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监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
背景技术:
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目前,35kv、110kv变电站已基本实现无人值班,220kv变电站无人值班化发展也很快。但现有的巡检方式和技术与电力生产的安全性要求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用以替代人工巡检的智能移动机器人巡检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真正起到减员增效的作用,能更快的加快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进程。
目前,巡检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的高度大都是固定的,无法进行调节,导致监控高度有限,且摄像头的角度只能左右调节而不能上下调节,使得监控范围有限,降低了监控的效果。
因此,发明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设置有升降电机、转筒、螺纹柱和升降台,升降电机工作带动转筒转动,使得螺纹柱在螺纹圆柱槽内上移带动升降台向上移动,从而调节摄像头的监控高度,增加了监控范围,通过设置有电动气缸、移动盘、拉杆和活动杆,电动气缸伸缩带动移动盘上下移动,移动盘移动通过拉杆拉动或推动活动杆,从而使得摄像头上下转动,能够调节摄像头上下转动的角度,进一步增加了监控的范围,减少监控死角,提高了监控的效果,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中部固定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上侧中部开设有电机安装槽,所述电机安装槽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圆柱槽,所述螺纹圆柱槽的内部嵌套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螺纹圆柱槽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的上端伸出螺纹圆柱槽外连接有升降台,所述安装台的上侧固定有限位外管,所述限位外管的数量设置有三根,三根所述限位外管呈环形阵列环绕在转筒的周围,三根所述限位外管的内部均嵌套有限位内管,所述限位内管的上端伸出限位外管外与升降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后左右四侧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嵌套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活动槽之间通过销轴铰接相连,所述活动杆的上端安装有摄像头,所述安装板与升降台之间设置有移动盘,所述移动盘的表面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滑孔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移动盘的表面,四个所述滑孔的内部均嵌套有支撑管,所述移动盘的前后左右四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移动盘的前后左右四侧分别与安装板上的四个所述活动杆的底部之间均设置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活动杆的底部之间通过销轴铰接相连,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嵌套在凹槽内,且拉杆与凹槽之间通过销轴铰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上侧中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气缸,所述电动气缸的伸缩端贯穿安装板与移动盘的上侧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与摄像头之间设置有安装架,所述活动杆的顶端与安装架的底部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摄像头与安装架的上侧表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与滑孔之间设置为滑动连接,所述支撑管的下端与升降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的上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行走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马达和轮毂,所述马达安装在底座内,所述轮毂套接在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轮毂的表面套接有耐磨轮胎。
优选的,所述限位内管与限位外管之间设置为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外管的内腔直径大于限位外管的上端端口直径,所述限位内管的底端固定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直径小于限位外管的内腔直径,所述限位盘的直径大于限位外管的上端端口直径。
优选的,所述限位外管的高度小于转筒的高度,所述转筒的上下两部表面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限位外管靠近转筒的一侧的上下两部均焊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限位外管的一端嵌套在环形槽内,所述限位杆与环形槽之间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靠近环形槽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滚轮槽,所述滚轮槽的内部嵌套有滚轮,所述滚轮与滚轮槽的内壁相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设置有升降电机、转筒、螺纹柱和升降台,升降电机工作带动转筒转动,使得螺纹柱在螺纹圆柱槽内上移带动升降台向上移动,从而调节摄像头的监控高度,增加了监控范围,提高了监控的效果,通过设置有电动气缸、移动盘、拉杆和活动杆,电动气缸伸缩带动移动盘上下移动,移动盘移动通过拉杆拉动或推动活动杆,从而使得摄像头上下转动,能够调节摄像头上下转动的角度,进一步增加了监控的范围,减少监控死角,提高了监控的效果;
