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压式风速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0-30  161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压式风速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矿井井下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延伸,井下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井下环境,尤其是空气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满足工作人员的正常呼吸和减少有害气体的聚集,因此对井下进行通风换气,保证井下空气清新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的风速传感器大多采用超声波涡街原理,由于受水汽、粉尘、温度等的影响,超声波涡街类风速传感器会出现稳定性差、测量精度低、且不易实现双向测量风速等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差压式风速传感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差压式风速传感器,能够对双向风速进行测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压式风速传感器,包括控制中心和检测组件,在所述控制中心底部设置有转接件,所述检测组件通过所述转接件固定在所述控制中心底部;

所述控制中心设置为封闭的腔体结构,包括壳体和盖板,在所述控制中心内部设置有差压传感器,主电路板,报警组件和屏幕组件,所述差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主电路板上,在所述控制中心的外壁上设置有航空插座,所述航空插座为所述控制中心供电;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相背设置的皮托管探头,安装座和第一硅胶管;其中,所述安装座与所述转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皮托管探头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一端,所述第一硅胶管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皮托管探头联通,所述第一硅胶管与所述差压传感器上的第二硅胶管联通。

进一步地,所述皮托管探头包括全压管和静压管,所述全压管和所述静压管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设置为两端贯通的柱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接件两端的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设置为圆柱体结构,在其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在所述连接部远离其开口端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

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相适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结构的外廓,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螺母,通过所述螺母从所述壳体内侧将所述转接件固定在所述壳体底部;

在所述限位结构和所述壳体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设置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安装部的内腔与所述安装座相适应;

在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且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均沿所述安装座周向设置为环状结构。

进一步地,在所述安装部上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槽开设有螺纹孔,在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螺杆部分卡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二限位槽滑动连接;

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组件与所述主电路板相连,包括蜂鸣器和报警灯;其中,所述蜂鸣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通过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通声孔与外界联通;

所述报警灯安装在灯罩内,并通过所述灯罩固定在所述壳体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利用差压传感器,将环境中的风速转换成压力差,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且测量精度高,范围广,长期稳定性好;皮托管探头的两个输入端口采用对称结构设计,朝向相反方向,使传感器可以双向测量风速,以及测量风的方向;皮托管探头和转接件之间转动连接,使传感器在风速测量调整时更加方便,更具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差压式风速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差压式风速传感器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差压式风速传感器的去盖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感器的侧向剖面图;

图5为图4中转接件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控制中心;11、壳体;12、盖板;13、主电路板;131、差压传感器;132、第二硅胶管;14、屏幕组件;15、航空插座;16、报警组件;17、蜂鸣器;171、通声孔;18、报警灯;181、灯罩;2、检测组件;21、皮托管探头;211、全压管;212、静压管;22、安装座;221、第一限位槽;222、第二限位槽;223、第二密封圈;23、第一硅胶管;3、转接件;31、连接部;311、外螺纹;312、螺母;313、限位结构;314、第一密封圈;32、安装部;321、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中差压式风速传感器,包括控制中心1和检测组件2,在控制中心1底部设置有转接件3,检测组件2通过转接件3固定在控制中心1底部;控制中心1设置为封闭的腔体结构,包括壳体11和盖板12,在控制中心1内部设置有差压传感器131,主电路板13,报警组件16和屏幕组件14,差压传感器131设置在主电路板13上,在控制中心1的外壁上设置有航空插座15,航空插座15为控制中心1供电;检测组件2包括相背设置的皮托管探头21,安装座22和第一硅胶管23;其中,安装座22与转接件3转动连接,皮托管探头21设置在安装座22的一端,第一硅胶管23设置在安装座22的另一端并与皮托管探头21联通,第一硅胶管23与差压传感器131上的第二硅胶管132联通。本申请利用差压传感器,将环境中的风速转换成压力差,进行风速测量,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且测量精度高,范围广,长期稳定性好。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皮托管探头21包括全压管211和静压管212,全压管211和静压管212设置在安装座22外侧。所述转接件3设置为两端贯通的柱体结构,包括设置在转接件3两端的连接部31和安装部32,所述连接部31与所述壳体1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32与所述安装座22转动连接。连接部31设置为圆柱体结构,在其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311,在连接部31远离其开口端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313。在壳体11底部设置有与连接部31相适应的通孔,通孔直径小于限位结构313的外廓,在壳体11内部设置与外螺纹311相配合的螺母312,通过螺母312从壳体11内侧将转接件3固定在壳体11底部;在限位结构313和壳体11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14。转接件3通过螺母312固定在控制中心1底部,便于安装和维护,更具实用性,皮托管探头21的两个输入端口采用对称结构设计,朝向相反方向,使传感器可以双向测量风速,以及测量风的方向。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安装座22设置为圆柱体结构,安装部32的内腔与安装座22相适应;在安装座2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21和第二限位槽222,且第一限位槽221和第二限位槽222均沿安装座22周向设置为环状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安装部32上对应第二限位槽222开设有螺纹孔,在螺纹孔内设置有螺栓321,螺栓321的螺杆部分卡在第二限位槽222内并与第二限位槽222滑动连接;在第一限位槽221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23。安装座22通过螺栓321卡接在转接件3内部,且螺栓321与安装座22上开设的第二限位槽222滑动连接,使安装座22带动检测组件2与转接件3之间转动连接,使传感器在风速测量调整时更加方便,更具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报警组件16与主电路板13相连,包括蜂鸣器17和报警灯18;其中,蜂鸣器17设置在壳体11内侧,通过开设在壳体11上的通声孔171与外界联通;报警灯18安装在灯罩181内,并通过灯罩181固定在壳体11外侧。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差压式风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中心(1)和检测组件(2),在所述控制中心(1)底部设置有转接件(3),所述检测组件(2)通过所述转接件(3)固定在所述控制中心(1)底部;

