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2-16  66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而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耳目”,是环境执法监督的重要技术手段,承担着为环境决策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的重要职能。水质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种,是指监视和测定水样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现在对水质监测大多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的,由工作人员现场采集被监测水样、并由现场仪器对被监测水样进行数据在线分析,该种水质监测方式浪费了较多的人力财力,造成监测成本高,且监测周期长。

为此,公开号为cn2068482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用于稳定水流量的稳流单元,稳流单元下方设有用于检测水质的传感器检测单元,壳体内还设有电气控制单元和通信单元;传感器检测单元包括用于检测水质浊度的浊度检测单元和用于检测水质余氯含量、ph值的余氯检测单元;浊度检测单元包括消泡缸体和测量缸体。使用时,被测水样通过入水口进入流量调节单元(即稳流单元)调节其流量,并依次流经余氯检测单元、消泡缸体和测量缸体,以对应测量余氯含量、ph值、orp、溶解氧含量、电导率以及浊度等参数。

上述现有方案中过的水质监测装置也是一种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其能够测量被测水样的余氯含量、ph值、orp、溶解氧含量、电导率以及浊度等参数。但申请人在实际研究中发现,上述现有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实际监测时,被测水样需依次进入余氯检测单元的电化学流通池(电化学电极和变送器等设置于电化学流通池上)、浊度消泡池(即消泡缸体)和浊度测量池(即测量缸体)内完成相应参数测量,然而电化学流通池与浊度消泡池并排设置、且通过溢流通道连通,使得电化学流通池内的被测水样需灌充至溢流通道位置(接近于灌满)才能够进入浊度消泡池内消泡,而消泡后的被测水样进入浊度测量池内进行浊度测量。也就是说,电化学流通池和浊度测量池内需分别灌充两池被测水样才能完成各项参数监测,并且两池被测水样各自只完成了一部分参数测量便被作为废水排出,这使得被测水样的利用率低,进而导致现有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的被测水样消耗量高。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有效测量各项参数且能够充分利用被测水样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以降低监测装置的被测水样消耗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测量各项水质参数且能够充分利用被测水样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以能够降低监测装置的被测水样消耗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流量调节单元;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壳体入水口和壳体排水口,所述流量调节单元的进水端与所述壳体入水口连通;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从上至下依次水路串联连通的电化学流通池、浊度消泡池和浊度测量池;所述电化学流通池的进水端与所述流量调节单元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浊度测量池的出水端与所述壳体排水口连通。本方案中,通过管道连通各个出入口。

实际监测过程中,被测水样从壳体入水口进入,经过流量调节单元调节其流量后进入电化学流通池,当被测水样灌充至指定水位后,在电化学流通池内测量余氯含量、ph值、orp、溶解氧含量和电导率等参数,然后将电化学流通池内的被测水样“下放”至浊度消泡池中消泡,消泡后的被测水样继续被“下放”至浊度测量池内,当被测水样灌充至指定水位后,在浊度测量池内测量其浊度参数。本方案中,电化学流通池、浊度消泡池和浊度测量池从上至下依次水路串联连通,使得进入电化学流通池内的被测水样能够“下放”至浊度消泡池内,而进入浊度消泡池内的被测水样能够继续“下放”至浊度测量池内,也就是说,最终排放的废水仅为最初进入电化学流通池内的水,即本方案仅通过一池被测水样便完成了各项参数的测量,能够有效降低监测装置的被测水样消耗量;并且,本方案中电化学流通池、浊度消泡池和浊度测量池从上至下的布置方式,使得被测水样能够依靠其重力“下放”,而不需要采用水泵等装置辅助其流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监测装置的生产使用成本。因此,本方案中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能够有效测量各项水质参数且能够充分利用被测水样,以能够降低监测装置的被测水样消耗量、并降低监测装置的生产使用成本。

优选的,所述电化学流通池上包括设置于底部且作为其进水端的流通池进水口,设置于底部的流通池出水口,以及设置于顶部的电化学电极和变送器;所述流通池进水口与所述流量调节单元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流通池出水口与所述浊度消泡池的进水端连通。

