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架导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17  415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爬架导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爬架导轨。



背景技术:

爬架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

市场上销售的用于建筑爬架用的导轨材料都是钢材。钢材重量重,不但增加了爬架的总体重量,而且增加了成本,增加高空作业的施工风险,同时施工时间和施工难度也相对增加,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629818a,公开日期2019年04月16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爬架用轨道,涉及导轨技术领域,该铝合金爬架用轨道,包括导轨主体,导轨主体的正面两端均开设有八个安装孔,导轨主体的正面一侧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导轨主体的一侧中部开设有防倾保护滚轮滑槽,导轨主体的背面为防坠工作面,防坠工作面的中部开设有多个防坠方孔,导轨主体的另一侧中部开设有导轨槽,该公开专利仅通过防坠方孔与进行防坠,结构不稳定,防坠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爬架导轨结构不稳定,防坠效果差的缺点,提供一种爬架导轨。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新的防坠构件,使得整个导轨结构稳定,防坠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爬架导轨,包括导轨组件,还包括防坠卡位套,所述导轨组件的一侧上设有等距分布方孔,所述方孔呈直线排布,所述防坠卡位套固定安装在所述方孔上,所述导轨组件的另一侧上设有用于与架体连接等距分布的圆孔。本技术方案中,防坠爬升装置在导轨上进行相对爬升,其中,导轨组件上的方孔及方孔上安装的防坠卡位套的配合,能够使得防坠爬升装置的在本爬架导轨上的防坠效果更好,导轨组件上的圆孔帮助本爬架导轨连接在架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导轨主体和位于所述导轨主体两端面的端板。所述方孔和圆孔设置在所述导轨主体对立的两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方孔的间距为50mm。

进一步的,所述防坠卡位套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状为“u”型,所述缺口与所述方孔的边缘对齐。防坠卡位套上的缺口呈“u”型,能够与导轨主体上的方孔进行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防坠卡位套上设有三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设有铆钉,所述防坠卡位套通过所述铆钉固定在所述导轨主体上。设置三个铆钉能够将防坠卡位套固定安装在导轨组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坠卡位套采用的材料是铸钢。铸钢材料耐磨耐腐蚀,强度高,能够抵挡防坠爬升装置的反复爬升带来的磨损。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主体采用的材料是铝合金。采用力学性能与钢材相当的铝合金材料进行制造,既保证了导轨主体的力学性能,又比钢制导轨主体减重50%,大大提高了导轨主体的整体使用安全性能,又与防坠爬升装置相会进行相对运动的过程中降低了导轨主体提升的动力损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方孔和圆孔均为冲压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主体的截面为两侧边长向外延伸的矩形。相对传统爬架的截面为工字型,本技术方案中,导轨主体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方便,采用的是铝合金材料,重量轻,安装使用方便,且运输、储存方便。

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防坠卡位套与导轨组件上的方孔配合,使得防坠爬升装置在导轨主体上爬升的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3.本实用新型对导轨主体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与传统的爬架导轨相比,结构稳定性更好,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坠卡位套所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坠卡位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1-导轨主体,2-端板,3-防坠卡位套,4-方孔,5-圆孔,6-铆钉,7-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爬架导轨。一种爬架导轨,其中,包括导轨组件,还包括防坠卡位套3,如图1所示,导轨组件的一侧上设有等距分布的方孔4,方孔4呈直线排布,导轨组件的另一侧上设有圆孔5,圆孔5用于帮助本爬架导轨连接在架体上,防坠卡位套3通过铆钉6安装在方孔4上,防坠卡位套3在导轨组件上凸出,协助防坠爬升装置在导轨组件上爬升。

本实施例中,导轨组件包括导轨主体1和位于导轨主体1两端面的端板2,端板2的结构如图6所示,端板2上设有一个小圆孔,端板2与导轨主体1的两端面卡接。

本实施例中,圆孔5所在的侧面与方孔4所在的侧面是导轨主体1对立的两侧面。每个方孔4之间的间距为50mm。每个圆孔5之间的间距为5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坠卡位套3上设有缺口7,该缺口7的形状为“u”字型,如图5所示,缺口7与方孔4的边缘对齐,每个方孔4上均设置一个防坠卡位套3;防坠卡位套3上设有三个连接孔,通过在连接孔上设置三个铆钉6将防坠卡位套3固定安装在导轨组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坠卡位套3为铸钢,由于防坠爬升装置在导轨上反复爬升,故采用了强度高,能够耐磨耐腐蚀的铸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导轨主体1采用的材料是铝合金,采用力学性能与钢材相当的铝合金材料进行制造,既保证了导轨主体1的力学性能,又比钢制导轨主体减重50%,大大提高了导轨主体1的整体使用安全性能,又与防坠爬升装置进行相对运动的过程中降低了导轨主体1提升的动力损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方孔4和圆孔5均为冲压成型,如图3所示,导轨主体1的截面是两侧边长向外延伸的矩形,相比传统爬架的工字型,本实施例导轨主体的结构更加稳定,不易变形。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文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圆孔安装在架体上,防坠爬升装置卡接在防坠卡位套上,防坠卡位套设置在方孔上,防坠效果好。本实施例的结构简单,生产方便,采用的是铝合金材料,重量轻,安装使用方便,且运输、储存方便。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爬架导轨,包括导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坠卡位套(3),所述导轨组件的一侧上设有等距分布方孔(4),所述方孔(4)呈直线排布,所述防坠卡位套(3)通过固定安装在所述方孔(4)上,所述导轨组件的另一侧上设有用于与架体连接等距分布的圆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架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导轨主体(1)和位于所述导轨主体(1)两端面的端板(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爬架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孔(4)和圆孔(5)设置在所述导轨主体(1)对立的两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爬架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孔(4)的间距为5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爬架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卡位套(3)上设有缺口(7),所述缺口(7)的形状为“u”型,所述缺口(7)与所述方孔(4)的边缘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爬架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卡位套(3)上设有三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设有铆钉,所述防坠卡位套(3)通过所述铆钉(6)固定在所述导轨主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爬架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坠卡位套(3)采用的材料是铸钢。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条所述的一种爬架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主体(1)采用的材料是铝合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架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孔(4)和圆孔(5)均为冲压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爬架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主体(1)的截面为两侧边长向外延伸的矩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爬架导轨,包括导轨组件,还包括防坠卡位套,所述导轨组件的一侧上设有等距分布方孔,所述方孔呈直线排布,所述防坠卡位套通过铆钉紧固在所述方孔上,所述导轨组件的另一侧上设有与架体连接等距分布的圆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新的防坠构件,使得整个导轨结构稳定,防坠效果好,结构简单、稳定性更好,采用的是铝合金材料,重量轻,安装使用方便,且运输、储存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牛潮;林国常;欧翠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奇正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奇正模架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