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9-18  98


本实用新型涉及emc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



背景技术:

emc指的是电磁兼容性,其定义为:设备和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技术已普遍用于汽车上,车载电子产品对emc认证要较高要求,现有测试认证方案是用手机作为接收端使无线充电器工作,从而测试整体的emc性能。因为使用手机作为接收端,发射功率无法控制在最大状态、无法屏蔽手机带来的emc问题,使测试结果和实际结果有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载无线充电器检测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包括屏蔽腔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屏蔽腔体内的线圈、接收电路板以及负载电阻,所述线圈与所述负载电阻分别与所述接收电路板连接,所述屏蔽腔体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线圈的第一腔室、用于安装所述接收电路板的第二腔室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负载电阻的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连接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腔体包括下盖、连接在所述下盖顶部的上盖以及连接在所述下盖底部的线圈盖板,所述下盖与所述上盖连接处开设有两个凹槽,分别形成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所述下盖与所述线圈盖板连接处开设有一个凹槽形成所述第一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设有散热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上盖顶部的多个散热条。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处还设有定位结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光条,所述接收电路板上靠近所述导光条的位置设有指示灯,所述屏蔽腔体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屏蔽腔体外部的光槽,所述导光条安装在所述光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光槽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底部,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导光条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检测效果稳定,设置线圈以实现信号接收,所述负载电阻利于接收电路板功率的稳定,所述屏蔽腔体内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使得所述线圈、接收电路板和负载电阻三者互相不受电磁干扰,减小了因接收器自身电磁干扰影响测试结果的风险,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的爆炸视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的爆炸视图二。

标号说明:

1、上盖;11、散热条;12、定位销;2、下盖;21、第一腔室;22、第二腔室;221、安装台;222、光槽;23、第三腔室;231、安装槽;232、定位槽;24、连接通道;3、线圈;31、线圈盖板;4、接收电路板;5、负载电阻;51、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屏蔽腔体内设置多个相互独立的腔室以隔绝各个组件之间的电磁影响,确保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包括屏蔽腔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屏蔽腔体内的线圈3、接收电路板4以及负载电阻5,所述线圈3与所述负载电阻5分别与所述接收电路板4连接,所述屏蔽腔体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线圈3的第一腔室21、用于安装所述接收电路板4的第二腔室22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负载电阻5的第三腔室23,所述第二腔室22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1与第二腔室22的连接通道24。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了线圈3以实现信号的接收,所述负载电阻5利于接收电路板4功率的稳定,所述屏蔽腔体内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和第三腔室23,使得所述线圈3、接收电路板4和负载电阻5三者互相不受电磁干扰,减小了因接收器自身电磁干扰影响测试结果的风险,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腔体包括下盖2、连接在所述下盖2顶部的上盖1以及连接在所述下盖2底部的线圈盖板31,所述下盖2与所述上盖1连接处开设有两个凹槽,分别形成所述第二腔室22和所述第三腔室23,所述下盖2与所述线圈盖板31连接处开设有一个凹槽形成所述第一腔室21。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顶部的两个凹槽之间分别形成所述第二腔室22和所述第三腔室23,便于安装所述接受电路板和所述负载电阻5,所述下盖2与所述线圈盖板31连接处开设的凹槽便于所述线圈3的安装,同时便于所述线圈3更好地接收检测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可根据应用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对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进行连接,便于对所述屏蔽腔体以及内部元件进行维护或更换,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材质。