实际监测过程中,设置于电化学流通池顶部的电化学电极和变送器能够有效的测量被测水样的余氯含量、ph值、orp、溶解氧含量和电导率等参数;并且,将流通池进水口设置于底部能够缩短与流量调节单元出水端间的距离,减小连接管路的长度和复杂度,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简化管路结构,而将流通池出水口设置于底部有利于将被测水样完全“下放”至浊度消泡池内,即能够辅助降低监测装置的被测水样消耗量。

优选的,所述浊度消泡池上包括设置于顶部且作为其进水端的消泡池进水口,以及设置于底部的消泡池出水口;所述消泡池进水口与所述流通池出水口连通,所述消泡池出水口与所述浊度测量池的进水端连通。

本方案将消泡池进水口设置于顶部能够缩短其与电化学流通池间的距离,减小连接管路的长度和复杂度,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简化管路结构,而将消泡池出水口设置于底部有利于将被测水样完全“下放”至浊度测量池内,即能够辅助降低监测装置的被测水样消耗量。

优选的,所述浊度测量池上包括设置于中部且作为其进水端的测量池进水口,设置于底部且作为其出水端的测量池出水口,以及设置于顶部的浊度传感器;所述测量池进水口与所述消泡池出水口连通,所述测量池出水口与所述壳体排水口连通。

实际监测过程中,设置于浊度测量池顶部的浊度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被测水样的浊度参数;并且将测量池进水口设置于中部能够避免与浊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冲突,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其与浊度消泡池间的距离,减小连接管路的长度和复杂度,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简化管路结构,而将测量池出水口设置于底部有利于排空测量使用后的废水。

优选的,所述浊度测量池的测量池出水口与所述壳体排水口间通过排污管道连通,且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通断的排污阀。

实际监测过程中,浊度测量池内测量使用后的废水能够通过控制排污阀排出。

优选的,所述流量调节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入水口位置的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上包括设置于底部且作为其进水端的调节阀进水口,以及设置于顶部且作为其出水端的调节阀出水口;所述调节阀进水口与所述壳体入水口连通,所述调节阀出水口与所述流通池进水口连通。

本方案中,通过流量调节阀能够有效的调节被测水样的流量;并且将调节阀出水口设置于底部能够缩短其与壳体入水口间的距离,减小连接管路的长度和复杂度,而将调节阀出水口设置于顶部还能够缩短其与电化学流通池间的距离,同样减小了连接管路的长度和复杂度,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简化管路结构。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位于壳体上部位置的通信控制单元;所述电化学流通池并排设置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旁侧位置,所述浊度消泡池设置于所述电化学流通池下方位置,所述浊度测量池设置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下方位置且相对于所述浊度消泡池更靠近壳体底部。

本方案中,电化学流通池和浊度测量池分别设置于通信控制单元的旁侧和下方,使得电化学流通池上的电化学电极、变送器和浊度测量池上的浊度传感器能够方便的与通信控制单元通信连接;并且通信控制单元、电化学流通池、浊度消泡池和浊度测量池间的相对布置位置在完成各项参数测量的前提下,合理的使用了壳体内部的空间,这有利于监测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优选的,所述浊度消泡池包括脱泡容器,所述消泡池进水口设置于脱泡容器顶部,所述消泡池出水口设置于脱泡容器底部;在脱泡容器内沿竖直方向排列布置有多块引流横板;引流横板包括左引流横板和右引流横板,左引流横板沿其流入端到流出端向上倾斜布置在脱泡容器左内侧壁上,右引流横板沿其流入端到流出端向上倾斜布置在脱泡容器右内侧壁上;所述左引流横板和右引流横板交错布置,左引流横板的流出端靠近脱泡容器右内侧壁且留有间隙,右引流横板的流出端靠近脱泡容器左内侧壁且留有间隙,脱泡容器内上方引流横板的流出端位于下方引流横板的正上方,左引流横板和右引流横板的两侧均与脱泡容器的内侧壁连接,在脱泡容器内形成连续蛇形回绕状的引流腔室。

