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11  107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



背景技术: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目前大部分监测站采样方式基本采用原位采水,即通过采水泵采样至监测站房。由于采水泵启动频繁,耗电量大,故这种采样方式不适合远离市电的监测站。若水质监测仪探头采用原位投入方式安装,虽减少了整个监测站房的耗能,但由于探头长期浸没于水体中,且大多情况为浑浊的河水,存在探头易结垢以及易被悬浮物、杂草和藻类等大体积杂物堵塞问题,不方便人工清洗和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通过对监测器本体的改进,使得位于水下的监测器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包括监测器本体,所述监测器本体包括防护罩和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设于防护罩的内部。

所述防护罩包括圆筒状的侧板,所述侧板的其中一端连接有顶板,侧板的另一端为开口,侧板和顶板均设有多个通水孔。

所述监测组件包括监测体和连接于监测体的多个传感器,所述监测体通过连接螺栓连接于防护罩。

将所述监测器本体设计为带有防护罩的结构,避免水流中的杂物对传感器造成损坏,同时通过设置通水孔,保证防护罩内外的水体流通,不影响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监测组件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螺栓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通过设置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使得监测组件和防护罩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保证监测组件和防护罩连接的稳定性,可以在接缝处涂抹胶水,使得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连接后,保证其完全密封,安装时,先将连接螺栓与第一螺纹孔连接,再将监测体放入防护罩内,并通过第二螺纹孔使连接螺栓与监测体连接,也可以先在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涂抹密封胶,再与连接螺栓进行连接,连接后由于密封胶的存在,能够实现绝对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螺纹孔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为橡胶材质,在第二螺纹孔处设置密封件,使得监测器本体放入水中后,水不会进入监测体内部,保证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连接有两个吊耳,两个所述吊耳以顶板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通过在防护罩设置吊耳,方便防护罩的连接,连接时,通过吊耳与软绳或钢绳连接,使得监测器本体的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出现脱落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侧板远离顶板的一端连接有一圈采集边框,所述采集边框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侧板的外侧,采集边框的另一端向设有顶板的一侧延伸,采集边框与侧板之间形成采集槽,通过设置采集边框和采集槽,采集边框和采集槽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收集,通过对杂质的研究,可以更加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

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穿过监测体,传感器的感应端设于监测体的外部,传感器和监测体的连接处设有防漏组件,通过设置防漏组件,使得传感器的感应端能够处在水中进行感应、监测,同时所连接的处理器位于监测体内部,与水隔绝,保证处理器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防漏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封堵件和外壳,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监测体和传感器之间,所述外壳设于监测体的外侧,所述第二密封圈和封堵件均设于外壳内部,所述封堵件设于第二密封圈和外壳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封堵件,能够对传感器与监测体的连接处进行很好的密封。

进一步的,还包括单片机、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模转换模块,所述传感器通过数模转换模块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传感器为氨氮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悬浮物浓度传感器和总磷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电路连接、传感器的型号均为现有技术,此处直接转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类似于吊车结构,所述监测器本体通过钢绳连接于支撑架,通过设置支撑架,将监测器本体连接于支撑架,通过调节钢绳的长度,可以控制监测器本体在水中的深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浮圈和重块,所述重块和监测器本体分别通过一个软绳连接于浮圈,通过将监测器本体与浮圈和重块连接,使用时,将重块沉入水底,同时浮圈通过浮力漂浮在水面,由于监测器本体的密度大于水,会有向下沉的趋势,通过调节软绳的长短,可以控制监测器本体位于水中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监测器本体设计为带有防护罩的结构,避免水流中的杂物对传感器造成损坏,同时通过设置通水孔,保证防护罩内外的水体流通,不影响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使得监测组件和防护罩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保证监测组件和防护罩连接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采集边框和采集槽,采集边框和采集槽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收集,通过对杂质的研究,可以更加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

(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封堵件,能够对传感器与监测体的连接处进行很好的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监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示意图。

1-防护罩;11-侧板;12-通水孔;13-吊耳;14-采集边框;15-顶板;16-采集槽;17-第一螺纹孔;2-监测组件;21-监测体;22-传感器;23-第二螺纹孔;4-连接螺栓;51-第一密封圈;52-第二密封圈;53-封堵件;54-外壳;6-浮圈;7-重块;8-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和5所示,一种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包括监测器本体,所述监测器本体包括防护罩1和监测组件2,所述监测组件2设于防护罩1的内部。

