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减震式圆锥破碎机。
背景技术:
全球的每年的破碎机破碎物料达到数百亿吨之多,而仅仅我国每年破碎的各种物料约为18亿吨,其中铁矿石约2.4亿吨,有色金属矿石超过1亿吨,非金属矿物2.3亿吨,化工矿物0.3亿吨,水泥4亿吨,建材用石灰石4.7亿吨,耗电量为2500亿kw/h,钢耗约为250万吨。因此,在破碎机行业生产节能降耗,高技术含量高的破碎机已是未来破碎机械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圆锥破碎机是常见的破碎机器,使用圆锥破碎机时,操作员工一般将石料从其进料口倒入圆锥破碎机内,由于倒入圆锥破碎机的石料具有较大的重力势能,倒入圆锥破碎机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对偏心破碎圆锥造成冲击,因此,使用一段时间后易造成偏心破碎圆锥损坏;另外,圆锥破碎机工作过程中产生噪音和粉尘,污染严重;静破碎板的表面没有保护层,使用一段时间后易损坏;破碎产生的灰尘易进入偏心破碎圆锥的内部,使偏心破碎圆锥的寿命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可靠、破碎能力强且维修便利和使用寿命长的减震式圆锥破碎机。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震式圆锥破碎机,其包括:
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架下方;
转筒,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筒状结构,其竖直转动穿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转筒的内壁中部设有呈漏斗形结构的研磨部且研磨部的竖直中心形成的虚拟轴线与转筒的竖直中心形成的虚拟轴线不重合;
第一轴承,其内圈套设固定在转筒对应穿置在第一支架上的外表面,其外圈固定在第一支架上;
第二轴承,其内圈套设固定在转筒对应穿置在第二支架上的外表面,其外圈固定在第二支架上;
底座,固定设置在转筒下方;
第一连接板,固定在底座的上端面中心;
第二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方;
若干弹簧,呈阵列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且弹簧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弹簧的上端与第二连接板连接;
连接杆,下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的上端面且连接杆的轴向虚拟线与转筒竖直中心形成的虚拟轴线重合;
研磨头,为锥台形结构且设置在转筒的研磨部下部中,其下端面中心与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研磨头的锥台形外侧面与转筒的研磨部下部的内侧壁的间隙距离均不相同且该间隙形成研磨破碎区;
第一锥齿轮,固定套设在转筒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外侧壁中部且第一锥齿轮的齿轮部为斜向下朝向;
一对驱动电机,相对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端面,其驱动端均朝向第一锥齿轮设置方向且均通过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由一对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锥齿轮带动转筒旋转,使转筒的研磨部相对研磨头偏心旋转。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导料罩,所述的导料罩为环形筒状结构,其下端固定在底座上端面,其上端延伸至转筒下端且将转筒下端围绕其中,导料罩的底部周侧间隔设有若干出料口。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对应形成锥台形凸起,且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位于锥台形凸起的上端面中心。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还设置有过渡板。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所述过渡板的外周侧还固定设有柔性材质成型且呈环形结构的挡尘板,挡尘板的外边缘贴合在底座的上端面。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第一研磨套和第二研磨套,所述的第一研磨套为与研磨部上部的内侧壁结构相适应的壳体结构且贴合固定在研磨部上部的内侧壁上;所述的第二研磨套为与研磨部下部的内侧壁结构相适应的壳体结构且贴合固定在研磨部下部的内侧壁上。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研磨套的下端和第二研磨套的上端相抵并焊接为一体结构。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第一导料板和第二导料板,所述的第一导料板和第二导料板为竖直方向倾斜交错固定在转筒上端的内壁上。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研磨头的锥台形上端面还固定设置有锥形结构的破碎部且破碎部的锥尖竖直朝向且延伸至研磨部的上部中。