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护顶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叉车护顶架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10称为工业车辆。常用于仓储大型物件的运输,通常使用燃油机或者电池驱动,现有技术中,内燃叉车护顶架和车架是一般采用螺栓刚性连接。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叉车护顶架和车架刚性连接会导致发动机产生的振动直接通过车架传递到护顶架,使护顶架剧烈震动影响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同时护顶架振动时由于车架与护顶架的振动频率不一样,容易产生金属摩擦声,增加噪音点。
因此,发明一种叉车护顶架减震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叉车护顶架减震装置,通过缓冲连接机构中缓冲块对横梁与支撑杆的支撑,可以避免叉车发动机产生的震动通过金属直接传递至护顶架上,以减小剧烈震动以及震动产生的噪音对驾驶员的负面影响,通过将防护杆一侧截面形状设为弧形,有利于增加防护板的保护角度,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叉车护顶架减震装置,包括侧框架,所述侧框架由支撑杆与横梁组成,所述横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侧框架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横梁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部贯穿设置有防护杆,所述横梁与支撑杆之间均设有缓冲连接机构,所述缓冲连接机构包括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缓冲块、固定螺栓和固定螺母,所述第一卡接块两侧均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卡接块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卡接块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接块于横梁两端中线处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卡接块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限位槽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于第二卡接块中线处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卡接块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卡接块于支撑杆顶部中线处对称分布,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相插接,所述缓冲块于两个第一卡接块和两个第二卡接块之间设置,所述固定螺栓贯穿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截面形状设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一端设有垫片,所述固定螺栓一端设有垫片,所述第二安装孔外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垫片与安装槽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两个所述第一卡接块与两个第二卡接块垂直分布,两个所述第一卡接块与两个第二卡接块高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缓冲块高度大于第一卡接块和第二卡接块高度,所述缓冲块由多孔聚胺脂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杆呈并排整列分布,所述防护杆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护杆呈并排阵列分布,所述固定杆与防护杆垂直分布,所述防护杆一侧截面形状设为弧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通过缓冲连接机构中缓冲块对横梁与支撑杆的支撑,可以避免叉车发动机产生的震动通过金属直接传递至护顶架上,以减小剧烈震动以及震动产生的噪音对驾驶员的负面影响,通过将防护杆一侧截面形状设为弧形,有利于增加防护板的保护角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侧框架、2支撑杆、3横梁、4固定杆、5防护杆、6缓冲连接机构、7第一卡接块、8第二卡接块、9缓冲块、10固定螺栓、11固定螺母、12限位块、13第一安装孔、14限位槽、15第二安装孔、16减震机构、17l形板、18减震弹簧、19减震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叉车护顶架减震装置,包括侧框架1,所述侧框架由支撑杆2与横梁3组成,所述横梁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侧框架1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横梁3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内部贯穿设置有防护杆5,所述横梁3与支撑杆2之间均设有缓冲连接机构6,所述缓冲连接机构6包括第一卡接块7、第二卡接块8、缓冲块9、固定螺栓10和固定螺母11,所述第一卡接块7两侧均设有限位块12,所述第一卡接块7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所述第一卡接块7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接块7于横梁3两端中线处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卡接块8一侧设有限位槽14,所述限位槽14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15,所述限位槽14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14于第二卡接块8中线处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卡接块8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卡接块8于支撑杆2顶部中线处对称分布,所述限位块12与限位槽14相插接,所述缓冲块9于两个第一卡接块7和两个第二卡接块8之间设置,所述固定螺栓10贯穿第一安装孔13和第二安装孔15并与固定螺母11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孔13与第二安装孔15截面形状设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安装孔13与第二安装孔15相匹配,第一安装孔13与第二安装孔15截面形状设为椭圆形,有利于使第一卡接块7与第二卡接块8之间有一定滑动空间,有利于缓冲块9进行弹性形变。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螺栓10一端设有垫片,所述固定螺栓10一端设有垫片,所述第二安装孔15外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垫片与安装槽相匹配,垫片与安装槽有利于方便固定螺栓10与固定螺母11的安装与拆卸。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两个所述第一卡接块7与两个第二卡接块8垂直分布,两个所述第一卡接块7与两个第二卡接块8高度相等。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块9高度大于第一卡接块7和第二卡接块8高度,所述缓冲块9由多孔聚氨酯材料制成,缓冲块9高度大于第一卡接块7和第二卡接块8高度,有利于使缓冲9块两端分别与横梁3和支撑杆2相接触,以对支撑杆上2传递的震动进行缓冲。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杆4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杆4呈并排整列分布,所述防护杆5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护杆5呈并排阵列分布,所述固定杆4与防护杆5垂直分布,所述防护杆5一侧截面形状设为弧形,防护杆5一侧截面形状设为弧形有利于增加防护杆5的保护角度。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2与缓冲缓冲9块之间设有减震机构16,所述减震机构16包括l型板17,所述l形板于支撑杆2顶部设置,所述l型板17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8,所述减震弹簧18顶部设有减震板19,所述l形板17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减震弹簧18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震弹簧18于l形板17表面均匀分布,减震机构16有可以对缓冲块9进行支撑,有利于提高护顶架的减震效果。
