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村地区普遍鼓励扩大养殖生产的背景下,我国畜禽养殖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呈现产业化、规模化和区域化的发展态势。由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放废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且在我国长期缺乏重视和管理,其已成为我国多数地区和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每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如何处理养殖场污水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养殖场污水主要包括尿、部分粪便和冲洗水,属高浓度有机污水,而且悬浮物和氨氮含量大。这种未经处理的污水进入自然水体后,使水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含量升高,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群落组成,使水质变坏。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将通过水体或通过水生动植物进行扩散传播,危害人畜健康。为了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者有机结合,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对其污水进行有效的治理。纵观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以及方案,都仅仅是污水处理,其目的是将污水处理到达标,然后排放,此过程没有将污水中的杂质分离,或者没有将污水进一步的处理,这对环境以及水体是有浪费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采用通过毛细排水带进行固液分离,可以去除水中大部分固体悬浮物,在进行后续水体处理,污水处理效果好,能够将水和杂质分别排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设有粗格栅、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设于所述沉淀池一侧的下端,所述第一出水口设于所述沉淀池另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一进水口前端设有所述粗格栅,养殖场废水经过所述粗格栅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流入所述沉淀池;
固液分离池,固液分离池设有细格栅、第二进水口、第二排水口、横向排水管和毛细排水带,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固液分离池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二排水口位于所述固液分离池另一侧的下端,所述第二进水口前端设有所述细格栅,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的第一排水口连通,所述毛细排水带为软质薄塑胶片,所述毛细排水带下表面设有多个纵向排布的槽沟,所述槽沟包括圆孔沟和开口槽,所述槽沟截面呈ω形,所述槽沟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排水管贯通,所述槽沟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横向排水管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接;
微生物反应池,所述微生物反应池内设有第三进水口、第三排水口、第一搅拌装置、曝气鼓风机、曝气管、超声波振板、超声波换能器和脉冲电源,所述第三进水口设于所述微生物反应池的上端,所述第三排水口设于所述微生物反应池的顶端,所述第三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固液分离池的第二排水口连通,所述曝气鼓风机的输出管贯穿微生物反应池的底部与曝气管固定连接,所述超声波振板置于微生物反应池内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贯穿所述微生物反应池的底部且与所述超声波振板电性连接,所述脉冲电源通过导线与超声波换能器电性连接;
厌氧反应池,所述厌氧反应池包括抽水管、抽水泵、第四进水口、第四排水口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四进水口通过抽水管和抽水泵与所述第三排水口连通;
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包括静置池和净水装置,所述静置池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反应池连接,所述净水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静置池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固液分离器还设有竖向排水管,所述竖向排水管与所述横向排水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排水管具有2-5%坡度,所述横向排水管的较低一端与第二排水口连接,所述横向排水管较高一端通过直角转接弯头与所述竖向排水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槽沟的圆孔沟直径为0.85-1.15㎜,所述槽沟的开口槽的宽度为0.2-0.4㎜,两相邻槽沟之间的间距为3-5㎜。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搅拌轴和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微生物反应池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第一搅拌叶呈螺旋状。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搅拌轴和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厌氧反应池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轴上设有第二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呈螺旋状。
