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电厂脱硫石膏脱水分为二级,一级为旋流器脱水,二级为皮带脱水,每台旋流器安装有十根旋流子,每个旋流子底流进入皮带脱水系统,旋流子顶流进入废水处理系统。经过多年的运行,时而出现设备堵塞、磨损等一系列问题。
特别是一级旋流器部分,经常出现浆液中杂质堵塞旋流子问题,堵塞物主要为防腐磷片和衬胶管道脱落的胶皮,严重时每天一个旋流子发生几次,导致化学试验人员和维护人员工作量大幅提高,同时旋流子经常出现底流浓度偏低的问题,要求旋流子的底流浓度≥54%。如不能及时发现旋流子底流浓度偏低的问题,直接影响皮带的脱水效果,影响石膏的品质及销售。
现有技术方案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化学试验方法为称量一定量浆液,放到105℃烘箱内烘干约2.5~3小时,烘干后称量烘干物,烘干物质量除以烘干前的浆液质量得到底流浓度,这个试验过程近4个小时,化学试验人员每天只能测量一次,但实际上旋流子因浆液的品质、入口压力等因素直接影响旋流子底流的浓度。
现有技术问题及思考:
如何解决不能及时发现旋流子底流浓度偏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其通过分流管、容器、回流管、第一阀门和的第二阀门等,实现了及时发现旋流子底流浓度偏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包括设置在旋流子底部用于分流旋流子底部内浆液的分流管、用于沉淀浆液的容器、用于回流容器内浆液至旋流子底部内的回流管、设置在分流管上的第一阀门和设置在回流管上的第二阀门,所述容器的上部通过分流管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容器的下部通过回流管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所述分流管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分流管入口,所述回流管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回流管出口,所述分流管入口的位置高于回流管出口的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容器为用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容器,所述容器为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容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容器为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容器,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用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标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手动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手动阀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或者闭合的第一开关和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或者闭合的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一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与第二电磁阀电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的控制端和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警示装置和设置在容器内壁上用于发现旋流子底流浓度不达标的红外接近开关,所述红外接近开关包括设置在容器内壁一侧的发射管和另一侧的接收管,所述红外接近开关与控制器连接并通信,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与警示装置的控制端连接并单向通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包括设置在旋流子底部用于分流旋流子底部内浆液的分流管、用于沉淀浆液的容器、用于回流容器内浆液至旋流子底部内的回流管、设置在分流管上的第一阀门和设置在回流管上的第二阀门,所述容器的上部通过分流管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容器的下部通过回流管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所述分流管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分流管入口,所述回流管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回流管出口,所述分流管入口的位置高于回流管出口的位置。该技术方案,其通过分流管、容器、回流管、第一阀门和的第二阀门等,实现了及时发现旋流子底流浓度偏低。
第二,所述容器为用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容器,所述容器为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容器。该技术方案,方便检测,结构较合理。
第三,所述容器为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容器,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用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该技术方案,方便检测,结构较合理。
第四,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标尺。该技术方案,方便检测,结构较合理。
第五,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手动阀门,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手动阀门。该技术方案,方便检测,结构较合理。
第六,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电磁阀。该技术方案,更方便检测,结构更合理。
第七,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或者闭合的第一开关和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阀打开或者闭合的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一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与第二电磁阀电连接。该技术方案,更方便检测,结构更合理。
