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28  69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成药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中成药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的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晾晒、切碎、搅拌粉碎、蒸煮、混合等等工序,最终制成包括丸、散、膏和丹各种剂型,方便携带和使用和服用,在搅拌粉碎过程中,常常用到小型不锈钢中药材磨粉机,以加快制药的过程。

现有的搅拌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中成药加工时,需要依次反复操作将中药材进行搅碎后,才能够再混合搅拌,因此,总体的加工时间会较长,较为影响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较为不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中成药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中成药搅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中成药搅拌装置,包括放置架主体,所述放置架主体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一组第一电机,所述放置架主体的顶端对应第一电机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破碎罐,所述放置架主体的顶端靠近破碎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搅拌罐,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组破碎轮,所述搅拌罐的顶端一侧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搅拌轮,且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转轴与搅拌轮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罐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机构。所述搅拌罐的底端对应出料管机构的一侧开设有下料口,所述破碎罐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下斜管,且下斜管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电磁阀,且破碎罐通过下斜管与搅拌罐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管机构的外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贯穿出料管机构的内部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管机构的内壁对应第三转轴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止推轴承,且出料管机构通过止推轴承与第三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螺旋推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管机构的底端一侧连通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管阀,且出料管机构通过下料管与管阀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座的外壁对应升降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滑座,且固定座设置在连接滑座的内壁一侧,所述连接滑座的内部两侧均贯穿开设有滑动孔,所述升降座的外端对应滑动孔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锁紧螺栓,且升降座通过锁紧螺栓与滑动孔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的搅拌罐,使用人员将放置架主体稳定的放置,使用人员将需要加工的中药材放入破碎罐中,通过将升降座在连接滑座处向下滑动后,通过将锁紧螺栓在滑动孔中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拧紧锁紧螺栓则可以将升降座进行固定,通过外接电源对第一电机进行通电,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破碎轮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将破碎罐中的中药材进行破碎后,通过下斜管则可以将破碎后的中药材灌入搅拌罐中,通过外接电源对第二电机进行通电,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搅拌轮对搅拌混合,有效的提高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2、通过设置的出料管机构,为了更便捷的进行取用混合好的药材,搅拌好的药材会从下料口掉落至出料管机构中,则可以通过第三电机带动止推轴承设置的第三转轴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带动螺旋推板进行转动,通过螺旋推板则可以将药材推至下料管中,使用人员打开管阀后,则可以进行药材的取用,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中成药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中成药搅拌装置中搅拌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中成药搅拌装置中出料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成药搅拌装置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置架主体;2、固定座;3、升降座;4、第一电机;5、破碎罐;6、搅拌罐;7、第一转轴;8、破碎轮;9、顶盖;10、第二电机;11、第二转轴;12、搅拌轮;13、出料管机构;14、下料口;15、第三电机;16、第三转轴;17、止推轴承;18、螺旋推板;19、下料管;20、管阀;21、连接滑座;22、滑动孔;23、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成药搅拌装置,包括放置架主体1,放置架主体1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固定座2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升降座3,升降座3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一组第一电机4(型号为:acsm110-g04030lz),放置架主体1的顶端对应第一电机4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破碎罐5,放置架主体1的顶端靠近破碎罐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搅拌罐6,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的外壁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组破碎轮8,搅拌罐6的顶端一侧设置有顶盖9,顶盖9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0(型号为:acsm110-g04030lz)。

在图2中: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搅拌轮12,且第二电机10通过第二转轴11与搅拌轮12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第二转轴11带动搅拌轮12进行转动,从而能够进行药材的搅拌操作。

在图1-2中:搅拌罐6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机构13。搅拌罐6的底端对应出料管机构13的一侧开设有下料口14,破碎罐5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下斜管,且下斜管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电磁阀,且破碎罐5通过下斜管与搅拌罐6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下斜管将破碎罐5中的药材灌入搅拌罐6中。

在图2-3中:出料管机构13的外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15(型号为:acsm110-g04030lz),第三电机15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转轴16,且第三转轴16贯穿出料管机构13的内部一侧,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第三电机15带动止推轴承17设置的第三转轴16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带动螺旋推板18进行转动。