实际监测过程中,浊度消泡池对被测水样进行脱泡时需要水平放置。脱泡过程:被测水样从消泡池进水口流入脱泡容器,水样在重力作用下会往下流动,从引流横板流入端到流出端向上倾斜设置的左引流横板和右引流横板在竖直方向形成连续蛇形回绕状的引流腔室,水样在引流腔室内流动;引流横板向上倾斜设置,目的是为了将流过引流横板的水样铺展开,让水样充分暴露在空气中,消除水样中的气泡;脱泡后的水样从消泡池出水口流出脱泡容器,完成水样脱泡。引流横板整体呈矩形板状,包括上板面、下板面和四个侧面,其中,定义沿水流方向流入一侧、流出一侧的两个侧面对应为引流横板的流入端和流出端,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与脱泡容器内侧壁连接,水样在引流横板的上板面流淌。本方案中的浊度消泡池充分考虑了水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消除水样中的微小气泡,脱泡效果好,可以帮助提高水质参数的数据测量精度。

优选的,所述左引流横板和右引流横板各自的流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导流板沿其流入端到流出端向下倾斜设置,且导流板的两侧与脱泡容器的内侧壁连接。

实际监测过程中,引流横板的流入端与脱泡容器内侧壁固定连接,引流横板的流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引流横板的流出端与其下方相邻的引流横板间存在一定高度,若水样直接垂直流下,存在将空气卷入水样中的情况,所以在引流横板的流出端安装一块向下倾斜的导流板,引导水样从上一层引流横板流入下一层引流横板,可以避免水样呈自由落体状而卷入空气形成新的气泡。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流出端的高度低于或等于其正下方邻近引流横板流出端的高度。

实际监测过程中,水样从上一层引流横板经导流板流入下一层引流横板过程中,若导流板流出端高于下一层引流横板流出端的高度,则存在水样呈自由落体状流入下一层引流横板的情况,会将空气卷入水样中,形成新的气泡;所以导流板流出端的高度应该低于或等于下一层引流横板流出端的高度,让导流板流出端与下一层引流横板上的水样液面接触,避免引流腔室内的空气被封闭,且可以保证水样从导流板流入下一层引流横板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新的气泡。

附图说明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实施例一中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中浊度消泡池的正视剖视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壳体排水口11、壳体入水口12、流量调节阀2、电化学流通池3、电化学电极31、变送器32、浊度消泡池4、脱泡容器41、消泡池进水口42、消泡池出水口43、左引流横板44、右引流横板45、导流板46、排气通孔47、排气孔48、溢流孔49、浊度测量池5、浊度传感器51、通信控制单元6、排污阀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

如图1所示:一种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内的流量调节单元;壳体1上设置有壳体入水口12和壳体排水口11,流量调节单元的进水端与壳体入水口12连通;壳体1内还设置有从上至下依次水路串联连通的电化学流通池3、浊度消泡池4和浊度测量池5;电化学流通池3的进水端与流量调节单元的出水端连通,浊度测量池5的出水端与壳体排水口11连通。本实施例中,通过管道连通各个出入口。

实际监测过程中,被测水样从壳体入水口12进入,经过流量调节单元调节其流量后进入电化学流通池3,当被测水样灌充至指定水位后,在电化学流通池3内测量余氯含量、ph值、orp、溶解氧含量和电导率等参数,然后将电化学流通池3内的被测水样“下放”至浊度消泡池4中消泡,消泡后的被测水样继续被“下放”至浊度测量池5内,当被测水样灌充至指定水位后,在浊度测量池5内测量其浊度参数。本实施例中,电化学流通池3、浊度消泡池4和浊度测量池5从上至下依次水路串联连通,使得进入电化学流通池3内的被测水样能够“下放”至浊度消泡池4内,而进入浊度消泡池4内的被测水样能够继续“下放”至浊度测量池5内,也就是说,最终排放的废水仅为最初进入电化学流通池3内的水,即本实施例仅通过一池被测水样便完成了各项参数的测量,能够有效降低监测装置的被测水样消耗量;并且,本实施例中电化学流通池3、浊度消泡池4和浊度测量池5从上至下的布置方式,使得被测水样能够依靠其重力“下放”,而不需要采用水泵等装置辅助其流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监测装置的生产使用成本。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能够有效测量各项水质参数且能够充分利用被测水样,以能够降低监测装置的被测水样消耗量、并降低监测装置的生产使用成本。

