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2-03  72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施工现场往往有许多重型物体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搬运,为了提高工作人员搬运重型物体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往往都会用起重机进行搬运;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起重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滑动块在滑动槽内侧长时间的滑动过程中,会产生阻力增大的问题,是由于滑动块缺少润滑剂造成的,为此工作人员需要攀爬起重机添加润滑剂,从而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起重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滑动块在滑动槽内侧长时间的滑动过程中,会产生阻力增大的问题,是由于滑动块缺少润滑剂造成的,为此工作人员需要攀爬起重机添加润滑剂,从而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端转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外侧对应固定柱顶端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外侧通过齿纹啮合连接有齿轮盘,所述齿轮盘顶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柱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固定杆内部对应滑动槽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内部放置有润滑箱,所述润滑箱一侧固定连接有通管,所述通管一端部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滑动槽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一侧边部固定安装有挤压块;

所述固定底座两侧对称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侧固定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外侧转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一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与定位杆内部均对称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侧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移动杆顶端边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侧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底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盘,所述螺纹杆顶端固定安装有旋转盘。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电机,所述滑动块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滑动电机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外侧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固定杆底端等距开设有齿纹孔,所述滑动块底端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固定板一侧对应转动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转动轴外侧固定连接有吊绳。

优选的,所述润滑箱为橡胶材质,所述润滑箱内部填充有润滑剂,所述转动电机输出轴与齿轮盘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电机、滑动电机和电机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两侧均等距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板,所述固定底座一侧对应限位杆外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部与缓冲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底端四边角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转动连接有滑轮轴,所述滑轮轴外侧固定安装有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滑动电机、转轴、转盘和齿纹孔,便于工作人员将滑动块在滑动槽内侧滑动,从而使得挤压块与润滑箱发生碰撞,通过对润滑箱的碰撞,使得润滑剂沿着通管从喷头喷射而出,从而使得润滑剂喷射在滑动槽表面,进而避免工作人员攀爬起重机添加润滑剂。

2.设置有收纳槽和旋转轴,便于工作人员转动定位杆,通过移动槽和移动块,便于工作人员移动移动杆的位置,通过螺纹孔和固定螺栓的配合,能够对移动后的移动杆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定位杆和移动杆进行收纳,避免移动杆和限位杆在不使用时占用过多的空间体积,通过螺纹槽、螺纹杆和转动盘,便于工作人员将定位盘与地面贴合,从而提高了固定底座的支撑结构强度,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调整支撑机构的角度和长度,提升了支撑机构的适应性。

3.设置有固定块、滑轮轴和滑轮,便于工作人员移动固定底座,降低了工作人员移动固定底座的难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移动固定底座的工作效率,通过缓冲槽、限位盘、限位杆、缓冲板和弹簧,当固定底座在移动过程中,能够避免外界物体与固定底座发生碰撞造成物体的损坏,从而避免了物体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喷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螺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弹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转动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固定底座;2、固定柱;3、转柱;4、转动盘;5、齿轮盘;6、转动电机;7、固定杆;8、滑动槽;9、放置框;10、润滑箱;11、通管;12、喷头;13、滑动块;14、挤压块;15、滑动电机;16、转轴;17、转盘;18、齿纹孔;19、固定板;20、转动轴;21、电机;22、吊绳;23、收纳槽;24、旋转轴;25、定位杆;26、移动槽;27、移动块;28、移动杆;29、螺纹孔;30、固定螺栓;31、螺纹槽;32、螺纹杆;33、定位盘;34、旋转盘;35、缓冲槽;36、限位盘;37、限位杆;38、缓冲板;39、弹簧;40、固定块;41、滑轮轴;42、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便于工作人员对滑动槽8表面添加润滑剂,固定底座1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柱2,固定柱2顶端转动连接有转柱3,转柱3外侧对应固定柱2顶端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转动盘4,转动盘4外侧通过齿纹啮合连接有齿轮盘5,齿轮盘5顶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6,转动电机6输出轴与齿轮盘5固定连接,转柱3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7,固定杆7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动槽8,固定杆7内部对应滑动槽8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放置框9,放置框9内部放置有润滑箱10,润滑箱10为橡胶材质,润滑箱10内部填充有润滑剂,润滑箱10一侧固定连接有通管11,通管11一端部固定安装有喷头12,滑动槽8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3,滑动块13一侧边部固定安装有挤压块14,从而避免工作人员攀爬起重机添加润滑剂;

便于工作人员提高固定底座1的支撑机构强度,固定底座1两侧对称开设有收纳槽23,收纳槽23内侧固定安装有旋转轴24,旋转轴24外侧转动连接有定位杆25,定位杆25一侧开设有移动槽26,移动槽26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块27,移动块27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杆28,移动杆28与定位杆25内部均对称开设有螺纹孔29,螺纹孔29内侧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固定螺栓30,移动杆28顶端边部开设有螺纹槽31,螺纹槽31内侧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螺纹杆32,螺纹杆32底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盘33,螺纹杆32顶端固定安装有旋转盘34,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情况调整支撑机构的角度和长度;

便于工作人员对物体进行搬运,滑动块13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电机15,滑动块13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6,滑动电机15输出轴与转轴16固定连接,转轴16外侧固定安装有转盘17,固定杆7底端等距开设有齿纹孔18,滑动块13底端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9,固定板19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0,固定板19一侧对应转动轴20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电机21,电机21的输出轴与转动轴20固定连接,转动电机6、滑动电机15和电机21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转动轴20外侧固定连接有吊绳22;

