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苯二酮合成用Fe-C催化剂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17  409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苯二酮合成用fe-c催化剂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三苯二酮在合成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fe-c催化剂来帮助反应进行,反应后残留的fe-c催化剂可以借助回收装置进行过滤以继续使用;现有的fe-c催化剂回收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过滤速度慢,过滤效果欠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快了过滤速度,提升了过滤效果的三苯二酮合成用fe-c催化剂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苯二酮合成用fe-c催化剂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隔板、筒盖、筒底、进料管、滤管、出料管、排污管和输出组件;所述筒盖固定在筒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隔板密封固定在筒盖和筒体之间,所述滤管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滤管均竖直设于筒体中,每个所述滤管的上端均穿插固定在隔板中并均与筒盖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筒底可拆卸的固定在筒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排污管竖直穿插固定在筒底的底部并与筒底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进料管横向插入固定在筒体的下端一侧并与筒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出料管横向设于筒体的下端外侧,所述筒盖和出料管之间设有多个输出组件,所述输出组件包括出料口、输料管和阀门;所述出料口的一端插入固定在筒盖的一侧并与筒盖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输料管的一端与出料口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在出料管的上侧并与出料管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阀门设在输料管上。

优选地,所述输出组件还包括残液出口、液体反冲口和气体反冲口,所述残液出口和液体反冲口分别竖直穿插固定在出料管的下侧左右两端并均与出料管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气体反冲口竖直穿插固定在出料管的上侧右端并与出料管的内部相互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蒸汽进口、第二蒸汽进口、第三蒸汽进口、第一蒸汽出口、第二蒸汽出口和第三蒸汽出口;所述第一蒸汽进口横向设于筒体的下端一侧并与筒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出口横向设于筒体的上端一侧并与筒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蒸汽进口竖直设于筒底的底部并与筒底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蒸汽出口横向设于筒底的一侧并与筒底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三蒸汽进口竖直设于筒盖的顶部一侧并与筒盖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三蒸汽出口竖直设于筒盖的顶部一侧并与筒盖的内部相互连通且与第三蒸汽进口互为对角分布。

优选地,所述输出组件还包括第四蒸汽进口和第四蒸汽出口,所述第四蒸汽进口和第四蒸汽出口均横向设于输料管上并均与输料管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四蒸汽进口设于第四蒸汽出口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快了过滤速度,提升了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三苯二酮合成用fe-c催化剂回收装置,包括筒体1、隔板2、筒盖3、筒底4、进料管5、滤管6、出料管10、排污管12和输出组件;筒盖3固定在筒体1的上端开口处,隔板2密封固定在筒盖3和筒体1之间,滤管6包括多个,多个滤管6均竖直设于筒体1中,每个滤管6的上端均穿插固定在隔板2中并均与筒盖3的内部相互连通,筒底4可拆卸的固定在筒体1的下端开口处,排污管12竖直穿插固定在筒底4的底部并与筒底4的内部相互连通;进料管5横向插入固定在筒体1的下端一侧并与筒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出料管10横向设于筒体1的下端外侧,筒盖3和出料管10之间设有多个输出组件,输出组件包括出料口8、输料管9和阀门11;出料口8的一端插入固定在筒盖3的一侧并与筒盖3的内部相互连通,输料管9的一端与出料口8的另一端相连,输料管9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在出料管10的上侧并与出料管10的内部相互连通,阀门11设在输料管9上。

输出组件还包括残液出口15、液体反冲口16和气体反冲口17,残液出口15和液体反冲口16分别竖直穿插固定在出料管10的下侧左右两端并均与出料管10的内部相互连通,气体反冲口17竖直穿插固定在出料管10的上侧右端并与出料管10的内部相互连通。

一种三苯二酮合成用fe-c催化剂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一蒸汽进口13、第二蒸汽进口19、第三蒸汽进口14、第一蒸汽出口20、第二蒸汽出口18和第三蒸汽出口7;第一蒸汽进口13横向设于筒体1的下端一侧并与筒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一蒸汽出口20横向设于筒体1的上端一侧并与筒体1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二蒸汽进口19竖直设于筒底4的底部并与筒底4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二蒸汽出口18横向设于筒底4的一侧并与筒底4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三蒸汽进口14竖直设于筒盖3的顶部一侧并与筒盖3的内部相互连通,第三蒸汽出口7竖直设于筒盖3的顶部一侧并与筒盖3的内部相互连通且与第三蒸汽进口14互为对角分布。

