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打开安瓿瓶的指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08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打开安瓿瓶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打开安瓿瓶的指套。



背景技术:

目前开启安瓿瓶的方法一般都是通过一小块砂轮在瓶体上划一道划痕,然后在划痕处掰断安瓿瓶。利用这种方法开启后,安瓿瓶划痕处的玻璃碎渣很容易掉入安瓿瓶内,造成安瓿瓶内药物污染;另外砂轮颜色暗淡,形状也不够有特色,不能很快地吸引医护人员的眼睛,所以存在丢失或不能及时找到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污染的配药注射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打开安瓿瓶的指套,包括拇指部和食指部,拇指部和食指部均设置为环状结构,拇指部和食指部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二者的第一连接件;拇指部的外壁中央部位沿周向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上放置有砂轮,砂轮厚度大于第一凹槽深度,砂轮通过粘贴剂与拇指部连接,食指部的外壁设有软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为丝线,丝线两端分别连接拇指部和食指部。防止在收纳指套时造成拇指部或者食指部其中一个丢失。

更进一步的,所述拇指部和食指部均采用弹性材料,拇指部和食指部均由底端向顶端断开有缺口,缺口处设有用于调节缺口大小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滚轮和螺杆,缺口一侧设有第二凹槽,缺口另一侧设有与螺杆匹配的螺纹孔,滚轮可滚动的设置在第二凹槽内,螺杆一端与滚轮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螺纹孔内。上述第二连接件的结构,能够无极调节缺口大小,适用于不同操作者的手指。

所述砂轮上方覆盖有防护贴,防护贴采用柔性材料,防护贴一侧与拇指部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魔术贴与拇指部连接。避免砂轮划伤人,指套可长时间携带,在需要打开安瓿瓶时再将防护贴打开。

更进一步的,所述魔术贴包括绒面和勾面,防护贴正反两面均连接有绒面,拇指部相对于绒面位置上连接有勾面。打开的防护贴可翻转固定于拇指部上,提高操作者的舒适度。

更进一步的,所述砂轮呈圆弧形,砂轮的弧度与第一凹槽的弧度相等。砂轮的结构实现与第一凹槽的紧密贴合,使砂轮与拇指部的连接更加紧密。

所述软刷包括支撑块和设置在支撑块上的刷毛体,食指部的外壁中央部位沿周向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壁设置有卡槽,支撑块的材质与食指部的材质一致,支撑块底部设有卡块,支撑块放置于第三凹槽内后卡块卡入卡槽内。软刷容易藏玻璃渣,上述软刷的结构便于拆卸更换或者清洗,保持软刷的清洁干净。

所述拇指部和食指部均采用硅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指套通过设置拇指部和食指部,在具体使用时套在手指上,从而能够起到保护手指的作用。

2.将割玻璃安瓿的砂轮通过粘贴剂设置在拇指部上,从而能够起到避免浪费寻找砂轮的时间,使用方便。

3.食指部的外壁设有软刷,软刷用于清扫砂轮划出的玻璃渣,避免玻璃渣掉入安瓿瓶内,导致安瓿瓶内药物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拇指部打开防护贴的状态图。

图3是食指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拇指部;2、食指部;3、缺口;4、丝线;5、第二连接件;6、防护贴;7、软刷;8、砂轮;51、螺杆;52、滚轮;53、第二凹槽;54、螺纹孔;71、刷毛体;72、支撑块;73、卡块;74、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打开安瓿瓶的指套,包括拇指部1和食指部2,拇指部1和食指部2均设置为环状结构,拇指部1和食指部2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二者的第一连接件;拇指部1的外壁中央部位沿周向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上放置有砂轮8,砂轮8厚度大于第一凹槽深度,砂轮8通过粘贴剂与拇指部1连接,食指部2的外壁设有软刷7。第一连接件设为丝线4,丝线4两端分别与拇指部1和食指部2连接。拇指部1和食指部2均采用弹性材料,拇指部1和食指部2均由底端向顶端断开有缺口3,缺口3处设有用于调节缺口3大小的第二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5包括滚轮52和螺杆51,缺口3一侧设有第二凹槽53,缺口3另一侧设有与螺杆51匹配的螺纹孔54,滚轮52可滚动的设置在第二凹槽53内,螺杆51一端与滚轮52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螺纹孔54内。

