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圆柱电池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压面垫装置。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圆柱电池1粘贴面垫2是短路保护的一个重要制程,但实际作业中面垫2是比较容易脱落的,经常需要返工作业,其原因为面垫2为手动粘贴,并使用胶轮3在电池盒4内滚压,无法形成一个平整有效的按压、压紧面垫2的操作。
另外,现有的按压面操作时在电池盒中进行的,第一电池盒4内高低不均匀,这样压面垫2也会受力不均匀,第二电池盒4边缘死角,胶轮3是难以按压到的,所以这样的按压面垫方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针对比较容易脱落的型号,如sc型面垫脱落不良率达到4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圆柱电池粘贴面垫方式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压面垫装置。该自动压面垫装置利用现有的测试电压设备在电池定位顶针对冲测试的过程中,顺便将按压面垫的动作也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动压面垫装置,包括现有的电池测试电压设备,所述电池测试电压设备包含一气缸和由所述气缸驱动进行相对运动的第一测试顶针块和第二测试顶针块,在所述第一测试顶针块相对所述电池的一极的面上设置有第一组测试顶针,在所述第二测试顶针块相对所述电池的另一极的面上设置有第二组测试顶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测试顶针块相对所述电池的一极的面上设置有一压面垫弹力块,在所述电池测试电压设备对所述电池进行电压测试过程中,通过压面垫弹力块将面垫压在电池具有一极的那一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面垫弹力块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现有的测试电压设备在电池定位顶针对冲测试的过程中,顺便将按压面垫的动作也完成,从而实现自动并且有效的面垫按压动作,提升品质,不良率降至2.6%,节省人员工时0.06s/pcs。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压面垫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b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2至图4,图中所示的一种自动压面垫装置,包括现有的电池测试电压设备,所述电池测试电压设备包含一气缸10和由气缸10驱动进行相对运动的第一测试顶针块20和第二测试顶针块30,在第一测试顶针块20相对电池40的一极41的面上设置有第一组测试顶针21,在第二测试顶针块30相对电池40的另一极42的面上设置有第二组测试顶针31,在第一测试顶针块20相对电池40的一极41的面上设置有一压面垫弹力块50,在电池测试电压设备对电池40进行电压测试过程中,通过压面垫弹力块50将面垫60压在电池40具有一极41的那一面上。
在制作本实用新型时重点有两个:第一,第一组测试顶针21和第二组测试顶针31对冲的力度,因为增加压面垫弹力块50后,原来的气缸冲力就会显得薄弱,容易造成测试接触不良,这样就需要选用合适冲力的气缸,实现既不影响测试功能也能达到面垫60按压效果。第二,对于按压面垫60的压面垫弹力块50的弹性度也需要调整好,太软,面垫60不容易按压紧,太硬会造成测试顶针用力过度,损伤钢壳,这个需要对不同的型号进行测试,选取合适的压面垫弹力块50。
1.一种自动压面垫装置,包括现有的电池测试电压设备,所述电池测试电压设备包含一气缸和由所述气缸驱动进行相对运动的第一测试顶针块和第二测试顶针块,在所述第一测试顶针块相对所述电池的一极的面上设置有第一组测试顶针,在所述第二测试顶针块相对所述电池的另一极的面上设置有第二组测试顶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测试顶针块相对所述电池的一极的面上设置有一压面垫弹力块,在所述电池测试电压设备对所述电池进行电压测试过程中,通过压面垫弹力块将面垫压在电池具有一极的那一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压面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面垫弹力块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