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管便携式智能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9-16  95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码管便携式智能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在数码管检测领域的技术很多,多数都是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210579164.5所公开的一种led数码管检测装置和方法,对被测led数码管进行检测,led数码管检测装置包括: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被测led数码管的位选端的数量相同的一个或多个驱动检测模块以及检测结果显示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被测led数码管、所述电源供给模块、所述一个或多个驱动检测模块以及所述检测结果显示模块连接,且所述一个或多个驱动检测模块还与所述被测led数码管连接,所述一个或多个驱动检测模块和所述检测结果显示模块还与所述电源供给模块连接以获得电源供给;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同时向所述被测led数码管的各个段选端和所述一个或多个驱动检测模块输出相同极性的检测电平,由所述一个或多个驱动检测模块以恒流源驱动的形式驱动所述被测led数码管工作,再由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对所述被测led数码管的各个位选端进行电势检测以对所述被测led数码管的极性、合格性和管脚位置插放情况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驱动所述检测结果显示模块实时显示相应的检测结果信息。上述的led数码管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中央处理模块同时向被测led数码管的各个段选端和一个或多个驱动检测模块输出相同极性的检测电平;所述一个或多个驱动检测模块以恒流源驱动的形式驱动所述被测led数码管工作;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对所述被测led数码管的各个位选端进行电势检测以对所述被测led数码管的极性、合格性和管脚位置插放情况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驱动所述检测结果显示模块实时显示相应的检测结果信息;此类的数码管检测的技术基本都是依靠检测电路对数码管进行检测然后通过内置的运算电路计算数码管的故障问题并且通过显示屏进行显示,在实施中这种数码管检测装置比较适合检测量少的情况,当需要检测的数码管数量较多情况下,如果针对每一个或每一组数码管都进行检测/运算/显示/记录则非常浪费时间,如有能够有一种便携式的检测设置且能够省略上述很多步骤的话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码管便携式智能检测设备,该数码管便携式智能检测设备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使用者只需要手握握柄然后在每一个/组数码管上插入排针一定的时间(约1-2秒)即可完成对数码管的测试过程,检测终端测量数码管的电路并直接传输给运算终端运算/记录,并不需要在终端上运算/显示/记录,而是直接记录在了运算终端内的存储器内,所以可以省略传统技术中的很多步骤,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在测试后只需要统一从运算终端调取存储的每一个/组数码管的故障信息即可。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检测终端和运算终端,所述的检测终端用于测量数码管的电路并传输给运算终端运算/记录,所述的检测终端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固定设置电性连接的电路板和电池,所述的外壳外部一侧设置天线,所述的外壳顶部设置排针,所述的外壳一侧还设置握柄,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采集电路、编码电路和发送电路,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的采集电路与排针电性连接,所述的电路板上的发送电路与天线电性连接,所述的天线与运算终端通过无线电连接。

