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直饮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校园管道直饮水水系统。
背景技术:
直饮水一般采用分质供水的方式,所谓分质供水,即根据校园中人们对水的不同需要,由市政提供的自来水为生活饮用水,把自来水中生活用水和直接饮用水分开,另设管网,采用特殊工艺将自来水进行深度加工处理成可直接饮用的纯净水,然后由食品卫生级的管道输出,实现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分质、分流,达到直饮的目的,并满足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要求,但传统的直饮水水系统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自来水与絮凝剂快速混合不充分,不能对自来水中的异味和杂质进行有效吸附,不便于工作人员对活性炭网进行清洁和再生利用,不能对沉淀槽内部杂质进行清理,因此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校园管道直饮水水系统的实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校园管道直饮水水系统,使自来水与絮凝剂快速混合更充分,对自来水中的异味和杂质进行有效吸附,便于工作人员对活性炭网进行清洁和再生利用,并对沉淀槽内部杂质进行清理,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校园管道直饮水水系统,包括右侧管道、左侧管道、沉淀结构和过滤结构;
右侧管道:其外弧面顶壁右侧开口处设有投放管道;
左侧管道:其内弧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灯;
沉淀结构:设置于右侧管道的外弧面底部开口处;
过滤结构:右侧管道与左侧管道通过过滤结构固定连接;
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右侧管道的外弧面设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紫外线灯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使自来水与絮凝剂快速混合更充分,对自来水中的异味和杂质进行有效吸附,便于工作人员对活性炭网进行清洁和再生利用,并对沉淀槽内部杂质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结构包括电机、搅拌架、沉淀槽、密封条和箱门,所述右侧管道的外弧面顶壁中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右侧管道管体上的通孔转动连接并延伸至右侧管道的内部,电机的输出轴下端设有搅拌架,搅拌架与右侧管道的内腔对应设置,右侧管道外弧面底部的开口处设有沉淀槽,沉淀槽的前端开口处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箱门前侧面右侧的门锁与沉淀槽前端开口右侧壁的锁头配合安装,箱门的外侧面设有与沉淀槽前端开口对应的密封条,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自来水与絮凝剂快速混合更充分,便于工作人员对沉淀槽内部沉淀的杂质进行清理。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右法兰环、密封环、法兰环、左法兰环和活性炭网,所述右侧管道的外弧面左端设有右法兰环,左侧管道的外弧面右端与左法兰环的内弧面固定连接,左法兰环、右法兰环和法兰环通过均匀分布的螺栓螺纹连接,左法兰环、右法兰环和法兰环的中心轴线相同,法兰环与左法兰环和法兰环与右法兰环的贴合处均设有密封环,法兰环的内部设有活性炭网,对自来水中的余氯、胶体微粒、有机物等进行吸附,同时可对水进行脱色和异味吸附,便于工作人员对活性炭网进行清洁和再生利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右侧管道和左侧管道的外弧面底部均对称设有支撑板,对管道起到支撑的作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杆和水质检测传感器,所述右侧管道的内弧面左端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内侧端头处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水质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对杀菌后的水进行水质检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校园管道直饮水水系统,具有以下好处:
1、自来水流经右侧管道内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投放管道投入适量的絮凝剂,同时通过plc控制器的调控,电机运转,输出轴转动,由于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右侧管道管体上的通孔转动连接,实现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搅拌架对流经右侧管道内部的自来水和投放的絮凝剂进行搅拌,自来水与絮凝剂快速混合,使自来水中的胶体、藻类、颗粒及部分有机物凝聚为较大颗粒,沉淀至沉淀槽内部,箱门便于工作人员对沉淀槽内部沉淀的杂质进行清理,密封条可以防止沉淀槽前端开口内部与箱门外侧面的贴合处漏水。
