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衣机搅拌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3-12-17  68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衣机搅拌桨。



背景技术:

包衣机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等行业,是片剂、丸剂、糖果等进行有机薄膜包衣、水溶薄膜包衣、缓、控释性包衣、滴丸包衣、糖衣包衣、巧克力和糖果包衣的一种高效、节能和安全洁净的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包衣锅的锅体旋转,使糖衣片在锅内翻滚滑移摩擦研磨,通过喷枪将包衣液喷撒在物料上进行包衣的,物料则通过包衣锅的转动进行翻滚,使糖衣粉末在全部素片上均匀分布,随机附带的电热式鼓风机,出风管伸入球内可作加热,同时鼓风机向锅内层通以热风除去片剂表层水份,从而得到僵格的糖包衣药片。

现有包衣锅的锅体通常包括锅口圈、支撑椎、锅筒体、锅转轴和搅拌桨,而现有的包锅搅拌桨叶多为垂直于锅体表面且无缓冲倾斜面的单片金属薄片,而采用这种结构的包衣锅存在如下缺陷:包衣锅旋转翻滚过程中,物料会出现断崖式下坠,对于部分脆性大的药片容易出现药片脆裂开的现象,不能满足实验型包衣锅的要求。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包衣机搅拌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衣机搅拌桨,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采用对称折叠形成缓冲斜角,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包衣药片的脆裂现象的发生,满足了实验型包衣锅大范围物料药片包衣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包衣机搅拌桨,包括第一桨面、第二桨面、过渡棱和底面;搅拌桨底面用固定件固定于锅筒体内壁上,使得搅拌桨底面与锅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桨面与第二桨面相交处的过渡棱平行于包衣锅转轴设置且过渡棱的棱角经过圆滑处理;第一桨面与第二桨面关于过渡棱和锅体转轴所在的共同平面对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将金属加工成特殊形状的搅拌桨,与锅紧密贴合用固定件从外固定,桨叶表面抛光成镜面。搅拌桨与锅体一起完成搅拌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桨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包衣药片的脆裂现象的发生,满足了实验型包衣锅大范围物料药片包衣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桨,改进了原有搅拌桨的不足,采用对称折叠形成缓冲斜角,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包衣药片的脆裂现象的发生,满足了实验型包衣锅大范围物料药片包衣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衣锅的一种简单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一种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搅拌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一种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的一种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搅拌桨固定件连接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搅拌桨固定件连接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桨;101.第一桨面;102.第二桨面、103.过渡棱;104.底面;2锅转轴;3.左锥筒体;4.锅筒体;5.右锥筒体;6.锅口圈;7.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7所示,一种包衣机搅拌桨,包括第一桨面101、第二桨面102、过渡棱103和底面104;搅拌桨1底面104用固定件7固定于锅筒体4内壁上,从而使得搅拌桨1底面104与锅紧密贴合,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栓、螺钉和螺柱等;所述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相交处的过渡棱103平行于包衣锅转轴2设置且过渡棱103的棱角经过圆滑处理;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关于过渡棱103和锅体转轴所在的共同平面对称。这样设计搅拌桨1,可使其形成对称折叠形成缓冲斜角,最大限度的减少包衣药片的脆裂现象的发生,满足了实验型包衣锅大范围物料药片包衣的需要。

进一步地,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之间的夹角为90°~120°。优选地,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之间的夹角为110°,在110°的条件下搅拌桨1对药物的缓冲作用最好,可最大程度上减少物料颗粒因长距离掉落后滚动造成的物料脆裂现象。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搅拌桨1为4~6个,且均匀分布在锅筒体4内壁上。优选地,搅拌桨1为4个,这样便于加工,且能起到良好搅拌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形状为梯形,且过渡棱103为梯形的长底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可加长搅拌桨1沿锅体转轴方向的长度,提高搅拌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桨面101、第二桨面102、过渡棱103和底面104为一体的实心结构。第一桨面101、第二桨面102、过渡棱103和底面104为一体的实心结构可保证物料药片不会卡在搅拌桨1内,避免包衣不均匀;此外,还可防止卡在搅拌内的物料药片冲洗不干净而对下一次包衣作业造成交叉污染。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应用,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桨1为设置在包衣锅内且具有缓冲斜角的搅拌桨1,包衣锅的整体结构包括锅转轴2、左锥筒体3、锅筒体4、右锥筒体5、锅口圈6和搅拌桨1,其中,左锥筒体3的大头端和右锥筒体5的大头端分别连接于锅筒体4的相对两端,锅筒体4内壁均匀设置有4个搅拌桨1,具体如图4和图5所示。

所述搅拌桨1为实心的一体结构,并且包括第一桨面101、第二桨面102、过渡棱103和底面104,具体如图1-3所示。搅拌桨1底面104用螺钉7固定于锅筒体4内壁上;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相交于过渡棱103,过渡棱103平行于包衣锅转轴2;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关于过渡棱103和锅体转轴所在的共同平面对称,具体如图4-7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之间的夹角为90°~120°,优选110°;所述述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形状为梯形,且过渡棱103为梯形的长底边。本实用新型是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技术,将金属对称折叠加工形成具有与缓冲斜角的搅拌桨1,搅拌桨1与锅紧密贴合用螺钉7从外固定,桨叶表面抛光成镜面。搅拌桨1与锅体一起完成搅拌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桨1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包衣药片的脆裂现象的发生,满足了实验型包衣锅大范围物料药片包衣的需要。


技术特征:

1.一种包衣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桨面(101)、第二桨面(102)、过渡棱(103)和底面(104);所述底面(104)用固定件(7)固定于锅筒体(4)内壁上;所述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相交处的过渡棱(103)平行于包衣锅转轴(2)设置且过渡棱(103)的棱角经过圆滑处理;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关于过渡棱(103)和锅体转轴所在的共同平面对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衣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之间的夹角为9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衣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搅拌桨(1)为4~6个,且均匀分布在锅筒体(4)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包衣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桨面(101)与第二桨面(102)形状为梯形,且过渡棱(103)为梯形的长底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包衣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桨面(101)、第二桨面(102)、过渡棱(103)和底面(104)为一体的实心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包衣机搅拌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桨面(101)、第二桨面(102)、过渡棱(103)和底面(104)为一体的实心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衣机搅拌桨,包括第一桨面、第二桨面、过渡棱和底面;搅拌桨底面用固定件固定于锅筒体内壁上,使得搅拌桨底面与锅紧密贴合;所述第一桨面与第二桨面相交处的过渡棱平行于包衣锅转轴设置且过渡棱的棱角经过圆滑处理;第一桨面与第二桨面关于过渡棱和锅体转轴所在的共同平面对称。本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采用对称折叠形成缓冲斜角,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包衣药片的脆裂现象的发生,满足了实验型包衣锅大范围物料药片包衣的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袁晓东;毛杰;杨昌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杰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3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xbbs.6miu.com/read-17421.html