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8-31  88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生产废水的来源一般为:(1)电池生产线清洗浆料的废水;(2)调配浆料中撒漏的药剂废水;(3)清洗生产地面的废水液。电池生产废水的水质、水量与电池生产的工艺条件、生产负荷、操作管理与用水方式等因素有关。电池因生产工艺问题,生产生产废水的水质复杂,成分不易控制,其中含有较大浓度的锌离子和锰离子以及铬、镉、镍、铜、汞等金属离子和氰化物等,有些属于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

如何高效低成本地处理电池生产废水,是电池生产领域面临的重要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结合芬顿反应和生物接触反应,对电池生产所产生生产废水进行处理,通过该处理系统,可有效处理该生产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并净化水质,使经过本处理系统处理后的生产废水可达到直接排放的标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水收集池、芬顿反应池、一级混凝池、一级沉淀池、二级混凝池、二级沉淀池、中间池、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终沉池、沸石吸附池和清水池,所述缺氧池、厌氧池和好氧池内分别设有生物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终沉池为斜管沉淀池。

进一步地,所述终沉池的下部为并排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v型排泥斗,所述v型排泥斗的上方设有斜管填料,终沉池的进水口设在斜管填料和v型排泥斗之间,进水口设在所述斜管填料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斜管填料的上方设有溢流堰,所述终沉池的出水口设在所述溢流堰的上方。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v型排泥斗的底部均设有排泥管。

进一步地,所述斜管填料为蜂窝斜管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好氧池中还设有穿孔曝气管,所述穿孔曝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有风机。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浓缩池和板框压滤机,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终沉池分别与所述污泥浓缩池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和所述板框压滤机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和所述板框压滤机分别与所述中间池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结合芬顿反应池和生物接触反应,可有效并高效地处理电池生产废水,使生产废水达到可直接排放的标准,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处理电池生产废水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剂种类较少,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终沉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水收集池1、芬顿反应池2、一级混凝池3、一级沉淀池4、二级混凝池5、二级沉淀池6、中间池7、缺氧池8、厌氧池9、好氧池10、终沉池11、沸石吸附池12和清水池13,缺氧池8、厌氧池9、好氧池10内分别设有生物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电池生产废水收集至废水收集池1中,然后使电池生产废水进入芬顿反应池2中进行芬顿反应,去除生产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芬顿反应结束后进入一级混凝池3中,一级混凝池3中加入pac混凝液,使生产废水发生混凝反应去除生产废水中的部分金属离子,混凝反应完成后进入一级沉淀池4,在一级沉淀池4中,混凝沉淀物沉入底部,上层液体进入二级混凝池5,在二级混凝池5中加入pam絮凝剂,絮凝剂与液体发生絮凝反应去除剩余的金属离子,絮凝反应完成后进入二级沉淀池6,在二级沉淀池6中,絮凝沉淀物沉入底部,上层液体进入中间池7,在中间池7液体平衡水质,接着中间池7中的液体依次进入缺氧池8、厌氧池9和好氧池10进行生物接触处理,经生物接触反应完成后进入终沉池11,在终沉池11中进行固液分离,液体进入沸石吸附池12,沸石吸附池12的作用在于进一步吸附处理液体中的絮凝物,降低或完全清除液体中的絮凝物,使进入清水池13中的液体水质更优。

为了使好氧池10的生物填料更充分进行接触反应,保持生物填料的活性,好氧池中还设有穿孔曝气管(图中未标识),穿孔曝气管的进气端设有风机(图中未标识),便于为生物填料提供氧气,以保持生物填料的活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污泥浓缩池14和板框压滤机15,一级沉淀池4、二级沉淀池6、终沉池11分别与污泥浓缩池14连接,污泥浓缩池14和板框压滤机15连接,污泥浓缩池14和板框压滤机15分别与中间池7连接。一级沉淀池4、二级沉淀池6和终沉池7中的沉淀物可直接排放至污泥浓缩池14,在污泥浓缩池14中进行浓缩处理后,所得的液体返回中间池7、固体沉淀物进入板框压滤机15进行压滤处理,得到泥饼和滤液,泥饼打包外运处理,而滤液返回中间池7中再次进行处理,直至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为了更高效地固液分离、拦截液体中的轻质悬浮物和絮凝物,终沉池11为斜管沉淀池,终沉池11从上到下依次设有溢流堰111、斜管填料112和v型排泥斗113,v型排泥斗113的底部设有排泥管114,便于将沉淀在v型排泥斗113底部的沉淀物排出,终沉池11的进水口设在v型排泥斗113和斜管填料112之间,使液体从终沉池11的底部逐渐上升,经过斜管填料112进行过滤后进入溢流堰111,使斜管填料112更好地过滤沉淀物和轻质悬浮物,并且过滤后沉淀物可直接进入v型排泥斗113中;为了避免v型排泥斗113底部发生堵塞等的问题,终沉池的下部设有至少两个v型排泥斗113,v型排泥斗113并排设置,可保证终沉池11持续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中,v型排泥斗113为2个。终沉池11的出水口设在溢流堰111的上方,可使进入沸石吸附池12中的液体水量和流速稳定,避免对沸石吸附池12中的沸石吸附层造成冲击而影响沸石吸附层的吸附效果。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斜管填料112为蜂窝斜管填料。更进一步地,每个排泥管114上还可设有开关,当无需使用排泥管114时,可关闭该开关,使进入终沉池11中的液体液位逐步上升经斜管填料112至溢流堰111,直至从终沉池11的出口流至沸石吸附池12。

因所处理的电池生产废水本身具备较强的腐蚀性,为了延长本实施例的处理系统中各个处理池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废水收集池1、芬顿反应池2、一级混凝池3、一级沉淀池4、二级混凝池5、二级沉淀池6、中间池7、终沉池11、沸石吸附池12和清水池均为钢砼结构,其中,芬顿反应池2内衬环氧树脂层。

以上所述技术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为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或者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水收集池、芬顿反应池、一级混凝池、一级沉淀池、二级混凝池、二级沉淀池、中间池、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终沉池、沸石吸附池和清水池,所述缺氧池、厌氧池和好氧池内分别设有生物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沉池为斜管沉淀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沉池的下部为并排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v型排泥斗,所述v型排泥斗的上方设有斜管填料,终沉池的进水口设在斜管填料和v型排泥斗之间,进水口设在所述斜管填料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填料的上方设有溢流堰,所述终沉池的出水口设在所述溢流堰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v型排泥斗的底部均设有排泥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填料为蜂窝斜管填料。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中还设有穿孔曝气管,所述穿孔曝气管的进气端连接有风机。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浓缩池和板框压滤机,所述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和终沉池分别与所述污泥浓缩池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和所述板框压滤机连接;所述污泥浓缩池和所述板框压滤机分别与所述中间池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废水收集池、芬顿反应池、一级混凝池、一级沉淀池、二级混凝池、二级沉淀池、中间池、缺氧池、厌氧池、好氧池、终沉池、沸石吸附池和清水池,所述缺氧池、厌氧池和好氧池内分别设有生物填料。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生产废水的处理系统,结合芬顿反应池和生物接触反应,可有效并高效地处理电池生产废水,使生产废水达到可直接排放的标准,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处理电池生产废水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剂种类较少,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邓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生生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