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9-04  7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水污染,输水输油管道断裂等一系列情况导致城市供水突发时间日益增多,给国家,单位,个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影响社会发展的生态平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供水应急救援中心也先后建设了八大基地,进一步提升整体应急处置救援专业水平,能够迅速响应,高效供水保证水质相关设备需求量也逐年增长。不仅如此,野外工作中,受地质环境制约,为了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也需要一种便于运输可分质供水的集装箱式水处理设备来应对复杂野外环境下基本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需。因此我们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其占地面积小、运输方便,能够根据场合实现分质供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处理设备采用集装箱式设计,处理设备的内部依次连接混凝池、初级絮凝池和二级絮凝池,接混凝池、初级絮凝池和二级絮凝池内部分别设置混凝搅拌器、初级絮凝搅拌器和二级絮凝搅拌器,混凝池的进料管道上连接原水泵、管道混合器和原水流量计,二级絮凝池连通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顶部连接中间水池、底部通过磁介质污泥泵分别连接两条磁介质排放管路,其中一条磁介质排出管路连通初级絮凝池,另一条磁介质排出管路连接解絮机,解絮机连接磁介质回收机,磁介质回收机的磁介质排出端通过磁介质投加管路连接混凝池。

中间水池通过砂滤加压泵连通砂滤柱,砂滤柱通过砂滤产水管连接消毒池,消毒池分别连接生活用水出水管和超滤增压泵,其中超滤增压泵出水端通过进水管连接管式超滤膜,管式超滤膜的出水端连接设有产水流量计的饮用水出水管。

优选的,管道混合器通过混凝剂添加管道连接混凝剂储池,且混凝剂添加管道上设置混凝剂计量泵。

优选的,初级絮凝池通过助凝剂添加管道连接助凝剂储池,且助凝剂添加管道上设置助凝剂计量泵。

优选的,连接初级絮凝池的磁介质排出管路上设置回流污泥流量计,连接解絮机的磁介质排出管路上设置剩余污泥流量计。

优选的,处理设备内部还设置消毒剂储池,消毒剂储池通过消毒管道分别连接管道混合器和消毒池,且消毒管道的总管上设置消毒剂流量计。

优选的,砂滤柱的布气口连接风机,砂滤柱底部通过砂滤柱布水管路连接超滤增压泵的出水端,管式超滤膜通过管式超滤膜布水管路连接超滤增压泵的出水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设备采用集装箱式设计,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输方便,产水安全,易维护等特点。

(2)本设备前端工艺采用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较采用常规混凝沉淀处理工艺集装箱式供水装置,可应对取水点水质波动能力更强,且处理能力可提高3-5倍以上。

(3)本设备通过磁介质混凝沉淀→砂滤→消毒和磁介质混凝沉淀→砂滤→消毒→超滤两类主体处理工艺,可根据使用场合实现分质供水。供水产品能满足直接饮用和除直接饮用外的其它日常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原水泵;2、管道混合器;3、原水流量计;4、混凝搅拌器;5、混凝搅拌器;6、二级絮凝搅拌器;7、混凝池;8、初级絮凝池;9、二级絮凝池;10、混凝剂储池;11、助凝剂储池;12、混凝剂计量泵;13、助凝剂计量泵;14、斜管沉淀池;15、磁介质污泥泵;16、回流污泥流量计;17、剩余污泥流量计;18、解絮机;19、磁介质回收机;20、磁介质投加管路;21、中间水池;22、滤池加压泵;23、砂滤柱;24、砂滤产水管;25、消毒池;26、生活用水出水管;27、超滤增压泵;28、超滤进水管;29、压力表;30、管式超滤膜;31、产水流量计;32、饮用水出水管;33、超滤反洗水管;34、砂滤反洗水管;35、消毒剂储池;36、消毒剂流量计;37、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处理设备采用集装箱式设计,处理设备的内部依次连接混凝池7、初级絮凝池8和二级絮凝池9,接混凝池7、初级絮凝池8和二级絮凝池9内部分别设置混凝搅拌器54、初级絮凝搅拌器和二级絮凝搅拌器6,混凝池7的进料管道上连接原水泵1、管道混合器2和原水流量计3,二级絮凝池9连通斜管沉淀池14,斜管沉淀池14顶部连接中间水池21、底部通过磁介质污泥泵15分别连接两条磁介质排放管路,其中一条磁介质排出管路连通初级絮凝池8,另一条磁介质排出管路连接解絮机18,解絮机18连接磁介质回收机19,磁介质回收机19的磁介质排出端通过磁介质投加管路20连接混凝池7。

