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10  104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家用冷热水末端管路部件特别是金属管路部件,在输送水过程中要与冷水和热水都接触,由于温度能够影响物质溶出速率和浓度,因此当水流经金属管路部件后水质会产生一定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进行金属管路部件对水质的影响状况的检测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对金属管路部件对水质的影响状况的检测方式,均是采用将水加热后对金属管路部件进行浸泡,然后收集浸泡后的水进行化验分析,以得出金属管路部件对水质的影响程度的结果。具体方式是,操作人员先将水加热,然后将加热后的水通过人工手动运到一个浸泡设备中对金属管路部件进行浸泡。这样不仅操作过程复杂,而且在对加热后得水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水的热量流失,导致对水温的控制不精确,进而影响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其操作简单,能够减少测试水热量的流失,进而能够保证测试结果的精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包括:浸泡单元和收集容器;

所述浸泡单元包括:内部承有测试水的水箱和浸泡管,所述浸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箱和所述金属管路部件连接,以使所述水箱中的测试水能够通过所述浸泡管流向所述金属管路部件对所述金属管路部件进行浸泡;

所述收集容器能够收集对所述金属管路部件进行浸泡后的测试水。

较优地,还包括连接管;

所述金属管路部件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浸泡管连接在所述入口上,以使测试水能够依次通过所述浸泡管和所述入口进入所述金属管路部件内部;

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金属管路部件的所述出口上,另一端与所述收集容器连接,以使流入所述金属管路部件内部的测试水在对所述金属管路部件进行浸泡后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管进入所述收集容器。

较优地,所述收集容器上设置有刻度,用以测量进入所述收集容器中的测试水的体积。

较优地,还包括温控装置;

在所述水箱内设置有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温控装置电连接,所述温控装置能够控制所述加热部件工作,以对所述水箱内的测试水进行加热。

较优地,在所述水箱内设置有温度采集装置;

所述温度采集装置与所述温控装置电连接,所述温度采集装置能够实时采集所述水箱内的测试水的温度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所述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根据接受到的测试水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加热部件工作。

较优地,所述温控装置包括显示器;

所述显示器能够显示所述温控装置接收到的所述水箱内的测试水的温度信息。

较优地,在所述浸泡管上设置有阀门,用以对流向所述金属管路部件的测试水进行控制。

较优地,在所述浸泡管上设置有压力泵,用以驱动所述水箱内的测试水流向所述金属管路部件。

较优地,还包括支撑平台;

所述水箱、所述浸泡管和所述收集容器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

较优地,所述浸泡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通过采用所述浸泡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箱和所述金属管路部件连接,以使所述水箱中的测试水能够通过所述浸泡管流向所述金属管路部件对所述金属管路部件进行浸泡中的技术方案,具有操作简单,能够减少测试水热量的流失,进而能够保证测试结果的精确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浸泡单元;11、水箱;12、浸泡管;13、阀门;14、压力泵;2、收集容器;3、金属管路部件;4、连接管;5、温控装置;51、加热部件;52、温度采集装置;53、显示器;6、支撑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工作椅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包括:浸泡单元1和收集容器2,其中浸泡单元1包括:内部承有测试水的水箱11和浸泡管12,浸泡管12的两端分别与水箱11和金属管路部件3连接,以使水箱11中的测试水能够通过浸泡管12流向金属管路部件3对金属管路部件3进行浸泡,收集容器2能够收集对金属管路部件3进行浸泡后的测试水。本实施例中的金属管路部件3可以是由金属制作的阀门,法兰或其他能够允许水流通过的管路部件。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水箱11内的测试水可以通过浸泡管12直接流向金属管路部件3,不需要通过人工转运测试水,降低了劳动强度,操作起来更加简便,同时还能够减少测试水热量的流失,进而保证测试效果。在实际制作中水箱11可以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成能够允许测试水进入的与外部空间相对封闭的形状,以避免水箱本身或者外部污染物的进入对测试水的水质造成影响2,具体地,水箱11的内容积可以制作成大于15l以适应测试需求。同时浸泡管12可以采用pp、pe或pb等不会对测试水的水质造成影响的材料制作。优选地,在浸泡管12上设置有阀门13,用以对流向金属管路部件3的测试水进行控制。在实际制作中阀门13与金属管路部件3间的浸泡管的管段容积为(350±10)ml。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管路部件3(以水龙头为例)的浸泡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在对金属管路部件3进行浸泡时,可根据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as/nzs40202018:testingofproductforuseincontactwithdrinkingwater(as/nzs40202018)进行操作。首先向水箱11中注入13l±1l测试水,然后对水箱11中的测试水进行加热(可以采用任何能够实现发明目的的加热方式)使水温达到(55±2)℃或供应商指定温度。然后打开阀门13放出2l测试水通过浸泡管12冲洗金属管路部件3后排放掉,之后关闭阀门13,再过(72±3)h后,再次打开阀门13,放出(5±0.1)l测试水冲洗洗金属管路部件3后排放掉,之后再关掉阀门13,经过(48±1)h后,再次打开阀门13放出(5±0.1)l测试水冲洗金属管路部件3后排放掉,此时就完成了对金属管路部件3的清洗工作。

