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脂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
背景技术:
润滑脂为稠厚的油脂状半固体,用于机械的摩擦部分,起润滑和密封作用。也用于金属表面,起填充空隙和防锈作用,主要由矿物油(或合成润滑油)和稠化剂调制而成。
现有的润滑脂反应釜在使用时通常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打开放气阀对反应釜的内部放气,这样导致的问题是现有的放气阀装置只能将反应釜内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气体放出,无法将反应釜内部的气体全部放出,放气间隔时间较短,放气频率较快,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放气阀只能将产生的气体放出,一旦反应速度较快时,工作人员需要频繁打开放气阀,增加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上表面通过两个支撑杆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套筒和第一支撑板,所述套筒的上表面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抽气机构,所述套筒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放气机构。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往复丝杆和滑块,所述电机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的右侧壁,所述往复丝杆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且两端杆壁分别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滑块与往复丝杆的杆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抽气机构包括活塞、l形杆、第一单向阀和两个第一导气管,所述l形杆固定设置于滑块的下表面且左端通过活塞与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导气管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单向阀的两端且上侧所述第一导气管贯穿安装板并与套筒的内部相连通,下侧所述第一导气管贯穿顶盖并与本体的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放气机构包括第二单向阀和两个第二导气管,两个所述第二导气管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二单向阀的两端,右端所述第二导气管贯穿至套筒的内部且与套筒固定连接,左端所述第二导气管的管壁固定设有带有调节阀的阀门。
优选的,左侧所述支撑杆的左侧壁固定设有水箱,左端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下端延伸至水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侧壁固定环绕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通过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内部的驱动机构,能够在需要放气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抽气机构工作,便于使本体的内部形成负压状态,从而降低放气频率。
2、该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通过设置于左侧支撑杆杆壁的水箱,能够在放气时将气体导入水中,避免在放出的气体温度较高时对工作人员造成误伤。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反应釜内部的负压,有效的降低了放气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套筒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顶盖、3环形板、4支撑杆、5安装板、6套筒、7第一支撑板、8第二支撑板、9电机、10往复丝杆、11滑块、12活塞、13l形杆、14第一单向阀、15第一导气管、16第二单向阀、17第二导气管、18阀门、19水箱、20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包括本体1,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顶盖2,顶盖2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环形板3,环形板3的上表面通过两个支撑杆4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套筒6和第一支撑板7,套筒6的上表面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板8,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套筒6的内部设置有抽气机构,套筒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放气机构。
驱动机构包括电机9、往复丝杆10和滑块11,电机9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7的右侧壁,往复丝杆10设置于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之间且两端杆壁分别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的侧壁转动连接,滑块11与往复丝杆10的杆壁螺纹连接,便于往复丝杆10带动滑块11运动。
抽气机构包括活塞12、l形杆13、第一单向阀14和两个第一导气管15,l形杆13固定设置于滑块11的下表面且左端通过活塞12与套筒6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第一导气管15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单向阀14的两端且上侧第一导气管15贯穿安装板5并与套筒6的内部相连通,下侧第一导气管15贯穿顶盖2并与本体1的内部相连通,便于将本体1内部的气体排出。
放气机构包括第二单向阀16和两个第二导气管17,两个第二导气管17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二单向阀16的两端,右端第二导气管17贯穿至套筒6的内部且与套筒6固定连接,左端第二导气管17的管壁固定设有带有调节阀的阀门18,避免在工作时出现漏气现象。
左侧支撑杆4的左侧壁固定设有水箱19,左端第二导气管17的下端延伸至水箱19的内部,便于在排出的气体温度较高时对其进行降温。
本体1的侧壁固定环绕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脚20,便于使整个装置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打开阀门18,本体1内部的气体通过两个第一导气管15和第一单向阀14进入套筒6的内部,并通过两个第二导气管17和第二单向阀16进入水箱19的内部进行冷却后排出,避免温度过高误伤工作人员,在本体1内部产生的气体自然排出后,启动电机9,电机9的输出端带动往复丝杆10转动,往复丝杆10带动滑块11运动,滑块11带动l形杆13运动,l形杆13带动活塞12运动,活塞12运动的同时通过两个第一导气管15和第一单向阀14将本体1内部剩余的气体排出,从而使本体1的内部呈现负压状态后关闭阀门18,便于降低排气的频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外壁固定套接有环形板(3),所述环形板(3)的上表面通过两个支撑杆(4)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套筒(6)和第一支撑板(7),所述套筒(6)的上表面固定设有第二支撑板(8),所述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套筒(6)的内部设置有抽气机构,所述套筒(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放气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9)、往复丝杆(10)和滑块(11),所述电机(9)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7)的右侧壁,所述往复丝杆(10)设置于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之间且两端杆壁分别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一支撑板(7)和第二支撑板(8)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滑块(11)与往复丝杆(10)的杆壁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机构包括活塞(12)、l形杆(13)、第一单向阀(14)和两个第一导气管(15),所述l形杆(13)固定设置于滑块(11)的下表面且左端通过活塞(12)与套筒(6)的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导气管(15)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单向阀(14)的两端且上侧所述第一导气管(15)贯穿安装板(5)并与套筒(6)的内部相连通,下侧所述第一导气管(15)贯穿顶盖(2)并与本体(1)的内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气机构包括第二单向阀(16)和两个第二导气管(17),两个所述第二导气管(17)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二单向阀(16)的两端,右端所述第二导气管(17)贯穿至套筒(6)的内部且与套筒(6)固定连接,左端所述第二导气管(17)的管壁固定设有带有调节阀的阀门(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其特征在于,左侧所述支撑杆(4)的左侧壁固定设有水箱(19),左端所述第二导气管(17)的下端延伸至水箱(19)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滑脂反应釜放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侧壁固定环绕固定设有四个支撑脚(20)。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