作为优选,所述净水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器、陶瓷膜过滤器和次氯酸钙漂白装置,所述活性炭吸附器的进水口与第三排水口连通,所述活性炭吸附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陶瓷膜过滤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次氯酸钙漂白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次氯酸钙漂白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外接的阀门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厌氧反应池的顶部呈拱形,且拱形顶部开设有一个圆孔。
本实用新型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依次连接的沉淀池、固液分离池、微生物反应池、厌氧反应池、静置池和净水装置,养殖场废水经过沉淀池去杂;进入固液分离池通过毛细排水带进行固液分离,可以去除水中大部分固体悬浮物;进入微生物反应池,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充分反应,超声波振板让液体充分混合,形成流体;进入厌氧反应池中,厌氧菌充分将流体中的n和p充分消耗;流体经过导流管进入静置池,静置池中放有絮凝剂,流体在絮凝剂的作用下,杂质沉淀,然后将水和杂质分别抽取并排放;净水装置将排放出来的水进一步吸附沉淀、过滤、氧化漂白后排出,可用于灌溉、绿化、冲洗路面等。污水处理效果好,而且能够将水和杂质分别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中毛细排水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中毛细排水带的侧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中净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沉淀池、11-粗格栅、12-第一进水口、13-第一排水口、2-固液分离池、21-细格栅、22-第二进水口、23-第二排水口、24-横向排水管、25-毛细排水带、251-槽沟、2511-圆孔沟、2512-开口槽、26-竖向排水管、3-微生物反应池、31-第三进水口、32-第三排水口、33-第一搅拌装置、331-第一电机、332-第一搅拌轴、333-第一搅拌叶、34-曝气鼓风机、35-曝气管、36-超声波振板、37-超声波换能器、38-脉冲电源、4-厌氧反应池、41-抽水管、42-抽水泵、43-第四进水口、44-第四排水口、45-第二搅拌装置、451-第二电机、452-第二搅拌轴、453-第二搅拌叶、5-静置池、6-净水装置、61-活性炭吸附器、62-陶瓷膜过滤器、63-次氯酸钙漂白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1设有粗格栅11、第一进水口12和第一排水口13,所述第一进水口12设于所述沉淀池1一侧的下端,所述第一排水口13设于所述沉淀池另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一进水口12前端设有所述粗格栅11,养殖场废水经过所述粗格栅11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12流入所述沉淀池;
如图2所示,固液分离池2,固液分离池2设有细格栅21、第二进水口22、第二排水口23、横向排水管24和毛细排水带25,所述第二进水口22位于所述固液分离池2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二排水口23位于所述固液分离池2另一侧的下端,所述第二进水口22前端设有所述细格栅21,所述第二进水口22与所述第一排水口13相连通,所述毛细排水带25为软质薄塑胶片,所述毛细排水带25下表面设有多个纵向排布的槽沟251,所述槽沟251包括圆孔沟2511和开口槽2512,所述槽沟251截面呈ω形,所述槽沟251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排水管24贯通,所述槽沟251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横向排水管24与所述第二排水口22连接,固液分离池2中充填砂烁,高度至少为固液分离池2高度的70%;
微生物反应池3,所述微生物反应池3内设有第三进水口31、第三排水口32、第一搅拌装置33、曝气鼓风机34、曝气管35、超声波振板36、超声波换能器37和脉冲电源38,所述第三进水口31设于所述微生物反应池3的上端,所述第三排水口32设于所述微生物反应池3的上端,所述第三进水口31通过管道与所述固液分离池2的第二排水口23连通,所述曝气鼓风机34的输出管贯穿微生物反应池3的底部与曝气管35固定连接,所述超声波振板36置于微生物反应池3内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37贯穿所述微生物反应池3的底部且与所述超声波振板36电性连接,所述脉冲电源38通过导线与超声波换能器37电性连接;
厌氧反应池4,所述厌氧反应池4包括抽水管41、抽水泵42、第四进水口43、第四排水口44和第二搅拌装置45,所述第四进水口43通过抽水管41和抽水泵42与第三排水口32连通;
