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镜筒的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瞳距是瞳孔间距的简称,英文全称为interpupillarydistance,缩写为ipd。在vr/ar眼镜等头戴设备、美容设备、医疗设备、仪表设备、电动玩具、传真机、音箱设备等电子设备中,通常包括左镜筒和右镜筒,人们通过左右镜筒观察图像。由于不同年龄段(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和不同区域(美洲、亚洲、欧洲)的人的ipd不同,将会导致相应电子设备的左右镜筒之间的距离不能够适用于所有的人群,电子设备的使用受到局限性,不利于产品的普及和推广。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手轮和传动连杆的配合实现左右镜筒间距的调节,调节便捷、结构可靠,提高产品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包括:
左镜筒和右镜筒;
调节组件,其包括手轮和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手轮的非圆心位置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转动连接,所述手轮转动通过所述传动连杆带动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平移运动;
齿轮组件,其具有齿轮,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平移将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左镜筒和所述右镜筒相向或相背运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轮上固定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沿垂直于所述手轮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沿平行于所述手轮的方向延伸,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端部转动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轴的端部设有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三连接轴沿垂直于所述手轮的方向延伸,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轴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固定设有第四连接轴,所述传动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转动套设于所述第四连接轴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瞳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手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固定轴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瞳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设有上导向轴和下导向轴,所述左镜筒的上部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左镜筒的下部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右镜筒的上部设有第三导向孔,所述右镜筒的下部设有第四导向孔,所述上导向轴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第三导向孔内,所述下导向轴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和所述第四导向孔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镜筒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右镜筒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固定轴,所述齿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轴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轴的止挡端部与所述齿轮之间设有垫圈和卡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所公开的瞳距调节装置中,调节组件包括手轮和传动连杆,传动连杆的一端与手轮的非圆心位置转动连接,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左镜筒或右镜筒转动连接,手轮转动通过传动连杆带动左镜筒或右镜筒平移运动,再通过齿轮组件的传力作用,最终实现左镜筒和右镜筒的同步相对或相背运动,实现左右镜筒间距的调节。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手轮即可轻松实现左镜筒和右镜筒之间距离的增大或减小,调节过程便捷,易于操作。应用该瞳距调节装置的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不同瞳距的人群,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竞争力。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瞳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右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左镜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实施例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传动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实施例的齿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左镜筒,11-第一齿条,12-第一导向孔,13-第二导向孔;
2-右镜筒,21-第二齿条,22-第三导向孔,23-第四导向孔;
3-调节组件,31-手轮,32-传动连杆,321-第一套筒,322-第二套筒,33-固定块,34-第一连接轴,35-第二连接轴,36-第三连接轴,37-第四连接轴;
4-齿轮组件,41-齿轮,42-第二固定轴,43-垫圈,44-卡簧;
5-支架,51-固定柱,52-上导向轴,53-下导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瞳距调节装置可应用于具有镜筒的电子设备,比如vr/ar眼镜等头戴设备、美容设备、医疗设备、仪表设备、电动玩具、传真机、音箱设备等。
参照图1,瞳距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左镜筒1、右镜筒2、调节组件3以及齿轮组件4。
左镜筒1和右镜筒2左右平行设置。
调节组件3包括手轮31和传动连杆32,传动连杆32的一端与手轮31的非圆心位置转动连接,传动连杆32的另一端与左镜筒1或右镜筒2转动连接,手轮31转动通过传动连杆32带动左镜筒1或右镜筒2平移运动。
齿轮组件4具有齿轮41,齿轮41同时与左镜筒1和右镜筒2啮合,左镜筒1或右镜筒2平移将带动齿轮41转动,齿轮41带动左镜筒1和右镜筒2相向或相背运动。
本实施例以调节组件3设置在右镜筒2上为例进行阐述,具体的,在图1所示状态下,顺时针转动手轮31,手轮31带动传动连杆32向左平移运动,传动连杆32带动右镜筒2同步向左平移运动,右镜筒2将带动齿轮41顺时针旋转,齿轮41带动左镜筒1向右平移运动,从而实现左镜筒1和右镜筒2的相对运动,左镜筒1和右镜筒2之间的距离减小,实现瞳距减小的调节。
相反的,在图1所示状态下,逆时针转动手轮31,手轮31带动传动连杆32向右平移运动,传动连杆32带动右镜筒2同步向右平移运动,右镜筒2运动将带动齿轮41逆时针旋转,齿轮41带动左镜筒1向左平移运动,从而实现左镜筒1和右镜筒2的相背运动,左镜筒1和右镜筒2之间的距离增大,实现瞳距增大的调节。