混凝沉淀环节:水处理设备工作通过原水泵1抽取自取水通过进料管道泵送至磁介质混凝反应池,进料管道中由管道混合器2完成投加药剂的均匀混合,通过管道混合器2的药剂主要有混凝剂和消毒剂。原水依次进入混凝池7,初级絮凝池8和二级絮凝池9中,分别在混凝搅拌器54,初级絮凝搅拌器,次级絮凝搅拌器不同强度搅拌作用下,絮凝形成密度较大的磁介质絮体,絮体会吸附水体的ss和有机污染物。含有絮体的水通过自流作用进入斜管沉淀池14内,通过斜管后,污染物和磁介质絮体沉淀至池体底部,较清洁的水自沉淀池顶部流入中间水池21。沉淀池底部磁介质絮体通过磁介质污泥泵15回流至初级絮凝池8内再次参与絮凝反应,回流量由回流污泥流量计16进行控制。该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需通过磁介质污泥泵15进行排泥,排泥需经过解絮机18和磁介质回收机19,以回收外排污泥中的磁介质进行再利用。回收后的磁介质自动落入混凝池7内,剩余污泥经管路排出系统,排出量由剩余污泥流量计17控制。

如图1所示,中间水池21通过砂滤加压泵连通砂滤柱23,砂滤柱23通过砂滤产水管24连接消毒池25,消毒池25分别连接生活用水出水管26和超滤增压泵27,其中超滤增压泵27出水端通过进水管连接管式超滤膜30,管式超滤膜30的出水端连接设有产水流量计的饮用水出水管32。

超滤分质水处理环节:较清洁的水收集于中间水池21内,将通过后续过滤和消毒环节进行进一步净化。首先中间水池21内的水由砂滤加压泵泵入砂滤柱23内,经砂滤净化后,通过砂滤产水管24流入消毒池25中,在消毒池25内与消毒剂计量泵泵入的消毒剂接触一定时间后,完成消毒。经砂滤、消毒后的水即可通过生活用水出水管26满足日常取用。进一步的,消毒池25内的水通过超滤增压泵27,经超滤进水管28进入管式超滤膜30后,经饮用水出水管32即可满足饮用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管道混合器2通过混凝剂添加管道连接混凝剂储池10,且混凝剂添加管道上设置混凝剂计量泵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利用混凝剂储池10存储混凝剂,并通过混凝剂计量泵12将混凝剂存储池内的混凝剂输送到管道混合器2内,并将对输送的混凝剂剂量进行记录和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初级絮凝池8通过助凝剂添加管道连接助凝剂储池11,且助凝剂添加管道上设置助凝剂计量泵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通过助凝剂剂量泵将存储在助凝剂储池11内的助凝剂输送到初级絮凝池8内,并将对输送的助凝剂剂量进行记录和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连接初级絮凝池8的磁介质排出管路上设置回流污泥流量计16,连接解絮机18的磁介质排出管路上设置剩余污泥流量计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后的磁介质通过回流污泥流量计16控制落入到混凝池7内,剩余污泥经管路排出系统,排出量由剩余污泥流量计17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处理设备内部还设置消毒剂储池35,消毒剂储池35通过消毒管道分别连接管道混合器2和消毒池25,且消毒管道的总管上设置消毒剂流量计3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可以利用消毒剂储池35存储消毒剂,消毒剂通过消毒管道分别添加到管道混合器2和消毒池25,进行消毒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砂滤柱23的布气口连接风机37,砂滤柱23底部通过砂滤柱23布水管路连接超滤增压泵27的出水端,管式超滤膜30通过管式超滤膜30布水管路连接超滤增压泵27的出水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滤柱23和管式超滤膜30在运行一段时间均需反洗,砂滤柱23反洗流程如下:首先通过风机37对砂滤柱23进行气洗,然后通过超滤增压泵27将消毒池25内的水经砂滤反洗水管34泵入砂滤柱23内进行水洗,清洗后污染物排出系统。管式超滤膜30反洗流程如下:通过超滤增压泵27将消毒池25内的水经超滤反洗水管33泵入管式超滤膜30内进行水洗,清洗后污染物排出系统。