2、活性炭网可以防止大颗粒物质继续向左流动,并对自来水中的余氯、胶体微粒、有机物等进行吸附,同时可对水进行脱色和异味吸附,由于左法兰环、右法兰环和法兰环通过均匀分布的螺栓螺纹连接,可实现法兰环的拆装,便于工作人员对活性炭网进行清洁和再生利用,密封环可以防止法兰环与左法兰环与右法兰环的贴合处漏水,通过plc控制器的调控,紫外线灯运转,对活性炭网吸附处理后的水进行杀菌,支撑杆对水质检测传感器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水质检测传感器可以对杀菌后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并将信息呈递给plc控制器整合分析,当水质不达标时,由工作人员对活性炭网进行清洁和再生利用,并对沉淀槽内部杂质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右侧管道、2plc控制器、3沉淀结构、31电机、32搅拌架、33沉淀槽、34密封条、35箱门、4过滤结构、41右法兰环、42密封环、43法兰环、44左法兰环、45活性炭网、5左侧管道、6紫外线灯、7投放管道、8支撑板、9支撑杆、10水质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校园管道直饮水水系统,包括右侧管道1、左侧管道5、沉淀结构3和过滤结构4;
右侧管道1:其外弧面顶壁右侧开口处设有投放管道7,自来水流经右侧管道1内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投放管道7投入适量的絮凝剂;
左侧管道5:其内弧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灯6,通过plc控制器2的调控,紫外线灯6运转,对活性炭网吸附处理后的水进行杀菌;
沉淀结构3:设置于右侧管道1的外弧面底部开口处,沉淀结构3包括电机31、搅拌架32、沉淀槽33、密封条34和箱门35,右侧管道1的外弧面顶壁中部设有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右侧管道1管体上的通孔转动连接并延伸至右侧管道1的内部,电机31的输出轴下端设有搅拌架32,搅拌架32与右侧管道1的内腔对应设置,右侧管道1外弧面底部的开口处设有沉淀槽33,沉淀槽33的前端开口处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35,箱门35前侧面右侧的门锁与沉淀槽33前端开口右侧壁的锁头配合安装,箱门35的外侧面设有与沉淀槽33前端开口对应的密封条34,电机31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2的输出端,通过plc控制器2的调控,电机31运转,输出轴转动,由于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右侧管道1管体上的通孔转动连接,实现电机31的输出轴带动搅拌架32对流经右侧管道1内部的自来水和投放的絮凝剂进行搅拌,自来水与絮凝剂快速混合,使自来水中的胶体、藻类、颗粒及部分有机物凝聚为较大颗粒,沉淀至沉淀槽33内部,箱门35便于工作人员对沉淀槽33内部沉淀的杂质进行清理,密封条34可以防止沉淀槽33前端开口内部与箱门35外侧面的贴合处漏水;
过滤结构4:右侧管道1与左侧管道5通过过滤结构4固定连接,过滤结构4包括右法兰环41、密封环42、法兰环43、左法兰环44和活性炭网45,右侧管道1的外弧面左端设有右法兰环41,左侧管道5的外弧面右端与左法兰环44的内弧面固定连接,左法兰环44、右法兰环41和法兰环43通过均匀分布的螺栓螺纹连接,左法兰环44、右法兰环41和法兰环43的中心轴线相同,法兰环43与左法兰环44和法兰环43与右法兰环41的贴合处均设有密封环42,法兰环43的内部设有活性炭网45,活性炭网45可以防止大颗粒物质继续向左流动,并对自来水中的余氯、胶体微粒、有机物等进行吸附,同时可对水进行脱色和异味吸附,由于左法兰环44、右法兰环41和法兰环43通过均匀分布的螺栓螺纹连接,可实现法兰环43的拆装,便于工作人员对活性炭网进行清洁和再生利用,密封环42可以防止法兰环43与左法兰环44与右法兰环41的贴合处漏水;
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2,右侧管道1的外弧面设有plc控制器2,plc控制器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紫外线灯6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2的输出端。
其中:还包括支撑板8,右侧管道1和左侧管道5的外弧面底部均对称设有支撑板8,支撑板8对管道起到支撑的作用。
其中:还包括支撑杆9和水质检测传感器10,右侧管道1的内弧面左端设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内侧端头处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10,水质检测传感器10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2的输入端,支撑杆9对水质检测传感器10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水质检测传感器10可以对杀菌后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并将信息呈递给plc控制器整合分析,当水质不达标时,由工作人员对活性炭网45进行清洁和再生利用,并对沉淀槽33内部进行清理。
