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双吸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89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吸泵,特别是一种新型高效双吸自吸泵。



背景技术: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立式自吸泵就是一种常见的水泵。传统的立式自吸泵需要在叶轮后盖板外圆处的蜗壳叶片上开设回流孔,这样泵腔内的空气和水便可以在泵体工作时在分离室内分离,分离出来的水通过回流孔回流到叶轮的吸入口(内混式)或涡室的外围(外混式),而分离出来的空气则会从排水口(出水管)排出。但由于这个回流孔的存在,会存在较大的水利损失,进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拆装难度大,运行过程中噪音较大,平稳性较差。因此现在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不需要设置回流孔,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双吸自吸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高效双吸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吸泵包括泵体1,泵体1的顶部通过支撑架2支撑有电机3,转动支撑在泵体1上的泵轴4与电机3的输出端相连,在泵轴4的末端通过叶轮螺母5固定连接有双吸式叶轮6,所述泵体1内设置有上隔板7和下隔板8,所述上隔板7上方为上吸入腔9,下隔板8下方为下吸入腔10,上隔板7和下隔板8之间则为分离室11,所述双吸式叶轮6顶端的吸入口与上吸入腔9相连通,双吸式叶轮6底端的吸入口与下吸入腔10相连通,所述双吸式叶轮6的吐出口则位于分离室11内,在分离室11内设置有导叶隔板12,所述导叶隔板12由相互连接的水平段和竖直段两部分组成,所述水平段位于双吸式叶轮6的吐出口的中轴线上,而竖直段的顶端与上隔板7的底端面之间还留有过流间隙13,

所述泵体1上还连接有进液管路14和出液管路15,所述进液管路14具有两个出口,这两个出口分别连接在上吸入腔9和下吸入腔10上,所述出液管路15的底端则与分离室11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种结构形式的高效双吸自吸泵,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它针对传统的自吸泵在工作过程中所暴漏出的种种问题,设计出一种特殊的结构。首先,它采用双吸叶轮,这样可以有效改善以往自吸泵输送大流量时,泵体积较大,自吸难度大的问题;传统的自吸泵由于回流孔的存在往往效率较低,且通过堵塞回流孔的方式则结构复杂,同时单向回流装置损坏率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双吸自吸泵在分离室内设置了导叶隔板,将分离室分为上下两层,从而让上层与下层的水体之间形成压差,通过导叶边缘进行回流,当正常运行以后则不再产生回流,从而消除了回流孔所产生的容积损失;

另自吸泵较之普通离心泵不同点在于,普通离心泵喉部出口处液体既存在静压头,也存在速度头,液体由蜗壳(或导叶)输出后则直接进入管道,而自吸泵则是液体先进入分离室,全部转换为静压头以后,靠压力降液体排出,这期间液体会产生相互作用力,并且在不断有新的液体进入分离室时会产生漩涡,从而导致自吸泵效率较低,该自吸泵出口管距离导叶较近,当泵完成自吸正常运行以后则液体经过导叶较迅速的直接输送至泵出口,大大减小泵在分离室内的多于流动,减少水利损失,从而提升了效率;另外泵上部入口与泵吸入管为法兰连接,当现场管路有所改动时,则可以通过旋转下方螺栓孔的方式泵入口与出口的角度,从而适用于多种管路布置安装,避免了管路改动即要换新泵的问题,节约了成本;综上所述,可以说这种双吸自吸泵具备了多种优点,特别适合于在本领域中推广应用,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高效双吸自吸泵,它包括泵体1,泵体1的顶部通过支撑架2支撑有电机3,转动支撑在泵体1上的泵轴4与电机3的输出端相连,在泵轴4的末端通过叶轮螺母5固定连接有双吸式叶轮6,所述泵体1内设置有上隔板7和下隔板8,所述上隔板7上方为上吸入腔9,下隔板8下方为下吸入腔10,上隔板7和下隔板8之间则为分离室11,所述双吸式叶轮6顶端的吸入口与上吸入腔9相连通,双吸式叶轮6底端的吸入口与下吸入腔10相连通,所述双吸式叶轮6的吐出口则位于分离室11内,在分离室11内设置有导叶隔板12,所述导叶隔板12由相互连接的水平段和竖直段两部分组成,所述水平段位于双吸式叶轮6的吐出口的中轴线上,而竖直段的顶端与上隔板7的底端面之间还留有过流间隙13,