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其处理工艺为:

磁介质混凝/絮凝→斜管沉淀→砂滤→消毒→日常生活用水。

磁介质混凝/絮凝→斜管沉淀→砂滤→消毒→超滤→饮用水。

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设备采用高效的磁介质混凝及斜管沉淀系统,可大流量分质供水。由于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的使用,除可应对取水点更大的水质波动外,其处理能力较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可提高3-5倍以上。如以采用20'gp的标准干货集装箱为例,产水量可达10-15m3/h,以300l人-1d-1用水量计,可满足近千人野外营地使用要求。

原水以长江下游某地表水为水源,其生活用水出水和饮用水出水主要检测指标均满足甚至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之规定。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


技术特征:

1.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设备采用集装箱式设计,所述处理设备的内部依次连接混凝池、初级絮凝池和二级絮凝池,所述接混凝池、初级絮凝池和二级絮凝池内部分别设置混凝搅拌器、初级絮凝搅拌器和二级絮凝搅拌器,所述混凝池的进料管道上连接原水泵、管道混合器和原水流量计,所述二级絮凝池连通斜管沉淀池,所述斜管沉淀池顶部连接中间水池、底部通过磁介质污泥泵分别连接两条磁介质排放管路,其中一条磁介质排出管路连通所述初级絮凝池,另一条磁介质排出管路连接解絮机,所述解絮机连接磁介质回收机,所述磁介质回收机的磁介质排出端通过磁介质投加管路连接混凝池;

所述中间水池通过砂滤加压泵连通砂滤柱,所述砂滤柱通过砂滤产水管连接消毒池,所述消毒池分别连接生活用水出水管和超滤增压泵,其中所述超滤增压泵出水端通过进水管连接管式超滤膜,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水压表,所述管式超滤膜的出水端连接设有产水流量计的饮用水出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混合器通过混凝剂添加管道连接混凝剂储池,且所述混凝剂添加管道上设置混凝剂计量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絮凝池通过助凝剂添加管道连接助凝剂储池,且所述助凝剂添加管道上设置助凝剂计量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初级絮凝池的磁介质排出管路上设置回流污泥流量计,连接所述解絮机的磁介质排出管路上设置剩余污泥流量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设备内部还设置消毒剂储池,所述消毒剂储池通过消毒管道分别连接管道混合器和消毒池,且所述消毒管道的总管上设置消毒剂流量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滤柱的布气口连接风机,所述砂滤柱底部通过砂滤柱布水管路连接超滤增压泵的出水端,所述管式超滤膜通过管式超滤膜布水管路连接超滤增压泵的出水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式磁介质混凝超滤分质水处理设备,涉及水处理领域,处理设备采用集装箱式设计,处理设备的内部依次连接混凝池、初级絮凝池和二级絮凝池,接混凝池、初级絮凝池和二级絮凝池内部分别设置混凝搅拌器、初级絮凝搅拌器和二级絮凝搅拌器,二级絮凝池连通斜管沉淀池。本设备采用集装箱式设计,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输方便,产水安全,易维护等特点,同时本设备前端工艺采用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较采用常规混凝沉淀处理工艺集装箱式供水装置,可应对取水点水质波动能力更强,处理能力可提高3‑5倍以上,并且可根据使用场合实现分质供水。供水产品能满足直接饮用和除直接饮用外的其它日常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金孟;田晓峰;张红侠;姜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钜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