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包括静置池5和净水装置6,所述静置池5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反应池4连接,所述净水装置6通过管道与所述静置池5连接。向静置池5中撒入絮凝剂,流体中的杂质沉淀,经过静置池5后的液体流向净水装置6中,所述静置池5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吸泥机(图中未示)贯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采用依次连接的沉淀池1、固液分离池2、微生物反应池3、厌氧反应池4、静置池5和净水装置6,养殖场废水经过沉淀池去杂;进入固液分离池进行固液分离,可以去除水中大部分固体悬浮物;进入微生物反应池,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充分反应,超声波振板让液体充分混合,形成流体;进入厌氧反应池中,厌氧菌充分将流体中的n和p充分消耗;流体经过导流管进入静置池,静置池中放有絮凝剂,流体在絮凝剂的作用下,杂质沉淀,然后将水和杂质分别抽取并排放;净水装置将排放出来的水进一步吸附沉淀、过滤、氧化漂白后排出,可用于灌溉、绿化、冲洗路面等。污水处理效果好,而且能够将水和杂质分别排放。
固液分离池中的毛细排水带不需要外界输入能量,并能够解决堵塞问题;固液分离很大程度的降低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固液分离池降低后续厌氧处理的容积负荷,缩小了厌氧处理装置的容积和占地面积,降低了造价。
所述固液分离器还设有竖向排水管26,所述竖向排水管26通过接头与所述横向排水管24连接。当长期使用后,管道杂质淤积和堵塞时,往竖向排水管26注入水或者空气,可冲洗管道内淤积的杂质。这样避免清洗固液分离池2产生的停机时间,大大延长了废水处理装置的连续工作时间。
所述横向排水管24具有2-5%坡度,所述横向排水管24的较低一端与第二排水口23连接,所述横向排水管24较高一端通过直角转接弯头与所述竖向排水管26连接。竖向排水管26另一端开口并高于砂烁层,便于清洗管道。
所述槽沟251的圆孔沟2511直径为0.85-1.15㎜,所述槽沟251的开口槽2512的宽度为0.2-0.4㎜,两相邻槽沟之间的间距为3-5㎜,在本实施例中,圆孔沟2511直径为1㎜,开口槽2512的宽度为0.3㎜,两相邻槽沟之间的间距为3㎜。
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3包括第一电机331、第一搅拌轴332和第一搅拌叶333,所述第一电机331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微生物反应池3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轴3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332上设有第一搅拌叶333,第一搅拌叶333呈螺旋状。将微生物反应池3中的污水不断地由下向上输送,让微生物与污水中的有机物充分且高效的反应。
所述第二搅拌装置45包括第二电机451、第二搅拌轴452和第二搅拌叶453,所述第二电机451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厌氧反应池4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搅拌轴45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轴452上设有第二搅拌叶453,第二搅拌叶453呈螺旋状。
如图3所示,所述净水装置6包括活性炭吸附器61、陶瓷膜过滤器62和次氯酸钙漂白装置63,所述活性炭吸附器61的进水口与所述静置池5连通,所述活性炭吸附器6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陶瓷膜过滤器6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陶瓷膜过滤器62的出水口与次氯酸钙漂白装置63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次氯酸钙漂白装置63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外接的阀门连通。活性炭吸附器61将水中带有的絮凝物以及絮凝剂进行吸附沉淀,防止水通过陶瓷膜过滤器62时造成堵塞,水流过陶瓷膜过滤器62时,因为陶瓷膜过滤器62中的陶瓷膜管壁密布微孔,在压力作用下,原料液在膜管内或膜外侧流动,小分子物质或液体透过膜,大分子物质或固体被膜截留,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从而陶瓷膜过滤器62对流过的水深一步的过滤,水流至次氯酸钙漂白装置63时,次氯酸钙漂白装置63中投放的次氯酸钙电解出次氯酸阴离子,次氯酸阴离子与陶瓷膜过滤器62过滤后的水中还原性物质反应,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同时也起到除臭的效果。
所述厌氧反应池的顶部呈拱形,且拱形顶部开设有一个圆孔(图中未示)。圆孔平衡了厌氧反应池内外的压强,利于流体流向净水装置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养殖场废水经过粗格栅11后进入沉淀池1,可去除大颗粒固体物质,沉淀池1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可去除养殖场废水中密度大于水的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得到第一处理废水;
接着,第一处理废水经过细格栅21后进入固液分离池2,可去除水中大部分固体悬浮物;当第一处理废水进入固液分离池2内,沿固液分离池2内砂烁层孔隙逐渐往下渗透,第一处理废水渗透到毛细排水带25所在砂烁层时,液体处于均匀流或者层流状态,水流扰动较小,在毛细力的作用下,砂烁层中的水自发由下向上到被吸入毛细排水带25开口槽2512中,随即进入开口槽2512内部的圆孔沟2511,再流入水平排水管中,最终排出第二处理废水;固体则无毛细现象,不能进入毛细排水带25。对养殖固液分离效果较好,而且管道内几乎无杂质淤积;