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巧妙性利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将转筒竖直转动连接,再配合第一锥齿轮和驱动电机进行驱动转筒旋转,使得转筒内的研磨部与研磨头进行相对偏心旋转,令加入到转筒内的物料被研磨部下部和研磨头之间的间隙进行摩擦、挤压破碎,而由于研磨头下端连接的连接杆是与第二连接板进行连接,而第二连接板和与底座连接的第一连接板之间设有若干弹簧,因此,当物料落入到转筒内时,外径大于研磨头和研磨部下部间隙距离的物料无法直接从转筒下端落出,而会被转筒带动相对研磨头旋转,研磨头与研磨部之间配合对硬度相对较高的物料进行研磨时或转筒快速旋转时,研磨头会因为弹簧的弹性伸缩而发生摆动,起到摆动式研磨、碾揉的效果,达到更高效、更灵活的研磨效果,另外,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避免底座发生晃动或共振,同时,还可以通过在转筒的研磨部上设置第一研磨套和第二研磨套,来实现磨损替换和便于维护的效果,另外,第一研磨套和第二研磨套可以才用更为硬质的材料进行成型,来达到提高使用寿命和高效研磨的效果,而经研磨破碎后的物料会从研磨头的锥台形外侧面与转筒的研磨部下部的内侧壁的间隙落下,而为了便于进行导出破碎后的物料,使用环形筒状结构导料罩进行辅助导出物料,有助于对破碎后的物料进行收集,该方案不仅实施效率高,且通过转筒的研磨部与研磨头的偏心转动加上研磨头的摆动配合,达到更高效的破碎效果,大大提高了处理产能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简要实施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简要实施结构应用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或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减震式圆锥破碎机,其包括:
第一支架1;
第二支架2,设置在第一支架1下方;
转筒3,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筒状结构,其竖直转动穿置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上,转筒3的内壁中部设有呈漏斗形结构的研磨部31且研磨部31的竖直中心形成的虚拟轴线与转筒3的竖直中心形成的虚拟轴线不重合;
第一轴承11,其内圈套设固定在转筒3对应穿置在第一支架1上的外表面,其外圈固定在第一支架1上,为了提高连接效果,第一轴承11的内圈还通过第一固定板12进行进一步焊接固定在转筒3外表面;
第二轴承21,其内圈套设固定在转筒3对应穿置在第二支架2上的外表面,其外圈固定在第二支架2上,为了提高连接效果,第二轴承21的内圈还通过第二固定板22进行进一步焊接固定在转筒3外表面;
底座6,固定设置在转筒3下方;
第一连接板63,固定在底座6的上端面中心;
第二连接板64,设置在第一连接板63上方;
若干弹簧65,呈阵列设置在第一连接板63和第二连接板64之间且弹簧65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板63固定连接,弹簧65的上端与第二连接板64连接;
连接杆62,下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64的上端面且连接杆62的轴向虚拟线与转筒3竖直中心形成的虚拟轴线重合;
研磨头7,为锥台形结构且设置在转筒3的研磨部31下部中,其下端面中心与连接杆62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研磨头7的锥台形外侧面与转筒3的研磨部31下部的内侧壁的间隙距离均不相同且该间隙形成研磨破碎区,其中,研磨头7和研磨部31间隙间距最大的研磨破碎区设为主下料区36,该主下料区36的间隙间距大约和预设需要破碎出料的物料外径上限值一致,研磨头7和研磨部31间隙间距最小的研磨破碎区设为次下料区37,次下料区37的间隙间距应小于研磨头7摆动时的摆动幅度,避免研磨头7直接和研磨部31进行撞击;
第一锥齿轮4,固定套设在转筒3位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的外侧壁中部且第一锥齿轮4的齿轮部为斜向下朝向;
一对驱动电机5,相对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架2上端面,其驱动端51均朝向第一锥齿轮4设置方向且均通过第二锥齿轮52与第一锥齿轮4啮合连接,由一对驱动电机5驱动第一锥齿轮4带动转筒3旋转,使转筒3的研磨部31相对研磨头7偏心旋转。
其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导料罩8,所述的导料罩8为环形筒状结构,其下端固定在底座6上端面,其上端延伸至转筒3下端且将转筒3下端围绕其中,导料罩8的底部周侧间隔设有若干出料口81;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所述底座6的上端面对应形成锥台形凸起,且所述的第一连接板63位于锥台形凸起的上端面中心;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连接杆62的下端与第二连接板64之间还设置有过渡板61;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所述过渡板61的外周侧还固定设有柔性材质成型且呈环形结构的挡尘板66,挡尘板66的外边缘贴合在底座6的上端面。
另外,为了便于对研磨部31进行维护和修补,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第一研磨套32和第二研磨套33,所述的第一研磨套32为与研磨部31上部的内侧壁结构相适应的壳体结构且贴合固定在研磨部31上部的内侧壁上;所述的第二研磨套33为与研磨部31下部的内侧壁结构相适应的壳体结构且贴合固定在研磨部31下部的内侧壁上;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选择,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研磨套32的下端和第二研磨套33的上端相抵并焊接为一体结构。
为了便于下料和避免物料溅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第一导料板34和第二导料板35,所述的第一导料板34和第二导料板35为竖直方向倾斜交错固定在转筒3上端的内壁上。
由于部分物料体积较大,为了便于破碎,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研磨头7的锥台形上端面还固定设置有锥形结构的破碎部71且破碎部71的锥尖竖直朝向且延伸至研磨部31的上部中,通过破碎部71可以对落入的物料进行初步破碎,提高后续研磨破碎的效率。
