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06  79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在化工领域中,反应釜对化工原料搅拌的过程中不能对有效的对反应釜温度进行控温调整,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使反应釜内的化工原料反应慢,混合不均匀,对混合后化工原料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为筒状结构,所述反应釜的顶部中间位置通过电机安装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反应釜的顶盖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固定设置在反应釜的内部,且在反应釜的表面上设置有长搅拌叶、短搅拌叶和斜搅拌叶;

所述反应釜筒壁外表面底部固定设置环形支撑块,所述环形支撑块上固定设置有储油腔,所述反应釜内部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加热管一和加热管二,所述加热管一与加热管二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加热管一的顶部贯穿反应釜的顶盖连接在压缩泵的输出端,所述压缩泵固定设置在反应釜的顶面上,且压缩泵的输入端连接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接头,且在该三通接头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有热风管和冷风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油腔为双层环形中空结构,所述储油腔一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油口,且在储油腔另一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储油腔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在反应釜的顶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管一和加热管二在反应釜内位于反应釜的两侧,且在加热管一和加热管二上分别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上设置有过滤网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长搅拌叶与短搅拌叶在搅拌轴上相间设置,所述斜搅拌叶位于搅拌轴的底部,且斜搅拌叶的斜度与反应釜底部斜度一致。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釜的底部为楔形结构,且反应釜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且在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釜顶盖位于电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反应釜的外部固定设置呈环形结构的储油腔,通过加热棒实现对储油腔内油液的加热,使储油腔对反应釜进行保温处理,即由于通过油液保温,能够有效节约热源,避免热量损耗;

2、通过在反应釜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加热管一和加热管二,并根据反应釜内所述的温度,选择性地将加热管一同热风管或冷风管连接,即实现对反应釜内温度的调整以到达最佳反应温度,提高反应釜对产物的加工质量;

3、通过在连接管上增设压缩泵,即通过压缩泵强气流对反应釜内原料的冲击作用,并配合搅拌轴上的长搅拌叶、短搅拌叶、斜搅拌叶对反应釜内不同区域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反应釜内原料混合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中储油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中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反应釜1、电机101、搅拌轴102、长搅拌叶103、短搅拌叶104、斜搅拌叶105、出料管106、送风管2、热风管201、冷风管202、压缩泵203、加热管一204、加热管二205、连接管206、出风口207、过滤网罩208、储油腔3、加热棒301、蓄电池302、环形支撑块3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为筒状结构,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中间位置通过电机安装座设置有电机101,所述电机101的输出轴贯穿反应釜1的顶盖连接有搅拌轴102,所述搅拌轴102固定设置在反应釜1的内部,且在反应釜1的表面上设置有长搅拌叶103、短搅拌叶104和斜搅拌叶105,通过电机101驱动搅拌轴102上的长搅拌叶103、短搅拌叶104、斜搅拌叶105对反应釜内不同区域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反应釜1内原料混合更加均匀。

所述反应釜1筒壁外表面底部固定设置环形支撑块303,所述环形支撑块303上固定设置有储油腔3,所述反应釜1内部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加热管一204和加热管二205,所述加热管一204与加热管二205之间通过连接管206连接,所述加热管一204的顶部贯穿反应釜1的顶盖连接在压缩泵203的输出端,所述压缩泵203固定设置在反应釜1的顶面上,且压缩泵203的输入端连接有送风管2,所述送风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接头,且在该三通接头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有热风管201和冷风管202,通过在反应釜1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加热管一204和加热管二205,并根据反应釜1内所述的温度,选择性地将加热管一204同热风管201或冷风管202连接,即实现对反应釜1内温度的调整以到达最佳反应温度,提高反应釜1对产物的加工质量。

所述储油腔3为双层环形中空结构,所述储油腔3一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油口,且在储油腔3另一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储油腔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加热棒301,所述加热棒301通过导线与蓄电池302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302固定安装在反应釜1的顶面上,通过在反应釜1的外部固定设置呈环形结构的储油腔3,通过加热棒301实现对储油腔3内油液的加热,使储油腔3对反应釜1进行保温处理,即由于通过油液保温,能够有效节约热源,避免热量损耗。

所述加热管一204和加热管二205在反应釜1内位于反应釜1的两侧,且在加热管一204和加热管二205上分别开设有出风口207,所述出风口207上设置有过滤网罩208,防止反应原料进入加热管。

所述长搅拌叶103与短搅拌叶104在搅拌轴102上相间设置,所述斜搅拌叶105位于搅拌轴102的底部,且斜搅拌叶105的斜度与反应釜1底部斜度一致。

所述反应釜1的底部为楔形结构,且反应釜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06,且在出料管106上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反应釜1顶盖位于电机1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反应釜1的内部两侧分别设置加热管一204和加热管二205,并根据反应釜1内所述的温度,选择性地将加热管一204同热风管201或冷风管202连接,即实现对反应釜1内温度的调整以到达最佳反应温度,同时通过压缩泵203强气流对反应釜内原料的冲击作用,并配合搅拌轴102上的长搅拌叶103、短搅拌叶104、斜搅拌叶105对反应釜内不同区域的原料进行搅拌,使反应釜1内原料混合更加均匀,通过加热棒301实现对储油腔3内油液的加热,使储油腔3对反应釜1进行保温处理,即由于通过油液保温,能够有效节约热源,避免热量损耗。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为筒状结构,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中间位置通过电机安装座设置有电机(101),所述电机(101)的输出轴贯穿反应釜(1)的顶盖连接有搅拌轴(102),所述搅拌轴(102)固定设置在反应釜(1)的内部,且在反应釜(1)的表面上设置有长搅拌叶(103)、短搅拌叶(104)和斜搅拌叶(105);

所述反应釜(1)筒壁外表面底部固定设置环形支撑块(303),所述环形支撑块(303)上固定设置有储油腔(3),所述反应釜(1)内部两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加热管一(204)和加热管二(205),所述加热管一(204)与加热管二(205)之间通过连接管(206)连接,所述加热管一(204)的顶部贯穿反应釜(1)的顶盖连接在压缩泵(203)的输出端,所述压缩泵(203)固定设置在反应釜(1)的顶面上,且压缩泵(203)的输入端连接有送风管(2),所述送风管(2)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接头,且在该三通接头的另两个接口分别连接有热风管(201)和冷风管(2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3)为双层环形中空结构,所述储油腔(3)一侧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进油口,且在储油腔(3)另一侧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出油口,所述储油腔(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加热棒(301),所述加热棒(301)通过导线与蓄电池(302)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302)固定安装在反应釜(1)的顶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一(204)和加热管二(205)在反应釜(1)内位于反应釜(1)的两侧,且在加热管一(204)和加热管二(205)上分别开设有出风口(207),所述出风口(207)上设置有过滤网罩(2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搅拌叶(103)与短搅拌叶(104)在搅拌轴(102)上相间设置,所述斜搅拌叶(105)位于搅拌轴(102)的底部,且斜搅拌叶(105)的斜度与反应釜(1)底部斜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的底部为楔形结构,且反应釜(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管(106),且在出料管(106)上设置有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顶盖位于电机(1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应釜的控温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为筒状结构,所述反应釜的顶部中间位置通过电机安装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反应釜的顶盖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固定设置在反应釜的内部,且在反应釜的表面上设置有长搅拌叶、短搅拌叶和斜搅拌叶,所述反应釜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储油腔,即通过在反应釜的外部固定设置呈环形结构的储油腔,通过加热棒实现对储油腔内油液的加热,使储油腔对反应釜进行保温处理,即由于通过油液保温,能够有效节约热源,避免热量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奚佳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临安迪恩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9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