第八,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的控制端和第二电磁阀的控制端连接。该技术方案,更方便检测,结构更合理。
第九,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该技术方案,方便检测,结构较合理。
第十,还包括警示装置和设置在容器内壁上用于发现旋流子底流浓度不达标的红外接近开关,所述红外接近开关包括设置在容器内壁一侧的发射管和另一侧的接收管,所述红外接近开关与控制器连接并通信,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与警示装置的控制端连接并单向通信。该技术方案,更方便检测,工作效率更高,结构更合理。
详见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原理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原理框图。
其中:1分流管、2-1玻璃容器、2-2不锈钢容器、3回流管、4观察窗、5标尺、6-1第一手动阀门、6-2第一电磁阀、7-1第二手动阀门、7-2第二电磁阀、8旋流子、9-1发射管、9-2接收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包括固定在旋流子8底部用于分流旋流子底部内浆液的分流管1、用于沉淀浆液的容器、用于回流容器内浆液至旋流子底部内的回流管3、固定在分流管1上的第一阀门和固定在回流管3上的第二阀门,所述容器的上部通过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容器的下部通过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所述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分流管入口,所述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回流管出口,所述分流管入口的位置高于回流管出口的位置。
所述容器为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容器2-1。
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手动阀门6-1,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手动阀门7-1。
其中,分流管、容器、回流管和阀门本身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工作说明:
检测员手动拧动第一手动阀门6-1和第二手动阀门7-1,使得两个阀门均打开,旋流子8底部内的浆液从旋流子底部管道流入分流管1,然后流入玻璃容器2-1,然后流入回流管3,然后流回旋流子底部管道。分流管1、玻璃容器2-1和回流管3形成了分流管路,浆液充满分流管路并向下流动。
检测员手动拧动第一手动阀门6-1和第二手动阀门7-1,使得两个阀门均关闭,静止3分钟。检测员观察玻璃容器2-1中的物质已上下分层,使用量尺测量玻璃容器2-1中下部固体的高度尺寸,当固体的高度尺寸与玻璃容器2-1的高度尺寸的占比≥54%,则判断认为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
通过该装置,检测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旋流子底流浓度是否达标,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玻璃容器2-1上印刷有标尺5。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包括固定在旋流子8底部用于分流旋流子底部内浆液的分流管1、用于沉淀浆液的容器、用于回流容器内浆液至旋流子底部内的回流管3、固定在分流管1上的第一阀门和固定在回流管3上的第二阀门,所述容器的上部通过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容器的下部通过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所述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分流管入口,所述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回流管出口,所述分流管入口的位置高于回流管出口的位置。
所述容器为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容器2-1,在所述玻璃容器2-1上印刷有标尺5。
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手动阀门6-1,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手动阀门7-1。
其中,分流管、容器、回流管和阀门本身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2工作说明:
检测员手动拧动第一手动阀门6-1和第二手动阀门7-1,使得两个阀门均打开,旋流子8底部内的浆液从旋流子底部管道流入分流管1,然后流入玻璃容器2-1,然后流入回流管3,然后流回旋流子底部管道。分流管1、玻璃容器2-1和回流管3形成了分流管路,浆液充满分流管路并向下流动。
检测员手动拧动第一手动阀门6-1和第二手动阀门7-1,使得两个阀门均关闭,静止3分钟。检测员观察玻璃容器2-1中的物质已上下分层,通过标尺5观测玻璃容器2-1中下部固体的高度尺寸,当固体的高度尺寸与玻璃容器2-1的高度尺寸的占比≥54%,则判断认为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
通过该装置,检测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旋流子底流浓度是否达标,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将标尺印刷在容器上,测量更便利,结构更合理。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容器为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容器2-2,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用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4。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包括固定在旋流子8底部用于分流旋流子底部内浆液的分流管1、用于沉淀浆液的容器、用于回流容器内浆液至旋流子底部内的回流管3、固定在分流管1上的第一阀门和固定在回流管3上的第二阀门,所述容器的上部通过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容器的下部通过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所述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分流管入口,所述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回流管出口,所述分流管入口的位置高于回流管出口的位置。
