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子除垢管道的线圈缠绕结构。
背景技术:
为避免地下水在输送过程中,水中的石灰石沉积附着在水管内壁上,导致水管内壁结垢,引起水管堵塞或水流变小,现有比较环保且效率较高的方式就是通过电磁场对水进行处理。电磁场水处理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在水管外壁上缠绕线圈,从而通过对线圈通入脉冲电流,使线圈产生脉冲电磁场,从而防止水体内大石灰石晶体微粒形成,达到防止水管内壁结垢的目的。
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在放置好的地下水管的外壁上缠绕线圈,穿线不方便,无法快速将线圈缠绕在水管上,且无法保证线圈缠绕的整齐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除垢管道的线圈缠绕结构,能够解决线圈缠绕速度慢以及整齐度差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电子除垢管道的线圈缠绕结构,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弧形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穿设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上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外表面上绕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第一线圈定位槽,所述套管两端的外表面上均设有线端固定槽,所述第一线圈定位槽设于两个所述线端固定槽之间,所述套管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所述第一摇杆可沿所述弧形的第一轨道转动,所述第二摇杆可沿所述第二轨道转动;
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转动连接有线圈筒,所述线圈筒的外表面上绕设有呈螺旋分布的第二线圈定位槽,所述第二线圈定位槽上绕设有线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还设有弧形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还设有弧形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管体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套管由两个半圆形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围设而成,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设为铰接,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另一侧设有卡接组件。
优选的,所述支撑轴与所述管体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套管、第一线圈定位槽和固定条等结构,把线圈卡在第一线圈定位槽内,并对缠绕的线圈进行单圈限位固定,解决了线圈整齐度差的问题;在管体的两端设置的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可以摇动第一摇杆或第二摇杆带动套管旋转,拉动线圈绕第一线圈定位槽缠绕,方便了缠绕线圈,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线端固定槽等结构,实现了对线圈起始和收尾时两端的固定,方便了穿线,避免了线圈脱开。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子除垢管道的线圈缠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子除垢管道的线圈缠绕结构的弧形的第一轨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子除垢管道的线圈缠绕结构的第二轨道示意图。
图中:1-第一限位板、2-第二限位板、3-第一轨道、4-第二轨道、5-管体、6-套管、7-第一摇杆、8-第二摇杆、9-第一线圈定位槽、10-支撑轴、11-线圈筒、12-第二线圈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一种用于电子除垢管道的线圈缠绕结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1和第二限位板2,第一限位板1和第二限位板2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弧形的第一轨道3和第二轨道4;第一限位板1和第二限位板2之间穿设有管体5,管体5的外表面上套设有套管6,套管6的外表面上绕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第一线圈定位槽9,以便于线圈缠绕;套管6两端的外表面上均设有线端固定槽,第一线圈定位槽9设于两个线端固定槽之间,以实现对线圈起始和收尾时两端的固定,避免了线圈脱开;套管6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摇杆7和第二摇杆8,第一摇杆7可沿弧形的第一轨道3转动,第二摇杆8可沿第二轨道4转动;以便于第一摇杆7或第二摇杆8转动顺利,并在转动时带动套管6旋转,拉动线圈并能够轻松把线圈缠绕在套管6的第一线圈定位槽9内,提高了工作效率。
支撑架上还设有支撑轴10,支撑轴10上转动连接有线圈筒11,线圈筒11的外表面上绕设有呈螺旋分布的第二线圈定位槽12,第二线圈定位槽12上绕设有线圈,以便于把线圈缠绕在第一线圈定位槽9上。
第一限位板1上还设有弧形的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板2上还设有弧形的第二限位槽,管体5穿过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以便于对管体5进行限位。
套管6由两个半圆形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围设而成,第二管体和第一管体的一侧设为铰接,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另一侧设有卡接组件,分体式的套管6设置,方便了使用过程中的安装和拆卸。
支撑轴10与管体5平行设置,以利于线圈的顺利缠绕。
在工作时,首先把套管6固定在管体5上,线圈筒11套在支撑轴10上;然后,扯出线圈的一端固定在套管6的线端固定槽上,摇动第一摇杆7或第二摇杆8带动套管6旋转,使线圈沿第一线圈定位槽9进行缠绕,避免了线圈跑偏而缠绕不整齐的现象发生;最后把线圈的末端固定在线圈固定座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解决线圈缠绕速度慢以及整齐度差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用于电子除垢管道的线圈缠绕结构,包括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相对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弧形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之间穿设有管体,所述管体的外表面上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外表面上绕设有呈螺旋状分布的第一线圈定位槽,所述套管两端的外表面上均设有线端固定槽,所述第一线圈定位槽设于两个所述线端固定槽之间,所述套管的两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所述第一摇杆可沿所述弧形的第一轨道转动,所述第二摇杆可沿所述第二轨道转动;
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转动连接有线圈筒,所述线圈筒的外表面上绕设有呈螺旋分布的第二线圈定位槽,所述第二线圈定位槽上绕设有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除垢管道的线圈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上还设有弧形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板上还设有弧形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管体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除垢管道的线圈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由两个半圆形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围设而成,所述第二管体和所述第一管体的一侧设为铰接,所述第二管体与所述第一管体另一侧设有卡接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子除垢管道的线圈缠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与所述管体平行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