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连管放盖机构及瓶盖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17  427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连管放盖机构及瓶盖压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有很多上盖或者拧盖机构,但这些机构大多是将单一的盖子拧紧到单一的瓶子上,正因为如此,这种上盖机构或拧盖机构并不能满足一些特殊领域中使用的多连管的上盖操作,例如,在医药等领域使用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八连管,在装入药品后需要将八连管瓶盖盖上,单一的盖子拧紧到单一的瓶子上的上盖机构并不能满足上述八连管的上盖需求。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满足多连管上盖需求的放盖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连管放盖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包括盖匣、阻挡块以及复位件,所述盖匣具有容纳多排连管盖的储存腔,所述连管盖包括多个连在一起的管盖,所述储存腔的底部具有连管盖出口,所述盖匣在所述连管盖出口具有安装部;所述阻挡块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且所述阻挡块具有能够互相切换的初始位置及打开位置;所述复位件与所述阻挡块相连并给所述阻挡块提供复位力;其中,所述阻挡块在所述复位力作用下能够从所述打开位置切换至所述初始位置,所述阻挡块在所述初始位置时,支撑在所述多排连管盖中的最底排连管盖的下方;在所述阻挡块转动并从所述初始位置切换至所述打开位置,所述阻挡块与所述多排连管盖中的最底排连管盖脱离。

示例性地,所述阻挡块为两个,所述安装部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连管盖出口的两侧,两个所述阻挡块一一对应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部上,且每一所述阻挡块对应连接有所述复位件。

示例性地,所述盖匣具有通孔,所述通孔从所述盖匣的顶端贯通至所述盖匣的底端,所述通孔的内部形成所述储存腔,所述通孔的顶端形成连管盖入口,所述通孔的底端形成所述连管盖出口。

示例性地,所述阻挡块包括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通过转轴与所述安装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侧向延伸而出,在所述阻挡块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侧向伸至所述储存腔的腔壁内侧,且与所述储存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距l,每排所述连管盖的侧端与所述储存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m,其中,l>m。

示例性地,所述间距形成所述阻挡块对所述最底排连管盖的阻挡距离,所述阻挡距离为1mm-3mm。

示例性地,所述间隙m为0.05mm-0.15mm。

示例性地,所述连接部上具有容置孔,所述复位件包括相互间磁性连接的磁铁和铁磁件,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盖匣上,所述铁磁件设置在所述容置孔内。

示例性地,所述容置孔为螺纹孔,所述铁磁件为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碳钢螺丝。

示例性地,所述连接部上具有多个容置孔,所述复位件包括磁铁和与所述磁铁磁性连接的多个铁磁件,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盖匣上,所述多个铁磁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多个容置孔内。

示例性地,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盖匣连接。

示例性地,所述盖匣上连接有便于提放所述多连管放盖机构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多连管放盖机构,盖匣能够存储多排连管盖,初始状态下,阻挡块在复位件的复位力作用下,支撑在多排连管盖中的最底排连管盖的下方,当最上排的连管盖受到向下的推力时,推力会迫使阻挡块转动至打开位置,阻挡块与最底排连管盖脱离,以便最底排连管盖从连管盖出口下落,推力撤销后阻挡块在复位力作用下复位并再次支撑在新的最底排连管盖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可实现多排连管盖存储,单排连管盖排出,不会一次排出多排连管盖,排放性能稳定,且通过复位力复位,使得排放恢复速度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瓶盖压紧装置,包括如上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由于上述多连管放盖机构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上述多连管放盖机构的瓶盖压紧装置也必然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连管放盖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连管放盖机构的俯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连管放盖机构的内部结构图(阻挡块处于初始位置);

图3b为图3a中的a部放大图;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连管放盖机构的内部结构图(阻挡块处于打开位置);

图4b为图4a中的b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连管放盖机构的一实施例阻挡块的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连管放盖机构的另一实施例阻挡块的结构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多连管放盖机构