在图2-3中:出料管机构13的内壁对应第三转轴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止推轴承17,且出料管机构13通过止推轴承17与第三转轴16固定连接,第三转轴16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螺旋推板18,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止推轴承17带动第三转轴16更加稳定的转动。

在图2-3中:出料管机构13的底端一侧连通有下料管19,下料管19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管阀20,且出料管机构13通过下料管19与管阀20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打开管阀20后,则可以通过下料管19进行药材取用。

在图1与4中:固定座2的外壁对应升降座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滑座21,且固定座2设置在连接滑座21的内壁一侧,连接滑座21的内部两侧均贯穿开设有滑动孔22,升降座3的外端对应滑动孔22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锁紧螺栓23,且升降座3通过锁紧螺栓23与滑动孔22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锁紧螺栓23在滑动孔22中调整后,将升降座3降低至合适的位置,拧紧锁紧螺栓23则可以将升降座3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人员将放置架主体1稳定的放置,使用人员将需要加工的中药材放入破碎罐5中,通过将固定座2外壁的升降座3在连接滑座21处向下滑动后,通过将锁紧螺栓23在滑动孔22中调整至合适的位置,拧紧锁紧螺栓23则可以将升降座3进行固定,通过外接电源对第一电机4进行通电,通过第一电机4带动第一转轴7进行转动,通过第一转轴7带动破碎轮8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将破碎罐5中的中药材进行破碎后,通过下斜管则可以将破碎后的中药材灌入搅拌罐6中,通过外接电源对第二电机10进行通电,通过第二电机10带动第二转轴11进行转动,从而能够通过搅拌轮12对搅拌混合,有效的提高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了更便捷的进行取用混合好的药材,搅拌好的药材会从下料口14掉落至出料管机构13中,则可以通过第三电机15带动止推轴承17设置的第三转轴16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带动螺旋推板18进行转动,通过螺旋推板18则可以将药材推至下料管19中,使用人员打开管阀20后,则可以进行药材的取用,有效的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较为实用。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中成药搅拌装置,包括放置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架主体(1)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升降座(3),所述升降座(3)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一组第一电机(4),所述放置架主体(1)的顶端对应第一电机(4)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破碎罐(5),所述放置架主体(1)的顶端靠近破碎罐(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搅拌罐(6),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的外壁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一组破碎轮(8),所述搅拌罐(6)的顶端一侧设置有顶盖(9),所述顶盖(9)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轴(11),所述第二转轴(11)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搅拌轮(12),且第二电机(10)通过第二转轴(11)与搅拌轮(1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6)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机构(13),所述搅拌罐(6)的底端对应出料管机构(13)的一侧开设有下料口(14),所述破碎罐(5)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下斜管,且下斜管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电磁阀,且破碎罐(5)通过下斜管与搅拌罐(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成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机构(13)的外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15),所述第三电机(15)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转轴(16),且第三转轴(16)贯穿出料管机构(13)的内部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成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机构(13)的内壁对应第三转轴(16)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止推轴承(17),且出料管机构(13)通过止推轴承(17)与第三转轴(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16)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螺旋推板(1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成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机构(13)的底端一侧连通有下料管(19),所述下料管(19)的底端一侧固定安装有管阀(20),且出料管机构(13)通过下料管(19)与管阀(2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成药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的外壁对应升降座(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滑座(21),且固定座(2)设置在连接滑座(21)的内壁一侧,所述连接滑座(21)的内部两侧均贯穿开设有滑动孔(22),所述升降座(3)的外端对应滑动孔(22)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锁紧螺栓(23),且升降座(3)通过锁紧螺栓(23)与滑动孔(22)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成药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中成药搅拌装置,包括放置架主体,所述放置架主体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外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至少一组第一电机,所述放置架主体的顶端对应第一电机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破碎罐,所述放置架主体的顶端靠近破碎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搅拌罐,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中成药搅拌装置,能够使得整体装置实现更便捷快速的进行药材的破碎后再进行搅拌,可以同时实现多组药材破碎,有效的提高了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刘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新亚药业邗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