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松绳装置、车载云梯及云梯车。
背景技术:
在装修时,需要将地面的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搬运至楼房,而搬运这些建筑材料的人工成本较高,并且效率较低。如果使用简易吊装装置,需要手动操作,并且需要多人配合,人工成本也较高,操作也较繁琐,效率较低。因此,设计一款云梯车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云梯车停放在楼下地面,操作人员在楼下控制车载云梯伸长,且使云梯运载总成沿着车载云梯上升到达设定位置卸料。通过云梯车实现上述操作,只需要一名操作人员,操作较简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云梯运载总成包括货架(料斗)和小车底架等部件,货架(料斗)装配于小车底架上,小车底架在钢丝绳的牵引下沿着云梯伸缩臂架移动。若钢丝绳松动或断裂,小车底架(云梯运载总成)有从云梯伸缩臂架坠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松绳装置,在牵引的钢丝绳松动或断裂时,避免云梯运载总成从云梯伸缩臂架坠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防松绳装置,包括小车底架、刹车架、减速架和牵引绳;
小车底架的前端铰接刹车架的前端,小车底架与刹车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牵引绳处于松动状态时,刹车架可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向下摆动;
减速架包括转杆、止动块和触发端,转杆铰接于小车底架上,转杆的末端设置止动块,转杆上设置触发端,小车底架与转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牵引绳处于松动状态时,转杆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转动,转杆转动以带动止动块向下摆动;
所述触发端放置于刹车架的上表面;
牵引绳的一端连接小车底架,牵引绳处于拉紧状态时,牵引绳贴合所述刹车架,刹车架处于非向下摆动的位姿。
优选的,刹车架的前端开设有走绳槽,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走绳槽。
优选的,刹车架的前端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铰接小车底架的前端。
优选的,刹车架后端设置若干根支承杆,牵引绳处于拉紧状态时,所述牵引绳贴合至少一根支承杆的下表面。
优选的,刹车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滑道,所述触发端放置于滑道上。
优选的,所述触发端包括支承座和托辊,所述支承座设置于转杆上,支承座的末端转动连接托辊;所述托辊放置于刹车架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两端均设置止动块。
优选的,所述止动块的末端表面设置为锯齿状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载云梯,包括上述的防松绳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云梯车,包括上述的防松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防松绳装置,将其装配于车载云梯,并应用于云梯车,在牵引绳松动或断裂时,减速架实现对小车底架(云梯运载总成)的减速,在减速架减速的基础上,刹车架实现对小车底架(云梯运载总成)的强制刹车,可以有效避免云梯运载总成从云梯伸缩臂架坠落,减速、刹车协同动作,安全系数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松绳装置的状态图一,图中减速架和刹车架处于非向下摆动的位姿;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松绳装置的状态图二,图中减速架和刹车架处于向下摆动的位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松绳装置中刹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松绳装置中减速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云梯伸缩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松绳装置的俯视图,图中,第一弹簧仅连接了小车底架上的弹簧装配端,第二弹簧仅连接了转杆上的弹簧装配座;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松绳装置的侧视图,图中,第一弹簧仅连接了小车底架上的弹簧装配端,第二弹簧仅连接了转杆上的弹簧装配座;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防松绳装置中牵引绳的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数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实用新型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防松绳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8所示。
一种防松绳装置,包括小车底架1、刹车架2、减速架3和牵引绳6,本实施例的牵引绳6为钢丝绳。
刹车架2包括铰接座21、叉杆22、走绳块23和支承杆24,两块铰接座21之间装配走绳块23,每块铰接座21均装配叉杆22,两根叉杆22之间装配支承杆24,本实施例中的支承杆24设置为两根。
铰接座21位于刹车架2的前端,叉杆22向后端延伸。
铰接座21铰接小车底架1的前端。