具体实施过程中,电化学流通池3上包括设置于底部且作为其进水端的流通池进水口,设置于底部的流通池出水口,以及设置于顶部的电化学电极31和变送器32;流通池进水口与流量调节单元的出水端连通,流通池出水口与浊度消泡池4的进水端连通。

实际监测过程中,设置于电化学流通池3顶部的电化学电极31和变送器32能够有效的测量被测水样的余氯含量、ph值、orp、溶解氧含量和电导率等参数;并且,将流通池进水口设置于底部能够缩短与流量调节单元出水端间的距离,减小连接管路的长度和复杂度,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简化管路结构,而将流通池出水口设置于底部有利于将被测水样完全“下放”至浊度消泡池4内,即能够辅助降低监测装置的被测水样消耗量。

具体实施过程中,浊度消泡池4上包括设置于顶部且作为其进水端的消泡池进水口42,以及设置于底部的消泡池出水口43;消泡池进水口42与流通池出水口连通,消泡池出水口43与浊度测量池5的进水端连通。

本实施例将消泡池进水口42设置于顶部能够缩短其与电化学流通池3间的距离,减小连接管路的长度和复杂度,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简化管路结构,而将消泡池出水口43设置于底部有利于将被测水样完全“下放”至浊度测量池5内,即能够辅助降低监测装置的被测水样消耗量。

具体实施过程中,浊度测量池5上包括设置于中部且作为其进水端的测量池进水口,设置于底部且作为其出水端的测量池出水口,以及设置于顶部的浊度传感器51;测量池进水口与消泡池出水口43连通,测量池出水口与壳体排水口11连通。

实际监测过程中,设置于浊度测量池5顶部的浊度传感器51能够有效测量被测水样的浊度参数;并且将测量池进水口设置于中部能够避免与浊度传感器51的安装位置冲突,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其与浊度消泡池4间的距离,减小连接管路的长度和复杂度,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简化管路结构,而将测量池出水口设置于底部有利于排空测量使用后的废水。

具体实施过程中,浊度测量池5的测量池出水口与壳体排水口11间通过排污管道连通,且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通断的排污阀7。

实际监测过程中,浊度测量池5内测量使用后的废水能够通过控制排污阀7排出。

具体实施过程中,流量调节单元包括设置于壳体入水口12位置的流量调节阀2;流量调节阀2上包括设置于底部且作为其进水端的调节阀进水口,以及设置于顶部且作为其出水端的调节阀出水口;调节阀进水口与壳体入水口12连通,调节阀出水口与流通池进水口连通。

本实施例中,通过流量调节阀2能够有效的调节被测水样的流量;并且将调节阀出水口设置于底部能够缩短其与壳体入水口12间的距离,减小连接管路的长度和复杂度,而将调节阀出水口设置于顶部还能够缩短其与电化学流通池3间的距离,同样减小了连接管路的长度和复杂度,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简化管路结构。

具体实施过程中,壳体1内还设置有位于壳体1上部位置的通信控制单元6;电化学流通池3并排设置于通信控制单元6旁侧位置,浊度消泡池4设置于电化学流通池3下方位置,浊度测量池5设置于通信控制单元6下方位置且相对于浊度消泡池4更靠近壳体1底部。

本实施例中,电化学流通池3和浊度测量池5分别设置于通信控制单元6的旁侧和下方,使得电化学流通池3上的电化学电极31、变送器32和浊度测量池5上的浊度传感器51能够方便的与通信控制单元6通信连接;并且通信控制单元6、电化学流通池3、浊度消泡池4和浊度测量池5间的相对布置位置在完成各项参数测量的前提下,合理的使用了壳体1内部的空间,这有利于监测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公开了用于实施例一的监测装置的浊度消泡池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浊度消泡池4包括脱泡容器41,消泡池进水口42设置于脱泡容器41顶部,消泡池出水口43设置于脱泡容器41底部;在脱泡容器41内沿竖直方向排列布置有多块引流横板;引流横板包括左引流横板44和右引流横板45,左引流横板44沿其流入端到流出端向上倾斜布置在脱泡容器41左内侧壁上,右引流横板45沿其流入端到流出端向上倾斜布置在脱泡容器41右内侧壁上;左引流横板44和右引流横板45交错布置,左引流横板44的流出端靠近脱泡容器41右内侧壁且留有间隙,右引流横板45的流出端靠近脱泡容器41左内侧壁且留有间隙,脱泡容器41内上方引流横板的流出端位于下方引流横板的正上方,左引流横板44和右引流横板45的两侧均与脱泡容器41的内侧壁连接,在脱泡容器41内形成连续蛇形回绕状的引流腔室。本实施例中,脱泡容器4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溢流孔49,且溢流孔49与壳体排水口11连通,以能够在脱泡容器41中的被测水样过多时将多余的被测水样排出。