输出组件还包括第四蒸汽进口22和第四蒸汽出口21,第四蒸汽进口22和第四蒸汽出口21均横向设于输料管9上并均与输料管9的内部相互连通,第四蒸汽进口22设于第四蒸汽出口21的下方。

使用时,将催化剂经由进料管5通入到筒体1中,进而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到每个滤管6中并将杂质隔离在筒体1中,每个滤管6中的催化剂均向上进入到隔板2和筒盖3之间以实现回收,打开阀门11后,位于隔板2和筒盖3之间的催化剂经由出料口8和输料管9进入到出料管10中,最后从出料管10的两端向外排出以循环利用;筒体1中残留的杂质可以经由排污管12向外排出;出料管10中的残留催化剂可以经由残液出口15向外排出;液体反冲口16和气体反冲口17可以在清扫时分别通入清洗用的液体或气体;若回收过程中需要对催化剂进行保温,则可以经由第一蒸汽进口13、第二蒸汽进口19、第三蒸汽进口14和第四蒸汽进口22通入高温蒸汽,使用后的蒸汽分别从第一蒸汽出口20、第二蒸汽出口18、第三蒸汽出口7和第四蒸汽出口21向外排出以进行循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快了过滤速度,提升了过滤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三苯二酮合成用fe-c催化剂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隔板、筒盖、筒底、进料管、滤管、出料管、排污管和输出组件;所述筒盖固定在筒体的上端开口处,所述隔板密封固定在筒盖和筒体之间,所述滤管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滤管均竖直设于筒体中,每个所述滤管的上端均穿插固定在隔板中并均与筒盖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筒底可拆卸的固定在筒体的下端开口处,所述排污管竖直穿插固定在筒底的底部并与筒底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进料管横向插入固定在筒体的下端一侧并与筒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出料管横向设于筒体的下端外侧,所述筒盖和出料管之间设有多个输出组件,所述输出组件包括出料口、输料管和阀门;所述出料口的一端插入固定在筒盖的一侧并与筒盖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输料管的一端与出料口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插入固定在出料管的上侧并与出料管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阀门设在输料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苯二酮合成用fe-c催化剂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组件还包括残液出口、液体反冲口和气体反冲口,所述残液出口和液体反冲口分别竖直穿插固定在出料管的下侧左右两端并均与出料管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气体反冲口竖直穿插固定在出料管的上侧右端并与出料管的内部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苯二酮合成用fe-c催化剂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蒸汽进口、第二蒸汽进口、第三蒸汽进口、第一蒸汽出口、第二蒸汽出口和第三蒸汽出口;所述第一蒸汽进口横向设于筒体的下端一侧并与筒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蒸汽出口横向设于筒体的上端一侧并与筒体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蒸汽进口竖直设于筒底的底部并与筒底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蒸汽出口横向设于筒底的一侧并与筒底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三蒸汽进口竖直设于筒盖的顶部一侧并与筒盖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三蒸汽出口竖直设于筒盖的顶部一侧并与筒盖的内部相互连通且与第三蒸汽进口互为对角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苯二酮合成用fe-c催化剂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组件还包括第四蒸汽进口和第四蒸汽出口,所述第四蒸汽进口和第四蒸汽出口均横向设于输料管上并均与输料管的内部相互连通,所述第四蒸汽进口设于第四蒸汽出口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苯二酮合成用Fe‑C催化剂回收装置,包括筒体、隔板、筒盖、筒底、进料管、滤管、出料管、排污管和输出组件;筒盖固定在筒体的上端开口处,隔板密封固定在筒盖和筒体之间,滤管包括多个,多个滤管均竖直设于筒体中,筒底可拆卸的固定在筒体的下端开口处,出料管横向设于筒体的下端外侧,输出组件设于筒盖和出料管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加快了过滤速度,提升了过滤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严留新;汤浩;张海娟;韩维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新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