所述防护罩1包括圆筒状的侧板11,所述侧板11的其中一端连接有顶板15,侧板11的另一端为开口,侧板11和顶板15均设有多个通水孔12。

所述监测组件2包括监测体21和连接于监测体21的多个传感器22,所述监测体21通过连接螺栓4连接于防护罩1。

将所述监测器本体设计为带有防护罩1的结构,避免水流中的杂物对传感器22造成损坏,同时通过设置通水孔12,保证防护罩1内外的水体流通,不影响传感器22检测的准确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4和7所示,所述顶板15设有第一螺纹孔17,所述监测组件2设有第二螺纹孔23,所述连接螺栓4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17和第二螺纹孔23。

通过设置第一螺纹孔17和第二螺纹孔23,使得监测组件2和防护罩1之间通过连接螺栓4连接,保证监测组件2和防护罩1连接的稳定性。

可以在接缝处涂抹胶水,使得所述第一螺纹孔17和第二螺纹孔23连接后,保证其完全密封。

安装时,先将连接螺栓4与第一螺纹孔17连接,再将监测体21放入防护罩1内,并通过第二螺纹孔23使连接螺栓4与监测体21连接。

也可以先在第一螺纹孔17和第二螺纹孔23涂抹密封胶,再与连接螺栓4进行连接,连接后由于密封胶的存在,能够实现绝对密封。

所述第二螺纹孔23设有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为橡胶材质。

在第二螺纹孔23处设置密封件,使得监测器本体放入水中后,水不会进入监测体21内部,保证密封性。

所述第一螺纹孔17的轴线与顶板15的轴线共线。

所述防护罩1连接有两个吊耳13,两个所述吊耳13以顶板15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通过在防护罩1设置吊耳13,方便防护罩1的连接。

连接时,通过吊耳13与软绳或钢绳连接,使得监测器本体的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出现脱落的问题。

所述侧板11远离顶板15的一端连接有一圈采集边框14,所述采集边框14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侧板11的外侧,采集边框14的另一端向设有顶板15的一侧延伸,采集边框14与侧板11之间形成采集槽16。

通过设置采集边框14和采集槽16,采集边框14和采集槽16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收集,通过对杂质的研究,可以更加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

所述传感器22穿过监测体21,传感器22的感应端设于监测体21的外部,传感器22和监测体21的连接处设有防漏组件。

通过设置防漏组件,使得传感器22的感应端能够处在水中进行感应、监测,同时所连接的处理器位于监测体21内部,与水隔绝,保证处理器正常工作。

所述防漏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52、封堵件53和外壳54,所述第一密封圈51设于监测体21和传感器22之间,所述外壳54设于监测体21的外侧,所述第二密封圈52和封堵件53均设于外壳54内部,所述封堵件53设于第二密封圈52和外壳54之间。

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52和封堵件53,能够对传感器22与监测体21的连接处进行很好的密封。

所述封堵件53为亲水膨胀材质。

所述外壳54焊接于监测体21。

所述封堵件53为亲水膨胀橡胶。

还包括单片机、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模转换模块,所述传感器22通过数模转换模块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单片机电连接。

所述传感器22为氨氮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悬浮物浓度传感器和总磷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电路连接、传感器22的型号均为现有技术,此处直接转用。

还包括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类似于吊车结构,所述监测器本体通过钢绳连接于支撑架8。

通过设置支撑架8,将监测器本体连接于支撑架8,通过调节钢绳的长度,可以控制监测器本体在水中的深度。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4和6所示,所述顶板15设有第一螺纹孔17,所述监测组件2设有第二螺纹孔23,所述连接螺栓4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17和第二螺纹孔23。

通过设置第一螺纹孔17和第二螺纹孔23,使得监测组件2和防护罩1之间通过连接螺栓4连接,保证监测组件2和防护罩1连接的稳定性。

可以在接缝处涂抹胶水,使得所述第一螺纹孔17和第二螺纹孔23连接后,保证其完全密封。

安装时,先将连接螺栓4与第一螺纹孔17连接,再将监测体21放入防护罩1内,并通过第二螺纹孔23使连接螺栓4与监测体21连接。

也可以先在第一螺纹孔17和第二螺纹孔23涂抹密封胶,再与连接螺栓4进行连接,连接后由于密封胶的存在,能够实现绝对密封。

所述第二螺纹孔23设有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为亲水膨胀材质。

在第二螺纹孔23处设置密封件,使得监测器本体放入水中后,水不会进入监测体21内部,保证密封性。

所述第一螺纹孔17的轴线与顶板15的轴线共线。

所述防护罩1连接有两个吊耳13,两个所述吊耳13以顶板15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通过在防护罩1设置吊耳13,方便防护罩1的连接。

