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1-29  110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梯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电动机用的制动器普遍为盘式制动器,通过在电动机的轴上的输出端设置花键,在花键上安装可以轴向移动的制动盘,当需要制动时,制动盘轴向移动并与左右两侧的静止面相抵,产生摩擦力矩。但制动器完成制动后,制动盘是可以自由轴向移动,因此在电动机正常通电工作时,制动盘会与左边或右边的静止面摩擦产生噪音,且降低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机正常通电时制动盘不会与左边或右边的静止面摩擦产生噪音的电梯制动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包括主机、主机端盖、制动盘和电磁吸附机构,所述主机具有转动轴,所述主机端盖设置在所述主机的前端面,所述制动盘可沿轴向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轴,所述电磁吸附机构设置在所述主机端盖的外侧;

所述电磁吸附机构包括电磁线圈和衔铁,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衔铁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衔铁相对于所述电磁线圈可沿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制动盘位于所述主机端盖与所述衔铁之间,所述制动盘设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与所述衔铁磁性连接;

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设有止位板,所述制动盘相抵于所述止位板时,所述制动盘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主机端盖和所述衔铁分离。

进一步,所述电磁吸附机构还包括固定螺柱和定位套筒,所述电磁线圈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衔铁设有第二定位孔;

所述定位套筒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电磁线圈的内侧端面相抵,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主机端盖相抵;

所述固定螺柱由外向内贯穿所述定位套筒后与所述主机端盖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磁吸附机构还包括限位螺柱,所述衔铁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与所述限位螺柱的螺纹部间隙配合,所述限位螺柱的螺纹部贯穿所述沉孔后与所述电磁线圈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螺柱的头部与所述沉孔的阶梯面之间设有活动空间,所述活动空间用于供所述衔铁沿轴向方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沉孔与所述限位螺柱之间设有橡胶凸型垫圈。

进一步,所述电磁线圈设有盲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盲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盲孔的底部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衔铁连接。

进一步,所述制动盘包括盘体和摩擦件,所述摩擦件设置在所述盘体的外周,所述摩擦件具有两个摩擦端面,两所述摩擦端面分别相对于所述盘体的两侧盘面凸出。

进一步,所述摩擦件的截面呈π状,所述盘体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摩擦件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进一步,若干个所述磁性件环形阵列地分布在所述盘体。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电梯制动时,所述电磁线圈断电,所述弹性件释放弹性势能将所述衔铁沿轴向方向往所述主机端盖推出,带动所述制动盘沿轴向方向移动,使所述制动盘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主机端盖和所述衔铁相抵,产生摩擦力矩,从而减慢所述转动轴的转速,最终停止所述转动轴转动。制动过程中,所述制动盘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主机端盖和所述衔铁贴合,使所述制动盘的两侧端面都产生了摩擦力矩,具有优越的制动效果,且有效避免所述制动盘抖动。

电梯停止制动时,所述电磁线圈通电,所述电磁线圈吸附所述衔铁,使所述衔铁沿轴向方向往外侧移动并与所述电磁线圈贴合,此时,所述弹性件存储弹性势能。由于所述制动盘与所述衔铁之间的磁力,所述制动盘跟随所述衔铁移动至所述止位板后,通过所述止位板阻挡所述制动盘继续移动,使所述制动盘与所述衔铁分离,此时,所述制动盘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主机端盖和所述衔铁分离,从而避免所述制动盘跟随所述转动轴转动时与所述主机端盖或所述衔铁摩擦而产生噪音。

更进一步地说明,由于所述止位板设置在所述转动轴的端部,因此当所述主机通电工作时,所述止位板与所述制动盘同轴且同角速度转动,即所述止位板与所述制动盘保持相对静止,因此所述止位板与所述制动盘之间不会产生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磁吸附机构与主机端盖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衔铁与电磁线圈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制动盘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制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主机1、转动轴11、止位板12、主机端盖2、制动盘3、磁性件31、盘体32、第三定位孔321、摩擦件33、摩擦端面331、定位柱332、电磁吸附机构4、电磁线圈41、第一定位孔411、盲孔412、衔铁42、第二定位孔421、沉孔422、弹性件43、固定螺柱44、定位套筒45、第一连接部451、第二连接部452、限位螺柱46、螺纹部461、头部462、橡胶凸型垫圈4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5,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包括主机1、主机端盖2、制动盘3和电磁吸附机构4,所述主机1具有转动轴11,所述主机端盖2设置在所述主机1的前端面,所述制动盘3可沿轴向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轴11,具体地,所述转动轴11与所述制动盘3之间通过花键连接,使所述制动盘3既可跟随所述转动轴11转动,又可沿轴向方向移动,所述电磁吸附机构4设置在所述主机端盖2的外侧。所述电磁吸附机构4包括电磁线圈41和衔铁42,所述电磁线圈41与所述衔铁42之间设有弹性件43,所述衔铁42相对于所述电磁线圈41可沿轴向方向移动,具体地,所述弹性件43可以是弹簧。所述制动盘3位于所述主机端盖2与所述衔铁42之间,所述制动盘3设有磁性件31,所述磁性件31与所述衔铁42磁性连接,具体地,所述磁性件31可以是磁铁或磁化螺钉。所述转动轴11的端部设有止位板12,所述制动盘3相抵于所述止位板12时,所述制动盘3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主机端盖2和所述衔铁42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电梯制动时,所述电磁线圈41断电,所述弹性件43释放弹性势能将所述衔铁42沿轴向方向往所述主机端盖2推出,带动所述制动盘3沿轴向方向移动,使所述制动盘3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主机端盖2和所述衔铁42相抵,产生摩擦力矩,从而减慢所述转动轴11的转速,最终停止所述转动轴11转动。制动过程中,所述制动盘3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主机端盖2和所述衔铁42贴合并挤压,两侧端面都产生了摩擦力矩,具有优越的制动效果,且有效避免所述制动盘3抖动。

