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01  90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液体装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化工液体装车方式主要有上装式和下装式。由于下装式装车无法解决凝堵问题,因此只适用于不易凝结的液体装车。对于可挥发有毒、易燃气体,易凝结的液体,例如对二甲苯,该介质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气体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很大的危害并且具有燃爆危险,常温下为液体,低于13℃左右开始结晶。因此,下装式装车不适用此类介质。

上装式装车分为液上装车和液下装车。如图1所示,液上装车就是现有注液管300末端在槽罐100顶部,现有注液管300末端位于液面200上方。如图2所示,液下装车就是现有注液管300末端在槽罐100底部,现有注液管300末端伸入液面200内部。

液上装车由于液体下坠与槽罐内部气体摩擦有产生火花的可能性,因此不适用于具有可燃挥发性气体的液体装车。如图3所示,液下装车采用非密闭装车鹤管,其结构包括现有注液管300、现有鹤管液相线400、现有密封盖500和现有鹤管排气线600。装车前先打开槽罐车盖,用鹤管自带的现有密封盖500与槽罐100的槽罐口101对接。装车时鹤管的现有注液管300部分没入液位以下。装车完毕后取出鹤管的现有注液管300,这时由于槽罐口101暴露在空气中,槽罐100内大量气体挥发至空气中,同时现有注液管300外壁沾有大量液体,上述这些情况具有以下危害:第一,挥发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第二,液体滴落造成环境污染。第三,刺激性气味伤害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第四,液体容易接触到操作人员,造成人员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以解决现有的上装式装车方式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包括:鹤管液相线、鹤管排气线、注液管以及槽罐盖;

所述鹤管液相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快速接头,所述鹤管排气线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快速接头,所述注液管连接于所述槽罐盖底部,所述槽罐盖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注液管连通的第三快速接头,所述槽罐盖上在所述注液管的一侧设置有连通槽罐盖上下方区域的第四快速接头;

所述第一快速接头与所述第三快速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快速接头和所述第四快速接头可拆卸连接。

所述注液管顶端区域的外周面设置有数个侧流孔,所述数个侧流孔围绕所述注液管的轴线呈圆形分布,所述侧流孔贯穿所述注液管的内外壁。

所述注液管上在所述侧流孔的外侧套设有套管。

所述套管顶端管壁设置有贯穿所述套管内外壁的泄压孔。

所述注液管的末端连接有弧形缓冲板,所述弧形缓冲板向所述注液管底部方向弯曲,所述弧形缓冲板与所述注液管底部之间留有空隙。

所述第一快速接头、所述第二快速接头、所述第三快速接头以及所述第四快速接头均为带自闭阀的快速接头;或者,所述第二快速接头、所述第三快速接头以及所述第四快速接头均为不带自闭阀的快速接头,所述第一快速接头、所述第二快速接头、所述第三快速接头以及所述第四快速接头均设置有密封盖,所述鹤管液相线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所述鹤管排气线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通过将注液管与鹤管液相线分离,将注液管安装在槽罐盖上,使注液管成为槽罐的固定组成部分,通过快速接头实现注液管与鹤管液相线的可拆卸连接,以及通过快速接头实现鹤管排气线与槽罐的可拆卸连接,大大减少了装车操作时间,实现密闭装车,解决了介质挥发、滴落带来的人体、环境危害和燃爆隐患。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此外,还通过侧流孔和套管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液下上装的凝堵问题,并能够排除因飞溅产生火花的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液上装车方式原理图。

图2为现有的液下装车方式原理图。

图3为现有的液下装车系统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的鹤管液相线和鹤管排气线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的注液管和槽罐盖的结构图。

图示说明:100-槽罐;101-槽罐口;200-液面;300-现有注液管;400-现有鹤管液相线;500-现有密封盖;600-现有鹤管排气线;1-鹤管液相线;2-鹤管排气线;3-注液管;4-槽罐盖;5-套管;11-第一截止阀;12-第一快速接头;21-第二截止阀;22-第二快速接头;31-第三快速接头;32-侧流孔;33-弧形缓冲板;41-第四快速接头;51-泄压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请参阅图4、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包括:鹤管液相线1、鹤管排气线2、注液管3以及槽罐盖4。

其中,鹤管液相线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快速接头12,鹤管排气线2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快速接头22。注液管3连接于槽罐盖4底部,槽罐盖4上方设置有与注液管3连通的第三快速接头31,槽罐盖4上在注液管3的一侧设置有连通槽罐盖4上下方区域的第四快速接头41。

具体地,第一快速接头12与第三快速接头31可拆卸连接,第一快速接头12与第三快速接头31连接后可连通鹤管液相线1和注液管3。第二快速接头22和第四快速接头41可拆卸连接,第二快速接头22和第四快速接头41连接后可连通鹤管排气线2与槽罐内部空间。

