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对称双配重装置的提升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25  92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自动化立体仓库中提升机配重装置的改进设计,属于物流仓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物流仓储行业的输送设备中,通常使用有提升机以实现托盘、载货台等装置从一个工作高度提升或下降到另一个工作高度,从而辅助立库完成物料的入库、出库以及小车的换层作业和维护工作等。

现有国内外公开使用的提升机功能较为单一、体积较大,主要存在有以下缺点:一是,所采用的配重装置较普遍地采取单侧边设置结构,在整机重心均衡方面需额外进行配重调整设计,需要另行特殊的防护结构。二是,在设备组合协同作业中无法有效地提高载货台等部件的提升运行速度,如单独依靠大功率电机来驱动,则能效比较低,不利于作业成本的控制。三是,现有提升机的配重装置均为外置式结构,安全性能较差,若钢丝绳出现断裂等隐患则直接影响到现场设备与人员的安全。四是,缺少横向与垂向上的导向与自行调节机构,易受到部件加工精度的限制而易出现摩擦阻力加大、升降时作业噪声

较大的问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对称双配重装置的提升机,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采取内置和左右对称设置的双配重装置的结构设计,以期从整体上提高提升机模块化与轻量化设计,通过改变配重装置连接与导向机构的而相应地提高配重均衡性能与能效比,同时降低升降运行噪声,最大限度地保障作业现场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具有对称双配重装置的提升机,包括由左立柱、右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相互连接组成的基础框架,在左立柱、右立柱的侧部分别设置有载货台,每一载货台连接一配重装置。

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的配重装置由连接载货台的牵引绳、牵引导向机构和配重组件组成;

配重组件设置于空心的左立柱、右立柱内部,牵引绳通过牵引导向机构连接配重组件;

所述的配重组件,包括通过导柱垂向叠加连接在一起的多件配重板和垂向两端的加强板;在加强板上分别设置有2组分别用于实现配重组件沿前后2个方向上的水平导向限位组件,以及沿上下2个方向上的垂向导向限位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水平导向组件中,鼓形轮安装在鼓形轮轴一端,鼓形轮轴的另一端通过轴套转动连接于立式支撑轴;立式支撑轴安装在延伸板上;鼓形轮轴的侧部连接模具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的垂向导向组件中,圆柱导轮套设于圆柱导轮轴上,圆柱导轮轴穿套连接于导向轮安装支座,圆柱导轮轴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一水平设置的压缩弹簧,挡块安装在导向轮安装支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牵引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一组牵引导轮,牵引绳绕过牵引导轮,牵引导轮轴套于转向轮轴上,转向轮轴的两端则分别通过从动轴嵌板固定安装于上横梁。

综上内容,本申请具有对称双配重装置的提升机具有的优点是:

1、有利于提升机整体结构的模块化与轻量化设计,相应地提高整机结构配重的均衡性能设计,同时辅助优化提升机产品的体积,降低整机制造与使用成本。

2、采取双侧对称、内置式配重结构设计,既改善了整机重心均衡、又无需额外进行配重防护设计,即使出现钢丝绳断裂等意外情况仍可消除对现场设备与人员的安全隐患。

3、从根本上优化与改善了提升作业的运行速度,作业效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

4、通过横向与垂向上的导向与调节机构,能够有效的降低摩擦阻力和升降时的作业噪声,降低对立柱等基础部件加工与安装精度的要求,同时有利于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和维护作业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现结合以下附图来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正视示意图;

图3是配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正视示意图;

图5是图3俯视示意图;

在图中具有,左立柱101、右立柱102、上横梁103、下横梁104、载货台200、牵引绳固定环201、牵引绳202、配重组件800、鼓形轮801、鼓形轮轴802、轴套803、立式支撑轴804、模具弹簧805、延伸板806、导向轮安装支座807、压缩弹簧808、圆柱导轮809、圆柱导轮轴810、挡块811、加强板813、牵引绳吊环814、导柱815、配重板816、转向轮轴817、从动轴嵌板818、牵引导轮819。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所述的提升机,包括由左立柱101、右立柱102、上横梁103和下横梁104相互连接组成的基础框架,该基础框架保证了提升机整体刚性与升降运行的精度。

在左立柱101、右立柱102的侧部分别设置有载货台200,每一载货台200连接一结构相同、沿立柱左右对称设置的配重装置。

配重装置由连接载货台200的牵引绳202、牵引导向机构和配重组件800组成。

具体地,配重组件800设置于空心的左立柱101或右立柱102内部;配重组件800沿立柱内面垂向地往复运动,用以平衡载货台200的自重力;

