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渐扩形筒体的旋流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09-18  99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力旋流器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单机处理量高、能耗低的渐扩形筒体的旋流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水力旋流器分离技术是利用密度差进行多相分离的非均相机械分离过程,因此适用于水力旋流器的物料必须是具有一定密度差的多相液体混合物。

分离过程是使物质达到更为有序化的过程,旋流器分离能力的大小是衡量分离过程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混合物料沿切向方向进入旋流器,大部分形成主体流动,流体所携带的固体颗粒大部分在主体流动中得到分离,但由于固体边界的存在,在旋流器的圆筒体的顶盖附近,部分物料不能得到有效分离,导致短路直接由溢流排出,称为短路流(也称盖下流),该现象的存在降低了分离效率,而且旋流器单机处理能力有限,采用大直径旋流器,由于短路流的存在,存在分离效率较低,精度差的问题,多台串联虽能增大处理量,但随着串联台数的增加,占地面积增大,运行成本相应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单机处理量高、能耗低的渐扩形筒体的旋流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渐扩形筒体的旋流器,包括筒体、锥形体、进料管、溢流管和底流口,所述的筒体的侧面与进料管相连接,筒体的上方中部设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下端伸进圆筒体内,溢流管的上端伸出圆筒体,筒体的下端与锥形体相连接,锥形体的底部设有底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设为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渐扩形的圆台型筒体,圆台型筒体分别与进料管、溢流管和锥形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台型筒体的锥角为70度-90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溢流管的直径为圆台型筒体的上端面直径与下端面直径之和的0.1-0.2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锥形体设为至少由三个等角度锥体组成,等角度锥体之间通过法兰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的筒体设为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渐扩形的圆台型筒体,圆台型筒体分别与进料管、溢流管和锥形体相连接,所述的圆台型筒体的锥角为70度-90度,所述的溢流管的直径为圆台型筒体的上端面直径与下端面直径之和的0.1-0.2倍,所述的锥形体设为至少由三个等角度锥体组成,等角度锥体之间通过法兰相互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单机处理量高、能耗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一种渐扩形筒体的旋流器,包括筒体、锥形体1、进料管2、溢流管3和底流口4,所述的筒体的侧面与进料管2相连接,筒体的上方中部设有溢流管3,溢流管3的下端伸进圆筒体内,溢流管3的上端伸出圆筒体,筒体的下端与锥形体1相连接,锥形体1的底部设有底流口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设为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渐扩形的圆台型筒体5,圆台型筒体5分别与进料管2、溢流管3和锥形体1相连接,所述的圆台型筒体5的锥角为70度-90度,所述的溢流管3的直径为圆台型筒体5的上端面直径与下端面直径之和的0.1-0.2倍,所述的锥形体1设为至少由三个等角度锥体组成,等角度锥体之间通过法兰相互连接,所述的圆台型筒体5、锥形体1、进料管2、溢流管3和底流口4都采用钢壳和内衬组成的形式,内衬为陶瓷、聚氨酯或橡胶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混合物料由进料管2进入圆台型筒体5内,在圆台型筒体5内产生高速旋转流场,其中密度大的组分在旋转流场作用下同时沿轴向向下运动,沿径向向外运动,在到达锥形体1后沿器壁向下运动,并由底流口4排出,形成外旋流,密度小的组分向中心轴线方向运动,并在轴线中心形成向上运动的内旋流,由溢流管3排出,最终达到两相分离的目的,由于将现有的圆筒型筒体改为圆台型筒体5,使筒体的上端面的相对面积减小,缩短了混合物料在溢流管3与筒体的筒壁之间的距离,进而减轻了短路流,增加流体切向速度,降低了内部流场的湍动能强度,而且锥形体1设为至少三个等角度锥体,延长颗粒在旋流器壁的停留时间,提供了稳定的分离空间,提高分离效率,该结构的改进可以通过筒体的上端面直径不变,增大下端面直径,进而再更换与下端面直径相同的锥形体1连接实现,同时更换满足要求的溢流管3,也可以通过缩小筒体的上端面直径和更换满足的溢流管3实现,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的筒体设为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渐扩形的圆台型筒体5,圆台型筒体5分别与进料管2、溢流管3和锥形体1相连接,所述的圆台型筒体5的锥角为70度-90度,所述的溢流管3的直径为圆台型筒体5的上端面直径与下端面直径之和的0.1-0.2倍,所述的锥形体1设为至少由三个等角度锥体组成,等角度锥体之间通过法兰相互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单机处理量高、能耗低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渐扩形筒体的旋流器,包括筒体、锥形体、进料管、溢流管和底流口,所述的筒体的侧面与进料管相连接,筒体的上方中部设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下端伸进圆筒体内,溢流管的上端伸出圆筒体,筒体的下端与锥形体相连接,锥形体的底部设有底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设为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渐扩形的圆台型筒体,圆台型筒体分别与进料管、溢流管和锥形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扩形筒体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台型筒体的锥角为70度-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扩形筒体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管的直径为圆台型筒体的上端面直径与下端面直径之和的0.1-0.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渐扩形筒体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形体设为至少由三个等角度锥体组成,等角度锥体之间通过法兰相互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力旋流器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渐扩形筒体的旋流器,包括筒体、锥形体、进料管、溢流管和底流口,所述的筒体的侧面与进料管相连接,筒体的上方中部设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下端伸进圆筒体内,溢流管的上端伸出圆筒体,筒体的下端与锥形体相连接,锥形体的底部设有底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设为上端直径小、下端直径大的渐扩形的圆台型筒体,圆台型筒体分别与进料管、溢流管和锥形体相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单机处理量高、能耗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孙吉鹏;王玲玲;张白玉;孙王坤琳;卢涛;张永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市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