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9-11  68


本实用新型属于粉碎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有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壳体上表面设有主进料口,壳体侧面设有副进料口,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副进料口为开放式,易造成塑料粉碎过程中塑料粒因粉碎装置离心力过大而弹出进料斗,而塑料粒弹出时冲击力大,易对粉碎机操作者造成伤害,而且接料板和挡板突出壳体外部,比较占空间,操作人员在工作时容易撞到接料板与挡板连接处的尖角造成损伤,存在安全隐患,粉碎装置过大不便移动或移动底盘不够稳定影响粉碎效率,此外用户在夜间进行操作,需要对粉碎的颗粒进行检查,针对这些要求,本实用新型产品对粉碎机进行一些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设有可旋转的端盖,能够避免塑料粉碎过程中飞溅的碎片,另外设有移动式履带,既保证了粉碎机能够轻易移动也没有降低粉碎机的稳定性,粉碎机外壳上设有照明灯,提高夜间操作的效率,设有排气口,保证粉碎机内部气压稳定,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现有碎料粉碎机工作效率低下,且自身结构复杂,维护较为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包括装置外壳、主入料件、副入料件、出料件、照明灯、移动装置、通风网格板和操作按钮,所述装置外壳设于移动装置上,所述主入料件设于装置外壳的顶壁上,所述副入料件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所述出料件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且设于副入料件的对面,所述照明灯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所述照明灯与副入料件和出料件异面设置,所述通风网格板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所述操作按钮设于副入料件的下方;所述主入料件包括主固定挡板、主旋转挡板、主转动轴、主入料口和主卡合槽,所述主入料口设于装置外壳的顶壁上,所述主固定挡板一端设于装置外壳的顶壁上,所述主转动轴与主固定挡板的另一端旋转卡合连接,所述主卡合槽设于装置外壳的顶壁上且与主固定挡板相对异面设置,所述主旋转挡板一端设于主转动轴上,所述主旋转挡板的另一端卡合滑动设于主卡合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副入料件包括副固定挡板、副旋转挡板、副转动轴、副入料口和副卡合槽,所述副入料口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且异于通风网格板所在的侧壁,所述副固定挡板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且设于副入料口的下方,所述副转动轴卡合转动设于副固定挡板上,所述副卡合槽设于副入料口的上方,所述副旋转挡板的一端卡合滑动设于副卡合槽内,所述副旋转挡板的另一端与副转动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出料件包括出料固定挡板、出料旋转挡板、出料转动轴、出料口和出料卡合槽,所述出料口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且异于通风网格板和副入料件,所述出料固定挡板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且设于出料口的上方,所述出料转动轴卡合转动设于出料固定挡板上,所述出料卡合槽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且设于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出料旋转挡板的一端卡合滑动设于出料卡合槽内,所述出料旋转挡板的另一端与出料转动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底座、传送轮、电动机、电箱、传动履带和连接轴,所述固定底座设于装置外壳的下方,所述电动机设于固定底座上,所述电箱设于固定底座上,所述传送轮设于固定底座两端,所述连接轴卡合转动设于固定底座内,所述连接轴两端与传送轮相连,所述传动履带卡合转动设于传送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按钮包括移动按钮、粉碎按钮和照明按钮,所述移动按钮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所述移动按钮设于副入料件的下方,所述粉碎按钮设于移动按钮的下方,所述照明按钮设于粉碎按钮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主固定挡板的内壁直径略大于主旋转挡板的外壁直径,所述副固定挡板的内壁直径略大于副旋转挡板的外壁直径,所述出料固定挡板的内壁直径略大于出料旋转挡板的外壁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按钮与电动机电连接,所述照明按钮与照明灯电连接,所述粉碎按钮与电箱电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设有可旋转的端盖,能够避免塑料粉碎过程中飞溅的碎片,另外设有移动式履带,既保证了粉碎机能够轻易移动也没有降低粉碎机的稳定性,粉碎机外壳上设有照明灯,提高夜间操作的效率,设有排气口,保证粉碎机内部气压稳定,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现有碎料粉碎机工作效率低下,且自身结构复杂,维护较为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的后视图。

