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06  69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安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



背景技术:

安剖瓶一种用于装针剂的物品,近似保龄球瓶的玻璃瓶,一般这种瓶子较薄,容量小但密封性较好。顶部用高温处理使玻璃熔融密封,在其瓶颈处常有划痕,打开时用硬物在外痕处敲击即可打开。

现有的医药安剖开瓶器,通常使用扁长的硬物,对安剖瓶口进行敲击,该种打开方式很难预测碎玻璃的掉落位置,且也容易对安剖瓶身造成开瓶不均匀的影响,且现有的安剖开瓶器会对安剖瓶身进行摩擦划痕,但无法做到准确的划痕,容易偏移,开瓶效果由此降低,同时适用于不同大小安剖瓶需要进行不同安剖开瓶器,开瓶难度较为提高,不能广泛适用于不同安剖瓶的打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安剖瓶打开的安全和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安剖瓶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有按压套,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下方固定固定有第二夹持座,所述装置主体靠近第二夹持座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外表面通过固定扣可拆卸安装有磨砂轮,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上方开设有滑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内部固定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按压套的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有第一夹持座,所述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的内侧均固定有凸块,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一侧固定有辅助块,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另一侧开设多个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均呈半圆形,且其镜像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凸块的中间呈半圆形,两侧呈圆弧形向内凹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槽呈l字形,且滑动杆也呈l字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按压套通过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轨与第一夹持座滑动配合,且第一夹持座与滑动杆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有第一夹持座、第二夹持座、弹簧、按压套、连接杆和滑轨,这里要说明的是按压套与弹簧顶部固定连接,弹簧的底部和连接杆固定连接,连接杆与第一夹持座固定连接,需要将安剖瓶放入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之中,并与磨砂轮相互抵触,通过按压按压套,使得弹簧向下挤压,带动第一夹持座下移,进而夹持安剖瓶的开口端,可以通过按压按压套的松紧,在手持控制安剖瓶身的上下移动,调整打开安剖瓶的位置,接着按压按压套,夹紧安剖开口位置,另一只手拖着安剖瓶底部进行旋转,通过逐渐的旋转和增加按压的力度,对安剖瓶的开瓶位置进行划痕,当有较深的划痕后,医护人员可以取出安剖瓶对其轻松的掰开,或者在垃圾桶上,进行划痕,当有了前面的划痕铺垫,施加力度在按压套上,使第一夹持座加大力度挤压划痕处,安剖瓶的断裂会非常平整,而且不会因为破裂造成远距离的飞溅,何况经过磨砂轮的几次摩擦,脱落的玻璃也是呈现粉末状,极大提高了安剖开瓶的安全性,以及可以适用不同大小的安剖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的装置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的第一夹持座移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的滑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装置主体;2、按压套、3、第一夹持座;4、凸块;5、磨砂轮;6、固定扣;7、辅助块;8、凹槽;9、通孔;10、滑槽;11、安装槽;12、连接杆;13、弹簧;14、第二夹持座;15、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通孔9,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有按压套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端下方固定固定有第二夹持座14,所述装置主体1靠近第二夹持座14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的外表面通过固定扣6可拆卸安装有磨砂轮5,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端上方开设有滑轨15,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滑动杆12,所述滑动杆12的内部固定有弹簧13,且所述弹簧13的顶部与按压套2的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所述滑轨15滑动连接有第一夹持座3,所述第一夹持座3和第二夹持座14的内侧均固定有凸块4,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一侧固定有辅助块7,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另一侧开设多个凹槽8。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夹持座3和第二夹持座14均呈半圆形,且其镜像设置,第一夹持座3和第二夹持座14之间可用于夹持安剖瓶瓶颈。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所述凸块4的中间呈半圆形,两侧呈圆弧形向内凹陷,凸块4的两侧凹陷位置可以很好的限制安剖瓶瓶颈的移动,同时呈半圆形位置的凸块4可以用于摩擦后安剖瓶瓶颈的剪取。

具体的,如图2-3所示,所述滑槽10呈l字形,且滑动杆12也呈l字形,当按压套2下压时,可以带动弹簧13挤压,弹簧13向下挤压带动滑动杆12下移。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所述按压套2通过硅胶材料制作而成,增加与大拇指的摩擦力,同时容易恢复按压套2的形变。

具体的,如图2-3所示,所述滑轨15与第一夹持座3滑动配合,且第一夹持座3与滑动杆12固定连接,滑轨15可以辅助第一夹持座3的移动,提高滑动杆12的力传导。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取出固定扣6,进行更换或安装磨砂轮5,在通过固定扣6与装置主体1固定安装,接着医护人员手持装置主体1,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凹槽10部位,食指与辅助块7抵触,大拇指放在按压套2处,另一只手拿住安剖瓶,将安剖瓶放入第一夹持座3和第二夹持座14之中,并与磨砂轮5相互抵触,通过按压按压套2,使得弹簧13向下挤压,带动第一夹持座3下移,第一夹持座3与滑轨15滑动配合,进而夹持安剖瓶的开口端,可以通过按压按压套2的松紧,在手持控制安剖瓶身的上下移动,调整打开安剖瓶的位置,接着按压按压套2,夹紧安剖开口位置,另一只手拖着安剖瓶底部进行旋转,通过逐渐的旋转和增加按压的力度,对安剖瓶的开瓶位置进行划痕,当有较深的划痕后,医护人员可以取出安剖瓶对其轻松的掰开,或者在垃圾桶上,进行划痕,当有了前面的划痕铺垫,施加力度在按压套2上,使第一夹持座3加大力度挤压划痕处,安剖瓶的断裂会非常平整,而且不会因为破裂造成远距离的飞溅,何况经过磨砂轮的几次摩擦,脱落的玻璃也是呈现粉末状,极大提高了安剖开瓶的安全性,以及可以适用不同大小的安剖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通孔(9),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有按压套(2),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端下方固定固定有第二夹持座(14),所述装置主体(1)靠近第二夹持座(14)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的外表面通过固定扣(6)可拆卸安装有磨砂轮(5),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端上方开设有滑轨(15),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的内部滑动配合有滑动杆(12),所述滑动杆(12)的内部固定有弹簧(13),且所述弹簧(13)的顶部与按压套(2)的内部上方固定连接,所述滑轨(15)滑动连接有第一夹持座(3),所述第一夹持座(3)和第二夹持座(14)的内侧均固定有凸块(4),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一侧固定有辅助块(7),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另一侧开设多个凹槽(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座(3)和第二夹持座(14)均呈半圆形,且其镜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4)的中间呈半圆形,两侧呈圆弧形向内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0)呈l字形,且滑动杆(12)也呈l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套(2)通过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5)与第一夹持座(3)滑动配合,且第一夹持座(3)与滑动杆(1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药安剖开瓶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有按压套,所述装置主体的一端下方固定固定有第二夹持座,所述装置主体靠近第二夹持座的外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本实用新型中,需要将安剖瓶放入第一夹持座和第二夹持座之中,并与磨砂轮相互抵触,通过按压套,使得弹簧向下挤压,带动第一夹持座下移,进而夹持安剖瓶的开口端,接着按压按压套,夹紧安剖开口位置,另一只手拖着安剖瓶底部进行旋转,通过逐渐的旋转和增加按压的力度,对安剖瓶的开瓶位置进行划痕,当有较深的划痕后,医护人员可以取出安剖瓶对其轻松的掰开,极大提高了安剖开瓶的安全性,以及可以适用不同大小的安剖瓶。

技术研发人员:赵启侠;欧锦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启侠
技术研发日:2020.07.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