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电解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0-29  88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领域,当水中的总氮污染物含量过高时,会促进藻类植物的过度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其中,水中的总氮污染物主要包括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通常来说,去除水中总氮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法,反渗透、电渗析、离子交换等物理化学法和电化学氧化化学法等,但是,上述方式对于总氮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去除较为有效,而较难去除硝酸盐氮,从而无法较好地去除水中的总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处理电解装置,以解决目前的处理方式较难去除硝酸盐氮,从而无法较好地去除水中的总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水处理电解装置,其包括电解槽、直流电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的电解槽内,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为铁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铜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板状结构件,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至少一者的表面设置有沉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电解槽内设置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作为水处理电解装置的阳极,第一电极为铁电极,第二电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作为水处理电解装置的阴极,第二电极为铜电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工作的过程中,将待处理的水填充至电解槽内,且使直流电源工作,电解槽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水分子可以被电解矿化为羟基自由基,氨氮在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下生成氮气,从而基本消除水中的氨氮。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硝酸根首先被还原为亚硝酸根,连同原有的亚硝酸根再被还原为氨氮,之后,氨氮可以在阳极被氧化成氮气,从而基本消除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

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极装置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板状结构件,二者与水之间进行电子传递的有效面积相对较大,从而可以提升电解效率;同时,通过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至少一者的表面形成沉孔,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一电极和/或第二电极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电解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中第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在另一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在再一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在又一方向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解槽、200-直流电源、300-第一电极、310-通孔、400-第二电极、510-第一固定部、520-第二固定部、530-第三固定部、610-进水装置、620-排水装置、630-溢流槽、640-除污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处理电解装置,其包括电解槽100、直流电源200、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采用上述水处理电解装置可以对水进行处理,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尤其是总氮污染物,从而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防止水体污染。

其中,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设置于电解槽100内,第一电极300与直流电源200的正极连接,第二电极400与直流电源200的负极连接,第一电极300为电解阳极,第二电极400为电解阴极;并且,第一电极300为铁电极,第二电极400为铜电极。

具体地,电解槽100可以由陶瓷或玻璃等绝缘材料制成,一方面可以防止待处理的水溶液与电解槽100发生反应,以及在电解反应中出现电解槽100被电解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电解槽100带电,提升电解工作的安全性。其中,电解槽100的形状和尺寸等具体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电解槽100可以为圆形筒状结构。更具体地,电解槽100为立方体结构,电解槽100可以采用有机玻璃制成,进一步提升电解槽100的结构强度。

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可以采用夹持的方式固定在电解槽100的槽壁上,且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均可以为圆棒状结构,二者均可以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200电连接。直流电源200的电压和电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中,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均为板状结构件,这使得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与水之间进行电子传递的有效面积相对较大,从而可以提升电解效率。具体地,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在各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根据电解槽100的尺寸以及电解速度需求等实际情况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同时,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中至少一者的表面设置有沉孔,借助沉孔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一电极300和/或第二电极400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在电压和电流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的电解效率。具体地,沉孔具体可以为圆形沉孔,沉孔的深度和形状有多种。更具体地,可以在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表面均形成有多个沉孔,这可以进一步提升水处理电解装置的电解效率。其中,可以采用将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放入强酸溶液内进行刻蚀的方式,在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表面形成沉孔。另外,在采用上述方式形成沉孔的过程中,还可以一并去除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表面的杂质,从而提升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与水之间进行电子交换的能力,还可以防止杂质对电解过程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另外,为了进一步降低水处理过程中的生产成本,可选地,第一电极300可以由废旧铁板形成,如汽车或其他机械设备报废后产生的废金属,第二电极400可以由以金属铜为主的废弃电路板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使废物再利用,提升材料的使用效率,实现废物的二次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可以省去废弃材料高昂的处理回收费用。