10—盖匣

11—储存腔

111—连管盖出口

112—连管盖入口

101—通孔

102—盖匣的前表面

103—盖匣的后表面

12—安装部

121—安装槽

122—转轴孔

123—凹槽

20—阻挡块

21—连接部

211—安装孔

212、212’—容置孔

22—支撑部

221—阻挡端

30—复位件

31—磁铁

32—铁磁件

40—转轴

50—把手

200—多排连管盖

201—最底排连管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5所示,多连管放盖机构100包括盖匣10、阻挡块20以及复位件30。多连管放盖机构100用于瓶盖压紧装置,且主要适用于一些特殊领域,例如医药领域用到的八连管,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盖压紧装置,具体的是通过多连管放盖机构100将八连管盖放置并压紧到八连管上,完成八连管的上盖操作。

盖匣10用于存储多排连管盖200,并作为基体供其余零件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每排连管盖具有多个连在一起的管盖,例如,每排可以具有6个管盖,8个管盖,10个管盖等等。具体来说,盖匣10具有容纳多排连管盖的储存腔11,储存腔11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储存腔11的底部具有连管盖出口111,连管盖出口111用于供多排连管盖逐排下落,以便放置到连管瓶口上。为了方便阻挡块20以及复位件30安装,盖匣10在连管盖出口111具有安装部12,举例来说,安装部12上可以设置安装槽121和转轴孔122,安装槽121从盖匣10的底部向上延伸,转轴孔122从盖匣的前表面102穿过安装槽121后贯通至盖匣的后表面103。

阻挡块20转动连接在安装部12上,具体转动连接方式例如是:阻挡块20通过转轴40可转动地连接在安装部12上,转轴40与阻挡块20间隙配合,保证转动灵活,阻挡块20打开和复位时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阻力,有关阻挡块20打开和复位将在后文中进行介绍。阻挡块20是可转动地,且转动时是在初始位置及打开位置之间转动,也就是说,阻挡块20具有能够互相切换的初始位置及打开位置。

复位件30与阻挡块20相连并给阻挡块20提供复位力。其中,阻挡块20在复位力作用下能够从打开位置切换至初始位置,阻挡块20在初始位置时,支撑在多排连管盖200中的最底排连管盖201的下方(如图3a和图3b);在多排连管盖200受到推力时,阻挡块20转动并从初始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与多排连管盖200中的最底排连管盖201脱离(如图4a和图4b),以便最底排连管盖201从连管盖出口111下落。

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阻挡块20为两个,安装部12为两个,两个安装部12分别位于连管盖出口111的两侧,两个阻挡块20一一对应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部12上,且每一阻挡块20对应连接有复位件30。如此,通过两个阻挡块共同支撑,从而能稳定地支撑在多排连管盖200中的最底排连管盖201的下方,阻挡正常状态下连管盖排出。

具体地,盖匣10具有通孔101,通孔101从盖匣10的顶端贯通至盖匣10的底端,通孔101的内部形成容纳多排连管盖200的储存腔11,通孔101的顶端形成连管盖入口112,连管盖入口112用于将多排连管盖200顺序装入储存腔11,通孔101的底端形成连管盖出口111,供多排连管盖逐排下落压盖在连管瓶上。这样,不仅能方便多排连管盖200顺序装入,而且方便多排连管盖逐排下落。在使用时,当连管瓶中装好需要的料(例如药丸)时,将装有药丸的连管瓶放置到多连管放盖机构的下方,并对准多连管放盖机构中的最底排连管盖201,其中,连管瓶可以是八连管瓶,在实际使用中,连管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如六连管瓶,十连管瓶等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阻挡块20可以包括连接部21和支撑部22,连接部21通过转轴40与安装部12转动连接,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连接部21上设置有安装孔211,安装阻挡块20时,连接部21插入安装部12上的安装槽121内,转轴40穿过安装部12上的转轴孔122,并穿过安装孔211,从而使得整个阻挡块20能转动。支撑部22从连接部21的远离转轴40的一端侧向延伸而出,在阻挡块20处于初始位置时(如图3a和图3b),支撑部22的远离连接部21的一端侧向伸至储存腔11的腔壁内侧以便支撑在最底排连管盖201的下方,避免正常状态下最底排连管盖201下落,支撑部22的远离连接部21的一端基于对最底排连管盖201的阻挡下落作用,也可以称为阻挡端221,且为了能支撑在最底排连管盖201的下方,阻挡端221与储存腔11的腔壁之间具有间距l,另外,每排连管盖的侧端与储存腔11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m(间隙m图中未示出),其中,l>m,这样,才能确保阻挡端221能够支撑在最底排连管盖201的下方。