在载货台200上安装有牵引绳固定环201,牵引绳202一端与牵引绳固定环201系紧,通过牵引导向机构连接于另一端的配重组件800;

所述的牵引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一组牵引导轮819,牵引绳202绕过牵引导轮819而实现水平与垂向之间的转向。牵引导轮819轴套于转向轮轴817上,转向轮轴817的两端则分别通过从动轴嵌板818固定安装于上横梁103,从而起到防止牵引导轮819轴向窜动、向牵引绳202提供良好的水平导向稳定加持作用力。

所述的配重组件800,包括通过导柱815垂向叠加连接在一起的多件配重板816和垂向两端的加强板813。

在加强板813上分别设置有2组分别用于实现配重组件800沿前后2个方向上的水平导向限位组件,以及沿上下2个方向上的垂向导向限位组件。

水平导向组件可采取下述鼓形轮组件的结构设计:

在鼓形轮组件中,鼓形轮801安装在鼓形轮轴802一端,鼓形轮轴802的另一端通过轴套803转动连接于立式支撑轴804;立式支撑轴804安装在延伸板806上;鼓形轮轴802的侧部连接模具弹簧805,在模具弹簧805的作用下,鼓形轮801紧靠于左立柱101或右立柱102的内壁,从而实现配重组件800在立柱内壁水平2个方向上的弹性调节,既可减少摩擦阻力与运行噪声,又能避免发生碰撞与震动。

垂向导向组件可采取下述圆柱轮组件的结构设计:

在圆柱轮组件中,圆柱导轮809套设于圆柱导轮轴810上,圆柱导轮轴810穿套连接于导向轮安装支座807,圆柱导轮轴810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一水平设置的压缩弹簧808,挡块811安装在导向轮安装支座807上以实现对圆柱导轮轴810水平位移的限位作用;在压缩弹簧808的作用下,圆柱导轮809能够紧贴于左立柱101或右立柱102的内壁,从而实现配重组件800在立柱内壁垂向2个方向上的弹性调节,既可减少摩擦阻力与运行噪声,又能避免发生碰撞与震动。

综上内容,结合附图中给出的实施例仅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优选方案。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据此得到启示,而直接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其他替代结构。由此得到的其他结构特征,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方案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对称双配重装置的提升机,包括由左立柱、右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相互连接组成的基础框架,在左立柱、右立柱的侧部分别设置有载货台,每一载货台连接一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装置由连接载货台的牵引绳、牵引导向机构和配重组件组成;

配重组件设置于空心的左立柱、右立柱内部,牵引绳通过牵引导向机构连接配重组件;

所述的配重组件,包括通过导柱垂向叠加连接在一起的多件配重板和垂向两端的加强板;在加强板上分别设置有2组分别用于实现配重组件沿前后2个方向上的水平导向限位组件,以及沿上下2个方向上的垂向导向限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对称双配重装置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导向限位组件中,鼓形轮安装在鼓形轮轴一端,鼓形轮轴的另一端通过轴套转动连接于立式支撑轴;立式支撑轴安装在延伸板上;鼓形轮轴的侧部连接模具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对称双配重装置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垂向导向限位组件中,圆柱导轮套设于圆柱导轮轴上,圆柱导轮轴穿套连接于导向轮安装支座,圆柱导轮轴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一水平设置的压缩弹簧,挡块安装在导向轮安装支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有对称双配重装置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一组牵引导轮,牵引绳绕过牵引导轮,牵引导轮轴套于转向轮轴上,转向轮轴的两端则分别通过从动轴嵌板固定安装于上横梁。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对称双配重装置的提升机,采取内置和左右对称设置的双配重装置的结构设计,以期从整体上提高提升机模块化与轻量化设计,通过改变配重装置连接与导向机构的而相应地提高配重均衡性能与能效比,同时降低升降运行噪声,最大限度地保障作业现场的安全性。所述的配重装置由连接载货台的牵引绳、牵引导向机构和配重组件组成;配重组件设置于空心的左立柱、右立柱内部,牵引绳通过牵引导向机构连接配重组件;所述的配重组件,包括通过导柱垂向叠加连接在一起的多件配重板和垂向两端的加强板;在加强板上分别设置有2组分别用于实现配重组件沿前后2个方向上的水平导向限位组件,以及沿上下2个方向上的垂向导向限位组件。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勇;唐兵;姜甲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科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2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