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简易污水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就是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按水污的质性来分,水的污染可分为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大类,其中,自然污染的污水处理过程中经常产生大量的污泥,其数量约占处理水量的0.3%~0.5%,而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不能够有效的将污水和污泥进行分离,导致在污水排出时会夹带大量的污泥,导致容易堵塞排水管等。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小型简易污水污泥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简易污水污泥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简易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侧壁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壳体右侧壁连通有若干组沿壳体高度方向呈阵列状排布的排水管,若干组所述排水管远离壳体的一端连通有集流管,若干组所述排水管上均设置有闸阀,所述壳体前端面右侧设置有观察窗;
所述壳体底部中心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排污端连通有螺杆泵;
所述壳体顶部中心设置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输出端贯穿壳体顶部并固接有搅拌杆,所述壳体顶部左侧连通有进药管。
优选的,所述壳体右侧壁连通有溢流管,且溢流管位于进水管和若干组排水管的上方,所述溢流管远离壳体的一端与集流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与溢流管贯穿壳体右侧壁的一端通过法兰盘可拆卸连通有滤网罩。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且单向阀位于水泵与壳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的横截面形状为v字型。
优选的,壳体内腔左侧壁设置有与进水管相互配合的倾斜的反射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水管、水泵、观察窗、排水管、集流管、闸阀、进药管、搅拌电机和搅拌杆,使得污水能够通过水泵和进水管排入到壳体内,然后通过进药管向壳体内添加药物并通过搅拌杆搅拌,然后通过药物凝聚、吸附、电化学、螯合等形式的反应,有效去除污泥中金属类等有毒有害污染物、削减污水中有机无机污染物,同时在常温常态下对污泥中结合水(细胞水)进行破壁出水,切断分子链(表面结合水)出水,使物化和生化污泥具有很好的渗水性与脱水性,然后通过静置沉淀,使污泥与污水分离;最后通过观察窗观察壳体内部污泥的沉淀高度从而选择对应高度的排水管和闸阀打开,进而将污水排出,实现污泥和污水的分离,从而避免污水排放时夹带大量的污泥,且壳体内的污泥能够通过排污管和螺杆泵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壳体,2-进水管,3-水泵,4-排水管,5-集流管,6-闸阀,7-观察窗,8-排污管,9-螺杆泵,10-搅拌电机,11-搅拌杆,12-进药管,13-溢流管,14-滤网罩,15-单向阀,16-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型简易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左侧壁连通有进水管2,进水管2上设置有水泵3,壳体1右侧壁连通有若干组沿壳体1高度方向呈阵列状排布的排水管4,若干组排水管4远离壳体1的一端连通有集流管5,若干组排水管4上均设置有闸阀6,壳体1前端面右侧设置有观察窗7;
壳体1底部中心连通有排污管8,排污管8的排污端连通有螺杆泵9;
壳体1顶部中心设置有搅拌电机10,搅拌电机10输出端贯穿壳体1顶部并固接有搅拌杆11,壳体1顶部左侧连通有进药管12。
具体的,壳体1右侧壁连通有溢流管13,且溢流管13位于进水管2和若干组排水管4的上方,溢流管13远离壳体1的一端与集流管5相连通,使得当污水排入过多时能够通过溢流管流出,从而避免污水从壳体顶部溢出。
具体的,排水管4与溢流管13贯穿壳体1右侧壁的一端通过法兰盘可可拆卸连通有滤网罩14,使得在污水排出时能够通过滤网罩起到过滤的作用,从而避免污水内部分未沉淀完成的污泥从而溢流管和排水管排出而造成堵塞。
具体的,进水管2上设置有单向阀15,且单向阀15位于水泵3与壳体1之间,使得在污水不排入的时候能够通过单向阀起到阻挡作用,避免污水反流而冲击水泵,且单向阀的型号为dn100。
具体的,壳体1底部的横截面形状为v字型,使得壳体内部污泥的排出更加完全,不会堆积在壳体内部。
具体的,壳体1内腔左侧壁设置有与进水管2相互配合的倾斜的反射板16,使得在污水排入时能够通过反射板起到反射缓冲的作用,降低污水排入的冲击力。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实施例为:
本装置为一种小型简易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在污水处理时将装置连接上外部电源。然后打开水泵3和dn100单向阀15,使污水通过进水管2排入到壳体1内,且排入时污水通过反射板16的阻挡作用降低冲击力,从而避免污水之间冲击壳体1内壁造成损坏;然后通过进药管12将fg高效物化凝聚复合剂添加到壳体1内,并启动搅拌电机10,搅拌电机10带动搅拌杆11转动从而对污水进行搅拌,使污水与复合剂发生物化反应,从而提高凝聚、吸附、电化学、鳌合等形式的反应对污水内的悬浮颗粒起到固定和分离的作用,从而消除污水内的悬浮颗粒,并有效增加污泥比阻;
然后关闭搅拌电机10,使壳体1内的污泥进行自然沉淀并且固液分离,从而使污泥沉淀到壳体1底部,然后通过观察窗7观察壳体1内部污泥的沉淀高度,并根据污泥高度开启相对应位置的闸阀6,且闸阀6的型号为dn25,从而使上清液通过相对应的排水管4排出,并通过集流管5排放到进水间;污水排放完毕后,启动螺杆泵9,螺杆泵9将壳体1内的污泥抽送到土工管袋内,从而实现污泥和污水的分离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小型简易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左侧壁连通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上设置有水泵(3),所述壳体(1)右侧壁连通有若干组沿壳体(1)高度方向呈阵列状排布的排水管(4),若干组所述排水管(4)远离壳体(1)的一端连通有集流管(5),若干组所述排水管(4)上均设置有闸阀(6),所述壳体(1)前端面右侧设置有观察窗(7);
所述壳体(1)底部中心连通有排污管(8),所述排污管(8)的排污端连通有螺杆泵(9);
所述壳体(1)顶部中心设置有搅拌电机(10),所述搅拌电机(10)输出端贯穿壳体(1)顶部并固接有搅拌杆(11),所述壳体(1)顶部左侧连通有进药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简易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右侧壁连通有溢流管(13),且溢流管(13)位于进水管(2)和若干组排水管(4)的上方,所述溢流管(13)远离壳体(1)的一端与集流管(5)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简易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4)与溢流管(13)贯穿壳体(1)右侧壁的一端通过法兰盘可可拆卸连通有滤网罩(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简易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上设置有单向阀(15),且单向阀(15)位于水泵(3)与壳体(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简易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部的横截面形状为v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简易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左侧壁设置有与进水管(2)相互配合的倾斜的反射板(16)。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