由上述描述可知,导电金属材质的上盖1与下盖2利于所述屏蔽腔体更好地发挥其屏蔽性能,进一步确保了测试结果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设有散热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散热结构利于所述屏蔽腔体内部的热量更好地散发出去,利于整体性能的提升。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上盖1顶部的多个散热条11。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上盖1顶部设置多个散热条11,增大了所述上盖1顶部的散热面积,进一步增强了所述屏蔽腔体的散热性能,确保了性能发挥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连接处还设有定位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定位结构便于所述上盖1更加准确地与所述下盖2进行连接,确保了所述第二腔室22以及所述第三腔室23位置的准确度,避免了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定位不准导致所述第二腔室22以及所述第三腔室23的屏蔽性能失效。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光条,所述接收电路板4上靠近所述导光条的位置设有指示灯,所述屏蔽腔体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22与所述屏蔽腔体外部的光槽222,所述导光条安装在所述光槽222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导光条便于传导所述指示灯发散出的指示信号,便于测试人员实时掌握所述接收电路板4的运作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光槽222连通所述第二腔室22底部,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导光条抵触。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光槽222连通所述第二腔室22底部,避让了所述第二腔室22,并且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导光条抵触,避免了所述光槽222影响所述第二腔室22的屏蔽性能。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包括屏蔽腔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屏蔽腔体内的线圈3、接收电路板4以及负载电阻5,所述线圈3与所述负载电阻5分别与所述接收电路板4通过导线51连接,所述线圈3用以实现信号的接收,所述负载电阻5用以稳定所述接收电路板4的功率;所述屏蔽腔体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线圈3的第一腔室21、用于安装所述接收电路板4的第二腔室22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负载电阻5的第三腔室23,所述第二腔室22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室21与第二腔室22的连接通道24,所述导线51位于所述连接通道24内,所述屏蔽腔体包括下盖2、连接在所述下盖2顶部的上盖1以及连接在所述下盖2底部的线圈盖板31,所述下盖2与所述上盖1连接处开设有两个凹槽,分别形成所述第二腔室22和所述第三腔室23,所述下盖2与所述线圈盖板31连接处开设有一个凹槽形成所述第一腔室21,以便于所述线圈3更好地接收检测信号;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材质,利于所述屏蔽腔体更好地发挥其屏蔽性能,为保证线圈3收发信号的稳定性,所述线圈盖板31为塑料材质;容易理解的,所述屏蔽腔体内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21、第二腔室22和第三腔室23,使得所述线圈3、接收电路板4和负载电阻5三者互相不受电磁干扰,减小了因接收器自身电磁干扰影响测试结果的风险,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并且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连接处还设有定位结构,具体可根据应用场景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对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进行连接,便于对所述屏蔽腔体以及内部元件进行维护或更换,大大延长了使用寿命,所述定位结构便于所述上盖1更加准确地与所述下盖2进行连接,确保了所述第二腔室22以及所述第三腔室23位置的准确度,避免了所述上盖1与所述下盖2定位不准导致所述第二腔室22以及所述第三腔室23的屏蔽性能失效。

优选的,还包括导光条,所述接收电路板4上靠近所述导光条的位置设有指示灯,所述屏蔽腔体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22与所述屏蔽腔体外部的光槽222,所述导光条安装在所述光槽222内,所述上盖1设有散热结构;具体的,所述导光条便于传导所述指示灯发散出的指示信号,便于测试人员实时掌握所述接收电路板4的运作情况,所述散热结构利于所述屏蔽腔体内部的热量更好地散发出去,利于整体性能的提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上盖1顶部的多个散热条11,增大了所述上盖1顶部的散热面积,所述光槽222连通所述第二腔室22底部,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导光条抵触,以避免所述光槽222影响所述第二腔室22的屏蔽性能;如此,增强了所述屏蔽腔体的散热性能,确保了性能发挥的稳定性,又保证了屏蔽腔体的屏蔽性能。

为确保所述屏蔽腔体内部各元件安装的稳定性,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上盖1的定位销12以及设于所述下壳的定位槽232,所述定位槽232与所述负载电阻5所在的凹槽连通,并且所述第三腔室23的凹槽底部还开设有用于所述负载电阻5定位安装的安装槽231,所述第二腔室22底部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接收电路板4的安装台221,所述安装台221分别设于所述第第二腔室22的四个边角位置,并且所述安装台221上设有用于与所述接收电路板4固定连接的螺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结构简单、抗干扰性能强且测量结果准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屏蔽腔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屏蔽腔体内的线圈、接收电路板以及负载电阻,所述线圈与所述负载电阻分别与所述接收电路板连接,所述屏蔽腔体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线圈的第一腔室、用于安装所述接收电路板的第二腔室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负载电阻的第三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开设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连接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腔体包括下盖、连接在所述下盖顶部的上盖以及连接在所述下盖底部的线圈盖板,所述下盖与所述上盖连接处开设有两个凹槽,分别形成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所述下盖与所述线圈盖板连接处开设有一个凹槽形成所述第一腔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螺钉连接或卡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设有散热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位于所述上盖顶部的多个散热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处还设有定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光条,所述接收电路板上靠近所述导光条的位置设有指示灯,所述屏蔽腔体设有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屏蔽腔体外部的光槽,所述导光条安装在所述光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槽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底部,所述指示灯与所述导光条抵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包括屏蔽腔体以及安装在屏蔽腔体内的线圈、接收电路板以及负载电阻,线圈与负载电阻分别与接收电路板连接,屏蔽腔体内设有用于安装线圈的第一腔室、用于安装接收电路板的第二腔室以及用于安装负载电阻的第三腔室,第二腔室开设有分别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的连接通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EMC检测的接收器检测效果稳定,设置线圈以实现信号接收,负载电阻利于接收电路板功率的稳定,屏蔽腔体内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使得线圈、接收电路板和负载电阻三者互相不受电磁干扰,减小了因接收器自身电磁干扰影响测试结果的风险,确保了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书锋;陈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信维智能汽车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0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