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手轮35,借助传动连杆32的传力作用,轻松实现左镜筒1和右镜筒2之间距离的增大或减小,调节过程便捷,易于操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手轮31上固定设有第一连接轴34,第一连接轴34沿垂直于手轮31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轴34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二连接轴35,第二连接轴35沿平行于手轮31的方向延伸,传动连杆32的一端与第二连接轴35的端部转动连接。
第一连接轴34的设置使得第二连接轴35与手轮3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距离,进而使得转动设置在第二连接轴35上的传动连杆32与手轮31之间也能够保持一定的间隙距离,这样在转动手轮31时,手轮31与传动连杆32之间不会产生运动干涉,保证调节组件3的运行可靠性。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轴35的端部设有第三连接轴36,第三连接轴36沿垂直于手轮31的方向延伸。再参照图5,传动连杆32的一端设有第一套筒321,第一套筒321转动套设于第三连接轴36上,实现传动连杆32与手轮31之间的转动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左镜筒1或右镜筒2上设有固定块33,本实施例以固定块33设置在右镜筒2上为例。参照图2,固定块33固定设于右镜筒2的上部。再参照图4和图5,固定块33上固定设有第四连接轴37,传动连杆3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套筒322,第二套筒322转动套设于第四连接轴37上,实现传动连杆32与镜筒之间的转动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瞳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架5,支架5上设有第一固定轴(未图示),手轮31转动设于第一固定轴上,实现手轮31的转动安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支架5设有两两相对的固定柱51,相对的两个固定柱51之间设有导向轴,位于上部的导向轴定义为上导向轴52,位于下部的导向轴定义为下导向轴53。
参照图3,左镜筒1的上部设有第一导向孔12,左镜筒1的下部设有第二导向孔13。参照图2,右镜筒2的上部设有第三导向孔22,右镜筒2的下部设有第四导向孔23。
参照图1,上导向轴52同时穿设于第一导向孔12和第三导向孔22内,下导向轴53同时穿设于第二导向孔13和第四导向孔23内。上导向轴52和下导向轴53为左镜筒1和右镜筒2的平移运动提供导向。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左镜筒1上设有第一齿条11,右镜筒2上设有第二齿条21,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21上下相对设置,齿轮41同时与第一齿条11和第二齿条21啮合。
这样,以调节组件3设置在右镜筒2上为例,右镜筒2运动带动第二齿条21同步运动,第二齿条21带动齿轮41转动,齿轮41再带动第一齿条11朝与第二齿条21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第二齿条21带动左镜筒1同步运动,从而实现左镜筒1和右镜筒2的同步相对或相背运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6,支架5上设有第二固定轴42,齿轮41转动设于第二固定轴42上,实现齿轮41的转动安装。
第二固定轴42的止挡端部与齿轮41之间设有垫圈43和卡簧44,使齿轮41的转动更加可靠,并具有一定的阻尼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vr/ar眼镜等头戴设备、美容设备、医疗设备、仪表设备、电动玩具、传真机、音箱设备等,该电子设备中包括实施例一所公开的瞳距调节装置,通过调节左镜筒1和右镜筒2之间的距离,使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具有不同瞳距的人群,提高产品的适用性和竞争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镜筒和右镜筒;
调节组件,其包括手轮和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手轮的非圆心位置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转动连接,所述手轮转动通过所述传动连杆带动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平移运动;
齿轮组件,其具有齿轮,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平移将带动所述齿轮转动,所述齿轮带动所述左镜筒和所述右镜筒相向或相背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轮上固定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沿垂直于所述手轮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部固定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沿平行于所述手轮的方向延伸,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的端部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轴的端部设有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三连接轴沿垂直于所述手轮的方向延伸,所述传动连杆的一端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转动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镜筒或所述右镜筒上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固定设有第四连接轴,所述传动连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转动套设于所述第四连接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瞳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固定轴,所述手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固定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瞳距调节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设有上导向轴和下导向轴,所述左镜筒的上部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左镜筒的下部设有第二导向孔,所述右镜筒的上部设有第三导向孔,所述右镜筒的下部设有第四导向孔,所述上导向轴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第三导向孔内,所述下导向轴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和所述第四导向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镜筒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右镜筒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固定轴,所述齿轮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固定轴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轴的止挡端部与所述齿轮之间设有垫圈和卡簧。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瞳距调节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