其中,砂轮8上方覆盖有防护贴6,防护贴6采用柔性材料,防护贴6一侧与拇指部1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魔术贴与拇指部1连接。魔术贴包括绒面和勾面,防护贴6正反两面均连接有绒面,拇指部1相对于绒面位置上连接有勾面。砂轮8呈圆弧形,砂轮8的弧度与第一凹槽的弧度相等。软刷7包括支撑块72和设置在支撑块72上的刷毛体71,食指部2的外壁中央部位沿周向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壁设置有卡槽74,支撑块72的材质与食指部2的材质一致,支撑块72底部设有卡块73,支撑块72放置于第三凹槽内后卡块73卡入卡槽74内。拇指部1和食指部2均采用硅胶。

本实施例的使用,参考如下步骤:

首先,将拇指部1戴于拇指第一关节,食指部2戴于食指第二关节,不影响手指关节弯曲。其次,使用置于拇指部1的砂轮8迅速在安瓿瓶上划出一道痕迹。再次,使用置于食指部2的刷毛体71清扫砂轮8划出的玻璃渣。最后,拇指部1和食指部2夹持安瓿瓶上,稍微用力将其掰开。拇指部1和食指部2不仅保护操作者手指,减少手指的伤害,而且减少寻找砂轮的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打开安瓿瓶的指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拇指部(1)和食指部(2),拇指部(1)和食指部(2)均设置为环状结构,拇指部(1)和食指部(2)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二者的第一连接件;拇指部(1)的外壁中央部位沿周向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上放置有砂轮(8),砂轮(8)厚度大于第一凹槽深度,砂轮(8)通过粘贴剂与拇指部(1)连接,食指部(2)的外壁设有软刷(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为丝线(4),丝线(4)两端分别与拇指部(1)和食指部(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拇指部(1)和食指部(2)均采用弹性材料,拇指部(1)和食指部(2)均由底端向顶端断开有缺口(3),缺口(3)处设有用于调节缺口(3)大小的第二连接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5)包括滚轮(52)和螺杆(51),缺口(3)一侧设有第二凹槽(53),缺口(3)另一侧设有与螺杆(51)匹配的螺纹孔(54),滚轮(52)可滚动的设置在第二凹槽(53)内,螺杆(51)一端与滚轮(52)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螺纹孔(54)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8)上方覆盖有防护贴(6),防护贴(6)采用柔性材料,防护贴(6)一侧与拇指部(1)固定连接,另一侧通过魔术贴与拇指部(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包括绒面和勾面,防护贴(6)正反两面均连接有绒面,拇指部(1)相对于绒面位置上连接有勾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砂轮(8)呈圆弧形,砂轮(8)的弧度与第一凹槽的弧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刷(7)包括支撑块(72)和设置在支撑块(72)上的刷毛体(71),食指部(2)的外壁中央部位沿周向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壁设置有卡槽(74),支撑块(72)的材质与食指部(2)的材质一致,支撑块(72)底部设有卡块(73),支撑块(72)放置于第三凹槽内后卡块(73)卡入卡槽(74)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拇指部(1)和食指部(2)均采用硅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打开安瓿瓶的指套,包括拇指部和食指部,拇指部和食指部均设置为环状结构,拇指部和食指部之间设有用于连接二者的第一连接件;拇指部的外壁中央部位沿周向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上放置有砂轮,砂轮厚度大于第一凹槽深度,砂轮通过粘贴剂与拇指部连接,食指部的外壁设有软刷。指套通过设置拇指部和食指部,在具体使用时套在手指上,从而能够起到保护手指的作用。将割玻璃安瓿的砂轮通过粘贴剂设置在拇指部上,从而能够起到避免浪费寻找砂轮的时间,使用方便。食指部的外壁设有软刷,软刷用于清扫砂轮划出的玻璃渣,避免玻璃渣掉入安瓿瓶内,导致安瓿瓶内药物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邹凤香;张艾云;阮士珍;赵春兰;蒙桂兰;黄小娟;刘建群;曹婷;郑雯雯;黄鲜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