具体地,注液管3顶端区域的外周面可以设置有数个侧流孔32,数个侧流孔32围绕注液管3的轴线呈圆形分布,侧流孔32贯穿注液管3的内外壁。侧流孔32具体可根据介质工况需求设置孔径与数量。例如,对于二甲苯装车鹤管,设置为一圈均匀分布8个φ8mm的侧流孔32。

具体地,注液管3上在侧流孔32的外侧套设有套管5,套管5的长度不限,但要有效的覆盖侧流孔32所在范围。当注液管3底部因温度过低凝堵时,液体从侧流孔32流出,套管的作用是防止液体飞溅产生火花,同时使得液体可以沿着注液管3外壁流下。此外,因加注的液体带有一定温度,也可以通过对注液管3外壁导热,将注液管3底部凝堵介质融化,起到疏通注液管3的作用。

具体地,套管5顶端管壁设置有贯穿套管5内外壁的泄压孔51,泄压孔51可避免套管5内液体因虹吸无法排出。

具体地,注液管3的末端连接有弧形缓冲板33,弧形缓冲板33向注液管3底部方向弯曲,弧形缓冲板33与注液管3底部之间留有空隙,弧形缓冲板33可防止液体直接冲击槽罐底部,弧形的设计可以有效的控制液体飞溅,避免产生火花。

具体地,第一快速接头12、第二快速接头22、第三快速接头31以及第四快速接头41可以均为带自闭阀的快速接头,或者,第一快速接头12、第二快速接头22、第三快速接头31以及第四快速接头41均为不带自闭阀的快速接头,第一快速接头12、第二快速接头22、第三快速接头31以及第四快速接头41均设置有密封盖,鹤管液相线1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11,鹤管排气线2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在使用时,装车前,可通过第一快速接头12与第三快速接头31连接,将鹤管液相线1和注液管3连通。通过第二快速接头22和第四快速接头41连接,将鹤管排气线2与槽罐内部空间连通,减少了装车操作时间,实现密闭装车。装车完成后将第一快速接头12与第三快速接头31分离,将第二快速接头22和第四快速接头41分离即可,解决了介质挥发、滴落带来的人体、环境危害和燃爆隐患,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此外,还通过侧流孔32和套管5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液下上装的凝堵问题,并能够排除因飞溅产生火花的隐患。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鹤管液相线(1)、鹤管排气线(2)、注液管(3)以及槽罐盖(4);

所述鹤管液相线(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快速接头(12),所述鹤管排气线(2)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快速接头(22),所述注液管(3)连接于所述槽罐盖(4)底部,所述槽罐盖(4)上方设置有与所述注液管(3)连通的第三快速接头(31),所述槽罐盖(4)上在所述注液管(3)的一侧设置有连通槽罐盖(4)上下方区域的第四快速接头(41);

所述第一快速接头(12)与所述第三快速接头(31)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快速接头(22)和所述第四快速接头(4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3)顶端区域的外周面设置有数个侧流孔(32),所述数个侧流孔(32)围绕所述注液管(3)的轴线呈圆形分布,所述侧流孔(32)贯穿所述注液管(3)的内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3)上在所述侧流孔(32)的外侧套设有套管(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5)顶端管壁设置有贯穿所述套管(5)内外壁的泄压孔(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3)的末端连接有弧形缓冲板(33),所述弧形缓冲板(33)向所述注液管(3)底部方向弯曲,所述弧形缓冲板(33)与所述注液管(3)底部之间留有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快速接头(12)、所述第二快速接头(22)、所述第三快速接头(31)以及所述第四快速接头(41)均为带自闭阀的快速接头;

或者,所述第一快速接头(12)、所述第二快速接头(22)、所述第三快速接头(31)以及所述第四快速接头(41)均为不带自闭阀的快速接头,所述第一快速接头(12)、所述第二快速接头(22)、所述第三快速接头(31)以及所述第四快速接头(41)均设置有密封盖,所述鹤管液相线(1)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11),所述鹤管排气线(2)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2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鹤管式上装液下密闭装车系统,包括:鹤管液相线、鹤管排气线、注液管以及槽罐盖,通过将注液管与鹤管液相线分离,将注液管安装在槽罐盖上,使注液管成为槽罐的固定组成部分,通过快速接头实现注液管与鹤管液相线的可拆卸连接,以及通过快速接头实现鹤管排气线与槽罐的可拆卸连接,大大减少了装车操作时间,实现密闭装车,解决了介质挥发、滴落带来的人体、环境危害和燃爆隐患。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此外,还通过侧流孔和套管的设置,有效的解决了液下上装的凝堵问题,并能够排除因飞溅产生火花的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陆林玮;张涛;伏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星亚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