其中,1、装置外壳,2、主入料件,3、副入料件,4、出料件,5、照明灯,6、移动装置,7、通风网格板,8、操作按钮,9、主固定挡板,10、主旋转挡板,11、主转动轴,12、主入料口,13、主卡合槽,14、副固定挡板,15、副旋转挡板,16、副转动轴,17、副入料口,18、副卡合槽,19、出料固定挡板,20、出料旋转挡板,21、出料转动轴,22、出料口,23、出料卡合槽,24、固定底座,25、传送轮,26、电动机,27、电箱,28、传动履带,29、连接轴,30、移动按钮,31、粉碎按钮,32、照明按钮。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包括装置外壳1、主入料件2、副入料件3、出料件4、照明灯5、移动装置6、通风网格板7和操作按钮8,所述装置外壳1设于移动装置6上,所述主入料件2设于装置外壳1的顶壁上,所述副入料件3设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上,所述出料件4设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上且设于副入料件3的对面,所述照明灯5设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上,所述照明灯5与副入料件3和出料件4异面设置,所述通风网格板7设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上,所述操作按钮8设于副入料件3的下方;所述主入料件2包括主固定挡板9、主旋转挡板10、主转动轴11、主入料口12和主卡合槽13,所述主入料口12设于装置外壳1的顶壁上,所述主固定挡板9一端设于装置外壳1的顶壁上,所述主转动轴11与主固定挡板9的另一端旋转卡合连接,所述主卡合槽13设于装置外壳1的顶壁上且与主固定挡板9相对异面设置,所述主旋转挡板10一端设于主转动轴11上,所述主旋转挡板10的另一端卡合滑动设于主卡合槽13内。

所述副入料件3包括副固定挡板14、副旋转挡板15、副转动轴16、副入料口17和副卡合槽18,所述副入料口17设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上且异于通风网格板7所在的侧壁,所述副固定挡板14设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上且设于副入料口17的下方,所述副转动轴16卡合转动设于副固定挡板14上,所述副卡合槽18设于副入料口17的上方,所述副旋转挡板15的一端卡合滑动设于副卡合槽18内,所述副旋转挡板15的另一端与副转动轴16相连。

所述出料件4包括出料固定挡板19、出料旋转挡板20、出料转动轴21、出料口22和出料卡合槽23,所述出料口22设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上且异于通风网格板7和副入料件3,所述出料固定挡板19设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且设于出料口22的上方,所述出料转动轴21卡合转动设于出料固定挡板19上,所述出料卡合槽23设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且设于出料口22的下方,所述出料旋转挡板20的一端卡合滑动设于出料卡合槽23内,所述出料旋转挡板20的另一端与出料转动轴21相连。

所述移动装置6包括固定底座24、传送轮25、电动机26、电箱27、传动履带28和连接轴29,所述固定底座24设于装置外壳1的下方,所述电动机26设于固定底座24上,所述电箱27设于固定底座24上,所述传送轮25设于固定底座24两端,所述连接轴29卡合转动设于固定底座24内,所述连接轴29两端与传送轮25相连,所述传动履带28卡合转动设于传送轮25上。

所述操作按钮8包括移动按钮30、粉碎按钮31和照明按钮32,所述移动按钮30设于装置外壳1的侧壁上,所述移动按钮30设于副入料件3的下方,所述粉碎按钮31设于移动按钮30的下方,所述照明按钮32设于粉碎按钮31的下方。

所述主固定挡板9的内壁直径略大于主旋转挡板10的外壁直径,所述副固定挡板14的内壁直径略大于副旋转挡板15的外壁直径,所述出料固定挡板19的内壁直径略大于出料旋转挡板20的外壁直径。

