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纤维窑炉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玻璃窑炉投料口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玻璃纤维窑炉生产过程中,投料口温度高、热震强,投料设备及冷却设备因冷却水调节方式过于单一化,经常会出现冷却过度或不足的现象,导致其设备故障率较高。
因此,一种高效、精准的玻璃窑炉投料口自动控制冷却装置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窑炉投料口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通过感测循环水温来自动控制冷却设备的冷却水循环,从而可以更加精确控制冷却设备温度,不仅能更有效的保护设备,并可将冷却水循环利用,以达到更经济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窑炉投料口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包括:水冷设备,位于玻璃窑炉投料口处,用于通过冷却水对所述玻璃窑炉投料口进行冷却降温;冷却水循环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冷设备的入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水冷设备的后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控制器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气连接;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水冷设备的前端冷却水循环水管道上,并与所述控制器部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设备为能够套装于所述玻璃窑炉投料口的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内部循环冷却水。
进一步地,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内部,在对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具有开口。
进一步地,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形挡水板,以使得进入所述水冷设备的冷却水沿着所述螺旋形挡水板循环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部包括plc控制器和智能仪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智能仪表电气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气连接至所述plc控制器,所述智能仪表电气连接至所述控制阀。
进一步地,在所述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循环水处理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控制阀的前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进一步设置压力报警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循环水处理器的前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冷却塔设备。
进一步地,在所述冷却塔设备的前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电动三通阀,所述电动三通阀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处理器直接相通,所述电动三通阀的第二出水口经由所述冷却塔设备与所述循环水处理器相通,所述电动三通阀与所述控制器部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塔设备采用开式冷却塔。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用于玻璃窑炉投料口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的冷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的用于玻璃窑炉投料口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用于玻璃窑炉投料口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包括:水冷设备,位于玻璃窑炉投料口处,用于通过冷却水对所述玻璃窑炉投料口进行冷却降温;冷却水循环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冷设备的入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水冷设备的后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控制器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气连接;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水冷设备的前端冷却水循环水管道上,并与所述控制器部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设备为能够套装于所述玻璃窑炉投料口的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内部循环冷却水。
进一步地,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内部,在对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具有开口。
进一步地,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形挡水板,以使得进入所述水冷设备的冷却水沿着所述螺旋形挡水板循环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部包括plc控制器和智能仪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智能仪表电气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气连接至所述plc控制器,所述智能仪表电气连接至所述控制阀。
进一步地,在所述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循环水处理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控制阀的前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进一步设置压力报警器。
进一步地,在所述循环水处理器的前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冷却塔设备。
进一步地,在所述冷却塔设备的前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电动三通阀,所述电动三通阀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处理器直接相通,所述电动三通阀的第二出水口经由所述冷却塔设备与所述循环水处理器相通,所述电动三通阀与所述控制器部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塔设备采用开式冷却塔。
具体地,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窑炉投料口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包括:水冷设备1,位于玻璃窑炉投料口处,用于通过冷却水对玻璃窑炉投料口进行冷却降温;冷却水循环管道8,两端分别与水冷设备1的入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温度传感器2,安装在水冷设备1的后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例如,可以安装成邻近水冷设备1的出水口;控制器部,与温度传感器电气连接;控制阀5,安装在水冷设备1的前端冷却水循环水管道上,并与控制器部电气连接。