当然,在采用上述物品作为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时,为了保证电解效率较高,仍需要对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原材料进行预处理,具体地,首先,可以借助毛刷等对原材料的表面进行清扫除尘,其次,可以借助砂纸对原材料进行打磨,打磨至哑光为止,以将原材料表面的杂质和氧化层去除,然后,将打磨完的原材料放置在碱性溶液中浸泡,以去除原材料表面的油污,最后,如上所述,还可以将原材料再放入酸性溶液中,一方面继续去除原材料表面的杂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原材料的表面刻蚀出沉孔。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对作为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原材料进行预处理,考虑文本简洁,此处不再一一举例。可选地,为了提升预处理的整体工作效率,可以预先处理数量较多的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且作为备用电极储存,具体地,完成预处理的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均可以放置在无水乙醇中保存备用,进而在需要进行电解工作时,可以直接取出备用的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且使用纯水进行冲洗烘干,即可放置于电解槽100内,进行电解工作。

另外,为了保证电解工作能够稳定且正常地进行,可选地,在选择作为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废弃材料过程中,可以选用纯度相对较高的废弃材料。具体地,作为第一电极300的废弃材料中铁的纯度大于或等于99.9%,且可以使作为第二电极400的废弃电路板中铜的纯度大于或等于99%,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原材料经预处理之后纯度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废弃材料也可。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电解槽100内设置有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第一电极300与直流电源200的正极连接,作为水处理电解装置的阳极,第一电极300为铁电极,第二电极400与直流电源200的负极连接,作为水处理电解装置的阴极,第二电极400为铜电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工作的过程中,将待处理的水填充至电解槽100内,且使直流电源200工作,电解槽100中,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水分子可以被电解矿化为羟基自由基,氨氮在羟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下生成氮气,从而基本消除水中的氨氮。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硝酸根首先被还原为亚硝酸根,连同原有的亚硝酸根再被还原为氨氮,之后,氨氮可以在阳极被氧化成氮气,从而基本消除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

如上所述,在电解过程中,可以向电解槽100内注入待处理的水溶液,可选地,借助水泵的设备可以向电解槽100内填注待处理的水溶液,且可以将处理完成的水溶液排出至电解槽100之外。为了提升水处理过程的连续性,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包括进水装置610和排水装置620,进水装置610通过电解槽100与排水装置620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进水装置610向电解槽100内填注待处理的水溶液,且借助排水装置620将完成处理工作的水溶液排出至电解槽100之外,这还可以提升水处理效率。

可选地,在电解处理水的过程中,可以保持进水装置610和排水装置620均处于开启状态,从而进一步提升水处理效率。具体地,可以根据电解槽100的容积,以及水处理电解装置的实时水处理效率等参数,确定单位时间内的进排水流量。

另外,沿重力方向,可以使进水装置610位于排水装置620的下方,也就是说,在电解过程中,待处理的水自电解槽100靠下的位置注入至电解槽100内,且完成处理的水经电解槽100靠上的位置排出至电解槽100之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有利于待处理的水与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发生反应,且可以保证待处理的水的被处理效果相对较好,被处理的水的彻底程度也相对较高。

具体地,进水装置610可以安装在电解槽100的侧壁中靠近底部的位置处,且可以使排水装置620安装在电解槽100的侧壁中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这使得电解槽100仍可以借助底部安放在承载装置上,保证水处理电解装置的安装难度相对较低。进水装置610和排水装置620均可以包括水泵等输送设备,这可以保证进水过程和排水过程相互独立,保证进水过程和排水过程互不干扰。

如上所述,电解槽100可以为立方体结构件,进一步地,可以使进水装置610和排水装置620分别安装在电解槽100中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这可以进一步扩大进水装置610与排水装置620之间的间距,从而进一步保证自进水装置610注入至电解槽100内的待处理的水均能被较好地处理,进一步提升处理效果和处理彻底程度。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溢流槽630,溢流槽630设置于电解槽100之外,且与电解槽100连通,排水装置620安装于溢流槽630的槽底。通过设置溢流槽630,防止电解槽100在电解过程中出现水溢出的情况。