连接时,通过吊耳13与软绳或钢绳连接,使得监测器本体的连接更加稳定,避免出现脱落的问题。

所述侧板11远离顶板15的一端连接有一圈采集边框14,所述采集边框14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侧板11的外侧,采集边框14的另一端向设有顶板15的一侧延伸,采集边框14与侧板11之间形成采集槽16。

通过设置采集边框14和采集槽16,采集边框14和采集槽16可以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收集,通过对杂质的研究,可以更加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

所述传感器22穿过监测体21,传感器22的感应端设于监测体21的外部,传感器22和监测体21的连接处设有防漏组件。

通过设置防漏组件,使得传感器22的感应端能够处在水中进行感应、监测,同时所连接的处理器位于监测体21内部,与水隔绝,保证处理器正常工作。

所述防漏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52、封堵件53和外壳54,所述第一密封圈51设于监测体21和传感器22之间,所述外壳54设于监测体21的外侧,所述第二密封圈52和封堵件53均设于外壳54内部,所述封堵件53设于第二密封圈52和外壳54之间。

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52和封堵件53,能够对传感器22与监测体21的连接处进行很好的密封。

所述外壳54胶接于监测体21。

所述封堵件53为亲水膨胀橡胶。

还包括单片机、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模转换模块,所述传感器22通过数模转换模块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单片机电连接。

所述传感器22为氨氮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悬浮物浓度传感器和总磷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电路连接、传感器22的型号均为现有技术,此处直接转用。

还包括浮圈6和重块7,所述重块7和监测器本体分别通过一个软绳连接于浮圈6。

通过将监测器本体与浮圈6和重块7连接,使用时,将重块7沉入水底,同时浮圈6通过浮力漂浮在水面,由于监测器本体的密度大于水,会有向下沉的趋势,通过调节软绳的长短,可以控制监测器本体位于水中的深度。

具体工作原理:

安装时,先将连接螺栓4与第一螺纹孔17连接,再将监测体21放入防护罩1内,并通过第二螺纹孔23使连接螺栓4与监测体21连接,接着将吊耳13与钢绳或软绳进行连接。

使用时,通过调节钢绳和软绳的长度,控制监测器本体位于水中的深度,可以对指定深度的水质进行监测。

在水体流动的过程中,部分物质会沉积在采集槽16内,将监测器本体取出后,可以对沉积在采集槽16内的物质进行监测。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器本体,所述监测器本体包括防护罩(1)和监测组件(2),所述监测组件(2)设于防护罩(1)的内部;

所述防护罩(1)包括圆筒状的侧板(11),所述侧板(11)的其中一端连接有顶板(15),侧板(11)的另一端为开口,侧板(11)和顶板(15)均设有多个通水孔(12);

所述监测组件(2)包括监测体(21)和连接于监测体(21)的多个传感器(22),所述监测体(21)通过连接螺栓(4)连接于防护罩(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5)设有第一螺纹孔(17),所述监测组件(2)设有第二螺纹孔(23),所述连接螺栓(4)螺纹连接于第一螺纹孔(17)和第二螺纹孔(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1)连接有两个吊耳(13),两个所述吊耳(13)以顶板(15)的轴线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1)远离顶板(15)的一端连接有一圈采集边框(14),所述采集边框(14)的其中一端连接于侧板(11)的外侧,采集边框(14)的另一端向设有顶板(15)的一侧延伸,采集边框(14)与侧板(11)之间形成采集槽(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22)穿过监测体(21),传感器(22)的感应端设于监测体(21)的外部,传感器(22)和监测体(21)的连接处设有防漏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51)、第二密封圈(52)、封堵件(53)和外壳(54);

所述第一密封圈(51)设于监测体(21)和传感器(22)之间;

所述外壳(54)连接于监测体(21)的外侧;

所述第二密封圈(52)和封堵件(53)均设于外壳(54)内部;

所述封堵件(53)设于第二密封圈(52)和外壳(5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8),所述监测器本体通过钢绳连接于支撑架(8)。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圈(6)和重块(7),所述重块(7)和监测器本体分别通过一个软绳连接于浮圈(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水治多参数在线监测器,包括监测器本体,所述监测器本体包括防护罩和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设于防护罩的内部,所述防护罩包括圆筒状的侧板,所述侧板的其中一端连接有顶板,侧板的另一端为开口,侧板和顶板均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监测组件包括监测体和连接于监测体的多个传感器,所述监测体通过连接螺栓连接于防护罩。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监测器本体设计为带有防护罩的结构,避免水流中的杂物对传感器造成损坏,同时通过设置通水孔,保证防护罩内外的水体流通,不影响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复学;田苗;牛婕;马小强;唐亚学;张秋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安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