机器人抓夹接线工装;

接线工装,所述接线工装具有电连接的接线端和接插头端,所述接线端用于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接插头端用于与所述测试设备电性连接;

其中,在检测时所述机器人抓夹所述电机和所述接线工装移动使所述接线工装的所述接插头端与所述测试设备对插实现电性连接。

下面结合图2至图5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检测工装。

本实施例的电机检测工装,如图2至图4所示,包括:

电机抓夹装置20,用于通过所述机器人抓夹电机;

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用于通过所述机器人抓夹接线工装;

接线工装60,所述接线工装60具有电连接的接线端70和接插头端63,示例性的,所述接线端70具有第一端70a和第二端70b,所述接线端70的第一端70a例如固定在所述接线工装60的本体上,所述接线端70的第二端70b例如为自由延伸端,用于对应连接电机的三相测试端,可通过螺栓连接。接线端70以线束的形式实现接线工装与电机的例如三相测试端电性连接,此时,接线端70亦可称为三相测试线。线束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除三相测试线外还可包括例如低压测试线,相应的与电机的低压测试端电性连接。接线端70仅实现传导连接的作用,具体的电性功能不做限定,根据电机需测的电性能实际情况确定。所述接线端70的第一端70a与接插头端63在所述接线工装60的内部电性连接,二者可通过导线、柔性线路板或pcb板实现电性连接。所述接插头端63用于与所述测试设备对插实现电性连接。

如图2和图5所示,电机检测工装还包括:安装板50,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轴安装孔80,所述轴安装孔80用于装配机器人的第6轴,所述机器人的第6轴可围绕机器人抓夹电机的位置旋转,所述安装板50一端连接固定有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通过所述安装板50将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安装在所述机器人的第6轴上。工作时,电机抓夹装置20固定安装在机器人本体上,电机通过电机抓夹装置20抓夹固定,接线工装60通过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抓夹固定。所述机器人的第6轴可相对于机器人本体旋转。所述机器人的第6轴旋转带动安装板50和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旋转,相应的使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围绕电机抓夹装置20旋转到合适的周向位置,使后续电机检测工装抓夹电机和接线工装60后,接线工装60的接线端位于电机的出线(测试端)所在一侧,以适应不同型号的电机具有不同方向的出线方式。保证了对多种电机不同方向的出线方式的柔顺性(能理顺线束)。

电机检测工装还包括:升降调整装置40,升降调整装置40安装固定在安装板50上,所述安装板50通过所述升降调整装置40固定连接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所述升降调整装置40例如为气缸。升降调整装置40可调整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的垂向高度,从而调整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与电机抓夹装置20垂向上的相对距离。不同型号的电机垂向上自身高度不同,接线工装60的高度一定。机器人通过电机抓夹装置20抓夹固定电机,电机的位置相对固定,升降调整装置40调整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的垂向高度,使后续电机检测工装抓夹电机和接线工装60后,接线工装60的接线端70能与不同型号(高度)的电机的出线(测试端)位置在高度上匹配,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电机,实现接线工装60垂向位置的自动补偿。

所述接线工装位于所述接插头端63的一侧上设置有定位模块,以使所述接线工装60的所述接插头端63与所述测试设备(未示出)精确对插。接插头端63例如为快速插头。具体的,所述定位模块包括粗导向销61和精定位套62。粗导向销61例如为两个。采用粗导向销61加精定位套62过渡的模式,从而降低了对接时对位置度的要求,精确定位也降低了接线工装60损坏的可能性,防止测试时产生放电。

如图2所示,电机抓夹装置20上设置有机器人所使用的标准快换盘21,通过标准快换盘21可以进行电机抓夹装置20的快速换型,实现不同类型电机的抓夹,从而保证了本实施例的电机检测工装扩展性,及柔性。