实际监测过程中,浊度消泡池4对被测水样进行脱泡时需要水平放置。脱泡过程:被测水样从消泡池进水口42流入脱泡容器41,水样在重力作用下会往下流动,从引流横板流入端到流出端向上倾斜设置的左引流横板44和右引流横板45在竖直方向形成连续蛇形回绕状的引流腔室,水样在引流腔室内流动;引流横板向上倾斜设置,目的是为了将流过引流横板的水样铺展开,让水样充分暴露在空气中,消除水样中的气泡;脱泡后的水样从消泡池出水口43流出脱泡容器41,完成水样脱泡。引流横板整体呈矩形板状,包括上板面、下板面和四个侧面,其中,定义沿水流方向流入一侧、流出一侧的两个侧面对应为引流横板的流入端和流出端,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与脱泡容器41内侧壁连接,水样在引流横板的上板面流淌。本实施例中的浊度消泡池4充分考虑了水样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够有效消除水样中的微小气泡,脱泡效果好,可以帮助提高水质参数的数据测量精度。

具体实施过程中,左引流横板44和右引流横板45各自与水平面所成倾斜角的角度为2~5度。引流横板向上翘,形成与水平面呈2-5度的倾斜角度,主要是为了使被测水样通过引流横板时,将水样尽量摊开在引流板横上,以此增加水样与大气的接触面积,提升消泡效果。该角度不易过大,过大容易在引流横板上积累污垢,影响水样测量。

具体实施过程中,引流腔室的蛇形回绕层数为3~5层。本脱泡装置充分考虑到了水样与空气的接触时间,经试验,引流腔室的蛇形回绕层数在3~5层范围即可有效消除水样中的微小气泡,若引流腔室的蛇形回绕层数过少,水样中微小气泡的消除效果不佳,若引流腔室的蛇形回绕层数过多,气泡消除效果的提升不大,但脱泡装置的体积会变大,不利于小型化生产,同时制造成本也会变高。

具体实施过程中,左引流横板44和右引流横板45各自的流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46,导流板46沿其流入端到流出端向下倾斜设置,且导流板46的两侧与脱泡容器41的内侧壁连接。

实际监测过程中,引流横板的流入端与脱泡容器41内侧壁固定连接,引流横板的流出端固定连接有导流板46。引流横板的流出端与其下方相邻的引流横板间存在一定高度,若水样直接垂直流下,存在将空气卷入水样中的情况,所以在引流横板的流出端安装一块向下倾斜的导流板46,引导水样从上一层引流横板流入下一层引流横板,可以避免水样呈自由落体状而卷入空气形成新的气泡。

具体实施过程中,导流板46与水平面所成倾斜角的角度为30~60度。导流板46设置为30-60度。若该角度设置太小,会影响装置的小型化设计,若该角度设置太大,水样流速过快,流入下一层时容易卷入空气中气泡。

具体实施过程中,导流板46流出端的高度低于或等于其正下方邻近引流横板流出端的高度。

实际监测过程中,水样从上一层引流横板经导流板46流入下一层引流横板过程中,若导流板46流出端高于下一层引流横板流出端的高度,则存在水样呈自由落体状流入下一层引流横板的情况,会将空气卷入水样中,形成新的气泡;所以导流板46流出端的高度应该低于或等于下一层引流横板流出端的高度,让导流板46流出端与下一层引流横板上的水样液面接触,避免引流腔室内的空气被封闭,且可以保证水样从导流板46流入下一层引流横板过程中基本不会出现新的气泡。