关于水冷设备1的具体结构以及其相对于玻璃窑炉投料口的安装位置并没有具体限制。例如,水冷设备1可以是缠绕投料口的水管,或者水冷设备1可以设置成与投料口部分表面接触,从而进行热交换。优选地,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可以将水冷设备1设置成能够套装于玻璃窑炉投料口的双层结构(参见图2a),所述双层结构的内部循环冷却水,外部套装于玻璃纤维窑炉投料机出口,并随之升入窑炉,以保护投料机前端设备。虽然图2a中仅示出了水冷设备1的截面为圆环状,但是其具体形状可以根据投料口的截面形状具体设置。
关于水冷设备1的尺寸,可以根据投料口的大小灵活设置。在具体实例中,水冷设备1的材质可以选用sus310。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冷却水能够充满整个设备,以提高循环冷却水利用率,如图2a和图2b所示,可以在水冷设备1的双层结构的内部,在对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水板11,挡水板11具有开口12。
优选地,也可以在水冷设备1的双层结构的内部设置螺旋形挡水板,以使得进入水冷设备1的冷却水沿着螺旋形挡水板循环流动。具体地,螺旋形挡水板的起始位置可以位于水冷设备1的入水口处,其截止位置位于水冷设备1的出水口处,从而当冷却水从水冷设备1的入水口处进入后,沿着螺旋形挡水板循环流动,并从出水口流出。通过设置螺旋形挡水板,提高了冷却水循环效率,并且提高了整体散热效率。
关于控制器部,其可以采用plc控制器,通过该plc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2的温度讯号,经过比较计算后,plc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控制阀5,以调节控制阀开度,控制阀5接收到相应调节讯号好执行相应调节动作对流入水冷设备1的水流大小进行调控。
优选地,如图1所示,控制器部可以包括plc控制器3和智能仪表4,其中,plc控制器3与智能仪表4电气连接,温度传感器2电气连接至plc控制器3,智能仪表4电气连接至控制阀5。在该实施方式中,plc控制器3通过智能仪表4来对控制阀5进行调控。具体地,温度传感器2可以将探测到的循环冷却水的温度讯号传送至plc控制器3;plc控制器3随后将接收到的温度讯号与设定温度比对后输出控制讯号至智能仪表4;智能仪表4例如可以安装于窑炉控制室内,其可以将温度讯号转换成数字显示出来,以便于人员操作调节压力设定值,然后智能仪表4输出电讯号给控制阀5从而调节控制阀5的开度。相比通过plc控制器3直接调控控制阀5的实施方式相比,这种控制方式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适于远距离传输、使用方式灵活、并且便于人员操做调节压力设定值等。
在具体实例中,温度传感器2可以选用型号reginpt100,其探测温度范围:-20~+120℃。智能仪表4可以选用霍尼韦尔udc3500型。控制阀5可以选用型号asertast10-wlc。当然,可以理解地,温度传感器2、智能仪表4和控制阀5并不限于这些型号。
在具体实施例中,在冷却水循环管道8上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循环水处理器7,从而可以对循环冷却水进行处理,以在保证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循环利用冷却水,节约能源。关于循环水处理器7,其是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设备,因此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另外,还可以在控制阀5的前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进一步设置压力报警器6,以对循环水压进行监控,提前发现异常情况。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窑炉投料口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还可以在循环水处理器7的前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冷却塔设备。从而通过冷却塔设备对循环冷却水进行散热降温。关于冷却塔设备,其可以采用闭式或者开式冷却塔。优选地,可以采用开式冷却塔,以提高散热效率。
更进一步地,参见图3,除了在冷却水循环管道8上设置冷却塔设备9之外,还可以在冷却塔设备9的前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设置电动三通阀10,电动三通阀10的第一出水口与循环水处理器7直接相通,电动三通阀10的第二出水口经由冷却塔设备9与循环水处理器7相通,电动三通阀10与控制器部(具体地,控制器部的智能仪表4)电气连接。在此实施方式中,控制器部根据温度传感器2感测的循环水温,来控制电动三通阀10的开启。例如,当循环水温过高时(超过预定阈值时),为了使得循环的冷却水快速降温,可以控制电动三通阀10的第二出水口开启,以使得循环的冷却水经过冷却塔设备9散热降温后再流入循环水处理器7中。类似地,当循环水温没有达到预定阈值时,可以控制电动三通阀10的第一出水口开启,以使得循环的冷却水不经过冷却塔设备9直接流入循环水处理器,以节省能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能够在降低能耗的前提下保证循环冷却水的降温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玻璃窑炉投料口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通过感测循环水温来自动控制冷却设备的冷却水循环,从而可以更加精确控制冷却设备温度,不仅能更有效的保护设备,并可将冷却水循环利用,以达到更经济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用于玻璃窑炉投料口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包括:
水冷设备,位于所述玻璃窑炉投料口处,用于通过冷却水对所述玻璃窑炉投料口进行冷却降温;
冷却水循环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冷设备的入水口和出水口连接;
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水冷设备的后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
控制器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气连接;
控制阀,安装在所述水冷设备的前端冷却水循环水管道上,并与所述控制器部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设备为能够套装于所述玻璃窑炉投料口的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内部循环冷却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内部,在对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具有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层结构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形挡水板,以使得进入所述水冷设备的冷却水沿着所述螺旋形挡水板循环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部包括plc控制器和智能仪表,所述plc控制器与所述智能仪表电气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电气连接至所述plc控制器,所述智能仪表电气连接至所述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循环水处理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阀的前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进一步设置压力报警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水处理器的前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冷却塔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塔设备的前端冷却水循环管道上还设置有电动三通阀,所述电动三通阀的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循环水处理器直接相通,所述电动三通阀的第二出水口经由所述冷却塔设备与所述循环水处理器相通,所述电动三通阀与所述控制器部电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控制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设备采用开式冷却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