实施方式具体为:首先将l形板17放置在支撑杆2顶部,同时通过固定板使其于支撑杆2顶部固定,之后将缓冲块9设置在减震板19顶部,通过限位块12与限位槽14相插接,使第一卡接块7与第二卡接块8相连接,同时缓冲块位9于两个第一卡接块7与两个第二卡接块8之间,同时因为缓冲9块高度大一第一卡接块7与第二卡接块8,所以缓冲块9顶部与横梁3顶部相贴合,同时将固定螺栓10插入第一安装孔13与第二安装孔15,同时将固定螺母11与固定螺栓10螺纹连接,使第一卡接块7与第二卡接块8固定限位,使支撑杆2与横梁3相连接,最后将组装完成的护顶架安装在叉车车架上,当叉车运行产生震动时,震动由发动机传递至车架,之后震动由车架传递至支撑杆2顶部的缓冲连接机构6上,震动使第一卡接块7与第二卡接块8之间产生微小的抖动,同时被第一卡接块7与第二卡接块8之间的缓冲块9进行一定的吸收,使叉车护顶架产生的震动减小,同时减震板19通过减震弹簧18可以使缓冲块9与横梁3紧密贴合,同时在叉车产生较大震动时可以对震动进行缓冲,通过缓冲连接机构6中缓冲块9对横梁3与支撑杆2的支撑,可以避免叉车发动机产生的震动通过金属直接传递至护顶架上,以减小剧烈震动以及震动产生的噪音对驾驶员的负面影响,通过将防护杆5一侧截面形状设为弧形,有利于增加防护杆5的保护角度,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叉车护顶架和车架刚性连接会导致发动机产生的振动直接通过车架传递到护顶架,使护顶架剧烈震动影响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同时护顶架振动时由于车架与护顶架的振动频率不一样,容易产生金属摩擦声,增加噪音点的问题。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通过固定板使其于支撑杆2顶部固定,之后将缓冲块9设置在减震板19顶部,通过限位块12与限位槽14相插接,使第一卡接块7与第二卡接块8相连接,同时缓冲块位9于两个第一卡接块7与两个第二卡接块8之间,同时因为缓冲9块高度大一第一卡接块7与第二卡接块8,所以缓冲块9顶部与横梁3顶部相贴合,同时将固定螺栓10插入第一安装孔13与第二安装孔15,同时将固定螺母11与固定螺栓10螺纹连接,使第一卡接块7与第二卡接块8固定限位,使支撑杆2与横梁3相连接,最后将组装完成的护顶架安装在叉车车架上,当叉车运行产生震动时,震动由发动机传递至车架,之后震动由车架传递至支撑杆2顶部的缓冲连接机构6上,震动使第一卡接块7与第二卡接块8之间产生微小的抖动,同时被第一卡接块7与第二卡接块8之间的缓冲块9进行一定的吸收,使叉车护顶架产生的震动减小,同时减震板19通过减震弹簧18可以使缓冲块9与横梁3紧密贴合,同时在叉车产生较大震动时可以对震动进行缓冲。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1.一种叉车护顶架减震装置,包括侧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架由支撑杆(2)与横梁(3)组成,所述横梁(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侧框架(1)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横梁(3)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内部贯穿设置有防护杆(5),所述横梁(3)与支撑杆(2)之间均设有缓冲连接机构(6),所述缓冲连接机构(6)包括第一卡接块(7)第二卡接块(8)、缓冲块(9)、固定螺栓(10)和固定螺母(11),所述第一卡接块(7)两侧均设有限位块(12),所述第一卡接块(7)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3),所述第一卡接块(7)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接块(7)于横梁(3)两端中线处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卡接块(8)一侧设有限位槽(14),所述限位槽(14)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15),所述限位槽(14)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槽(14)于第二卡接块(8)中线处对称分布,所述第二卡接块(8)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卡接块(8)于支撑杆(2)顶部中线处对称分布,所述限位块(12)与限位槽(14)相插接,所述缓冲块(9)于两个第一卡接块(7)和两个第二卡接块(8)之间设置,所述固定螺栓(10)贯穿第一安装孔(13)和第二安装孔(15)并与固定螺母(11)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护顶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3)与第二安装孔(15)截面形状设为椭圆形,所述第一安装孔(13)与第二安装孔(15)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护顶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10)一端设有垫片,所述固定螺栓(10)一端设有垫片,所述第二安装孔(15)外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垫片与安装槽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护顶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一卡接块(7)与两个第二卡接块(8)垂直分布,两个所述第一卡接块(7)与两个第二卡接块(8)高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护顶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9)高度大于第一卡接块(7)和第二卡接块(8)高度,所述缓冲块(9)由多孔聚氨酯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护顶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4)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杆(4)呈并排整列分布,所述防护杆(5)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护杆(5)呈并排阵列分布,所述固定杆(4)与防护杆(5)垂直分布,所述防护杆(5)一侧截面形状设为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护顶架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与缓冲块(9)之间设有减震机构(16),所述减震机构(16)包括l型板(17),所述l型板于支撑杆(2)顶部设置,所述l型板(17)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8),所述减震弹簧(18)顶部设有减震板(19),所述l型板(17)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减震弹簧(18)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震弹簧(18)于l型板(17)表面均匀分布。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