所述容器为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容器2-2,在所述容器上镶嵌有用玻璃制成的观察窗4,在所述观察窗4上印刷有标尺5。
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手动阀门6-1,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手动阀门7-1。
其中,分流管、容器、观察窗、回流管和阀门本身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工作说明:
检测员手动拧动第一手动阀门6-1和第二手动阀门7-1,使得两个阀门均打开,旋流子8底部内的浆液从旋流子底部管道流入分流管1,然后流入不锈钢容器2-2,然后流入回流管3,然后流回旋流子底部管道。分流管1、不锈钢容器2-2和回流管3形成了分流管路,浆液充满分流管路并向下流动。
检测员手动拧动第一手动阀门6-1和第二手动阀门7-1,使得两个阀门均关闭,静止3分钟。检测员通过观察窗4观察不锈钢容器2-2中的物质已上下分层,通过标尺5观测不锈钢容器2-2中下部固体的高度尺寸,当固体的高度尺寸与不锈钢容器2-2的高度尺寸的占比≥54%,则判断认为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
通过该装置,检测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旋流子底流浓度是否达标,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电磁阀6-2,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电磁阀7-2,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6-2打开或者闭合的第一开关和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阀7-2打开或者闭合的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一电磁阀6-2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与第二电磁阀7-2电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包括固定在旋流子8底部用于分流旋流子底部内浆液的分流管1、用于沉淀浆液的容器、用于回流容器内浆液至旋流子底部内的回流管3、固定在分流管1上的第一阀门、固定在回流管3上的第二阀门、固定在旋流子8上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6-2打开或者闭合的第一开关和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阀7-2打开或者闭合的第二开关,所述容器的上部通过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容器的下部通过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所述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分流管入口,所述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回流管出口,所述分流管入口的位置高于回流管出口的位置。
所述容器为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容器2-1,在所述玻璃容器2-1上印刷有标尺5。
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电磁阀6-2,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电磁阀7-2,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一电磁阀6-2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与第二电磁阀7-2电连接。
其中,分流管、容器、回流管、开关和电磁阀本身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工作说明:
检测员手动拨动第一开关使得第一电磁阀6-2打开,手动拨动第二开关使得第二电磁阀7-2打开,旋流子8底部内的浆液从旋流子底部管道流入分流管1,然后流入玻璃容器2-1,然后流入回流管3,然后流回旋流子底部管道。分流管1、玻璃容器2-1和回流管3形成了分流管路,浆液充满分流管路并向下流动。
检测员手动拨动第一开关使得第一电磁阀6-2关闭,手动拨动第二开关使得第二电磁阀7-2关闭,静止3分钟。检测员观察玻璃容器2-1中的物质已上下分层,通过标尺5观测玻璃容器2-1中下部固体的高度尺寸,当固体的高度尺寸与玻璃容器2-1的高度尺寸的占比≥54%,则判断认为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
通过该装置,检测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旋流子底流浓度是否达标,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通过拨动开关与电磁阀供电连接并控制电磁阀打开或者闭合,操作更加省时省力,使用更便利。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电磁阀6-2,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电磁阀7-2,还包括控制器和按钮,所述按钮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6-2的控制端和第二电磁阀7-2的控制端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包括固定在旋流子8底部用于分流旋流子底部内浆液的分流管1、用于沉淀浆液的容器、用于回流容器内浆液至旋流子底部内的回流管3、固定在分流管1上的第一阀门、固定在回流管3上的第二阀门、固定在旋流子8上的控制器和按钮,所述容器的上部通过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容器的下部通过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所述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分流管入口,所述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回流管出口,所述分流管入口的位置高于回流管出口的位置。