所述控制中心(1)设置为封闭的腔体结构,包括壳体(11)和盖板(12),在所述控制中心(1)内部设置有差压传感器(131),主电路板(13),报警组件(16)和屏幕组件(14),所述差压传感器(131)设置在所述主电路板(13)上,在所述控制中心(1)的外壁上设置有航空插座(15),所述航空插座(15)为所述控制中心(1)供电;

所述检测组件(2)包括相背设置的皮托管探头(21),安装座(22)和第一硅胶管(23);其中,所述安装座(22)与所述转接件(3)转动连接,所述皮托管探头(2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2)的一端,所述第一硅胶管(23)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2)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皮托管探头(21)联通,所述第一硅胶管(23)与所述差压传感器(131)上的第二硅胶管(132)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压式风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托管探头(21)包括全压管(211)和静压管(212),所述全压管(211)和所述静压管(212)设置在所述安装座(22)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压式风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3)设置为两端贯通的柱体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转接件(3)两端的连接部(31)和安装部(32),所述连接部(31)与所述壳体(1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32)与所述安装座(22)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压式风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1)设置为圆柱体结构,在其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311),在所述连接部(31)远离其开口端一侧设置有限位结构(3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差压式风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1)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部(31)相适应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限位结构(313)的外廓,在所述壳体(11)内部设置与所述外螺纹(311)相配合的螺母(312),通过所述螺母(312)从所述壳体(11)内侧将所述转接件(3)固定在所述壳体(11)底部;在所述限位结构(313)和所述壳体(11)外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1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差压式风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2)设置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安装部(32)的内腔与所述安装座(22)相适应;在所述安装座(2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21)和第二限位槽(222),且所述第一限位槽(221)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22)均沿所述安装座(22)周向设置为环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差压式风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部(32)上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槽(222)开设有螺纹孔,在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螺栓(321),所述螺栓(321)的螺杆部分卡在所述第二限位槽(222)内并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22)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槽(221)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2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压式风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组件(16)与所述主电路板(13)相连,包括蜂鸣器(17)和报警灯(18);其中,所述蜂鸣器(17)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侧,通过开设在所述壳体(11)上的通声孔(171)与外界联通;所述报警灯(18)安装在灯罩(181)内,并通过所述灯罩(181)固定在所述壳体(11)外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差压式风速传感器,包括控制中心和检测组件,检测组件通过转接件固定在控制中心底部;在控制中心内部设置有差压传感器,主电路板,报警组件和屏幕组件;检测组件包括相背设置的皮托管探头,安装座和第一硅胶管;安装座与转接件转动连接,皮托管探头设置在安装座的一端,第一硅胶管设置在安装座的另一端并与皮托管探头联通,第一硅胶管与差压传感器上的第二硅胶管联通;结构简单且测量精度高,便于安装和维护,皮托管探头的两个输入端口采用对称结构设计,朝向相反,使传感器可以双向测量风速,以及测量风的方向;皮托管探头和转接件之间转动连接,使传感器在风速测量调整时更加方便,更具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生;陈琪;徐金;华明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三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6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