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09  11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面肥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施肥技术的发展,叶面施肥作为强化作物的营养和防止某些缺素病状的一种施肥措施,已经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实践证明,叶面施肥是具有肥效迅速、肥料利用率高、用量少的施肥技术之一,叶面施肥是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一种补充,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在叶面肥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原料进行混合,因此需要使用到反应混合装置。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反应混合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1)现有的此类反应混合装置在反应之后一般都直接进行装袋,缺少充分混合的步骤,导致叶面肥存在混合不够均匀的问题,因此使得叶面肥的质量稳定性较差;

(2)现有的此类反应混合装置在反应时难以使得反应筒内部的原料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反应温度,因此影响了叶面肥反应的充分性;

(3)现有的此类反应混合装置在使用时反应筒内部的热量容易流失,容易造成能源的损耗,因此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反应混合装置在使用时叶面肥存在混合不够均匀的问题,难以使得反应筒内部的原料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反应温度和反应筒内部的热量容易流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筒、反应筒、进料管、储水腔和保温结构,所述反应筒顶端的一侧固定有进料管,且进料管一侧的混料筒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并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反应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结构,所述反应筒的下方设置有混料筒,且反应筒通过导料管与混料筒相连通,并且导料管的内部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混料筒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混料电机,且混料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二转轴,并且混料筒另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排料管,所述混料筒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架,且混料筒的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并且控制面板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电机、电磁阀和混料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混料筒的内部铰接有混料杆,混料杆的一端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且混料杆的外壁上皆焊接有等间距的旋叶,用于叶面肥的进一步混合工作。

优选的,所述反应筒的侧壁内设置有储水腔,且反应筒顶部的外壁上固定有进水管,反应筒底部的外壁上固定有出水管,出水管和进水管的一端皆与储水腔相连通,并且出水管和进水管的内部皆安装有控制阀,使得原料保持在适宜的反应温度。

优选的,所述反应筒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搅拌杆的顶端与第一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搅拌杆的外壁上皆固定有等间距的搅拌叶片,用于原料反应时的搅拌工作。

优选的,所述保温结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隔热套、粘合胶和保温海绵层,反应筒的外壁上套装有隔热套,便于对热交换进行阻隔。

优选的,所述隔热套的内壁上涂抹有粘合胶,且粘合胶一侧的隔热套内部设置有保温海绵层,保温海绵层的外壁与粘合胶相粘黏,保温海绵层的内壁与反应筒的外壁紧密贴合,减少了反应筒内热量的流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不仅提高了叶面肥混合的均匀性,使得原料保持在适宜的反应温度、保证了叶面肥反应的充分性,而且减少了反应时热量的流失、节省了能源;

(1)通过设置有混料筒、混料杆、旋叶、混料电机和第二转轴,反应筒内部的叶面肥穿过导料管并流入至混料筒的内部,混料电机通过第二转轴驱动混料杆使其转动,混料杆带动旋叶旋转对叶面肥进行进一步的混合,混合后的叶面肥通过排料管导出,从而提高了叶面肥混合的均匀性;

(2)通过设置有储水腔、进水管、出水管和控制阀,打开控制阀并通过进水管将冷水或热水导入至储水腔的内部,对混料筒内部的原料进行降温或加温,使其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反应温度,并且出水管将水体引出,供循环使用,从而使得原料保持在适宜的反应温度,进而保证了叶面肥反应的充分性;

(3)通过设置有隔热套、粘合胶和保温海绵层,隔热套套装在反应筒的外壁上,对热量交换进行阻隔,同时保温海绵层通过粘合胶固定在隔热套的内部,对反应筒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并且也防止了烫伤情况的出现,从而减少了反应时热量的流失,节省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筒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混料筒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料筒;2、支撑架;3、控制面板;4、导料管;5、反应筒;6、进水管;7、进料管;8、驱动电机;9、第一转轴;10、出水管;11、控制阀;12、电磁阀;13、搅拌杆;14、搅拌叶片;15、储水腔;16、保温结构;1601、隔热套;1602、粘合胶;1603、保温海绵层;17、混料杆;18、旋叶;19、混料电机;20、第二转轴;21、排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筒1、反应筒5、进料管7、储水腔15和保温结构16,反应筒5顶端的一侧固定有进料管7,且进料管7一侧的混料筒1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8,该驱动电机8的型号可为y112m-2,并且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转轴9,反应筒5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结构16;

保温结构16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隔热套1601、粘合胶1602和保温海绵层1603,反应筒5的外壁上套装有隔热套1601,隔热套1601的内壁上涂抹有粘合胶1602,且粘合胶1602一侧的隔热套1601内部设置有保温海绵层1603,保温海绵层1603的外壁与粘合胶1602相粘黏,保温海绵层1603的内壁与反应筒5的外壁紧密贴合;

在叶面肥的反应过程中,隔热套1601套装在反应筒5的外壁上,对热量交换进行阻隔,同时保温海绵层1603通过粘合胶1602固定在隔热套1601的内部,对反应筒5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并且也防止了烫伤情况的出现,从而减少了反应时热量的流失,节省了能源;

