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24  93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混凝土是常见的建筑材料,一体式的混凝土墙体也较为常见,然而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然而混凝土墙体经常会出现空心、内部裂缝等状况,这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墙体质量检测事关重要,然而目前的墙体质量检测仪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现有的墙体质量检测仪多需要配合相应的外在支架进行使用,从而实现对墙体进行质量检测,而且支架大多需要具备高度调节的功能,从而实现对墙体不同部位的检测,这给墙体的检测仪的使用和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具有便于固定、无需支架、便于运输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包括主体、检测组件、固定结构、控制器和信号交流系统;

所述主体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主体上设有警报组件;

所述检测组件位于主体的下端面中部;

所述固定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结构在主体的下端面前后两端对称分布;

所述信号交流系统位于主体上;

所述控制器固定在主体上,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固定结构将该检测仪固定在墙体的待检测部位,通过控制器控制检测组件工作进行检测工作,通过控制器控制警报组件工作进行盖检测仪的报警工作,通过信号交流系统实现该检测仪和外在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

作为优选,所述警报组件包括报警器,所述警报组件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为检测仪器的报警功能奠定基础。

作为优选,所述报警器采用蜂鸣器或闪光灯,采用声音和光的报警方式便于使用者观看。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探测仪,所述检测组件和控制器双向电连接,保证检测仪器的检测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探测仪采用超声波探测仪,采用较为成熟的超声波探测技术进行探测保证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相对的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和主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下端面设有海绵吸盘,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为该探测仪固定在待测墙体上奠定基础,保证探测仪的正常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交流系统包括信号接收器和信号发射器,所述信号接收器和控制器双向电连接,所述信号发射器和控制器双向电连接,保证该探测仪和外在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

有益效果在于:

具备相应的固定结构,可以通过固定结构将该检测仪固定在待检测的墙体表面上,有效避免了传统检测仪需要借助外在支架进行检测所存在的不便,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外避免支架的使用也给检测仪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具备相应的信号交流系统,可以实现该检测仪和外在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便于该检测仪及时快速的将检测结果传输给外在控制系统,便于使用者观察,方便工作者及时的做出应急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主体;2、检测组件;3、固定结构;31、电动伸缩杆;32、海绵吸盘;33、安装板;4、警报组件;5、控制器;6、信号接收器;7、信号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包括主体1、检测组件2、固定结构3、控制器5和信号交流系统;主体1为矩形板状结构,主体1上设有警报组件4,警报组件4包括报警器,报警器采用蜂鸣器或闪光灯,采用声音和光的报警方式便于使用者观看,警报组件4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5的输出端,为检测仪器的报警功能奠定基础;检测组件2位于主体1的下端面中部,检测组件2包括探测仪,探测仪采用超声波探测仪,采用较为成熟的超声波探测技术进行探测保证探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组件2和控制器5双向电连接,保证检测仪器的检测功能;固定结构3的数量为两个,固定结构3在主体1的下端面前后两端对称分布,固定结构3包括安装板33,安装板3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相对的电动伸缩杆31,电动伸缩杆31的上端和主体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安装板33的下端面设有海绵吸盘32,电动伸缩杆31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5的输出端,为该探测仪固定在待测墙体上奠定基础,保证探测仪的正常固定;信号交流系统位于主体1上,信号交流系统包括信号接收器6和信号发射器7,信号接收器6和控制器5双向电连接,信号发射器7和控制器5双向电连接,保证该探测仪和外在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控制器5固定在主体1上,控制器5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通过固定结构3将该检测仪固定在墙体的待检测部位,通过控制器5控制检测组件2工作进行检测工作,通过控制器5控制警报组件4工作进行盖检测仪的报警工作,通过信号交流系统实现该检测仪和外在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

采用上述结构:

通过固定结构3中的海绵吸盘32将该检测仪固定在待检测墙体上,通过控制器5控制电动伸缩杆31工作,从而对检测组件2和待检测墙体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通过控制器5控制检测组件2对墙体质量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异常时,通过制器5控制警报组件4进行报警,方便使用者进行及时处理;

通过控制器5控制信号交流系统中的信号接收器6和信号发射器7工作,从而实现该检测仪和外在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便于使用者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

控制器5控制电动伸缩杆31和警报组件4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器5控制检测组件2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器5控制信号接收器6和信号发射器7工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方法,控制器5优选intel公司生产的8051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具备相应的固定结构3,可以通过固定结构3将该检测仪固定在待检测的墙体表面上,有效避免了传统检测仪需要借助外在支架进行检测所存在的不便,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外避免支架的使用也给检测仪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具备相应的信号交流系统,可以实现该检测仪和外在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便于该检测仪及时快速的将检测结果传输给外在控制系统,便于使用者观察,方便工作者及时的做出应急处理。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检测组件(2)、固定结构(3)、控制器(5)和信号交流系统;

所述主体(1)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主体(1)上设有警报组件(4);

所述检测组件(2)位于主体(1)的下端面中部;

所述固定结构(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结构(3)在主体(1)的下端面前后两端对称分布;

所述信号交流系统位于主体(1)上;

所述控制器(5)固定在主体(1)上,所述控制器(5)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组件(4)包括报警器,所述警报组件(4)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5)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采用蜂鸣器或闪光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2)包括探测仪,所述检测组件(2)和控制器(5)双向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仪采用超声波探测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3)包括安装板(33),所述安装板(3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左右相对的电动伸缩杆(31),所述电动伸缩杆(31)的上端和主体(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33)的下端面设有海绵吸盘(32),所述电动伸缩杆(31)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5)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交流系统包括信号接收器(6)和信号发射器(7),所述信号接收器(6)和控制器(5)双向电连接,所述信号发射器(7)和控制器(5)双向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墙体质量检测仪,包括主体、检测组件、固定结构、控制器和信号交流系统;所述主体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主体上设有警报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位于主体的下端面中部;所述固定结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固定结构在主体的下端面前后两端对称分布;所述信号交流系统位于主体上;所述控制器固定在主体上,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电源的输出端,其优点在于:具备相应的固定结构,可以通过固定结构将该检测仪固定在待检测的墙体表面上,有效避免了传统检测仪需要借助外在支架进行检测所存在的不便,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外避免支架的使用也给检测仪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王洪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伟
技术研发日:2020.07.22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