所述容器为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容器2-2,在所述容器上镶嵌有用玻璃制成的观察窗4,在所述观察窗4上印刷有标尺5。
所述按钮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并单向通信,控制器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6-2的控制端和第二电磁阀7-2的控制端连接。
其中,控制器为单片机,其型号为stc89c52,所述单片机的vcc端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其vss端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所述单片机第39脚的控制端p0.0经按钮连接至vss,所述单片机第38脚的控制端p0.1与第一电磁阀6-2的控制端连接,单片机第37脚的控制端p0.2与第二电磁阀7-2的控制端连接,分流管、容器、观察窗、回流管、控制器、按钮和电磁阀本身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工作说明:
如图6所示,检测员按下按钮,按钮导通将p0.0拉低,单片机获知p0.0为低电平则知道按钮被触发,单片机通过p0.1告知第一电磁阀6-2并打开,单片机通过p0.2告知第二电磁阀7-2并打开。
如图5所示,旋流子8底部内的浆液从旋流子底部管道流入分流管1,然后流入不锈钢容器2-2,然后流入回流管3,然后流回旋流子底部管道。分流管1、不锈钢容器2-2和回流管3形成了分流管路,浆液充满分流管路并向下流动。
如图6所示,检测员松开按钮,按钮断开,p0.0被上拉电阻拉高,单片机获知p0.0为高电平则知道按钮为断开状态,单片机通过p0.1告知第一电磁阀6-2并关闭,单片机通过p0.2告知第二电磁阀7-2并关闭。
如图5所示,静止3分钟。检测员通过观察窗4观察不锈钢容器2-2中的物质已上下分层,通过标尺5观测不锈钢容器2-2中下部固体的高度尺寸,当固体的高度尺寸与不锈钢容器2-2的高度尺寸的占比≥54%,则判断认为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
通过该装置,检测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旋流子底流浓度是否达标,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通过控制器、按钮和电磁阀并控制电磁阀打开或者闭合,操作更加省时省力,使用更便利。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电磁阀6-2,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电磁阀7-2,还包括控制器、警示装置和设置在容器内壁上用于发现旋流子底流浓度不达标的红外接近开关,控制器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6-2的控制端和第二电磁阀7-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红外接近开关包括设置在容器内壁一侧的发射管9-1和另一侧的接收管9-2,所述红外接近开关与控制器连接并双向通信,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与警示装置的控制端连接并单向通信。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包括固定在旋流子8底部用于分流旋流子底部内浆液的分流管1、用于沉淀浆液的容器、用于回流容器内浆液至旋流子底部内的回流管3、固定在分流管1上的第一阀门、固定在回流管3上的第二阀门、固定在容器内壁上用于发现旋流子底流浓度不达标的红外接近开关、固定在旋流子8上的控制器和警示装置,所述容器的上部通过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容器的下部通过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所述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分流管入口,所述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回流管出口,所述分流管入口的位置高于回流管出口的位置。
所述容器为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容器2-2,在所述容器上镶嵌有用玻璃制成的观察窗4,在所述观察窗4上印刷有标尺5。
所述红外接近开关包括固定在容器内壁一侧的发射管9-1和另一侧的接收管9-2,红外接近开关位于容器高度54%的位置。
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电磁阀6-2,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电磁阀7-2,控制器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6-2的控制端和第二电磁阀7-2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红外接近开关与控制器连接并双向通信,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与警示装置的控制端连接并单向通信。
其中,控制器为单片机,其型号为stc89c52,所述单片机的vcc端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其vss端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所述单片机第38脚的控制端p0.1与第一电磁阀6-2的控制端连接,单片机第37脚的控制端p0.2与第二电磁阀7-2的控制端连接,单片机第36脚的控制端p0.3与红外接近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并单向通信,红外接近开关的数据端与单片机第35脚的数据端p0.4连接并单向通信,单片机第34脚的控制端p0.5与警示装置的控制端连接并单向通信,分流管、容器、观察窗、回流管、控制器、红外接近开关、警示装置和电磁阀本身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6工作说明:
如图8所示,单片机通过p0.1告知第一电磁阀6-2并打开,单片机通过p0.2告知第二电磁阀7-2并打开,单片机延时十秒钟,单片机延时十秒钟的程序模块为现有技术。
如图7所示,旋流子8底部内的浆液从旋流子底部管道流入分流管1,然后流入不锈钢容器2-2,然后流入回流管3,然后流回旋流子底部管道。分流管1、不锈钢容器2-2和回流管3形成了分流管路,浆液充满分流管路并向下流动。
如图8所示,单片机延时十秒钟后,单片机通过p0.1告知第一电磁阀6-2并关闭,单片机通过p0.2告知第二电磁阀7-2并关闭,单片机延时3分钟,单片机延时3分钟的程序模块为现有技术。
