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含油废水的处理是一个难题。如果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当中,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还造成能源的流失浪费,现有的油水分离处理主要是依靠油水分离池进行的,油水分离池的下部设有排水口,上部设有排油口,利用油与水的比重不同会自然分层,使水从排水口排出,油从排油口排出,当分离池内的水较少而使油层的高度低于排油口时,此时,油就不能顺利的进入排油口中,这就需要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重新往分离池内注入清水,以升高水面,进而抬高油层的高度,使油层进入到排油口内,这样子不仅费时费力,还耽误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具备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解决了因分离池内的水较少而使油层的高度低于排油口时,需要注入清水,不仅费时费力、耽误工作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背景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有分离池,分离池的顶面开设有池口,所述池口内部底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隔离板,第一隔离板的右侧与池口的右侧壁之间形成的区域为清水区,第一隔离板的下半部分开设有清水口,池口内部底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隔离板,第二隔离板的左侧与池口的右侧壁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废油区,第二隔离板的上半部分开设有进油口,第一隔离板与第二隔离板之间形成的区域为油水混合区,油水混合区的内部设置有浮柱。
优选的,所述清水口内部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贯穿清水口向清水口的左右两侧外延伸,进油口内部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贯穿进油口向进油口的左右两侧外延伸。
优选的,所述浮柱呈圆柱形,浮柱的中间呈空心,浮柱的表面开设有大小不一的油孔洞,浮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滤网与油孔洞的位置相对应且滤网与油孔洞贴合。
优选的,所述浮柱的底面开设有管口,管口内部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管道,管道由两个l型拼接呈一个整体,管道的左端贯穿第二套管的内部至废油区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管道的左侧活动套接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呈t字型形状,三通接头底面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短管,三通接头内部右面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弧板,弧板的两端与管道和短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三通接头左侧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通风管,通风管左侧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吸风机的输出端,吸风机的左侧固定安装在分离池内部的左侧壁。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油水分离器,通过吸风机工作时,油通过油孔洞进入浮柱的内部,在经过滤网过滤杂质,油流入管道直至经过短管流入废油区,在分离油水的时候,油层的水位高度会随时变化,此时浮柱会随着油水的水位高度变化而变化,避免了当分离池内的水较少而使油层的高度低于排油口时,需要通过人工操作的方式往分离池内注入清水以升高水面,进而抬高油层的高度来达到继续分离的效果,这样子不仅省时省力,还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2、该一种油水分离器,油通过油孔洞进入浮柱的内部,在经过滤网过滤杂质油流入管道直至通过短管流入废油区,经过滤网对油的一定程度上过滤,避免了杂质进入管道内进行堆积,有效的避免了杂质堵塞管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三通接头的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分离池;2、池口;3、第一隔离板;30、清水区;31、清水口;32、第一套管;4、第二隔离板;40、废油区;41、进油口;42、第二套管;50、油水混合区;6、浮柱;61、油孔洞;62、滤网;63、管口;7、管道;8、三通接头;81、弧板;82、短管;9、通风管;10、吸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有分离池1,分离池1的顶面开设有池口2,池口2内部底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隔离板3,第一隔离板3的右侧与池口2的右侧壁之间形成的区域为清水区30,第一隔离板3的下半部分开设有清水口31,清水口31内部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管32,第一套管32贯穿清水口31向清水口31的左右两侧外延伸,池口2内部底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隔离板4,第二隔离板4的左侧与池口2的右侧壁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废油区40,第二隔离板4的上半部分开设有进油口41,进油口41内部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套管42,第二套管42贯穿进油口41向进油口41的左右两侧外延伸,第一隔离板3与第二隔离板4之间形成的区域为油水混合区50,油水混合区50的内部设置有浮柱6,浮柱6漂浮在油水混合的表面,浮柱6呈圆柱形,浮柱6的中间呈空心,浮柱6的表面开设有大小不一的油孔洞61,浮柱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62,滤网62与油孔洞61的位置相对应且与油孔洞61贴合,浮柱6的底面开设有管口63,管口63内部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管道7,管道7由两个l型拼接呈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管道7的左端贯穿第二套管42的内部至废油区40的内部,管道7的左侧活动套接有三通接头8,三通接头8是管件的一种,它的连接形式就是直接将三通与水管连接,三通接头8呈t字型形状,三通接头8底面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短管82,三通接头8内部右面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弧板81,弧板81的两端与管道7和短管82连接,三通接头8左侧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通风管9,通风管9左侧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吸风机10的输出端,吸风机10的左侧固定安装在分离池1内部的左侧壁。
在使用时,当油水混合区50被倒入油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油和水有明显的分离,水通过第一套管32流入清水区31,吸风机10启动吸风,油通过油孔洞61进入浮柱6的内部,在经过滤网62过滤杂质,油流入管道7直至经过短管82流入废油区,在油流入至三通接头8的内部时,油顺着弧板81流向至短管82,油产生一定流动轨道,在分离油水的时候,油层的水位高度会随时变化,此时浮柱6会随着油水的水位高度变化而变化。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有分离池(1),分离池(1)的顶面开设有池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口(2)内部底面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隔离板(3),第一隔离板(3)的右侧与池口(2)的右侧壁之间形成的区域为清水区(30),第一隔离板(3)的下半部分开设有清水口(31),池口(2)内部底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隔离板(4),第二隔离板(4)的左侧与池口(2)的右侧壁之间形成的区域为废油区(40),第二隔离板(4)的上半部分开设有进油口(41),第一隔离板(3)与第二隔离板(4)之间形成的区域为油水混合区(50),油水混合区(50)的内部设置有浮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口(31)内部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管(32),第一套管(32)贯穿清水口(31)向清水口(31)的左右两侧外延伸,进油口(41)内部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套管(42),第二套管(42)贯穿进油口(41)向进油口(41)的左右两侧外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柱(6)呈圆柱形,浮柱(6)的中间呈空心,浮柱(6)的表面开设有大小不一的油孔洞(61),浮柱(6)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62),滤网(62)与油孔洞(61)的位置相对应且滤网(62)与油孔洞(61)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柱(6)的底面开设有管口(63),管口(63)内部的内侧壁固定安装有管道(7),管道(7)由两个l型拼接呈一个整体,管道(7)的左端贯穿第二套管(42)的内部至废油区(40)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7)的左侧活动套接有三通接头(8),三通接头(8)呈t字型形状,三通接头(8)底面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短管(82),三通接头(8)内部右面的下侧固定安装有弧板(81),弧板(81)的两端与管道(7)和短管(8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接头(8)左侧的内部活动套接有通风管(9),通风管(9)左侧的内部活动套接有吸风机(10)的输出端,吸风机(10)的左侧固定安装在分离池(1)内部的左侧壁。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