溢流槽630也可以采用有机玻璃制成,且溢流槽630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电解槽100之外。通过在电解槽100上开设贯穿孔的方式,使溢流槽630能够与电解槽100相互连通,通过改变前述贯穿孔的位置,可以控制电解槽100内的最高水位。溢流槽63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电解槽100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在电解槽100为立方体结构的情况下,溢流槽630也可以为立方体结构。溢流槽630的尺寸,即溢流槽630的容积可以根据电解槽100的容积和进水流量等参数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通常来说,在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浮沫和杂质等污物团,为了防止污物对电解过程产生不利影响,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除污装置640,除污装置640安装于电解槽100的顶部,以去除电解槽100内漂浮的污物。可选地,除污装置640为移动式吸泥泵,除污装置640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以排除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浮沫、杂质以及电絮凝反应产生的污泥絮体,这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自电解槽100内排除的水的质量,提升处理效果。

可选地,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电极300并联于直流电源200的正极,多个第二电极400并联于直流电源200的负极。在多个第一电极300和多个第二电极400的共同作用下,可以进一步提升水处理电解效率,并且,还可以提升对电解槽100内各处的水的处理彻底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处理效果,保证对水中污染物,尤其是对总氮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具体地,可以使多个第一电极300的形状和尺寸对应相同,且使多个第二电极400的形状和尺寸也对应相同,这可以保证多个第一电极300的电解能力基本相同,从而保证各第一电极300对其所在处的周围的水的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基本相同,保证电解槽100内各处的水的被电解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基本相同。在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均为多个的情况下,各第一电极300上均可以设有通孔310,从而通过一根导线即可将多个第一电极300均连接至直流电源200的正极,且通过另一导线将多个第二电极400均连接至直流电源200的负极上,且将多个第一电极300和多个第二电极400浸入电解槽100内的水中,多个阴阳极组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当然,如上所述,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均可以采用废弃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因废弃材料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也可以使多个第一电极300的尺寸和形状均不形同,相似地,也可以使多个第二电极400的尺寸和形状均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方案,也即,使水溶液在电解槽100内流动,从而使多个第一电极300和多个第二电极400均能够为电解槽100内的水提供电解处理作用,这也可以保证电解槽100内各处的水被电解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均基本相同。

进一步地,可以使多个第一电极300和多个第二电极400交替排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电解阳极和电解阴极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待电解的氨氮、硝酸根和亚硝酸根无需大幅移动即可在相邻的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之间被处理,这可以进一步提升电解效率,且可以提升总氮污染物被电解处理的彻底程度。

更具体地,可以使任意相邻的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之间的间距均相等,且使多个第一电极300和多个第二电极400均匀地分布在电解槽100内,以保证电解槽100内各处的水均能够被较好地电解处理。其中,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二者各自的尺寸,以及电解槽100的容积等实际参数确定,此处不作限定。

如上所述,可以将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夹设固定在电解槽100的槽壁上,从而使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能够与电解槽100形成稳定的固定关系。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水处理电解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部510,第一固定部510沿电解槽100的深度方向延伸,第一固定部510固定在电解槽100的第一内壁上,且第一固定部510设有背离第一内壁的第一开口,第一电极300通过第一开口插接固定于第一固定部510。采用上述固定方式固定第一电极300,可以使第一电极300与电解槽100之间的固定配合关系更加稳定,且第一电极300的更换和安装难度小。

具体地,第一固定部510也可以采用有机玻璃等材料制成,第一固定部510与第一内壁之间可以采用粘接等方式形成固定连接关系,第一固定部510在电解槽100的深度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根据电解槽100的深度,以及第一电极300在对应方向上的尺寸等参数确定。通过使第一开口的宽度与第一电极300的厚度相适,可以使第一电极300通过第一开口插接在第一固定部510中时,能够使第一电极300与第一固定部510形成稳定的固定配合关系。

相似地,为了提升第二电极400与电解槽100之间的固定配合关系的稳定性,且降低第二电极400的更换和安装难度,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固定部520,第二固定部520沿电解槽100的深度方向延伸,为了降低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安装难度,可以使第二固定部520固定在电解槽100的第二内壁,第二内壁为电解槽100中与第一内壁相对设置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还便于区分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另外,还可以防止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产生相互干扰。相似地,第二固定部520设有背离第二内壁的第二开口,第二电极400通过第二开口插接固定于第二固定部520。