2、通过设置有环形槽、限位杆和滚轮,通过限位杆对转筒进行限位,避免转筒转动时晃动,提高了转筒转动时的稳定性,通过滚轮与环形槽的内壁接触,减小了限位杆与转筒的摩擦力,降低了升降电机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板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盘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安装台、3电机安装槽、4升降电机、5转筒、6螺纹圆柱槽、7螺纹柱、8升降台、9限位外管、10限位内管、11安装板、12活动槽、13活动杆、14安装架、15摄像头、16移动盘、17滑孔、18支撑管、19凹槽、20拉杆、21电动气缸、22轮毂、23限位盘、24环形槽、25限位杆、26滚轮槽、27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和图4-5所示的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侧中部固定有安装台2,所述安装台2的上侧中部开设有电机安装槽3,所述电机安装槽3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升降电机4,所述升降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转筒5,所述转筒5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圆柱槽6,所述螺纹圆柱槽6的内部嵌套有螺纹柱7,所述螺纹柱7与螺纹圆柱槽6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7的上端伸出螺纹圆柱槽6外连接有升降台8,所述安装台2的上侧固定有限位外管9,所述限位外管9的数量设置有三根,三根所述限位外管9呈环形阵列环绕在转筒5的周围,三根所述限位外管9的内部均嵌套有限位内管10,所述限位内管10的上端伸出限位外管9外与升降台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8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前后左右四侧均开设有活动槽12,所述活动槽12的内部嵌套有活动杆13,所述活动杆13与活动槽12之间通过销轴铰接相连,所述活动杆13的上端安装有摄像头15,所述安装板11与升降台8之间设置有移动盘16,所述移动盘16的表面开设有滑孔17,所述滑孔17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滑孔17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移动盘16的表面,四个所述滑孔17的内部均嵌套有支撑管18,所述移动盘16的前后左右四侧均开设有凹槽19,所述移动盘16的前后左右四侧分别与安装板11上的四个所述活动杆13的底部之间均设置有拉杆20,所述拉杆20的一端与活动杆13的底部之间通过销轴铰接相连,所述拉杆20的另一端嵌套在凹槽19内,且拉杆20与凹槽19之间通过销轴铰接相连。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板11的上侧中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气缸21,所述电动气缸21的伸缩端贯穿安装板11与移动盘16的上侧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电动气缸21伸缩带动移动盘16上下移动,从而通过拉杆20拉动或推动活动杆13,从而使得摄像头15上下转动,能够调节摄像头15上下转动的角度,增加了监控的范围,减小监控死角。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动杆13与摄像头15之间设置有安装架14,所述活动杆13的顶端与安装架14的底部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摄像头15与安装架14的上侧表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方便摄像头15的安装或拆卸,便于将摄像头15从安装架14上拆卸下来进行维修。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管18与滑孔17之间设置为滑动连接,所述支撑管18的下端与升降台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18的上端与安装板11固定连接,通过支撑管18提高了对安装板11的稳定性,同时通过支撑管18和滑孔17对移动盘16进行限位,使得移动盘16上下移动稳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行走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马达和轮毂22,所述马达安装在底座1内,所述轮毂22套接在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轮毂22的表面套接有耐磨轮胎,通过行走机构便于控制本巡检机器人的移动,耐磨轮胎提高了行走机构的使用寿命。
实施方式具体为:通过底座1上的行走机构便于控制本巡检机器人的移动,升降电机4为正反电机,升降电机4工作带动转筒5转动,转筒5转动通过螺纹圆柱槽6与螺纹柱7间的螺纹连接结构使得螺纹柱7向上移动,螺纹柱7向上移动带动升降台8向上移动,升降台8向上移动带动限位内管10向上移动,限位内管10在限位外管9内滑动,通过限位外管9和限位内管10对升降台8进行限位,使得螺纹柱7无法带动升降台8转动,从而使得螺纹柱7无法转动,螺纹柱7只能向上带动升降台8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摄像头15向上移动,达到调节摄像头15高度的功能,能够增大摄像头15的监控范围,电动气缸21伸缩带动移动盘16在支撑管18上上下移动,移动盘16上下移动通过拉杆20拉动或推动活动杆13,从而使得摄像头15上下转动,能够调节摄像头15上下转动的角度,增加了监控的范围,减小监控死角,提高了监控的效果,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巡检机器人上的摄像头的高度是固定的,无法进行调节,导致监控高度有限,且摄像头的角度不能上下调节,使得监控范围有限,降低了监控效果的问题。