电梯停止制动时,所述电磁线圈41通电,所述电磁线圈41吸附所述衔铁42,使所述衔铁42沿轴向方向往外侧移动并与所述电磁线圈41贴合,此时,所述弹性件43存储弹性势能。由于所述制动盘3与所述衔铁42之间的磁力,所述制动盘3跟随所述衔铁42移动至所述止位板12后,通过所述止位板12阻挡所述制动盘3继续移动,使所述制动盘3与所述衔铁42分离,此时,所述制动盘3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主机端盖2和所述衔铁42分离,从而避免所述制动盘3跟随所述转动轴11转动时与所述主机端盖2或所述衔铁42摩擦而产生噪音。

更进一步地说明,由于所述止位板12设置在所述转动轴11的端部,因此当所述主机1通电工作时,所述止位板12与所述制动盘3同轴且同角速度转动,即所述止位板12与所述制动盘3保持相对静止,因此所述止位板12与所述制动盘3之间不会产生噪音。

进一步,所述电磁吸附机构4还包括固定螺柱44和定位套筒45,所述电磁线圈41设有第一定位孔411,所述衔铁42设有第二定位孔421;所述定位套筒45包括第一连接部451和第二连接部452,所述第二连接部45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451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部451与所述第一定位孔411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452与所述第二定位孔421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452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电磁线圈41的内侧端面相抵,所述第二连接部452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主机端盖2相抵;所述固定螺柱44由外向内贯穿所述定位套筒45后与所述主机端盖2螺纹连接。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所述固定螺柱44由外向内贯穿所述定位套筒45后与所述主机端盖2螺纹连接时,使所述第二连接部452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电磁线圈41的内侧端面相抵,所述第二连接部452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主机端盖2相抵,所述固定螺柱44的头部462与所述电磁线圈41的外侧端面相抵,从而实现固定所述电磁线圈41。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451与所述第一定位孔411过盈配合,提高所述定位套筒45的与所述电磁线圈41之间的稳固性,避免组装过程中所述定位套筒45松动偏位或掉落,且有效减少所述电磁线圈41振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452与所述第二定位孔421间隙配合,实现所述衔铁42套设在所述定位套筒45上,使所述衔铁42可沿轴向方向移动。通过所述固定螺柱44和所述定位套筒45实现所述电磁吸附机构4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主机端盖2的外侧,方便拆装,利于更换维护所述制动盘3。

进一步,所述电磁吸附机构4还包括限位螺柱46,所述衔铁42设有沉孔422,所述沉孔422与所述限位螺柱46的螺纹部461间隙配合,所述限位螺柱46的螺纹部461贯穿所述沉孔422后与所述电磁线圈41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螺柱46的头部462与所述沉孔422的阶梯面之间设有活动空间,所述活动空间用于供所述衔铁42沿轴向方向移动。具体地,如图3所示,当所述弹性件43推动所述衔铁42向所述主机端盖2移动时,通过所述限位螺柱46的头部462与所述沉孔422的阶梯面相抵,从而限制所述衔铁42的进程,避免所述衔铁42远离所述电磁线圈41而导致所述电磁线圈41需要较大功率吸附所述衔铁42,减低本实用新型的能耗。

进一步,所述沉孔422与所述限位螺柱46之间设有橡胶凸型垫圈47。具体地,如图3所示,通过在所述沉孔422与所述限位螺柱46之间设置所述橡胶凸型垫圈47,利用所述橡胶凸型垫圈47吸收衔铁42的振动,减少噪音,且避免所述衔铁42与所述限位螺柱46刚性碰撞,有效保护所述衔铁42和所述限位螺柱46,减少维修更换的次数。