在小车底架1的前端设置弹簧装配端,在叉杆22上设置弹簧装配孔221,第一弹簧41的一端连接弹簧装配端,第一弹簧41的另一端连接弹簧装配孔221,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41设置为两根。牵引绳6处于松动(甚至断裂)状态时,刹车架2可在第一弹簧41的拉力作用下向下摆动设定的角度,比如沿水平位置向下摆动30°。刹车架2向下摆动后,叉杆22会插入云梯伸缩臂架的阻挡管51的前端,实现对小车底架1的强制刹车。本实施例中叉杆22的末端设置为尖锐部,以使叉杆22更容易插入阻挡管51的前端。
走绳块23位于刹车架2的前端,走绳块23的中间位置开设走绳槽231,牵引绳6穿过走绳槽231。走绳槽231对牵引绳6进行限位,在小车底架1运行过程中,确保牵引绳6贴合刹车架2,实现对刹车架2的承托。
刹车架2后端设置两根支承杆24,牵引绳6处于拉紧状态时,牵引绳6贴合前端那根支承杆24的下表面,使牵引绳6贴合刹车架2,实现对刹车架2的承托。
减速架3包括转杆31、止动块32和触发端,其中,触发端包括支承座33和托辊34。
转杆31铰接于小车底架1上,转杆31的两端均设置止动块32,转杆31上设置触发端。具体的,支承座33设置于转杆31上,支承座33的末端转动连接托辊34。转杆31上设置弹簧装配座311,第二弹簧42的一端连接小车底架1上的弹簧装配端,第二弹簧42的另一端连接弹簧装配座311,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簧42也设置为两根。牵引绳6处于松动(甚至断裂)状态时,刹车架2在第一弹簧41的拉力作用下向下摆动,转杆31可在第二弹簧42的作用下转动,转杆31转动以带动止动块32向下摆动设定的角度,比如沿水平位置向下摆动45°。止动块32向下摆动后,止动块32的末端表面接触云梯伸缩臂架的型材面52,止动块32的末端表面与型材面52摩擦,实现对小车底架1的减速。本实施例中止动块32的末端表面设置为锯齿状表面,以增加止动块32的末端表面与型材面52的摩擦系数。
刹车架2的上表面设置滑道,具体的,两根叉杆22的上表面设置为滑道。触发端放置于刹车架2的滑道上,具体的,触发端的托辊34放置于滑道上。在牵引绳6处于松动(甚至断裂)状态时,托辊34可以沿着滑道滚动。
牵引绳6的一端连接小车底架1的后端用塞块塞并用u型螺母卡紧,牵引绳6处于拉紧状态时,牵引绳6贴合刹车架2,刹车架2处于非向下摆动的位姿(比如处于水平位姿),减速架3同样也处于非向下摆动的位姿(比如处于水平位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云梯,其上的云梯运载总成设置本实施例上述的防松绳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云梯车,包括本实施例上述的防松绳装置。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松绳装置有了清楚的认识。本实用新型的防松绳装置将其装配于车载云梯,并应用于云梯车,在牵引绳6松动或断裂时,减速架实现对小车底架1的减速,在减速架3减速的基础上,刹车架2实现对小车底架1的强制刹车,可以有效避免小车底架1(云梯运载总成)从云梯伸缩臂架坠落,减速、刹车协同动作,安全系数较高。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防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底架、刹车架、减速架和牵引绳;
小车底架的前端铰接刹车架的前端,小车底架与刹车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牵引绳处于松动状态时,刹车架可在第一弹簧作用下向下摆动;
减速架包括转杆、止动块和触发端,转杆铰接于小车底架上,转杆的末端设置止动块,转杆上设置触发端,小车底架与转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牵引绳处于松动状态时,转杆可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转动,转杆转动以带动止动块向下摆动;
所述触发端放置于刹车架的上表面;
牵引绳的一端连接小车底架,牵引绳处于拉紧状态时,牵引绳贴合所述刹车架,刹车架处于非向下摆动的位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刹车架的前端开设有走绳槽,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走绳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刹车架的前端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铰接小车底架的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刹车架后端设置若干根支承杆,牵引绳处于拉紧状态时,所述牵引绳贴合至少一根支承杆的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刹车架的上表面设置有滑道,所述触发端放置于滑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端包括支承座和托辊,所述支承座设置于转杆上,支承座的末端转动连接托辊;所述托辊放置于刹车架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的两端均设置止动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松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块的末端表面设置为锯齿状表面。
9.一种车载云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防松绳装置。
10.一种云梯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防松绳装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