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重型构件顶推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型构件顶推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结构桥梁等重型构件结构施工中,对钢桁架梁的施工方法一般是采用顶推装置将结构纵向平移,传统的顶推装置包括步履式顶推装置和拖拉式顶推装置。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顶推装置在进行顶推时,往往稳定性不够,导致顶推装置摇晃,使得顶推过程容易出现误差。
鉴于上述问题,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设计重型构件顶推装置,通过在动力车上设置固定机构,在顶推过程中,保证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重型构件顶推装置,通过在动力车上设置固定机构,在顶推过程中,保证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
托铲机构,为铲状结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重型构件;
动力车,为所述托铲机构提供水平方向的推动力;
气缸机构,固定在所述动力车顶部,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托铲机构连接,并为所述托铲机构提供升降动力;
固定机构,铰接在所述动力车上,为杆结构,由卡扣固定;在所述动力车位移完成后,打开所述卡扣,将所述固定机构抵在地面上,保证所述托铲机构操作的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托铲机构端部设置有坡面;所述坡面在所述动力车作用下,插入重型构件底部,使得重型构件进入所述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托铲机构两侧,对所述容纳腔内的重型构件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与所述托铲机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螺栓;当需要对重型构件进行限位时,拧开所述固定螺栓,拨动所述限位机构,再拧紧所述固定螺栓,完成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背板块;所述背板块设置在所述托铲机构背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环箍;所述环箍固定在所述气缸机构上,与所述背板块尺寸相配合,将所述背板块与所述气缸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环箍顶部设置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抵接在所述背板块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车采用防滑轮胎。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动力车上设置固定机构,在顶推过程中,保证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重型构件顶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重型构件顶推装置在施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重型构件顶推装置的环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托铲机构1、限位机构2、动力车3、固定机构4、气缸机构5、环箍6、背板块7、坡面11、容纳腔12、固定螺栓21、卡扣41和调节螺栓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重型构件顶推装置,如图1~3所示,
包括:
托铲机构1,为铲状结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用于容纳重型构件;
动力车3,为所述托铲机构1提供水平方向的推动力;
气缸机构5,固定在所述动力车3顶部,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托铲机构1连接,并为所述托铲机构1提供升降动力;
固定机构4,铰接在所述动力车3上,为杆结构,由卡扣41固定;在所述动力车3位移完成后,打开所述卡扣41,将所述固定机构4抵在地面上,保证所述托铲机构1操作的稳定。
具体的,固定机构4铰接在动力车3上,不使用时,由卡扣41固定在动力车3上,在施工时,先调整动力车3位置,带动托铲机构1推向重型构件,将重型构件放入容纳腔12内,在打开卡扣41,放下固定机构4抵在地面上,保证了托铲机构1操作的稳定。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3所示,所述托铲机构1端部设置有坡面11;所述坡面11在所述动力车3作用下,插入重型构件底部,使得重型构件进入所述容纳腔12内。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3所示,还包括限位机构2,所述限位机构2设置在所述托铲机构1两侧,对所述容纳腔12内的重型构件进行限位。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3所示,所述限位机构2与所述托铲机构1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螺栓21;当需要对重型构件进行限位时,拧开所述固定螺栓21,拨动所述限位机构2,再拧紧所述固定螺栓21,完成限位。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3所示,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背板块7;所述背板块7设置在所述托铲机构1背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3所示,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环箍6;所述环箍6固定在所述气缸机构5上,与所述背板块7尺寸相配合,将所述背板块7与所述气缸机构5连接。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3所示,所述环箍6顶部设置有调节螺栓61;所述调节螺栓61抵接在所述背板块7顶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1~3所示,所述动力车3采用防滑轮胎。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重型构件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铲机构(1),为铲状结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用于容纳重型构件;
动力车(3),为所述托铲机构(1)提供水平方向的推动力;
气缸机构(5),固定在所述动力车(3)顶部,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托铲机构(1)连接,并为所述托铲机构(1)提供升降动力;
固定机构(4),铰接在所述动力车(3)上,为杆结构,由卡扣(41)固定;在所述动力车(3)位移完成后,打开所述卡扣(41),将所述固定机构(4)抵在地面上,保证所述托铲机构(1)操作的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构件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铲机构(1)端部设置有坡面(11);所述坡面(11)在所述动力车(3)作用下,插入重型构件底部,使得重型构件进入所述容纳腔(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构件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机构(2),所述限位机构(2)设置在所述托铲机构(1)两侧,对所述容纳腔(12)内的重型构件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构件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2)与所述托铲机构(1)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螺栓(21);当需要对重型构件进行限位时,拧开所述固定螺栓(21),拨动所述限位机构(2),再拧紧所述固定螺栓(21),完成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构件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背板块(7);所述背板块(7)设置在所述托铲机构(1)背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型构件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环箍(6);所述环箍(6)固定在所述气缸机构(5)上,与所述背板块(7)尺寸相配合,将所述背板块(7)与所述气缸机构(5)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重型构件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箍(6)顶部设置有调节螺栓(61);所述调节螺栓(61)抵接在所述背板块(7)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重型构件顶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车(3)采用防滑轮胎。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