进一步,所述电磁线圈41设有盲孔412,所述弹性件43设置在所述盲孔412内,所述弹性件43的一端与所述盲孔412的底部连接,所述弹性件43的另一端与所述衔铁42连接。具体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件43为弹簧,通过在所述电磁线圈41设置所述盲孔412,将所述弹性件43设置在所述盲孔412内,确保所述弹性件43存储弹性势能或释放弹性势能时沿轴向形变,还有效避免所述弹性件43掉落。此外,还合理地减少所述电磁线圈41与所述衔铁42之间的间距,使所述衔铁42与所述电磁线圈41贴合,利于所述电磁线圈41牢固地吸附所述衔铁42。

进一步,所述制动盘3包括盘体32和摩擦件33,所述摩擦件33设置在所述盘体32的外周,所述摩擦件33具有两个摩擦端面331,两所述摩擦端面331分别相对于所述盘体32的两侧盘面凸出。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摩擦件33可以是无石棉摩擦片或陶瓷刹车片。如图4所示,通过将两所述摩擦端面331分别相对于所述盘体32的两侧盘面凸出,方便两所述摩擦端面331分别与所述衔铁42和所述主机端盖2相抵而产生摩擦力矩。

进一步,所述摩擦件33的截面呈π状,所述盘体32设有第三定位孔321,所述摩擦件33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孔321配合的定位柱332。具体地,如图4所示,通过所述第三定位孔321与所述定位柱332的配合有效避免所述摩擦件33与所述主机1端面和所述衔铁42产生摩擦时相对于所述盘体32转动,利于提高所述制动盘3的制动效果,且还方便所述摩擦件33安装在所述盘体32上。

进一步,若干个所述磁性件31环形阵列地分布在所述盘体32。具体地,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四个所述磁性件31环形阵列地分布在所述盘体32,利于所述制动盘3与所述衔铁42之间的磁力平衡,从而合理地分散所述制动盘3与所述止位板12之间的应力,避免应力集中在所述止位板12的一侧而导致所述止位板12变形或断裂,有效减少所述止位板12的维护和替换次数。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包括主机、主机端盖、制动盘和电磁吸附机构,所述主机具有转动轴,所述主机端盖设置在所述主机的前端面,所述制动盘可沿轴向方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转动轴,所述电磁吸附机构设置在所述主机端盖的外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磁吸附机构包括电磁线圈和衔铁,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衔铁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衔铁相对于所述电磁线圈可沿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制动盘位于所述主机端盖与所述衔铁之间,所述制动盘设有磁性件,所述磁性件与所述衔铁磁性连接;

所述转动轴的端部设有止位板,所述制动盘相抵于所述止位板时,所述制动盘的两侧端面分别与所述主机端盖和所述衔铁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吸附机构还包括固定螺柱和定位套筒,所述电磁线圈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衔铁设有第二定位孔;

所述定位套筒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定位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端面与所述电磁线圈的内侧端面相抵,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侧端面与所述主机端盖相抵;

所述固定螺柱由外向内贯穿所述定位套筒后与所述主机端盖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吸附机构还包括限位螺柱,所述衔铁设有沉孔,所述沉孔与所述限位螺柱的螺纹部间隙配合,所述限位螺柱的螺纹部贯穿所述沉孔后与所述电磁线圈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螺柱的头部与所述沉孔的阶梯面之间设有活动空间,所述活动空间用于供所述衔铁沿轴向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与所述限位螺柱之间设有橡胶凸型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设有盲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盲孔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盲孔的底部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衔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包括盘体和摩擦件,所述摩擦件设置在所述盘体的外周,所述摩擦件具有两个摩擦端面,两所述摩擦端面分别相对于所述盘体的两侧盘面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的截面呈π状,所述盘体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摩擦件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磁性件环形阵列地分布在所述盘体。

技术总结
一种电梯制动装置,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包括主机、主机端盖、制动盘和电磁吸附机构,电磁吸附机构包括电磁线圈和衔铁,电磁线圈与衔铁之间设有弹性件,衔铁相对于电磁线圈可沿轴向方向移动;制动盘位于主机端盖与衔铁之间,制动盘设有磁性件,磁性件与衔铁磁性连接;转动轴的端部设有止位板,制动盘相抵于止位板时,制动盘的两侧端面分别与主机端盖和衔铁分离。由于制动盘与衔铁之间的磁力,制动盘跟随衔铁移动至止位板后,通过止位板阻挡制动盘继续移动,使制动盘与衔铁分离,此时,制动盘的两侧端面分别与主机端盖和衔铁分离,从而避免制动盘跟随转动轴转动时与主机端盖或衔铁摩擦而产生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谭平西;邓轶华;杨科;黄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菱王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