如图7所示,单片机延时3分钟后,即静止3分钟后。单片机通过p0.3告知红外接近开关工作,红外接近开关获知容器高度54%的位置是或者否存在固体沉积物的信息并告知单片机。当容器高度54%的位置没有固体沉积物时,接收管9-2能够接收到发射管9-1的红外线,红外接近开关将无固体沉积物的信息发送至单片机。当容器高度54%的位置有固体沉积物时,接收管9-2接收不到发射管9-1的红外线,红外接近开关将有固体沉积物的信息发送至单片机。红外接近开关间歇式工作,节约能源的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工作效率较高。
当单片机接收到有固体沉积物的信息,单片机获知不锈钢容器2-2中下部固体的高度尺寸与不锈钢容器2-2的高度尺寸的占比≥54%,则判断认为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
如图8所示,当单片机接收到无固体沉积物的信息,单片机获知不锈钢容器2-2中下部固体的高度尺寸与不锈钢容器2-2的高度尺寸的占比<54%,则判断认为旋流子底流浓度不达标,单片机将报警信息发送至警示装置,警示装置接收报警信息并报警,以便检测员及时相应处理。
通过该装置,检测员可以及时、准确地判断旋流子底流浓度是否达标,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
通过控制器、红外接近开关、警示装置和电磁阀等,操作更加省时省力,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使用更便利。
相对于上述实施例,容器为250ml的容器。
本申请的发明构思:
发明人发现,用烧杯取浆液样品,放到桌子上静止3分钟,这时烧杯下部沉积物体积占取样总体积的比例,正好与烘干后沉积物的质量占总质量的比例相当,烧杯下部沉积物包括部分水和石膏。在此基础上,发明人创造性的给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技术构思说明:
我厂脱硫石膏脱水分为二级,一级为旋流器脱水,二级为皮带脱水,每台旋流器安装有十根旋流子,每个旋流子底流进入皮带脱水系统,旋流子顶流进入废水处理系统。
旋流子底流浓度的高低直接决定脱水皮带的脱水效果,由于浆液中杂质堵塞及设备本身的磨损等原因,旋流子底流浓度要求≥54%,旋流子经常出现底流浓度偏低问题,如不能及时发现,将直接影响皮带的脱水效果,影响石膏的品质及销售。因化验人员少、化验时间长、取样频率低等因素影响,不能满足现场设备维护要求。维护人员通过现场简单试验,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就能及时判断旋流子有无异常,如异常关闭入口阀门后对旋流子进行检修,确保各旋流子的脱水效果。
根据旋流子个数多少确定,一一对应,在一张桌子上放10个250ml的玻璃量杯,取要测定旋流子底流浆液250ml,放到桌子静止3分钟,观察量杯已上下分层,下部固体的体积量,再除以量杯取样总量250ml,如下部固体的体积130ml,则底流含固量为130/250*100=52%,依此计算就可得出各旋流子底流浓度,为检修人员准确判断各旋流子异常提供依据。不仅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而且及时快速,准确判断各旋流子运行情况,为检修人员做好检修工作奠定基础。
本申请保密运行一段时间后,现场技术人员反馈的有益之处在于:
1、现场操作简单,维护人员能快速学会,准确判断各旋流子运行情况,为检修人员做好检修工作奠定基础。
2、节约了化学试验人员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而且及时快速。
3、安全:低压设备,在旋流子底部取样试验,无安全风险。
4、环保:试验后浆液回流入旋流子底流,循环再利用,无“三废”产生,无环保风险。
5、可靠性提高: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准确率达95%以上。
推广前景:
各电厂结合本厂的脱硫浆液品质和石膏旋流子运行情况,在我厂此系统的基础进行深度拓展,为进一步做好电厂脱硫石膏脱水工作贡献力量。
1.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旋流子底部用于分流旋流子底部内浆液的分流管(1)、用于沉淀浆液的容器、用于回流容器内浆液至旋流子底部内的回流管(3)、设置在分流管(1)上的第一阀门和设置在回流管(3)上的第二阀门,所述容器的上部通过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容器的下部通过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连接导通,所述分流管(1)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分流管入口,所述回流管(3)与旋流子底部的连接处为回流管出口,所述分流管入口的位置高于回流管出口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用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容器,所述容器为用玻璃制成的玻璃容器(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容器(2-2),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用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窗(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器上设置有标尺(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手动阀门(6-1),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手动阀门(7-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为第一电磁阀(6-2),所述第二阀门为第二电磁阀(7-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6-2)打开或者闭合的第一开关和用于控制第二电磁阀(7-2)打开或者闭合的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第一电磁阀(6-2)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与第二电磁阀(7-2)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控制端分别与第一电磁阀(6-2)的控制端和第二电磁阀(7-2)的控制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快速测定旋流子底流浓度达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警示装置和设置在容器内壁上用于发现旋流子底流浓度不达标的红外接近开关,所述红外接近开关包括设置在容器内壁一侧的发射管和另一侧的接收管,所述红外接近开关与控制器连接并通信,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端与警示装置的控制端连接并单向通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