所述的采集电路包括多路电流检测和模数转换支路并用于采集数码管的各个引脚信号是否异常。

所述的编码电路包括地址分配电路和调制电路并用于给每一个/组测试的数码管分配测试的地址并将地址信号和测试信号一起编码后调制。

所述的发送电路包括射频电路并用于发送调制信号给运算终端。

所述的运算终端包括处理单片机、存储器和显示器,并用于记录和/或存储每一个/组数码管的故障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使用者只需要手握握柄然后在每一个/组数码管上插入排针一定的时间(约1-2秒)即可完成对数码管的测试过程,检测终端测量数码管的电路并直接传输给运算终端运算/记录,并不需要在终端上运算/显示/记录,而是直接记录在了运算终端内的存储器内,所以可以省略传统技术中的很多步骤,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在测试后只需要统一从运算终端调取存储的每一个/组数码管的故障信息即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路板电路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中,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检测终端2和运算终端1,所述的检测终端2用于测量数码管7的电路并传输给运算终端运算/记录,所述的检测终端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固定设置电性连接的电路板3和电池5,所述的外壳外部一侧设置天线4,所述的外壳顶部设置排针8,所述的外壳一侧还设置握柄6,如图2所示的,所述的电路板3上设置采集电路、编码电路和发送电路,所述的电路板3上设置的采集电路与排针8电性连接,所述的电路板3上的发送电路与天线4电性连接,所述的天线4与运算终端1通过无线电连接。在具体实施中,使用者只需要手握握柄6然后在每一个/组数码管7上插入排针8一定的时间(约1-2秒)即可完成对数码管7的测试过程,实施中,检测终端2测量数码管7的电路并直接传输给运算终端运算/记录,并不需要在终端上运算/显示/记录,而是直接记录在了运算终端1内的存储器内,所以可以省略传统技术中的很多步骤,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所述的排针8用于直接对数码管7的电路接口的连接和信号测试,所述的电路板3用于在测试终端2直接生成的测试数据发送到运算终端1,在实施中具体通过天线4进行发送的。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的采集电路包括多路电流检测和模数转换支路并用于采集数码管的各个引脚信号是否异常;所述的编码电路包括地址分配电路和调制电路并用于给每一个/组测试的数码管分配测试的地址并将地址信号和测试信号一起编码后调制;所述的发送电路包括射频电路并用于发送调制信号给运算终端1;所述的运算终端1包括处理单片机、存储器和显示器,并用于记录和/或存储每一个/组数码管的故障信息;所以在电路板3上,采集电路的多路电流检测和模数转换支路采集数码管的各个引脚信号是否异常;所述的编码电路的地址分配电路和调制电路给每一个/组测试的数码管分配测试的地址并将地址信号和测试信号一起编码后调制;所述的发送电路的射频电路发送调制信号给运算终端1;所述的运算终端1的处理单片机、存储器和显示器共同记录和/或存储每一个/组数码管的故障信息,在测试后只需要统一从运算终端1调取存储的每一个/组数码管的故障信息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单独的特征地址分配电路/调制电路/电流检测/模数转换/射频电路/单片机/存储器/显示器具体是现有技术的特征。

在实施中,作为一种优选电路板3上还配置优化的测试电路,比如,采用如现有技术中的中国发明专利cn201210579164.5所公开的一种led数码管检测装置中具体的对应数码管的测试的电路,包括电源供给模块,还包括: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被测led数码管的位选端的数量相同的一个或多个驱动检测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同时向所述被测led数码管的各个段选端和所述一个或多个驱动检测模块输出相同极性的检测电平,由所述一个或多个驱动检测模块以恒流源驱动的形式驱动所述被测led数码管工作,再由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对所述被测led数码管的各个位选端进行电势检测以对所述被测led数码管的极性、合格性和管脚位置插放情况进行判断。上述的测试电路测试信号后可以将信号发送给编码电路完成后续的信号流。在实施中,运算终端1可以采用专用的服务器或采用具有通信天线的pc机,也可以采用专用的配置的单片机嵌入式系统,运算终端1与检测终端2选择适合的通信协议即可。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技术特征:

1.一种数码管便携式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检测终端和运算终端,所述的检测终端用于测量数码管的电路并传输给运算终端运算/记录,所述的检测终端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固定设置电性连接的电路板和电池,所述的外壳外部一侧设置天线,所述的外壳顶部设置排针,所述的外壳一侧还设置握柄,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采集电路、编码电路和发送电路,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的采集电路与排针电性连接,所述的电路板上的发送电路与天线电性连接,所述的天线与运算终端通过无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码管便携式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采集电路包括多路电流检测和模数转换支路并用于采集数码管的各个引脚信号是否异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码管便携式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编码电路包括地址分配电路和调制电路并用于给每一个/组测试的数码管分配测试的地址并将地址信号和测试信号一起编码后调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码管便携式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发送电路包括射频电路并用于发送调制信号给运算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码管便携式智能检测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的运算终端包括处理单片机、存储器和显示器,并用于记录和/或存储每一个/组数码管的故障信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数码管便携式智能检测设备,包括检测终端和运算终端,检测终端用于测量数码管的电路并传输给运算终端运算/记录,所述的检测终端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固定设置电性连接的电路板和电池,所述的外壳外部一侧设置天线,所述的外壳顶部设置排针,所述的外壳一侧还设置握柄,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采集电路、编码电路和发送电路,所述的电路板上设置的采集电路与排针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上的发送电路与天线电性连接,所述的天线与运算终端通过无线电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王公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丰一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