在清洗工作完成后将水箱11中剩余测试水排放掉,向水箱11中重新注入(13±1)l测试水,加热使水温达到(55±2)℃,然后打开阀门13放出(1±0.1)l水冲洗金属管路部件3后排放掉,关闭金属管路部件3,并保证测试浸泡管12充满测试水,此时金属管路部件3能够接触到充满在浸泡管12中的测试水,咋经过(16±0.5)h接触后,打开金属管路部件3,这时和金属管路部件3接触过的测试水能够通过金属管路部件3流出,此时先接取(250±10)ml测试水作为第一次浸泡提取液,并将第一次浸泡提取液输送到收集容器2,然后放出(2±0.1)l测试水排掉后关闭金属管路部件3。再通过充满在浸泡管中的测试水对金属管路部件3进行接触浸泡,接触浸泡(30±5)min后,采用与采集第一次浸泡提取液形同的方式,接取(250±10)ml测试水,作为第二次浸泡提取液并将其输送到收集容器2中,然后放出放出(1±0.1)l测试水排放掉,关掉金属管路部件3。每(30±5)min,重复一次浸泡提取液的采集工作,再采集五次。取共七次浸泡提取液在收集容器2中混合后对其进行测试,既能够得到金属管路部件对水质的影响程度的结果。

进一步地,如图1中所示,在浸泡管12上设置有压力泵14,用以驱动水箱11内的测试水流向金属管路部件3。这样能够使测试水对金属管路部件3接触浸泡更充分。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还包括连接管4。金属管路部件3具有入口和出口,浸泡管12连接在入口上,以使测试水能够依次通过浸泡管12和入口进入金属管路部件3内部。连接管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金属管路部件3的出口上,另一端与收集容器2连接,以使流入金属管路部件3内部的测试水在对金属管路部件3进行浸泡后能够通过连接管4进入收集容器2。

由于连接管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金属管路部件3的出口上,因此在对浸泡提取液进行采集时,可以将连接管4连接在金属管路部件3的出口上使浸泡提取液直接通过连接管4流入收集容器2,不需要人工运输,降低了劳动强度。在对测试水进行排放时,可将连接管4从金属管路部件3的出口上拆卸下来,使测试水直接从金属管路部件3流到外部。在实际制作时连接管4可选用软管,并通过变径接头连接在金属管路部件3的出口上,变径接头可以是多个不同规格,并根据被测试的金属管路部件3的规格选用。

进一步地,收集容器2上设置有刻度,用以测量进入收集容器2中的测试水的体积。这样可以实现采集浸泡提取液时,对采集量的精确控制。在实际制作中收集容器2的容纳体积为250ml~2l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还包括温控装置5;在水箱11内设置有加热部件51,加热部件51与温控装置5电连接,温控装置5能够控制加热部件51工作,以对水箱11内的测试水进行加热。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能够对测试水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使测试结果更精确。具体地,在水箱11内设置有温度采集装置52;温度采集装置52与温控装置5电连接,温度采集装置52能够实时采集水箱11内的测试水的温度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温控装置5,温控装置5根据接受到的测试水的温度信息控制加热部件51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温控装置5将水箱11内测试水的温度控制在50℃~100℃之间。进一步地,温控装置5包括显示器53,显示器53能够显示温控装置5接收到的水箱11内的测试水的温度信息,使操作人员能够实时监测测试水的温度。

在实际制作中,还包括支撑平台6。在具体制作时,支撑平台6可以采用不渗水的材料制作,水箱11、浸泡管12和收集容器2均设置在支撑平台6上。这样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中的各个部件更加集中,实现了小型化设计的目的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浸泡单元1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这样可以实现同时对至少三个金属管路部件进行浸泡测试。

以上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减少测试水热量的流失,进而能够保证测试结果的精确性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浸泡单元(1)和收集容器(2);

所述浸泡单元(1)包括:内部承有测试水的水箱(11)和浸泡管(12),所述浸泡管(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箱(11)和所述金属管路部件(3)连接,以使所述水箱(11)中的测试水能够通过所述浸泡管(12)流向所述金属管路部件(3)对所述金属管路部件(3)进行浸泡;

所述收集容器(2)能够收集对所述金属管路部件(3)进行浸泡后的测试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连接管(4);

所述金属管路部件(3)具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浸泡管(12)连接在所述入口上,以使测试水能够依次通过所述浸泡管(12)和所述入口进入所述金属管路部件(3)内部;

所述连接管(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金属管路部件(3)的所述出口上,另一端与所述收集容器(2)连接,以使流入所述金属管路部件(3)内部的测试水在对所述金属管路部件(3)进行浸泡后能够通过所述连接管(4)进入所述收集容器(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集容器(2)上设置有刻度,用以测量进入所述收集容器(2)中的测试水的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温控装置(5);

在所述水箱(11)内设置有加热部件(51),所述加热部件(51)与所述温控装置(5)电连接,所述温控装置(5)能够控制所述加热部件(51)工作,以对所述水箱(11)内的测试水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水箱(11)内设置有温度采集装置(52);

所述温度采集装置(52)与所述温控装置(5)电连接,所述温度采集装置(52)能够实时采集所述水箱(11)内的测试水的温度信息,并将该信息发送至所述温控装置(5),所述温控装置(5)根据接受到的测试水的温度信息控制所述加热部件(51)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控装置(5)包括显示器(53);

所述显示器(53)能够显示所述温控装置(5)接收到的所述水箱(11)内的测试水的温度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浸泡管(12)上设置有阀门(13),用以对流向所述金属管路部件(3)的测试水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浸泡管(12)上设置有压力泵(14),用以驱动所述水箱(11)内的测试水流向所述金属管路部件(3)。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支撑平台(6);

所述水箱(11)、所述浸泡管(12)和所述收集容器(2)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6)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浸泡单元(1)的数量为至少三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管路部件的浸泡装置,包括:浸泡单元和收集容器;浸泡单元包括:内部承有测试水的水箱和浸泡管,浸泡管的两端分别与水箱和金属管路部件连接,以使水箱中的测试水能够通过浸泡管流向金属管路部件对金属管路部件进行浸泡;收集容器能够收集对金属管路部件进行浸泡后的测试水。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操作,能够减少测试水热量的流失,进而能够保证测试结果的精确性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于孟琦;申前进;白佳威;李瑞;焦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