所述移动按钮30与电动机26电连接,所述照明按钮32与照明灯5电连接,所述粉碎按钮31与电箱27电连接。

具体使用时,用户在使用前按下移动按钮30,电动机26转动带动传送轮25转动,将传动履带28转动,放置在固定底座24上的装置外壳1开始移动,当运动到合适位置后,用户再次按下移动按钮30,电动机26停止工作,装置外壳1固定,用户旋拧主转动轴11和副转动轴16,转动主旋转挡板10和副旋转挡板15,显现出主入料口12和副入料口17,之后用户将塑料分别放入主入料口12和副入料口17中,用户再旋拧主转动轴11和副转动轴16,利用转动主旋转挡板10和副旋转挡板15的转动,使得主入料口12和副入料口17闭合,用户按下粉碎按钮31,粉碎机工作,粉碎机内部的风压由外界相连,机器内产生的气体从通风网格板7排出,一定时间后用户按下粉碎按钮31,粉碎机停止运转,用户旋拧出料转动轴21,将出料旋转挡板20旋转露出出料口22,粉碎的碎料经过出料口22下落并收集,进入夜间后,用户按下照明按钮32,照明灯5打开,便于用户夜间观察生产的碎屑是否符合标准,不需要灯光时,用户再次按下照明按钮32,照明灯5熄灭,以上便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工作流程,下次使用时重复此步骤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外壳、主入料件、副入料件、出料件、照明灯、移动装置、通风网格板和操作按钮,所述装置外壳设于移动装置上,所述主入料件设于装置外壳的顶壁上,所述副入料件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所述出料件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且设于副入料件的对面,所述照明灯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所述照明灯与副入料件和出料件异面设置,所述通风网格板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所述操作按钮设于副入料件的下方;所述主入料件包括主固定挡板、主旋转挡板、主转动轴、主入料口和主卡合槽,所述主入料口设于装置外壳的顶壁上,所述主固定挡板一端设于装置外壳的顶壁上,所述主转动轴与主固定挡板的另一端旋转卡合连接,所述主卡合槽设于装置外壳的顶壁上且与主固定挡板相对异面设置,所述主旋转挡板一端设于主转动轴上,所述主旋转挡板的另一端卡合滑动设于主卡合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入料件包括副固定挡板、副旋转挡板、副转动轴、副入料口和副卡合槽,所述副入料口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且异于通风网格板所在的侧壁,所述副固定挡板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且设于副入料口的下方,所述副转动轴卡合转动设于副固定挡板上,所述副卡合槽设于副入料口的上方,所述副旋转挡板的一端卡合滑动设于副卡合槽内,所述副旋转挡板的另一端与副转动轴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件包括出料固定挡板、出料旋转挡板、出料转动轴、出料口和出料卡合槽,所述出料口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且异于通风网格板和副入料件,所述出料固定挡板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且设于出料口的上方,所述出料转动轴卡合转动设于出料固定挡板上,所述出料卡合槽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且设于出料口的下方,所述出料旋转挡板的一端卡合滑动设于出料卡合槽内,所述出料旋转挡板的另一端与出料转动轴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固定底座、传送轮、电动机、电箱、传动履带和连接轴,所述固定底座设于装置外壳的下方,所述电动机设于固定底座上,所述电箱设于固定底座上,所述传送轮设于固定底座两端,所述连接轴卡合转动设于固定底座内,所述连接轴两端与传送轮相连,所述传动履带卡合转动设于传送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按钮包括移动按钮、粉碎按钮和照明按钮,所述移动按钮设于装置外壳的侧壁上,所述移动按钮设于副入料件的下方,所述粉碎按钮设于移动按钮的下方,所述照明按钮设于粉碎按钮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固定挡板的内壁直径略大于主旋转挡板的外壁直径,所述副固定挡板的内壁直径略大于副旋转挡板的外壁直径,所述出料固定挡板的内壁直径略大于出料旋转挡板的外壁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按钮与电动机电连接,所述照明按钮与照明灯电连接,所述粉碎按钮与电箱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包括装置外壳、主入料件、副入料件、出料件、照明灯、移动装置、通风网格板和操作按钮。本实用新型属于粉碎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塑料粉碎机外壳,设有可旋转的端盖、移动式履带、照明灯和排气口,能够避免塑料粉碎过程中飞溅的碎片,保证了粉碎机能够轻易移动也没有降低粉碎机的稳定性,提高夜间操作的效率,保证粉碎机内部气压稳定,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现有碎料粉碎机工作效率低下,且自身结构复杂,维护较为不便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徐洪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铭德塑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