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循环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11-15  68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循环泵。



背景技术:

循环泵指装置中输送反应、吸收、分离、吸收液再生的循环液用泵。它的扬程较低,只是用来克服循环系统的压力降,可采用低扬程泵,循环泵是指泵的作用而言,离心泵是指泵的结构而言,两者完全是两个概念,循环泵的工作原理要将水循环起来所用的泵就叫循环泵,例如水暖供热管道中的热水是靠循环泵循环起来的。

目前的循环泵接水口容易泄漏,特别在对热水循环时,如果泄漏可能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耐高温循环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高温循环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侧面和顶面分别固定有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顶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和出水口之间设有螺栓,且连接管和出水口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和出水口内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限位圈和第二限位圈,所述第一限位圈底部设有活动座,且活动座和第一限位圈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圈表面固定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表面设有弹簧,且弹簧和限位槽活动连接,所述弹簧处于出水口内部,且弹簧嵌于活动座内部,且弹簧和活动座内部顶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远离所述进水口的泵体一侧设有连接盘,且连接盘固定在泵体侧面,所述连接盘表面固定有多个连接架,且连接架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设有连接轴,且连接轴和多个连接架的同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设有电机,且电机和连接轴通过电机的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电机和连接轴之间设有保护罩。

优选的,所述电机底部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底板,且底板和支撑架底部固定连接,且保护罩底部和底板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长度大于活动座的深度,且弹簧压缩后的最短长度等于活动座的深度,且弹簧压缩后的最短长度大于连接管的管口至第二限位圈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圈、第二限位圈和活动座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对连接管和进水口之间添加密封结构,在连接管对准进水口时,活动座的底部挤压出水口内部的弹簧,第二限位圈上的限位槽支撑弹簧的底部,在压缩到出水口的连接盘和连接管的连接盘接触时,拧紧螺栓,将连接管和出水口固定,起到了对连接管和出水口之间的密封,防止液体的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例说明:

1、电机;2、支撑架;3、保护罩;4、连接轴;5、底板;6、连接架;7、泵体;8、进水口;9、连接管;10、第一限位圈;11、螺栓;12、活动座;13、弹簧;14、限位槽;15、第二限位圈;16、连接盘;17、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

参照图2和图4,一种耐高温循环泵,包括泵体7,泵体7侧面和顶面分别固定有进水口8和出水口17,出水口17顶部设有连接管9,连接管9和出水口17之间设有螺栓11,且连接管9和出水口17顶部通过螺栓11固定连接,连接管9和出水口17内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限位圈10和第二限位圈15,第一限位圈10底部设有活动座12,且活动座12和第一限位圈10活动连接,第二限位圈15表面固定有限位槽14,限位槽14表面设有弹簧13,且弹簧13和限位槽14活动连接,弹簧13处于出水口17内部,且弹簧13嵌于活动座12内部,且弹簧13和活动座12内部顶面固定连接,弹簧13的长度大于活动座12的深度,且弹簧13压缩后的最短长度等于活动座12的深度,且弹簧13压缩后的最短长度大于连接管9的管口至第二限位圈15的距离,第一限位圈10、第二限位圈15和活动座1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对连接管9和进水口8之间添加密封结构,在连接管9对准进水口8时,活动座12的底部挤压出水口17内部的弹簧13,第二限位圈15上的限位槽14支撑弹簧13的底部,在压缩到出水口17的连接盘16和连接管9的连接盘16接触时,活动座12处于连接管9和出水口17之间,拧紧螺栓11,将连接管9和出水口17固定,起到了对连接管9和出水口17之间的密封,防止液体的泄漏,同样的,在进水口8部分也采用密封结构,将进水口8和连接管9通过密封结构可以防止液体泄漏。

参照图1和图3,一侧设有连接盘16,且连接盘16固定在泵体7侧面,连接盘16表面固定有多个连接架6,且连接架6均匀分布,连接架6的另一端设有连接轴4,且连接轴4和多个连接架6的同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轴4的另一端设有电机1,且电机1和连接轴4通过电机1的输出轴活动连接,电机1和连接轴4之间设有保护罩3,电机1底部固定有支撑架2,支撑架2底部设有底板5,且底板5和支撑架2底部固定连接,且保护罩3底部和底板5表面固定连接。

循环泵的流量中等大小,在稳定工作条件下,泵的流量变化比较小,泵的最大流量为每小时1200kg,使用温度小于250度,泵的过流部分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泵的下部浸在水中,采用水润滑导轴承,并有轴保护管将清洁的润滑水与泵输送水隔开,泵输送水从进水口8进入叶轮室,主轴带动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吸引水流向上进入导叶体,导叶体有效地将叶轮排出的水流动能转化为压力能,使之高效地进入泵腔,再经过导流片作用,可以将水从出水口17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耐高温循环泵,包括泵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7)侧面和顶面分别固定有进水口(8)和出水口(17),所述出水口(17)顶部设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和出水口(17)之间设有螺栓(11),且连接管(9)和出水口(17)顶部通过螺栓(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9)和出水口(17)内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限位圈(10)和第二限位圈(15),所述第一限位圈(10)底部设有活动座(12),且活动座(12)和第一限位圈(1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圈(15)表面固定有限位槽(14),所述限位槽(14)表面设有弹簧(13),且弹簧(13)和限位槽(14)活动连接,所述弹簧(13)处于出水口(17)内部,且弹簧(13)嵌于活动座(12)内部,且弹簧(13)和活动座(12)内部顶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循环泵,其特征在于:远离所述进水口(8)的泵体(7)一侧设有连接盘(16),且连接盘(16)固定在泵体(7)侧面,所述连接盘(16)表面固定有多个连接架(6),且连接架(6)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6)的另一端设有连接轴(4),且连接轴(4)和多个连接架(6)的同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4)的另一端设有电机(1),且电机(1)和连接轴(4)通过电机(1)的输出轴活动连接,所述电机(1)和连接轴(4)之间设有保护罩(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底部固定有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底部设有底板(5),且底板(5)和支撑架(2)底部固定连接,且保护罩(3)底部和底板(5)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3)的长度大于活动座(12)的深度,且弹簧(13)压缩后的最短长度等于活动座(12)的深度,且弹簧(13)压缩后的最短长度大于连接管(9)的管口至第二限位圈(15)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圈(10)、第二限位圈(15)和活动座(1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高温循环泵,涉及循环泵领域,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和出水口内部分别固定有第一限位圈和第二限位圈,所述第一限位圈底部设有活动座,且活动座和第一限位圈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圈表面固定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表面设有弹簧,且弹簧和限位槽活动连接,所述弹簧处于出水口内部,且弹簧嵌于活动座内部,且弹簧和活动座内部顶面固定连接,对连接管和进水口之间添加密封结构,在连接管对准进水口时,活动座的底部挤压出水口内部的弹簧,第二限位圈上的限位槽支撑弹簧的底部,在压缩到出水口的连接盘和连接管的连接盘接触时,拧紧螺栓,将连接管和出水口固定,起到了对连接管和出水口之间的密封,防止液体的泄漏。

技术研发人员:朱思成;杨勇;邓梦婷;邓安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天宫制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