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间距l形成阻挡块20对最底排连管盖201的阻挡距离,阻挡距离为1mm-3mm,例如1mm,1.5mm,2mm,2.5mm,3mm等等,阻挡距离设置在上述数值时,能方便连管盖掉落至连管瓶的瓶口,且能防止中间无导向的距离过长,位置出现偏差。

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间隙m为0.05mm-0.15mm,例如间隙为0.05mm,0.1mm,0.15mm等等,间隙基于如此设置,能保证多排连管盖逐排下落,若间隙过大或间隙过小,容易出现位置不准或卡住情况。

进一步地,连接部21上具有容置孔212,复位件30包括相互间磁性连接的磁铁31和铁磁件32,磁铁31设置在盖匣10上,例如可以在安装槽121位置处相对来说更靠近储存腔11的匣壁上设置凹槽123,磁铁31固定在凹槽123内,铁磁件32设置在容置孔212内,铁磁件32可以是如铁、镍、钴等制成,也就是说,铁磁件32是能够被磁铁31吸引的铁磁性物质。如此,复位件30与阻挡块20之间实际是磁性相连的,复位力为磁铁31的磁力,在磁铁31磁力的吸引力下,一方面,阻挡块20位于初始位置,支撑在最底排连管盖201的下方,阻挡最底排连管盖201下落;另一方面,在阻挡块20转动至打开位置时,使阻挡块20复位。当复位件30包括相互间磁性连接的磁铁31和铁磁件32时,阻挡块20可以采用无磁性的材料制作,如此轻便且耐腐蚀。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铁磁件32也可以省去,而是阻挡块20采用磁性材料制作。

更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容置孔212为螺纹孔,铁磁件32为与螺纹孔212螺纹连接的碳钢螺丝。这样,碳钢螺丝可沿螺纹孔调节与磁铁31之间的距离,达到调节磁力的效果。阻挡块20的磁力调节要求能够承担储存腔11满载连管盖的自身的重力,且轻微晃动,连管盖不会掉落。

图5所示实施例中,通过碳钢螺丝与螺纹孔的配合来实现磁力调节,在实际使用中,磁力调节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实现。如图6所示,连接部21上具有多个容置孔212’,复位件30包括磁铁31和与磁铁31磁性连接的多个铁磁件(多个铁磁件图中未示出),磁铁31设置在盖匣10上,具体设置方式如图3a、图3b、图4a和图4b所示,前文中有详细介绍,在此就不多做赘述。多个铁磁件对应设置在多个容置孔212’内,该种实施例中,磁力调节可以通过增减铁磁件32的数量实现。

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复位件30还可以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连接部21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盖匣10连接,确切地说,弹簧的另一端与安装槽121位置处的相对来说更靠近储存腔11的匣壁连接。如此,阻挡块20实际是通过弹簧拉力复位的,即,复位力为弹簧的拉力,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一方面,阻挡块20位于初始位置,支撑在最底排连管盖201的下方,阻挡最底排连管盖201下落;另一方面,在阻挡块20转动至打开位置时,使阻挡块20复位。对于弹簧拉力调节,可以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的弹簧实现,在此就不多做赘述。

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盖匣10上连接有便于提放多连管放盖机构的把手50,基于把手50的设置,能方便操作者取下整个多连管放盖机构,以将多排连管盖200顺序装入储存腔11内,且在储存腔11内装满多排连管盖200后,方便操作者将满载连管盖多连管放盖机构安装至瓶盖压紧装置上。

以下以复位件30为磁铁31和铁磁件32的组合为例,详细介绍多连管放盖机构的动作过程:初始状态下,阻挡块20在磁铁31和设置在阻挡块20中的铁磁件32相互间的磁力作用下支撑在最底排连管盖201的下方(如图3a和图3b),当最上排连管盖受到向下的推力时,推力迫使阻挡块20绕转轴40转动从而使得最底排连管盖201从连管盖出口111排出(如图4a和图4b),推力撤销后,阻挡块20在磁力的作用下再次复位并支撑在最底排连管盖的下方。至于复位件为弹簧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动作过程与复位件为磁铁31和铁磁件32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大致相同,在此就不再做介绍。