在使用时:支撑板8对管道起到支撑的作用,自来水流经右侧管道1内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投放管道7投入适量的絮凝剂,同时通过plc控制器2的调控,电机31运转,输出轴转动,由于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右侧管道1管体上的通孔转动连接,实现电机31的输出轴带动搅拌架32对流经右侧管道1内部的自来水和投放的絮凝剂进行搅拌,自来水与絮凝剂快速混合,使自来水中的胶体、藻类、颗粒及部分有机物凝聚为较大颗粒,沉淀至沉淀槽33内部,箱门35便于工作人员对沉淀槽33内部沉淀的杂质进行清理,密封条34可以防止沉淀槽33前端开口内部与箱门35外侧面的贴合处漏水,活性炭网45可以防止大颗粒物质继续向左流动,并对自来水中的余氯、胶体微粒、有机物等进行吸附,同时可对水进行脱色和异味吸附,由于左法兰环44、右法兰环41和法兰环43通过均匀分布的螺栓螺纹连接,可实现法兰环43的拆装,便于工作人员对活性炭网进行清洁和再生利用,密封环42可以防止法兰环43与左法兰环44与右法兰环41的贴合处漏水,通过plc控制器2的调控,紫外线灯6运转,对活性炭网吸附处理后的水进行杀菌,支撑杆9对水质检测传感器10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水质检测传感器10可以对杀菌后的水进行水质检测,并将信息呈递给plc控制器整合分析,当水质不达标时,由工作人员对活性炭网45进行清洁和再生利用,并对沉淀槽33内部进行清理。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plc控制器2具体型号为西门子s7-200,电机31可选用东莞市摩酷机电有限公司型号为57hd76001-01的电机,紫外线灯6可选用北京海仪通伟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kingrate-j40wt5的紫外线灯,水质检测传感器10可选用深圳市云传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型号为amt-w400在线多参数水质检测传感器,plc控制器2控制电机31、紫外线灯6和水质检测传感器10工作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校园管道直饮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右侧管道(1)、左侧管道(5)、沉淀结构(3)和过滤结构(4);
右侧管道(1):其外弧面顶壁右侧开口处设有投放管道(7);
左侧管道(5):其内弧面设有均匀分布的紫外线灯(6);
沉淀结构(3):设置于右侧管道(1)的外弧面底部开口处;
过滤结构(4):右侧管道(1)与左侧管道(5)通过过滤结构(4)固定连接;
其中:还包括plc控制器(2),所述右侧管道(1)的外弧面设有plc控制器(2),plc控制器(2)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紫外线灯(6)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2)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园管道直饮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结构(3)包括电机(31)、搅拌架(32)、沉淀槽(33)、密封条(34)和箱门(35),所述右侧管道(1)的外弧面顶壁中部设有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轴承与右侧管道(1)管体上的通孔转动连接并延伸至右侧管道(1)的内部,电机(31)的输出轴下端设有搅拌架(32),搅拌架(32)与右侧管道(1)的内腔对应设置,右侧管道(1)外弧面底部的开口处设有沉淀槽(33),沉淀槽(33)的前端开口处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35),箱门(35)前侧面右侧的门锁与沉淀槽(33)前端开口右侧壁的锁头配合安装,箱门(35)的外侧面设有与沉淀槽(33)前端开口对应的密封条(34),电机(31)的输入端电连接plc控制器(2)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园管道直饮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结构(4)包括右法兰环(41)、密封环(42)、法兰环(43)、左法兰环(44)和活性炭网(45),所述右侧管道(1)的外弧面左端设有右法兰环(41),左侧管道(5)的外弧面右端与左法兰环(44)的内弧面固定连接,左法兰环(44)、右法兰环(41)和法兰环(43)通过均匀分布的螺栓螺纹连接,左法兰环(44)、右法兰环(41)和法兰环(43)的中心轴线相同,法兰环(43)与左法兰环(44)和法兰环(43)与右法兰环(41)的贴合处均设有密封环(42),法兰环(43)的内部设有活性炭网(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园管道直饮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8),所述右侧管道(1)和左侧管道(5)的外弧面底部均对称设有支撑板(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园管道直饮水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杆(9)和水质检测传感器(10),所述左侧管道(5)的内弧面左端设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内侧端头处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10),水质检测传感器(10)的输出端电连接plc控制器(2)的输入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