便于工作人员移动固定底座1,固定底座1底端四边角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0,固定块40内部转动连接有滑轮轴41,滑轮轴41外侧固定安装有滑轮42,固定底座1两侧均等距开设有缓冲槽35,缓冲槽35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盘36,限位盘36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7,限位杆37一端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板38,固定底座1一侧对应限位杆37外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弹簧39,弹簧39一端部与缓冲板38固定连接,从而避免固定底座1在移动过程中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造成物体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收纳槽23内侧的旋转轴24,便于工作人员转动定位杆25,当定位杆25转动结束后,通过移动块27在移动槽26内侧的滑动,便于工作人员移动移动杆28的位置,当移动杆28移动到合适位置后,通过螺纹孔29和固定螺栓30的配合,能够对移动后的移动杆28的位置进行固定,之后,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旋转盘34,通过旋转盘34的转动,使得螺纹杆32在螺纹槽31内侧的螺纹啮合连接,使得定位盘33向下移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定位盘33与地面贴合,进而提高了固定底座1的支撑结构强度;

之后,工作人员启动转动电机6,通过转动电机6启动,使得齿轮盘5开始转动,通过齿轮盘5与转动盘4的齿纹啮合连接,使得转动盘4开始旋转,从而使得转柱3开始转动,当转柱3转动到合适位置后,工作人员启动滑动电机15,通过滑动电机15的启动,使得转轴16开始转动,通过转轴16的转动,使得转盘17开始旋转,通过转盘17与齿纹孔18的配合,使得滑动块13在滑动槽8内侧滑动,当通过滑动块13的滑动,使得挤压块14与润滑箱10发生碰撞,从而使得润滑箱10内侧的润滑剂沿着通管11从喷头12喷射到滑动槽8表面,之后,当滑动块13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工作人员启动电机21,通过电机21的启动,使得转动轴20开始旋转,从而使得吊绳22上移或者下移;

最后,工作人员通过滑轮轴41在固定块40内侧的转动,使得滑轮42开始转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移动固定底座1,在工作人员移动固定底座1过程中,当缓冲板38与外界物体发生碰撞时,通过弹簧39的缓冲作用,能够对缓冲板38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作用,通时,通过使得限位盘36和限位杆37在缓冲槽35内侧的滑动,避免弹簧39发生位置偏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顶端转动连接有转柱(3),所述转柱(3)外侧对应固定柱(2)顶端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转动盘(4),所述转动盘(4)外侧通过齿纹啮合连接有齿轮盘(5),所述齿轮盘(5)顶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柱(3)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动槽(8),所述固定杆(7)内部对应滑动槽(8)位置处固定安装有放置框(9),所述放置框(9)内部放置有润滑箱(10),所述润滑箱(10)一侧固定连接有通管(11),所述通管(11)一端部固定安装有喷头(12),所述滑动槽(8)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3),所述滑动块(13)一侧边部固定安装有挤压块(14);

所述固定底座(1)两侧对称开设有收纳槽(23),所述收纳槽(23)内侧固定安装有旋转轴(24),所述旋转轴(24)外侧转动连接有定位杆(25),所述定位杆(25)一侧开设有移动槽(26),所述移动槽(26)内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块(27),所述移动块(27)一侧固定安装有移动杆(28),所述移动杆(28)与定位杆(25)内部均对称开设有螺纹孔(29),所述螺纹孔(29)内侧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固定螺栓(30),所述移动杆(28)顶端边部开设有螺纹槽(31),所述螺纹槽(31)内侧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螺纹杆(32),所述螺纹杆(32)底端固定安装有定位盘(33),所述螺纹杆(32)顶端固定安装有旋转盘(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13)一侧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电机(15),所述滑动块(13)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6),所述滑动电机(15)输出轴与转轴(16)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6)外侧固定安装有转盘(17),所述固定杆(7)底端等距开设有齿纹孔(18),所述滑动块(13)底端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9)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轴(20),所述固定板(19)一侧对应转动轴(20)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电机(21),所述转动轴(20)外侧固定连接有吊绳(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箱(10)为橡胶材质,所述润滑箱(10)内部填充有润滑剂,所述转动电机(6)输出轴与齿轮盘(5)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轴与转动轴(2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电机(6)、滑动电机(15)和电机(21)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两侧均等距开设有缓冲槽(35),所述缓冲槽(35)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盘(36),所述限位盘(36)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杆(37),所述限位杆(37)一端部固定安装有缓冲板(38),所述固定底座(1)一侧对应限位杆(37)外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弹簧(39),所述弹簧(39)一端部与缓冲板(38)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底座(1)底端四边角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0),所述固定块(40)内部转动连接有滑轮轴(41),所述滑轮轴(41)外侧固定安装有滑轮(4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施工现场机械的防护保养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顶端转动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外侧对应固定柱顶端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外侧通过齿纹啮合连接有齿轮盘,所述齿轮盘顶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柱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动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滑动电机、转轴、转盘和齿纹孔,便于工作人员将滑动块在滑动槽内侧滑动,从而使得挤压块与润滑箱发生碰撞,通过对润滑箱的碰撞,使得润滑剂沿着通管从喷头喷射而出,从而使得润滑剂喷射在滑动槽表面,进而避免工作人员攀爬起重机添加润滑剂。

技术研发人员:李战强;郝玉锋;伊帕丽亚·阿布都维力;谷兆博;牟仲红;孙新月;王琪琪;马玉新;李冠达;黄海江;申懿;李冬;邓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新疆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