所述泵体1上还连接有进液管路14和出液管路15,所述进液管路14具有两个出口,这两个出口分别连接在上吸入腔9和下吸入腔10上,所述出液管路15的底端则与分离室11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高效双吸自吸泵的工作过程如下:启动电机3,电机3带动泵轴4以及其底端的双吸式叶轮6转动,需要泵送的介质通过进液管路14分别进入上吸入腔9和下吸入腔10,并在双吸式叶轮6的作用下分别从上、下两个方向进入分离室11中,当介质从双吸式叶轮6的吐出口排出时,由于在分离室11内设置有位于吐出口中心处的导叶隔板12(导叶隔板12的水平段将吐出口分为大小相等的上下两部分),这样介质便会分别进入导叶隔板12的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这两部分介质所产生的势能不同(下方空间与出液管路15出口之间的高度差大于上方空间与出液管路15出口之间的高度差),泵体在自吸过程中,双吸式叶轮6和导叶隔板12处均含有部分气体,造成该处的压力小于分离室中其他部分的压力,这样介质就会沿着下方空间回流到双吸式叶轮6的出口处并继续与双吸式叶轮6传送过来的气体进行混合,如此往复,直至泵体内以及进液管路14中所有的气体排尽后,双吸式叶轮6的出口压力与分离室11的压力相等,介质不再回流,此时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同时以满液状态输送介质,此状态下没有回流孔的影响,可以有效提高自吸泵的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高效双吸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吸泵包括泵体(1),泵体(1)的顶部通过支撑架(2)支撑有电机(3),转动支撑在泵体(1)上的泵轴(4)与电机(3)的输出端相连,在泵轴(4)的末端通过叶轮螺母(5)固定连接有双吸式叶轮(6),所述泵体(1)内设置有上隔板(7)和下隔板(8),所述上隔板(7)上方为上吸入腔(9),下隔板(8)下方为下吸入腔(10),上隔板(7)和下隔板(8)之间则为分离室(11),所述双吸式叶轮(6)顶端的吸入口与上吸入腔(9)相连通,双吸式叶轮(6)底端的吸入口与下吸入腔(10)相连通,所述双吸式叶轮(6)的吐出口则位于分离室(11)内,在分离室(11)内设置有导叶隔板(12),所述导叶隔板(12)由相互连接的水平段和竖直段两部分组成,所述水平段位于双吸式叶轮(6)的吐出口的中轴线上,而竖直段的顶端与上隔板(7)的底端面之间还留有过流间隙(13),

所述泵体(1)上还连接有进液管路(14)和出液管路(15),所述进液管路(14)具有两个出口,这两个出口分别连接在上吸入腔(9)和下吸入腔(10)上,所述出液管路(15)的底端则与分离室(11)相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高效双吸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吸泵包括泵体,泵体的顶部通过支撑架支撑有电机,转动支撑在泵体上的泵轴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在泵轴的末端通过叶轮螺母固定连接有双吸式叶轮,所述泵体内设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上方为上吸入腔,下隔板下方为下吸入腔,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则为分离室,所述双吸式叶轮顶端的吸入口与上吸入腔相连通,双吸式叶轮底端的吸入口与下吸入腔相连通,所述双吸式叶轮的吐出口则位于分离室内,在分离室内设置有导叶隔板,所述导叶隔板由相互连接的水平段和竖直段两部分组成,所述水平段位于双吸式叶轮6的吐出口的中轴线上,而竖直段的顶端与上隔板的底端面之间还留有过流间隙。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连双龙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