从上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可实现多排连管盖存储,单排连管盖排出达到连管瓶上盖目的,不会一次排出多排连管盖,排放性能稳定,且通过复位力复位,使得排放恢复速度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瓶盖压紧装置,包括如上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100。由于上述多连管放盖机构100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上述多连管放盖机构100的瓶盖压紧装置也必然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对于瓶盖压紧装置的其他部件,可以采用现有的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构。本实用新型并不意图对它们进行限制。因此,本文不再对这些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顶”、“底”、“上”和“下”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部件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不但包含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还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被整体倒置,则部件“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之上”的将包括部件“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构造之下”的情况。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这些部件或特征也可以其他不同角度来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角度),本文意在包含所有这些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连管放盖机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匣(10),所述盖匣具有容纳多排连管盖的储存腔(11),所述连管盖包括多个连在一起的管盖,所述储存腔的底部具有连管盖出口(111),所述盖匣在所述连管盖出口具有安装部(12);

阻挡块(20),所述阻挡块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且所述阻挡块具有能够互相切换的初始位置及打开位置;以及

复位件(30),所述复位件与所述阻挡块相连并给所述阻挡块提供复位力;

其中,所述阻挡块在所述复位力作用下能够从所述打开位置切换至所述初始位置,所述阻挡块在所述初始位置时,支撑在所述多排连管盖(200)中的最底排连管盖(201)的下方;在所述阻挡块转动并从所述初始位置切换至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阻挡块与所述多排连管盖中的最底排连管盖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块为两个,所述安装部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部分别位于所述连管盖出口的两侧,两个所述阻挡块一一对应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安装部上,且每一所述阻挡块对应连接有所述复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匣具有通孔(101),所述通孔从所述盖匣的顶端贯通至所述盖匣的底端,所述通孔的内部形成所述储存腔,所述通孔的顶端形成连管盖入口(112),所述通孔的底端形成所述连管盖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块包括连接部(21)和支撑部(22),所述连接部通过转轴(40)与所述安装部(12)转动连接,所述支撑部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侧向延伸而出,在所述阻挡块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支撑部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侧向伸至所述储存腔的腔壁内侧,且与所述储存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距l,每排所述连管盖的侧端与所述储存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m,其中,l>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l形成所述阻挡块对所述最底排连管盖的阻挡距离,所述阻挡距离为1mm-3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m为0.05mm-0.15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具有容置孔(212),所述复位件包括相互间磁性连接的磁铁(31)和铁磁件(32),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盖匣上,所述铁磁件设置在所述容置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212)为螺纹孔,所述铁磁件为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的碳钢螺丝。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具有多个容置孔(212’),所述复位件包括磁铁和与所述磁铁磁性连接的多个铁磁件,所述磁铁设置在所述盖匣上,所述多个铁磁件对应设置在所述多个容置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盖匣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匣上连接有便于提放所述多连管放盖机构的把手(50)。

12.一种瓶盖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连管放盖机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连管放盖机构及瓶盖压紧装置,多连管放盖机构包括盖匣、阻挡块以及复位件,盖匣具有容纳多排连管盖的储存腔,储存腔的底部具有连管盖出口,盖匣在连管盖出口具有安装部;阻挡块转动连接在安装部上;复位件与阻挡块相连并给阻挡块提供复位力;其中,阻挡块在复位力作用下能够从打开位置切换至初始位置,阻挡块在初始位置时,支撑在多排连管盖中的最底排连管盖的下方;在阻挡块转动并从初始位置切换至打开位置时,阻挡块与多排连管盖中的最底排连管盖脱离。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多排连管盖存储,单排连管盖排出,能够将连管盖放置到连管瓶上,完成连管瓶的上盖操作,不会一次排出多排连管盖,排放性能稳定,且排放恢复速度快。

技术研发人员:姜海龙;宋永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镁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8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