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08  79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脂兑稀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泵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兑稀釜是一种用来将物料混合稀释的容器。现有技术中,树脂的生产方式为将原料置于反应釜中,反应一定时间后,通过真空管道将树脂从反应釜真空吸至兑稀釜内部。

但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通过真空吸料的方式会增加废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真空泵耗电量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被真空吸走会造成原材料浪费并增加生产成本,真空吸料容易造成管路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泵压料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减少废气排放、降低耗电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管路堵塞的油泵压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泵压料装置,用于输送树脂,所述油泵压料装置包括:

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设有第一阀门;

兑稀釜,所述兑稀釜与所述反应釜间隔设置;

泵压料管,所述泵压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门连通,所述泵压料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兑稀釜;和

油泵,所述油泵设于所述泵压料管;

通过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并启动所述油泵将位于所述反应釜内部的树脂输送至所述兑稀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泵压料装置还包括:

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兑稀釜连通,所述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泵压料管连通;和

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循环管道的通断,所述第二阀门设于所述循环管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兑稀釜的底部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循环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兑稀釜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泵压料装置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泵压料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一阀门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泵压料装置还包括管道视镜,所述管道视镜设于所述泵压料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阀门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阀门依次设于所述反应釜的底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泵压料装置还包括抽真空管,所述抽真空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兑稀釜,所述抽真空管的另一端连通外部真空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泵压料装置还包括真空压料管,所述真空压料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反应釜,所述真空压料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兑稀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油泵为齿轮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反应釜、兑稀釜以及连通反应釜和兑稀釜的泵压料管,反应釜通过第一阀门与泵压料管连通,在泵压料管上设有油泵,由于采用了通过打开第一阀门并启动油泵将位于反应釜内部的树脂输送至兑稀釜的技术手段,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真空吸料的方式会增加废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真空泵耗电量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被真空吸走会造成原材料浪费并增加生产成本,真空吸料容易造成管路堵塞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减少废气排放、降低耗电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管路堵塞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泵压料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泵压料装置的物料流向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油泵压料装置100;反应釜10;第一阀门11;兑稀釜20;第三阀门21;泵压料管30;油泵40;循环管道50;第二阀门51;过滤器60;管道视镜70;抽真空管80;真空压料管9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油泵压料装置100,用于输送树脂,将树脂从反应釜10中输送至兑稀釜20中以实现稀释。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油泵压料装置100包括反应釜10、兑稀釜20、泵压料管30和油泵40,其中,反应釜10的底部设有第一阀门11;兑稀釜20与反应釜10间隔设置;泵压料管30的一端与第一阀门11连通,泵压料管30的另一端连通至兑稀釜20;油泵40设于泵压料管30;通过打开第一阀门11,并启动油泵40将位于反应釜10内部的树脂输送至兑稀釜20。

可以理解地,反应釜10是一种用来反应生成物料的容器,在本实施例中,反应釜10用于生成树脂,兑稀釜20是一种用来将物料混合稀释的容器,在本实施例中,兑稀釜20用于稀释树脂。在树脂生产的过程中,原料苯乙烯会产生气体,若采用真空泵吸料的方式,将树脂通过真空压料管90从反应釜10吸至兑稀釜20中,将会造成原料的浪费,且没有经过兑稀的物料在温度低时会凝固,若采用真空泵吸料的方式,管道清洁不便,容易造成管道堵塞。在本实施例中,反应釜10底部的第一阀门11用于控制物料的流出,通过打开第一阀门11即可实现反应釜10内部的物料流入泵压料管30,再通过设于泵压料管30的油泵40,将物料输送至兑稀釜20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反应釜10、兑稀釜20以及连通反应釜10和兑稀釜20的泵压料管30,反应釜10通过第一阀门11与泵压料管30连通,在泵压料管30上设有油泵40,由于采用了通过打开第一阀门11并启动油泵40将位于反应釜10内部的树脂输送至兑稀釜20的技术手段,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真空吸料的方式会增加废气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真空泵耗电量高,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被真空吸走会造成原材料浪费并增加生产成本,真空吸料容易造成管路堵塞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减少废气排放、降低耗电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管路堵塞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油泵压料装置100还包括循环管道50和第二阀门51,其中,循环管道50的一端与兑稀釜20连通,循环管道50的另一端与泵压料管30连通;用于控制循环管道50的通断,第二阀门51设于循环管道50。