如图1和图3所示的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内管10与限位外管9之间设置为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外管9的内腔直径大于限位外管9的上端端口直径,所述限位内管10的底端固定有限位盘23,所述限位盘23的直径小于限位外管9的内腔直径,所述限位盘23的直径大于限位外管9的上端端口直径,通过限位盘23使得限位内管10不会从限位外管9内脱落,保障了限位内管10滑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外管9的高度小于转筒5的高度,所述转筒5的上下两部表面均开设有环形槽24,所述限位外管9靠近转筒5的一侧的上下两部均焊接有限位杆25,所述限位杆25远离限位外管9的一端嵌套在环形槽24内,所述限位杆25与环形槽24之间滑动连接,通过限位杆25对转筒5进行限位,使得转筒5转动时不会晃动,提高了转筒5转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杆25靠近环形槽24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滚轮槽26,所述滚轮槽26的内部嵌套有滚轮27,所述滚轮27与滚轮槽26的内壁相接触,通过滚轮27减小限位杆25与环形槽24内壁间的摩擦力,降低了升降电机工作时的负担。
实施方式具体为:升降电机4工作带动转筒5转动,限位杆25伸入环形槽24内对转筒5进行限位,使得转筒55转动时不会晃动,提高了转筒5转动时的稳定性,限位杆25靠近环形槽24内壁设置有滚轮27,通过滚轮27与环形槽24的内壁接触,减小与限位杆25与环形槽24内壁间的摩擦力,降低了升降电机工作时的负担,限位内管10的底端固定有限位盘23,通过限位盘23使得限位内管10不会从限位外管9内脱落,保障了限位内管10滑动的稳定性,且限位外管9的高度小于转筒5的高度,使得限位盘23到达限位外管9的内腔顶端时,螺纹柱7的底端依旧嵌套在螺纹圆柱槽6内,使得螺纹柱7不会脱离螺纹圆柱槽6,保障了螺纹柱7移动的稳定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筒转动时会晃动导致稳定性差的问题。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1.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中部固定有安装台(2),所述安装台(2)的上侧中部开设有电机安装槽(3),所述电机安装槽(3)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升降电机(4),所述升降电机(4)的输出端连接有转筒(5),所述转筒(5)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圆柱槽(6),所述螺纹圆柱槽(6)的内部嵌套有螺纹柱(7),所述螺纹柱(7)与螺纹圆柱槽(6)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7)的上端伸出螺纹圆柱槽(6)外连接有升降台(8),所述安装台(2)的上侧固定有限位外管(9),所述限位外管(9)的数量设置有三根,三根所述限位外管(9)呈环形阵列环绕在转筒(5)的周围,三根所述限位外管(9)的内部均嵌套有限位内管(10),所述限位内管(10)的上端伸出限位外管(9)外与升降台(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8)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的前后左右四侧均开设有活动槽(12),所述活动槽(12)的内部嵌套有活动杆(13),所述活动杆(13)与活动槽(12)之间通过销轴铰接相连,所述活动杆(13)的上端安装有摄像头(15),所述安装板(11)与升降台(8)之间设置有移动盘(16),所述移动盘(16)的表面开设有滑孔(17),所述滑孔(17)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滑孔(17)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移动盘(16)的表面,四个所述滑孔(17)的内部均嵌套有支撑管(18),所述移动盘(16)的前后左右四侧均开设有凹槽(19),所述移动盘(16)的前后左右四侧分别与安装板(11)上的四个所述活动杆(13)的底部之间均设置有拉杆(20),所述拉杆(20)的一端与活动杆(13)的底部之间通过销轴铰接相连,所述拉杆(20)的另一端嵌套在凹槽(19)内,且拉杆(20)与凹槽(19)之间通过销轴铰接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的上侧中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气缸(21),所述电动气缸(21)的伸缩端贯穿安装板(11)与移动盘(16)的上侧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3)与摄像头(15)之间设置有安装架(14),所述活动杆(13)的顶端与安装架(14)的底部之间通过焊接固定,所述摄像头(15)与安装架(14)的上侧表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18)与滑孔(17)之间设置为滑动连接,所述支撑管(18)的下端与升降台(8)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管(18)的上端与安装板(1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的数量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行走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座(1)的左右两侧,所述行走机构包括马达和轮毂(22),所述马达安装在底座(1)内,所述轮毂(22)套接在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轮毂(22)的表面套接有耐磨轮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内管(10)与限位外管(9)之间设置为滑动连接,所述限位外管(9)的内腔直径大于限位外管(9)的上端端口直径,所述限位内管(10)的底端固定有限位盘(23),所述限位盘(23)的直径小于限位外管(9)的内腔直径,所述限位盘(23)的直径大于限位外管(9)的上端端口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外管(9)的高度小于转筒(5)的高度,所述转筒(5)的上下两部表面均开设有环形槽(24),所述限位外管(9)靠近转筒(5)的一侧的上下两部均焊接有限位杆(25),所述限位杆(25)远离限位外管(9)的一端嵌套在环形槽(24)内,所述限位杆(25)与环形槽(24)之间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5)靠近环形槽(24)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滚轮槽(26),所述滚轮槽(26)的内部嵌套有滚轮(27),所述滚轮(27)与滚轮槽(26)的内壁相接触。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