另外,在借助第一固定部510和第二固定部520安装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过程中,如果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数量均为多个,则第一固定部510和第二固定部520的数量也可以均为多个,从而将多个第一电极300分别安装在多个第一固定部510上,且将多个第二电极400分别安装在多个第二固定部520上,保证各第一电极300和各第二电极400与电解槽100的稳定性均相对较高。

另外,在第一固定部510和第二固定部520均为多个的情况下,通过将多个第一固定部510均固定在电解槽100的第一内壁上,且将多个第二固定部520均固定在电解槽100的第二内壁上,在安装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过程中,仅需将多个第一电极300均安装在电解槽100的同一侧内壁(即第一内壁或第二内壁)上,然后将多个第二电极400均安装在电解槽100的另一侧内壁上,即可得到交替排布的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形成的电极组,这可以进一步降低第一电极300和多个第二电极400的安装难度,提升水处理电解装置的组装效率。

如上所述,电解槽100还可以连接有进水装置610和排水装置620,为了保证自进水装置610内注入的水在电解槽100内的流动性相对较好,可以使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均与电解槽100的底壁间隔设置,从而使得自电解槽100中靠下位置处注入的水可以自电解槽100的底部逐渐向上蔓延,从而保证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均被浸入至水中。

为了进一步提升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与电解槽100之间固定关系的稳定性,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还包括第三固定部530,第三固定部5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三固定部530均固定于电解槽100的底壁,且各第三固定部530均设有背离底壁的第三开口,各第一电极300和各第二电极400分别插接固定于一个第三固定部530内。

其中,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均与底壁相互连接,且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分别位于底壁的相背两侧,在第一电极300同时插接固定于第一固定部510和第三固定部530的情况下,第一电极300的两个侧边均与电解槽100形成固定连接关系,这使得第一电极300与电解槽100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更为可靠。相似地,在第二电极400中相邻的两个侧边被分别固定在第二固定部520和第三固定部530上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第二电极400与电解槽100之间具有较为可靠的固定连接关系。

当然,在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数量均为多个的情况下,第三固定部530的数量可以为更多个,具体可以为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数量之和,从而保证每一个第一电极300和每一个第二电极400均可以与一个第三电极相互配合,保证各第一电极300和各第二电极400与电解槽100的固定配合关系均相对较好。

在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均与第三固定部530相互连接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电解槽100内的水仍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进一步地,可以使第一电极300与第二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且使第二电极400与第一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借助进水装置610向电解槽100内注入待处理的水,水可以借助第一电极300、第二电极400和电解槽100形成的往复型通路在电解槽100内流动,从而保证水可以与任一第一电极300和任一第二电极400均产生反应,且如上所述,通过使进水装置610和排水装置620分别安装在电解槽100中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在这种情况下,当自进水装置610进入电解槽100内的水经过多个第一电极300和多个第二电极400之后,即可自排水装置620处被排出至电解槽100之外,完成电解处理工作,这可以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对水的处理性能,提升对水的处理效果和处理彻底程度。

具体地,第一电极300与第二内壁之间间隔的尺寸,以及第二电极400与第一内壁之间间隔的尺寸均可以根据电解槽100中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在对应方向上的尺寸确定。在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一极与第二内壁之间间隔的尺寸和第二电极400与第一内壁之间间隔的尺寸相等,保证水在任一第一电极300和任一第二电极400处流过时的流量基本相等。

另外,还可以通过将多个水处理电解装置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多次电解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对待处理的水的处理效果和处理的彻底程度,以进一步降低完成处理的水中的总氮含量。