在本实施例中,循环管道50用于检测油泵压料装置100是否正常运行,以及在完成物料输送之后,对泵压料管30的内壁进行清洁,避免物料在冷却之后凝固到泵压料管30的管壁,造成管道堵塞,影响下一次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兑稀釜20的底部设有第三阀门21,循环管道50的一端通过第三阀门21与兑稀釜20连通。在实现物料输送、油泵压料装置100检测以及泵压料管30清洁时,第三阀门21均为打开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油泵压料装置100还包括过滤器60,过滤器60设于泵压料管30。过滤器60的作用为过滤物料中的杂质,避免杂质影响到物料兑稀后的纯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过滤器60设于油泵40与第一阀门11之间。即从反应釜10流出的物料经过第一阀门11后先进行过滤,随后再通过油泵40输送至兑稀釜20中,将过滤器60设于临近油泵40入口的一侧,也可以避免物料中的杂质影响到油泵40的正常运行,降低维修率并提高油泵4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过滤器60通过法兰可拆卸地连接于泵压料管30,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过滤器60的维修和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油泵压料装置100还包括管道视镜70,管道视镜70设于泵压料管30。管道视镜70用于观察泵压料管30的内部情况,了解油泵压料装置100是否正常运行以及油泵压料装置100是否有物料堵塞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阀门11有两个,两个第一阀门11依次设于反应釜10的底部。设置两个第一阀门11为保险作用,在其中一个第一阀门11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另一个来关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油泵压料装置100还包括抽真空管80,抽真空管80的一端伸入兑稀釜20,抽真空管80的另一端连通外部真空泵。抽真空管80用于抽取兑稀釜20中的多余空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油泵压料装置100还包括真空压料管90,真空压料管90的一端伸入反应釜10,真空压料管90的另一端伸入兑稀釜20。在本实施例中,油泵压料装置100保留传统的真空吸料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油泵40为齿轮泵。齿轮泵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在其他实施例中,油泵40也可以采用凸轮转子泵。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油泵压料装置100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物料输送的:

s1,油泵压料装置检测,第一阀门11关闭,第二阀门51打开,第三阀门21打开,启动油泵40,兑稀釜20中的物料通过第三阀门21依次流入循环管道50和泵压料管30中,通过油泵40将物料重新输送至兑稀釜20,以确定油泵压料装置100是否正常运行;

s2,物料输送,第一阀门11打开,第二阀门51关闭,第三阀门21打开,启动油泵40,反应釜10中的物料通过第一阀门11流入泵压料管30中,通过油泵40将物料输送至兑稀釜20中;

s3,泵压料管清洁,第一阀门11关闭,第二阀门51打开,第三阀门21打开,启动油泵40,兑稀釜20中的物料通过第三阀门21依次流入循环管道50和泵压料管30中,利用兑稀的物料将残留在泵压料管30内壁的物料进行清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油泵压料装置,用于输送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压料装置包括:

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设有第一阀门;

兑稀釜,所述兑稀釜与所述反应釜间隔设置;

泵压料管,所述泵压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门连通,所述泵压料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兑稀釜;

油泵,所述油泵设于所述泵压料管;

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兑稀釜连通,所述循环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泵压料管连通;和

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所述循环管道的通断,所述第二阀门设于所述循环管道;

通过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并启动所述油泵将位于所述反应釜内部的树脂输送至所述兑稀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兑稀釜的底部设有第三阀门,所述循环管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阀门与所述兑稀釜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压料装置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泵压料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泵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一阀门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压料装置还包括管道视镜,所述管道视镜设于所述泵压料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阀门依次设于所述反应釜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压料装置还包括抽真空管,所述抽真空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兑稀釜,所述抽真空管的另一端连通外部真空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压料装置还包括真空压料管,所述真空压料管的一端伸入所述反应釜,所述真空压料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兑稀釜。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油泵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为齿轮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油泵压料装置,所述油泵压料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底部设有第一阀门;兑稀釜,所述兑稀釜与所述反应釜间隔设置;泵压料管,所述泵压料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阀门连通,所述泵压料管的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兑稀釜;和油泵,所述油泵设于所述泵压料管;通过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并启动所述油泵将位于所述反应釜内部的树脂输送至所述兑稀釜。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减少废气排放、降低耗电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管路堵塞的油泵压料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晨宝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