本方案巧妙性利用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将转筒3竖直转动连接,再配合第一锥齿轮4和驱动电机5进行驱动转筒3旋转,使得转筒3内的研磨部31与研磨头7进行相对偏心旋转,令加入到转筒3内的物料被研磨部31下部和研磨头7之间的间隙进行摩擦、挤压破碎,而由于研磨头7下端连接的连接杆62是与第二连接板64进行连接,而第二连接板64和与底座6连接的第一连接板63之间设有若干弹簧65,因此,当物料落入到转筒3内时,外径大于研磨头7和研磨部31下部间隙距离的物料无法直接从转筒3下端落出,而会被转筒3带动相对研磨头7旋转,研磨头7与研磨部31之间配合对硬度相对较高的物料进行研磨时或转筒3快速旋转时,研磨头7会因为弹簧65的弹性伸缩而发生摆动,起到摆动式研磨、碾揉的效果,达到更高效、更灵活的研磨效果,另外,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避免底座6发生晃动或共振,同时,还可以通过在转筒3的研磨部31上设置第一研磨套32和第二研磨套33,来实现磨损替换和便于维护的效果,另外,第一研磨套32和第二研磨套33可以才用更为硬质的材料进行成型,来达到提高使用寿命和高效研磨的效果,而经研磨破碎后的物料会从研磨头7的锥台形外侧面与转筒3的研磨部31下部的内侧壁的间隙落下,而为了便于进行导出破碎后的物料,使用环形筒状结构导料罩8进行辅助导出物料,有助于对破碎后的物料进行收集,该方案不仅实施效率高,且通过转筒3的研磨部31与研磨头7的偏心转动加上研磨头7的摆动配合,达到更高效的破碎效果,大大提高了处理产能和效率。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1.一种减震式圆锥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架下方;
转筒,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筒状结构,其竖直转动穿置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转筒的内壁中部设有呈漏斗形结构的研磨部且研磨部的竖直中心形成的虚拟轴线与转筒的竖直中心形成的虚拟轴线不重合;
第一轴承,其内圈套设固定在转筒对应穿置在第一支架上的外表面,其外圈固定在第一支架上;
第二轴承,其内圈套设固定在转筒对应穿置在第二支架上的外表面,其外圈固定在第二支架上;
底座,固定设置在转筒下方;
第一连接板,固定在底座的上端面中心;
第二连接板,设置在第一连接板上方;
若干弹簧,呈阵列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且弹簧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弹簧的上端与第二连接板连接;
连接杆,下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的上端面且连接杆的轴向虚拟线与转筒竖直中心形成的虚拟轴线重合;
研磨头,为锥台形结构且设置在转筒的研磨部下部中,其下端面中心与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研磨头的锥台形外侧面与转筒的研磨部下部的内侧壁的间隙距离均不相同且该间隙形成研磨破碎区;
第一锥齿轮,固定套设在转筒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外侧壁中部且第一锥齿轮的齿轮部为斜向下朝向;
一对驱动电机,相对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端面,其驱动端均朝向第一锥齿轮设置方向且均通过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由一对驱动电机驱动第一锥齿轮带动转筒旋转,使转筒的研磨部相对研磨头偏心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式圆锥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导料罩,所述的导料罩为环形筒状结构,其下端固定在底座上端面,其上端延伸至转筒下端且将转筒下端围绕其中,导料罩的底部周侧间隔设有若干出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式圆锥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对应形成锥台形凸起,且所述的第一连接板位于锥台形凸起的上端面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式圆锥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还设置有过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式圆锥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的外周侧还固定设有柔性材质成型且呈环形结构的挡尘板,挡尘板的外边缘贴合在底座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式圆锥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一研磨套和第二研磨套,所述的第一研磨套为与研磨部上部的内侧壁结构相适应的壳体结构且贴合固定在研磨部上部的内侧壁上;所述的第二研磨套为与研磨部下部的内侧壁结构相适应的壳体结构且贴合固定在研磨部下部的内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震式圆锥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研磨套的下端和第二研磨套的上端相抵并焊接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式圆锥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第一导料板和第二导料板,所述的第一导料板和第二导料板为竖直方向倾斜交错固定在转筒上端的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式圆锥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头的锥台形上端面还固定设置有锥形结构的破碎部且破碎部的锥尖竖直朝向且延伸至研磨部的上部中。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