反应筒5的下方设置有混料筒1,且反应筒5通过导料管4与混料筒1相连通,并且导料管4的内部安装有电磁阀12,该电磁阀12的型号可为4v210-08,混料筒1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混料电机19,该混料电机19的型号可为y90s-2,且混料电机19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二转轴20,并且混料筒1另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排料管21;

混料筒1的内部铰接有混料杆17,混料杆17的一端与第二转轴20固定连接,且混料杆17的外壁上皆焊接有等间距的旋叶18,用于叶面肥的进一步混合工作;

反应筒5的侧壁内设置有储水腔15,且反应筒5顶部的外壁上固定有进水管6,反应筒5底部的外壁上固定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和进水管6的一端皆与储水腔15相连通,并且出水管10和进水管6的内部皆安装有控制阀11,使得原料保持在适宜的反应温度;

反应筒5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13,搅拌杆13的顶端与第一转轴9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搅拌杆13的外壁上皆固定有等间距的搅拌叶片14,用于原料反应时的搅拌工作;

混料筒1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架2,且混料筒1的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3,该控制面板3的型号可为dl203,并且控制面板3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电机8、电磁阀12和混料电机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通过进料管7将叶面肥制备所需的原料倒入反应筒5中,其次,通过操作控制面板3使其控制驱动电机8工作,驱动电机8通过第一转轴9驱动搅拌杆13并带动搅拌叶片14旋转,对原料进行搅拌,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打开控制阀11并通过进水管6将冷水或热水导入至储水腔15的内部,对混料筒1内部的原料进行降温或加温,使其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反应温度,并且出水管10将水体引出,供循环使用,从而使得原料保持在适宜的反应温度,进而保证了叶面肥反应的充分性,然后,在叶面肥的反应过程中,隔热套1601套装在反应筒5的外壁上,对热量交换进行阻隔,同时保温海绵层1603通过粘合胶1602固定在隔热套1601的内部,对反应筒5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并且也防止了烫伤情况的出现,从而减少了反应时热量的流失,节省了能源,最后,通过操作控制面板3打开电磁阀12,使得反应筒5内部的叶面肥穿过导料管4并流入至混料筒1的内部,此时,通过操作控制面板3使其控制混料电机19工作,混料电机19通过第二转轴20驱动混料杆17使其转动,混料杆17带动旋叶18旋转对叶面肥进行进一步的混合,混合后的叶面肥通过排料管21导出,从而提高了叶面肥混合的均匀性,完成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的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筒(1)、反应筒(5)、进料管(7)、储水腔(15)和保温结构(16),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筒(5)顶端的一侧固定有进料管(7),且进料管(7)一侧的混料筒(1)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8),并且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转轴(9),所述反应筒(5)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结构(16),所述反应筒(5)的下方设置有混料筒(1),且反应筒(5)通过导料管(4)与混料筒(1)相连通,并且导料管(4)的内部安装有电磁阀(12),所述混料筒(1)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混料电机(19),且混料电机(19)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二转轴(20),并且混料筒(1)另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排料管(21),所述混料筒(1)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架(2),且混料筒(1)的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3),并且控制面板(3)内部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电机(8)、电磁阀(12)和混料电机(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1)的内部铰接有混料杆(17),混料杆(17)的一端与第二转轴(20)固定连接,且混料杆(17)的外壁上皆焊接有等间距的旋叶(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筒(5)的侧壁内设置有储水腔(15),且反应筒(5)顶部的外壁上固定有进水管(6),反应筒(5)底部的外壁上固定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和进水管(6)的一端皆与储水腔(15)相连通,并且出水管(10)和进水管(6)的内部皆安装有控制阀(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筒(5)的内部设置有搅拌杆(13),搅拌杆(13)的顶端与第一转轴(9)的底端固定连接,且搅拌杆(13)的外壁上皆固定有等间距的搅拌叶片(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结构(16)的内部依次设置有隔热套(1601)、粘合胶(1602)和保温海绵层(1603),所述反应筒(5)的外壁上套装有隔热套(16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1601)的内壁上涂抹有粘合胶(1602),且粘合胶(1602)一侧的隔热套(1601)内部设置有保温海绵层(1603),保温海绵层(1603)的外壁与粘合胶(1602)相粘黏,保温海绵层(1603)的内壁与反应筒(5)的外壁紧密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面肥的一体化反应混合装置,包括混料筒、反应筒、进料管、储水腔和保温结构,所述反应筒顶端的一侧固定有进料管,且进料管一侧的混料筒顶端安装有驱动电机,并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反应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保温结构,所述反应筒的下方设置有混料筒,所述混料筒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混料电机,且混料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有第二转轴,并且混料筒另一侧的外壁上固定有排料管。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叶面肥混合的均匀性,使得原料保持在适宜的反应温度、保证了叶面肥反应的充分性,而且减少了反应时热量的流失、节省了能源。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如东振丰奕洋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