具体实施过程中,导流板46的板面上设有排气通孔47。当导流板46流出端的高度等于下一层引流横板流出端的高度时,导流板46流出端会与下一层引流横板上的水样液面接触,当导流板46流出端的高度低于下一层引流横板流出端的高度时,导流板46流出端会浸入下一层引流横板上的水样中;此时,引流腔室内的空气被封闭,随着从水样中排出的气体增多,引流腔室内的气压会增大,会存在空气又融入水样的情况,会影响脱泡效果。因此,在导流板46的板面上设置排气通孔47,排气通孔47贯穿导流板46的两个板面,可以让引流腔室内的空气及时排出。

具体实施过程中,脱泡容器41顶部设有贯穿的排气孔48。引流腔室内多余的空气从排气孔48排出脱泡容器41,避免引流腔室内因空气过多后空气又溶解到水样中,导致脱泡不佳。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流量调节单元;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壳体入水口和壳体排水口,所述流量调节单元的进水端与所述壳体入水口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从上至下依次水路串联连通的电化学流通池、浊度消泡池和浊度测量池;所述电化学流通池的进水端与所述流量调节单元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浊度测量池的出水端与所述壳体排水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化学流通池上包括设置于底部且作为其进水端的流通池进水口,设置于底部的流通池出水口,以及设置于顶部的电化学电极和变送器;所述流通池进水口与所述流量调节单元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流通池出水口与所述浊度消泡池的进水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浊度消泡池上包括设置于顶部且作为其进水端的消泡池进水口,以及设置于底部的消泡池出水口;所述消泡池进水口与所述流通池出水口连通,所述消泡池出水口与所述浊度测量池的进水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浊度测量池上包括设置于中部且作为其进水端的测量池进水口,设置于底部且作为其出水端的测量池出水口,以及设置于顶部的浊度传感器;所述测量池进水口与所述消泡池出水口连通,所述测量池出水口与所述壳体排水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浊度测量池的测量池出水口与所述壳体排水口间通过排污管道连通,且所述排污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通断的排污阀。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入水口位置的流量调节阀;所述流量调节阀上包括设置于底部且作为其进水端的调节阀进水口,以及设置于顶部且作为其出水端的调节阀出水口;所述调节阀进水口与所述壳体入水口连通,所述调节阀出水口与所述流通池进水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位于壳体上部位置的通信控制单元;所述电化学流通池并排设置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旁侧位置,所述浊度消泡池设置于所述电化学流通池下方位置,所述浊度测量池设置于所述通信控制单元下方位置且相对于所述浊度消泡池更靠近壳体底部。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浊度消泡池包括脱泡容器,所述消泡池进水口设置于脱泡容器顶部,所述消泡池出水口设置于脱泡容器底部;在脱泡容器内沿竖直方向排列布置有多块引流横板;引流横板包括左引流横板和右引流横板,左引流横板沿其流入端到流出端向上倾斜布置在脱泡容器左内侧壁上,右引流横板沿其流入端到流出端向上倾斜布置在脱泡容器右内侧壁上;所述左引流横板和右引流横板交错布置,左引流横板的流出端靠近脱泡容器右内侧壁且留有间隙,右引流横板的流出端靠近脱泡容器左内侧壁且留有间隙,脱泡容器内上方引流横板的流出端位于下方引流横板的正上方,左引流横板和右引流横板的两侧均与脱泡容器的内侧壁连接,在脱泡容器内形成连续蛇形回绕状的引流腔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引流横板和右引流横板各自的流出端均固定连接有导流板,导流板沿其流入端到流出端向下倾斜设置,且导流板的两侧与脱泡容器的内侧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流出端的高度低于或等于其正下方邻近引流横板流出端的高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流量调节单元;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壳体入水口和壳体排水口,所述流量调节单元的进水端与所述壳体入水口连通;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从上至下依次水路串联连通的电化学流通池、浊度消泡池和浊度测量池;所述电化学流通池的进水端与所述流量调节单元的出水端连通,所述浊度测量池的出水端与所述壳体排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参数水质监测装置能够有效测量各项水质参数且能够充分利用被测水样,以能够降低监测装置的被测水样消耗量。

技术研发人员:董宁;唐云建;胡晓力;廖银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远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1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