采用本实施例的电机检测工装工作过程包括:电机检测工装预调整步骤和接线工装与电机连接步骤。

具体的,电机检测工装预调整包括周向位预调整和垂向位预调整。

周向位预调整:根据待检测的电机的出线端(测试端)所在方向,所述机器人的第6轴旋转带动安装板50和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旋转,使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围绕电机抓夹装置20旋转到合适的周向位置,即使后续电机检测工装抓夹电机和接线工装60后,接线工装60的接线端位于电机的出线端(测试端)所在一侧。

垂向位预调整:根据待检测的电机的高度,升降调整装置40调整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的垂向高度,使后续电机检测工装抓夹电机和接线工装60后,接线工装60的接线端70能与电机的出线端(测试端)位置在高度上匹配。

接线工装与电机连接:人工将接线工装60的所述接线端70与所述电机连接,例如人工将接线端70的第二端70b通过螺栓连接在电机的出线端(测试端)。测试端包括三项线测试端和/或低压线测试端。将接线工装60与电机放到指定工位。

电机检测工装预调整步骤和接线工装与电机连接步骤,两步骤可同时进行,也可部分顺序先后进行。

完成电机检测工装预调整步骤和接线工装与电机连接步骤之后,机器人通过电机检测工装抓夹固定电机和接线工装60,可将二者同时抓夹固定。具体的,接线工装60通过接线工装抓夹装置30抓夹固定,电机通过电机抓夹装置20抓夹固定。接着,机器人带动电机和接线工装60向测试设备所在位置移动,并使接线工装60上的所述接插头端63与所述测试设备对插实现电性连接。对插过程中,通过粗导向销61和精定位套62引导精确对位。应当理解,测试设备上具有接线工装匹配的接插头和定位结构。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施例的电机检测工装可同时抓夹电机及接线工装,从而实现了电机下线检测的自动上下料及接插头自动对接,操作人员只需要对接线工装与电机进行接线,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性;同时大大减少了整个检测工序的时间(例如由2100s降低至90s),提高了产线的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消除了人机工程的不合理及人员操作的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的电机检测工装解决了此前电机下线检测时难以实现自动化上下料的问题,显著减轻了人工上下电机的工作负荷,大大减少了产线进行电机下线测试的节拍。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器件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检测工装,用于机器人抓夹电机实现所述电机与测试设备的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抓夹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机器人抓夹电机;

接线工装抓夹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机器人抓夹接线工装;

接线工装,所述接线工装具有电连接的接线端和接插头端,所述接线端用于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接插头端用于与所述测试设备电性连接;

其中,在检测时所述机器人抓夹所述电机和所述接线工装移动使所述接线工装的所述接插头端与所述测试设备对插实现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工装位于所述接插头端的一侧上设置有定位模块,以使所述接线工装的所述接插头端与所述测试设备精确对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包括粗导向销和精定位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调整装置,所述升降调整装置与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固定连接并驱动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升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整装置包括升降气缸。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轴安装孔,所述轴安装孔用于固定所述机器人的第6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升降调整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可围绕所述电机抓夹装置旋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检测时,所述电机抓夹装置被固定在所述机器人的本体上,所述安装板被固定在所述机器人的第6轴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电机抓夹装置上设置有标准快换盘,所述电机抓夹装置通过所述标准快换盘与所述机器人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检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工装抓夹装置抓夹所述接线工装可与所述电机抓夹装置抓夹所述电机同时进行。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检测工装,用于机器人抓夹电机实现所述电机与测试设备的电性连接,包括:电机抓夹装置,用于通过所述机器人抓夹电机;接线工装抓夹装置,用于通过机器人抓夹接线工装;接线工装,所述接线工装具有电连接的接线端和接插头端,所述接线端用于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接插头端用于与所述测试设备电性连接;在检测时所述机器人抓夹所述电机和所述接线工装移动使所述接线工装的所述接插头端与所述测试设备对插实现电性连接。通过本实施例的电机检测工装可同时抓夹电机及接线工装,从而实现了电机下线检测的自动上下料及接插头自动对接,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人员的安全性,减少了整个检测工序的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韩胜超;李小龙;朱贺;张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