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用升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自动化是最早出现的自动控制系统,是自动化的一个分支。国内历史中具体机械自动化出现的最早时间已不可考,按照《墨子》记载,最早的自动化应是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公输班)制造的木鸟:“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就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这么精密的装置,其中必定须有自动控制的措施在里面,可惜没有相应的资料及图纸留存下来。国外历史中机械自动化的真正大放光彩的时候应是近代西方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瓦特改进的蒸汽机中就运用了多个机械自动控制调节系统:离心式调速器和节流阀等。但目前在一些作坊加工厂内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普遍依靠手动举抬装置进行,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在一些作坊加工厂内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普遍依靠手动举抬装置进行,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进而提出的一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用升降支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用升降支撑装置,包括底座和均匀安插在底座四角的四个垫腿,所述底座上通过回弹机构连接有支撑座,且所述回弹机构之间设置有与支撑座相匹配的压抵机构,所述底座、支撑座之间安装有置于回弹机构、压抵机构之外的伸缩外罩。
优选的,所述回弹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底座上的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的顶端均与支撑座的底部相固定,两个所述伸缩杆外均套设有弹簧。
优选的,两个所述弹簧均为强力拉伸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上端均与支撑座的底部固接,两个所述弹簧的下端均与底座的顶部固接。
优选的,所述压抵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底座上的两个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的顶端均转动安插有销轴,两个所述销轴外均依次固定套接有凸轮和从动伞齿轮,两个所述凸轮的外缘均与支撑座的底部相抵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架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对称安装在两个安装架相对侧面上的两个悬架,两个所述悬架的顶端共同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主动伞齿轮,两个所述主动伞齿轮分别与两个从动伞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轴的中部固定有蜗轮,两个所述悬架之间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为交流式步进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带动蜗杆能实现对蜗轮的带转,这样转轴两端的两个主动伞齿轮会同步带动两个从动伞齿轮转动进而实现两个销轴对两个凸轮的同步带转,促使两个凸轮的凸起外缘顶起支撑座,相较于传统的作坊加工厂内的手动举抬装置而言省时省力不说还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提高了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用升降支撑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伸缩外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撑座、3安装架、4凸轮、5从动伞齿轮、6主动伞齿轮、7悬架、8转轴、9驱动电机、10蜗杆、11蜗轮、12伸缩杆、13弹簧、14伸缩外罩、15垫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用升降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和均匀安插在底座1四角的四个垫腿15,底座1上通过回弹机构连接有支撑座2,且回弹机构之间设置有与支撑座2相匹配的压抵机构,底座1、支撑座2之间安装有置于回弹机构、压抵机构之外的伸缩外罩14;回弹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底座1上的两个伸缩杆12,两个伸缩杆12的顶端均与支撑座2的底部相固定,两个伸缩杆12外均套设有弹簧13,两个弹簧13均为强力拉伸弹簧,两个弹簧13的上端均与支撑座2的底部固接,两个弹簧13的下端均与底座1的顶部固接,这样能确保支撑座2在升降过程中的平顺性;
压抵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底座1上的两个安装架3,两个安装架3的顶端均转动安插有销轴,两个销轴外均依次固定套接有凸轮4和从动伞齿轮5,两个凸轮4的外缘均与支撑座2的底部相抵设置,两个安装架3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对称安装在两个安装架3相对侧面上的两个悬架7,两个悬架7的顶端共同转动安装有转轴8,转轴8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主动伞齿轮6,两个主动伞齿轮6分别与两个从动伞齿轮5啮合连接,转轴8的中部固定有蜗轮11,两个悬架7之间安装有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为交流式步进电机,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固接有蜗杆10,蜗杆10与蜗轮11啮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用升降支撑装置中,通过控制驱动电机9带动蜗杆10能实现对蜗轮11的带转,这样转轴8两端的两个主动伞齿轮6会同步带动两个从动伞齿轮5转动进而实现两个销轴对两个凸轮4的同步带转,促使两个凸轮4的凸起外缘顶起支撑座2,相较于传统的作坊加工厂内的手动举抬装置而言省时省力不说还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提高了小企业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用升降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和均匀安插在底座(1)四角的四个垫腿(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通过回弹机构连接有支撑座(2),且所述回弹机构之间设置有与支撑座(2)相匹配的压抵机构,所述底座(1)、支撑座(2)之间安装有置于回弹机构、压抵机构之外的伸缩外罩(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用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底座(1)上的两个伸缩杆(12),两个所述伸缩杆(12)的顶端均与支撑座(2)的底部相固定,两个所述伸缩杆(12)外均套设有弹簧(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用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簧(13)均为强力拉伸弹簧,两个所述弹簧(13)的上端均与支撑座(2)的底部固接,两个所述弹簧(13)的下端均与底座(1)的顶部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用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抵机构包括对称安装在底座(1)上的两个安装架(3),两个所述安装架(3)的顶端均转动安插有销轴,两个所述销轴外均依次固定套接有凸轮(4)和从动伞齿轮(5),两个所述凸轮(4)的外缘均与支撑座(2)的底部相抵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架(3)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用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对称安装在两个安装架(3)相对侧面上的两个悬架(7),两个所述悬架(7)的顶端共同转动安装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左右两端均固定有主动伞齿轮(6),两个所述主动伞齿轮(6)分别与两个从动伞齿轮(5)啮合连接,所述转轴(8)的中部固定有蜗轮(11),两个所述悬架(7)之间安装有驱动电机(9),所述驱动电机(9)的输出端固接有蜗杆(10),所述蜗杆(10)与蜗轮(11)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械自动化生产用升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9)为交流式步进电机。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