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体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电解槽100为立方体结构,立方体状结构的电解槽100的长可以为20cm,宽可以7cm,高可以11.5cm,电解槽100的底壁上设置有8个第三固定部530,第三固定部530的尺寸为55×2×5mm,第三固定部530的宽度与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的厚度相同,均为0.2cm;电解槽100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上分别固定有4个第一固定部510和4个第二固定部520,第一固定部510和第二固定部520的尺寸相同,长为10cm,宽为1cm,厚为0.5cm,第一固定部510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固定部520设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尺寸相同,均为105×2×5mm;电解槽100的顶端设有溢流槽630,长为7cm,宽为4cm,深为2cm,溢流槽630的底部设置排水装置620,且电解槽100中背离排水装置620的另一侧壁的底部设有进水装置610;4个第一电极300均固定在第一固定部510和第三固定部530上,4个第二电极400均固定在第二固定部520和第三固定部530上,任意相邻的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之间的间距均为2.0cm,第一电极300和第二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第二电极400与第一内壁之间的间距相等,均为1cm。

直流电源200的电压为(0~30v)进行供电,输出电流控制在4a,进水流量可以在2.1~2.8l/min之间。在电解装置的工作过程中,在装置运行40min之后,打开进水装置610,且以2.1l/min的流量向电解槽100内持续通入待处理的水,且保持直流电源200的电流输出稳定;同时,打开排水装置620,保证电解槽100内的水量保持一定。另外,在电解过程中,还需保持除污装置640开启,或者定时开启除污装置640,保证电解过程的正常进行,由于排污过程中可能会排出一些被处理的水,可选地,在排污过程中可以控制进水流量在2.1~2.8l/min范围内适当调整。

基于上述水电解处理装置,通过对市政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电解处理,能够去除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详细地,采用上述水处理电解装置进行连续电解30min后,处理过的水中的cod(chemicaloxygendemand,化学需氧量)稳定在21.3mg/l左右,氨氮稳定在1.0mg/l左右,达到地表水环境ⅳ类水标准,处理效果良好,具体处理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表1市政污水厂二级出水经电化学深度处理前后水质一览表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槽(100)、直流电源(200)、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所述第一电极(300)和所述第二电极(400)设置于所述的电解槽(100)内,所述第一电极(300)与所述直流电源(200)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400)与所述直流电源(200)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300)为铁电极,所述第二电极(400)为铜电极,所述第一电极(300)和所述第二电极(400)均为板状结构件,且第一电极(300)和第二电极(400)中至少一者的表面设置有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电解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部(510),所述第一固定部(510)沿所述电解槽(100)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部(510)固定于所述电解槽(100)的第一内壁,且所述第一固定部(510)设有背离所述第一内壁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电极(300)通过所述第一开口插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5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电解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部(520),所述第二固定部(520)沿所述电解槽(100)的深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固定部(520)固定于所述电解槽(100)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二内壁与所述第一内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固定部(520)设有背离所述第二内壁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电极(400)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插接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部(5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电解装置还包括第三固定部(530),所述第三固定部(5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固定部(530)均固定于所述电解槽(100)的底壁,且各所述第三固定部(530)均设有背离所述底壁的第三开口,各所述第一电极(300)和各所述第二电极(400)分别插接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三固定部(530)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300)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电极(400)与所述第一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300)和所述第二电极(40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电极(300)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200)的正极,多个所述第二电极(400)连接于所述直流电源(200)的负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电极(300)和多个所述第二电极(400)交替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电解装置包括进水装置(610)和排水装置(620),所述进水装置(610)通过所述电解槽(100)与所述排水装置(620)连通,沿重力方向,所述进水装置(610)位于所述排水装置(620)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电解装置还包括溢流槽(630),所述溢流槽(630)设置于所述电解槽(100)之外,且与所述电解槽(100)连通,所述排水装置(620)安装于所述溢流槽(630)的槽底。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处理电解装置还包括除污装置(640),所述除污装置(640)安装于所述电解槽(100)的顶部,所述除污装置(640)为移动式吸泥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处理电解装置,其包括电解槽、直流电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的电解槽内,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为铁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铜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均为板状结构件,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至少一者的表面设置有沉孔。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目前的处理方式较难去除硝酸盐氮,从而无法较好地去除水中的总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晖;王晓婵;王有明;马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关村至臻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