然后,第二处理废水流入微生物反应池3,向微生物反应池3中撒入微生物菌,鼓风机曝气装置向微生物反应池3中通入氧气,再在第一搅拌器的作用下,有机物被充分消耗,在超声波振板36的作用下,流入的第二处理废水被充分混合,不会存在泥沙沉淀,影响微生物反应池3的清洁;
然后,抽水泵42将微生物反应池3中流体抽到厌氧反应池中,向厌氧反应池中撒入厌氧菌,在厌氧菌以及第二搅拌器的作用下,流体中的n和p被充分消耗;
最后,流体流入静置池5中,向静置池5中撒入絮凝剂,流体中的杂质沉淀,经过静置池5后的液体流向净水装置6中,经过活性炭吸附、陶瓷膜过滤以及次氯酸钙漂白氧化后排出。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1.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设有粗格栅、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设于所述沉淀池一侧的下端,所述第一出水口设于所述沉淀池另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一进水口前端设有所述粗格栅,养殖场废水经过所述粗格栅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流入所述沉淀池;
固液分离池,固液分离池设有细格栅、第二进水口、第二排水口、横向排水管和毛细排水带,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固液分离池一侧的上端,所述第二排水口位于所述固液分离池另一侧的下端,所述第二进水口前端设有所述细格栅,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沉淀池的第一排水口连通,所述毛细排水带为软质薄塑胶片,所述毛细排水带下表面设有多个纵向排布的槽沟,所述槽沟包括圆孔沟和开口槽,所述槽沟截面呈ω形,所述槽沟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排水管贯通,所述槽沟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横向排水管与所述第二排水口连接;
微生物反应池,所述微生物反应池内设有第三进水口、第三排水口、第一搅拌装置、曝气鼓风机、曝气管、超声波振板、超声波换能器和脉冲电源,所述第三进水口设于所述微生物反应池的上端,所述第三排水口设于所述微生物反应池的顶端,所述第三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固液分离池的第二排水口连通,所述曝气鼓风机的输出管贯穿微生物反应池的底部与曝气管固定连接,所述超声波振板置于微生物反应池内部,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贯穿所述微生物反应池的底部且与所述超声波振板电性连接,所述脉冲电源通过导线与超声波换能器电性连接;
厌氧反应池,所述厌氧反应池包括抽水管、抽水泵、第四进水口、第四排水口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四进水口通过抽水管和抽水泵与所述第三排水口连通;
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包括静置池和净水装置,所述静置池通过管道与所述厌氧反应池连接,所述净水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静置池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液分离器还设有竖向排水管,所述竖向排水管与所述横向排水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水管具有2-5%坡度,所述横向排水管的较低一端与第二排水口连接,所述横向排水管较高一端通过直角转接弯头与所述竖向排水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沟的圆孔沟直径为0.85-1.15㎜,所述槽沟的开口槽的宽度为0.2-0.4㎜,两相邻槽沟之间的间距为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搅拌轴和第一搅拌叶,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微生物反应池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搅拌轴上设有第一搅拌叶,第一搅拌叶呈螺旋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搅拌轴和第二搅拌叶,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厌氧反应池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搅拌轴上设有第二搅拌叶,第二搅拌叶呈螺旋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器、陶瓷膜过滤器和次氯酸钙漂白装置,所述活性炭吸附器的进水口与第三排水口连通,所述活性炭吸附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陶瓷膜过滤器的进水口连通,所述陶瓷膜过滤器的出水口与次氯酸钙漂白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次氯酸钙漂白装置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外接的阀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池的顶部呈拱形,且拱形顶部开设有一个圆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